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王陽明:人生最怕一個“傲”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大病,只是一個“傲”字。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這樣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氣壯大起來,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為指導,從而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境界!

  ▍ 靜時存養,動時省察

  省察是有事時的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的省察。

  人生啟迪: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驕傲自滿。心中若裝滿了驕傲,便很難聽取忠告,吸取經驗教訓,長此以往只會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飄飄然,擺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點,駕馭不好生命之舟。怎樣自明?就需要做好對自己的省察,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王陽明說,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麼愚蠢也會變成聰明,柔弱也會變成剛強。人貴有自知之明。

  ▍ 嘴巴閉關,身體力行

  以言語謗人,其謗淺。若自己不能身體實踐,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謗也,其謗深矣。

  用言論诋毀他人,這種诋毀是膚淺的。若自己不能身體力行,只是誇誇其談,虛度光陰,浪費時日,這是在誹謗自己,這樣就嚴重了。

  人生啟迪:禅宗六祖慧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是因為,“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你以為所有讓自己不舒服的事,都是由於別人和環境,其實都是源於自己的心太窄,容量太小,修身太淺,德性不深。所以把向外的眼睛收回來吧,盯在自己的心上。就算世界我們無能為力,我們的心也可能放開而坦然從容。心坦不坦然、從不從容,也本是心自己的事。

  ▍ 最怕是傲字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人生啟迪:傲,不過是因為一份我執。人們為什麼要親近一個我執太深、戾氣太重的人?無人親近,又怎麼生存、做事?更重要的,我執是一條深深捆綁著自己,讓自己畫地為牢、坐井觀天的繩子,使自己淪陷在暗無天日、走不出去的苦之深井中,還誤著自己。

  ▍ 格物致知,滅除輕傲

  知輕傲處,便是良知;除卻輕傲,便是格物。

  知道輕浮傲慢處,便是良知。除去輕浮傲慢,便是格物。

  人生啟迪:能夠看到自己的輕浮傲慢,那麼此人還算有救。如果還能反省自己的輕浮傲慢,並著手破除,那麼他正在得救。這,其實是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開一條通過更廣闊天地的大門。

  ▍ 按心兵不動,如止水從容

  我不看花時,花與我心同寂。我看花時,花的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我不看花的時候,花與我的心同處於寂滅狀態。我看花的時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鮮活起來。如此便能知道,花與我的心同在。

  人生啟迪: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孟子言,“萬物皆備於我”;佛家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王陽明的花與我心同在,推而廣之就是天地萬物皆與我同在,一心之中,可存天地宇宙、生萬千氣象。一切,只看你心的大小、悟的淺深,良知的大境界,本來與外物無關;心,自是萬物主宰。心兵不亂,萬事從容。

  ▍ 參破生死,盡性知命

  人於生死念頭,本從生身命根上帶來,故不易去。若於此處見得破,透得過,此心全體方是流行無礙,方是盡性至命之學。

  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從生身命根上帶來的,因此不能輕易去掉。如果在此處能識得破、看得透,這個心的全體才是暢通無阻的,這才是盡性至命的學問。

  人生啟迪:人生,除生死外無大事。向死而生,與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念起人終究一死,萬般皆是身外之物,很多東西就能放下一些,心才能更豁達一些。如此方能活得明白,活出深邃,活成自在。

 

上一篇:家訓,一盞千年不滅的心燈
下一篇:佛教裡的10種善惡因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