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季是關於曾國藩的,很多戒色前輩都提到了曾國藩,曾國藩的修身之道的確很值得學習和借鑒,他“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有“千古完人”之美譽。曾國藩(1811-1872),漢族,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國藩的軍事思想影響了好幾代人,很多歷史名人都對曾國藩推崇備至,民國軍事家蔣方震在他的《國防論》中贊賞曾國藩是近代史上“一個軍事天才家”,還說凡領軍者都應該效法曾國藩。毛澤東曾經說:“吾於近人,獨服曾國藩。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設使易以他人,豈能若是?”陳毅元帥也說過:“曾國藩用兵很有一套,在軍事上很值得研究。”曾國藩的軍事才華可見一斑。蔣介石也推崇曾國藩,蔣多次告誡他的子弟僚屬:“應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書版及書禮”,他審訂《曾胡治兵語錄注釋》時說:“曾氏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在黃浦軍校,他以曾國藩的《愛民歌》訓導學生,蔣說曾、左之所以能打敗洪、楊,是因為他們的道德學問、精神與信心勝過敵人。
1811年(嘉慶十六年),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1832年(道光十二年),曾國藩考取了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連考兩次會試不中,隨後又努力復習一年。1838年(道光十八年),曾國藩再次參加會試,終於中試,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在京十多年間,曾國藩就是這樣堅韌不拔地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曾國藩出生並不顯赫,祖輩皆務農,其父親是一位落第秀才。曾國藩為什麼能集眾多輝煌於一身,取得巨大成就呢?在曾國藩遺留下來寫給家人的書信及日記中,可以得出結論,他能取得如此成就的關鍵就是在修身上有著不同凡響的造詣,而修身的根本在於修心,也就是說,曾國藩在修心方面的造詣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曾國藩可以說是一位“勵志帝”,一生相當坎坷,在與太平軍交戰的十年中,曾國藩數次身陷絕境,也曾經跳水自殺過,幸好被部下救起。曾國藩從來不認為自己很聰明,他多次講自己很驽鈍。他考進士,考了三次,28歲才考上,可謂屢考屢敗,屢敗屢考,終於被他考上,這種韌性很值得我們學習,曾國藩是從失敗中成長起來的,不管是考試還是打仗,他都失敗過很多次,經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取得了最後的成功。年輕時期的曾國藩也和我們一樣,有著諸多的缺點,但是曾國藩最大的優點就是有著極強的反省精神,懂得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曾國藩的脾氣曾經也很火爆,剛到北京頭幾年與朋友吵過兩次大架。第一次是與同鄉、刑部主事鄭小珊因一言不合,惡言相向,“肆口謾罵,忿戾不顧,幾於忘身及親”。另一次與同鄉金藻起了口角,“大發忿不可遏,雖經友人理谕,猶復肆口謾罵,比時絕無忌憚。”這幾句形象地描繪了曾國藩性格中暴烈沖動的一面,有人說年輕時期的曾國藩是“憤青”,說得也挺有道理。
