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大乘經典的七種意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乘經典有七種意思:

  (一)法大:所有三藏十二部經典,都在大乘經典裡包括著。小乘不能包括大乘,而大乘就可以包括小乘;所以第一,就是法大。

  (二)發大心:發大菩提心,不是發小菩提心。這大菩提心,由凡夫乃至成佛,永遠都不退轉;不退轉的菩提心,叫大菩提心。

  (三)解大藏:他能明白大乘菩薩藏的道理,依照這個菩薩藏的法,去修行大藏。

  (四)淨大:他能見道,見著這個道了,而清淨的心也大;學大乘法的菩薩,他淨心大。

  (五)莊嚴大:用什麼莊嚴?福智莊嚴;用福德和智慧,莊嚴他自己。

  (六)時大:佛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來修持,這也可以說是“因大”。

  (七)具足大:具足,就是六度萬行都圓滿了,以相好自嚴,而得菩提果,所以又可以說是果大。

  有這七種的意思,所以叫大乘。

  一般人說,大乘是 Mahayana! 什麼是 Mahayana?我問他有多大,就是問這個大乘有多少種意思?他不知道。現在你們聽過這個大乘,“大乘”有這七種的大,但是這和“摩诃薩”的七種大有多少不同的。說大乘經,“說”是言說,“經”是經典。經,梵語是修多羅,譯為契經;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還有很多的意思,不必重復。

  《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序品第一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三乘聖人的十種智慧

  十子喻

  「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我現在再請問各位,這個長者的諸子,「十、二十、三十」,這是說的什麼?這「三十諸子」已經講過,為什麼他不說「八」、不說「九」呢?他說「十、二十、三十」,這合起來,十加二十,是三十;再加三十,是六十。這六十,就表示在大乘的裏邊有六度;就譬喻「六度」。

  菩薩和聲聞、緣覺這三乘的聖人,都有十種的智慧,這表示十種的智慧。這十種的智慧是什麼?

  (一)世智

  世間的智慧。雖然說世間的智慧,也就包括出世間的智慧;因為三乘的聖人,有世間的智慧,覺悟世間一切法,然後他就求出世法了;雖然說是世間智慧,也就包括出世間的智慧。你若沒有世間的智慧,怎麼會有出世的智慧?出世的智慧,是由世間的智慧生出來的。

  (二)他心智

  聲聞、緣覺、菩薩都有他心的智慧。他心的智慧,也就是他心的神通;這種神通智,從定中生出來的。在羅漢,就是聲聞,就要作意,用他心智來觀察;作意,就是用心,要用心意來觀察。他若不觀察,就不知道這個人心裡所想的是什麼、所要做的是什麼;因為他沒有留意,所以他也不知道。那麼聲聞作意,又要在定的時候;緣覺的他心智,也要作意,但是不需要在坐禅修定的時候。他就這麼一作意,你想要說的什麼話,你想要作的什麼事,你心裡沒有發表出來,他就知道了!這是緣覺比聲聞就高一層。若到菩薩的境界上,這種他心智就不需要作意,他除非不想知道你心裡所想的,他若想要知道,隨時都可以知道的。菩薩又比緣覺這種的他心智又高了。

  (三)苦智

  “苦”怎麼還有智?你若知道苦,你就想要了苦;你想要了苦,才能沒有苦;你如果沒有智慧,你怎麼會知道苦?就苦的時候,你也覺得不苦。因為你有這種知苦的智慧,所以就把苦了了。

  (四)集智

  這個“集”本來是集聚一些個煩惱,但你能知道這個“集”是煩惱──集怎麼會有智慧呢?這不是智慧是什麼?你若沒有集的智慧,根本就不知道這是煩惱;煩惱來了,你還以為這是面包呢!你以為這是牛油呢!就往飽了吃。為什麼?這因為沒有智慧;有智慧,它一來,你就覺悟了,“原來這是煩惱!”你這一覺悟,這豈不就是智慧了?

  (五)滅智

  滅什麼滅?滅煩惱;你既有智,你還要有個滅的智慧。這滅的智慧,把煩惱給消滅了;煩惱滅了,菩提就生出來了,就會得到涅槃“常、樂、我、淨”的好處。

  (六)道智

  你修道也要有智慧,你若沒有智慧,你就不修,一天到晚把光陰都空過了,時間就都隨便就跑了!所以修道要有這種修道的智慧。

  (七)法智

  法是佛法,智是智慧。你想修佛法,要有擇法眼,擇是選擇。你有擇法眼,這就是智慧。擇法眼,也就是智慧眼。你有智慧眼,就不會做愚癡的事情;沒有智慧眼,就會做愚癡的事情。什麼叫愚癡的事情?我們學佛法的人,第一,要不犯十惡;第二,要勤修十善。十惡,就是殺、盜、YIN、貪、瞋、癡、惡口、兩舌、绮語、妄言。殺、盜、YIN,就屬於身惡;貪、瞋、癡,就屬於意惡;惡口、兩舌、绮語、妄言,就屬於口惡──口四惡。

  我們人最容易造的罪業,多數由口裡頭。口怎麼會造罪業?因為口它會說。會說,你若盡說好的,這就沒有罪業。很奇怪的,這個口最歡喜說不好的,最歡喜講是講非。為什麼這樣子?就因為沒有擇法眼,沒有智慧,才會講是講非。尤其對於道場,我們學佛法的人,無論到任何的道場,我們不要講它好不好。它好,是它的功;它不好,是它的罪。我們不要在那個地方,和它作為一個合股的有限公司,參加一份;因為“他不好,他不對,他的冤孽他的罪”。所謂“修的修,造的造”,修道的修道,造業的就造業,這是必然的一個情勢,這有什麼奇怪的呢?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到哪一個道場,都應該擁護那個道場,這樣我們就會有功;不要破壞道場。破壞道場,就由這個口,就容易造業。你若擁護道場,就容易立功。你若有擇法眼,就到處擁護道場,不會破壞道場的;沒有擇法眼,才有這種種愚癡的行為。

  (八)比智

  比,就是比較,有比較的智慧。這個比較的智慧,本來也就是第七種擇法的智;不過這個“比智”是比量,比量而選擇殊勝的法門去修行,這叫比量的智慧。

  (九)盡智

  這差不多是在三乘人來講的。這個智慧,就到了極點了,窮盡一切的道理,所謂“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無所不覺”,這叫盡智。

  (十)無生智

  無生法忍的智慧。你若得到無生法忍,三界之內,“不見有少法生,也不見有少法滅”。這種的境界,說也說不出,忘也忘不了,掉也掉不開;所以這種境界,叫無生法忍的智慧,只忍可於心,只可自己知道。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好像喝水似的,這個水是涼的、是熱的?自己知道,旁人是不知道的。

  這十種的智慧,每一乘都有所以說「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這六道的眾生,都在這個火宅裏邊。

 

上一篇:驅趕蚊蟲螞蟻蟑螂而不殺生的方法
下一篇:三種腎虛表現,幾個動作就能補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