曾國藩也好色,曾國藩日記中多次記載,比如在朋友家看到主婦,“注視數次,大無禮”。在另一家“目屢邪視”,並且批評自己“直不是人,恥心喪盡,更問其他?”縱欲是戕身伐命的危險之舉,曾國藩深知這一點,他說自己“明知體氣羸弱,而不知節制,不孝莫此為大。”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四,他為此大罵了自己一次。那一天他早起讀了讀書,沒有所得,而“午初,人欲橫熾,不復能制”,做了“不應該做”的事,遂罵自己“真禽獸矣!”不為聖賢,便為禽獸,這是曾國藩的人生哲學,曾國藩對自己的要求是極為嚴格的,他知道自己必須做到“制欲”,否則就會被心魔操控,耗洩掉寶貴腎精,身不由己。曾國藩這麼要強的人,絕對不允許自己屢次犯這種錯誤。
之所以提曾國藩,就是因為曾國藩一開始也是修養不佳,缺點很多,但是後來他改了,他把憤青的能量轉化到學習聖賢教育、活出聖賢教誨上面來了,本來那股暴烈沖動的能量是很可怕的,很可能導致自毀,但是他這麼一轉化,就變成了推動他成功的強勁動力。曾國藩深知戒色的重要性,孔子講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君子的第一戒就是戒色,戒色也就是戒邪YIN,儒釋道都是要求戒邪YIN的,有的人會說佛教要求戒邪YIN,其實不然,聖賢教育都要求戒除邪YIN,不僅中國的傳統文化,即使國外聖人也是如此要求的,國外的某些經典甚至對性的禁忌和規范更嚴格、更系統。聖人深谙戒邪YIN的重要性,在這一點上,古今中外的聖賢教育都是高度一致的,腎精能量是不能隨便耗洩的,因為腎精關乎一個人的智力、精神、容貌氣質、身心健康各個方面,必須懂得珍惜這股能量。
【曾三戒,君子無戒不立】
曾國藩早年有“三大戒”,即“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多言必失,所以要戒;之前曾國藩脾氣火爆,這樣不僅傷身,而且還很容易得罪人,曾國藩深知“懲忿窒欲”的道理,所以忿怒要戒;忮求是嫉害貪求的意思,這在官場是一大忌諱,是必須要戒除的。除了這三戒,曾國藩還戒煙、戒色,應該叫“曾五戒”才是。因為抽煙太濫,曾國藩受到了師長的訓斥。曾國藩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知道抽煙有百害而無一益,於是決心戒煙。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他還將自己原來的名字“子城”改為“滌生”,並發誓從此悔過自新,重新做人。在日記中他這樣解釋“滌生”二字,“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關於戒煙,他對其弟說:“自戒潮煙以來,心神彷徨幾若無主。遏欲之難,類如此矣!不挾破釜沉舟之勢,讵有濟哉?”戒煙和戒色有相通之處,但戒色的難度更大一些,畢竟煙是身外之物,而色是在身上的,是根深蒂固的一種欲望。曾國藩拜理學大師唐鑒為師,在唐鑒的指導下,他痛改往日惡習,堅持每天寫日記反省,並養成慎獨和靜坐的習慣。曾國藩針對自己的不良習慣痛下功夫,絕不姑息苟且,不管是戒煙還是戒色都取得了成功。君子無戒不立,有了戒,能量就守住了,底氣也會隨之而來,心地也會變得光明磊落,一派正大光明的氣象,氣宇軒昂,氣度非凡。
【曾國藩的修心功夫】
語錄一,才覺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曾國藩帶兵打仗厲害,但他卻沒說攻城拔寨的人是大勇,反而他說“克去私意”才是大勇。克去私意其實就是在修心,就是在斷念,能夠斷念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勇!戒色的核心就是觀心斷念,一定要在起心動念上修,戒色是內心的戰斗,是正念覺察與邪念的斗爭,外在的戰場可以看得到硝煙,但是內心的戰場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從這個角度來講,戒者是真正的孤膽英雄!就像一個人干掉一支龐大的軍隊一樣,如一人與萬人敵,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必須鎮得住心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戒色猛將!要戒出大將之風,念來即斬,來多少殺多少,在邪念的屍山上屹立不倒!
語錄二,去好色之私
曾國藩的《治心經》:“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則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好色從某種角度來講,也可以說是一種自私,好色會導致傷身敗德,一個人沉迷於色情,必將影響他的道德修為。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好色是人性的弱點,一個人要想有一番作為,必須懂得“去好色之私。”很多官員都因為色關過不去而最終落馬,一個人如果開始邪YIN了,報應必將是慘烈的,天道禍YIN福善,這是規律,和規律對著干,下場可想而知。每個人都知道電的厲害,所以不會去摸電門,其實邪YIN就像高壓線一樣,犯邪YIN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剛開始也許看不出來,但時間長了遲早會出事。很多人在症狀爆發時都會被嚇到,之前沉迷撸管時完全沒料到會這樣。曾國藩《治心經》的第一句:“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陽惡曰忿,陰惡曰欲。”人都是有欲望的,本來欲望無好無壞,但如果控制不住欲望,那就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就像洪水一樣把人吞沒。
語錄三,善觀己者觀心
觀心這兩個字的力量太大了,修行的最核心就是觀心,曾國藩當然深知觀心的重要性。我的戒色文章一直在強調觀心斷念,當你向內看了,你就真正入門了,否則戒來戒去,都不知道觀察自己的內心,那就等於是門外漢。觀即觀察、覺察,覺察本身就具有消滅念頭的功能,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念起即覺”,念頭剛起來時你就要馬上覺察到,否則等念頭起勢了,再覺察,這時候已經晚了。娴熟於觀心的戒者,在念頭剛起來時就能消滅之,而不懂觀心的人,肯定會跟著念頭跑,他們會認同念頭為自己,這種跟著念頭跑其實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念頭一起,就跟著跑,自己一點也做不得主,當你開始觀心了,你就開啟了更高的意識層面,你成了一個觀察者,你可以看著念頭,你可以使之消失。剛開始練習觀心,很多戒友都感覺到念頭勢能的強大,那股力量起來後,會把你拖入一個漩渦,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生出來,很難停下來。當繼續練習觀心,就會發現念頭的力量開始減弱了,因為你發展了自己的覺察力,慢慢地,就能做到在念頭生起的一剎那,就立刻消滅之。印光大師雲:“非將死字掛在額顱上,決難令妄想投降,妄想既不能投降,則妄想成主,本心成奴,是以多少出格英豪,被妄想驅逐於三惡道中,永無出期,可不哀哉!”印光大師所說的妄想,其范圍更廣,但道理都是一樣的,一開始戒,就要有破釜沉舟之決心與勇氣,這是你死我活的戰斗!曾國藩:“知此事萬非疲軟人所能勝,須是剛猛,用血戰功夫,斷不可弱。”曾國藩把打仗的狠勁用在了修心上來,其效果絕對是突飛猛進的。血戰功夫這四個字極為給力,唯有立志堅定,行動才能斬釘截鐵,必須要有剛烈威猛之作風,以血戰到底的氣概來與心魔作斗爭!要拿出拼命的架勢來戒,往死裡戒,戒到死,死磕到底,死硬不破!氣勢上必須要蓋過心魔。
語錄四: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
這是曾國藩日記裡的16個字,出自《洞玄靈寶定觀經》,被曾國藩引用在日記裡了。這其實就是在講修心的功夫,“唯滅動心”,很好理解,當念頭動起來了,要立刻滅除,不能被念頭附體,不能被念頭奴役,否則就會導致身不由己而破戒。“不滅照心”,照即觀,觀即覺察,就是要一直保持對內心的覺察,這個覺察的功夫不能中斷。“但凝空心”,就是要保持內心的清淨無染,空心也就是清淨心,也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本心。“不凝住心”,就是不要住在念頭和外在的事物上,和佛家所講的不執著、不住著是一個意思,因為你一有住著,內心就不清淨了,就無法保持在空位。這16個字的含義,看似簡單,實則非常深奧。有的戒友可能會說,念頭不能動,那豈不是不能學習和工作了,變成了木頭和石頭了?這16個字不是讓你變成無思想的木頭人,而是讓你學會做念頭的主人,該起念頭學習和工作時,就用念頭,用完了再回到空位,空位就像你的家,就像你的大本營一樣,而念頭只是工具,用到時就用,很多人不是在用念頭,而是成了念頭的奴隸,就像一個人無法馴服野馬,結果被野馬帶著瘋跑,做不得主。在學習和工作時,你可以有意識地回到空位,因為當你什麼也不想時,靈感往往會自動冒出來。這16個字大家要好好思考和體會,意思很深。曾國藩在修心方面很有體悟,他能位極人臣,的確是修為所致。
語錄五:欲心一萌,當思禮義以勝之。
曾國藩:“防身當若御虜,一跌則全軍敗沒。愛身當如處子,一失則萬事瓦裂。”曾國藩形容得很好,如果被心魔攻破了,就像全軍覆沒一樣,心魔沖進城內,燒殺搶掠,為所欲為,然後留下滿目瘡痍,揚長而去。當邪念初萌時,就要立刻對治,曾國藩這裡給出的方法就是思維對治,通過思維禮義廉恥來對治邪念。斷念有好幾種方式,覺察斷念是一種,也就是念起即覺,覺之即無;思維對治也是一種,白骨觀不淨觀都屬思維對治;念佛號也是一種,邪念一起,馬上念佛號,一句“阿彌陀佛”,猶如金剛王寶劍,瞬間斬斷邪念;還有轉移注意力也算一種,只不過相對比較初級,轉移注意力不如前三種來得直接。前三種我用得比較多,轉移注意力我作為輔助,斷念需要一個精進練習的過程,就像練習出刀一樣,必須快如閃電,手起刀落。
《論語·季氏》:“禮之所興,眾之所治也;禮之所廢,眾之所亂也。”中國是禮儀之邦,但近些年來道德急劇滑坡,禮儀之邦已漸行漸遠,時代呼喚正能量,時代也需要聖賢教育的再次啟蒙。“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兩千七百年前振興齊國,成就偉業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孔子也專門講到:“不學禮,無以立。”當你思維禮義廉恥的道理時,你就會覺得邪YIN這種事情是萬萬不能做的。荀子:“禮者,人道之極也。”《晏子春秋》:“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禽獸可以在馬路上交配,因為它們不懂得禮義廉恥,它們完全沒有概念,而人如果不懂得禮義廉恥,那就不僅僅是禽獸了,可以說是連禽獸都不如了,《禮記》:“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一個人懂得禮義廉恥了,他就會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心裡也會很安定,如果不懂得禮義廉恥,那麼很可能就會亂來,亂來的結果必然會導致身心健康的危機。邪YIN傷身敗德,這種事情為君子所不齒,是應該力戒的!孔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我們要懂得用禮來約束自己。《四十二章經》:“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邪YIN的念頭和禮義廉恥是相違背的,很多人見到女人就意YIN,不僅意YIN同學,還意YIN老師,甚至還意YIN家人,完全喪失禮義廉恥了,胸中沒有半點正氣,基本就是半獸人了,每天活著就想著如何宣洩自己的獸欲,徹底淪為了下半身動物,邪YIN是一種退化,讓人退化成禽獸不如的東西,很多人也知道這樣不好,但克制不住,曾國藩給出了對治的方法,那就是思維禮義廉恥,我們要做正人君子,不要做邪YIN畜生。
【內斷於心,自為主持】
曾國藩:“內持定見而六辔在手。”心中具備堅定的信念,且對關鍵問題有著正確的看法,這樣方能穩健而不動搖,就像手握六辔一樣很好地駕馭住車馬的行駛,非常穩當。曾國藩是一位極愛讀書之人,很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他曾說過,讀書有多方面好處:一是能樹立正確信仰(人生觀、價值觀);二是能“自衛其生”,意思是能讓人學到生存技巧、本領;三是能保養身體。曾國藩自己更是無一日不讀書,終生手不釋卷,直到臨死前一天還在寫日記、讀書。曾國藩:“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國藩22歲考中秀才,隨後參加過兩次會考都落榜。在第二次落榜之後,他取道南下,准備游歷天下增長見識,實現“行萬裡路,讀萬卷書”的宏願。到南京時,身無分文,於是在一位朋友那裡借了銀子100兩。然而,他卻用100兩銀子買了一部《二十三史》,當時一個七品縣官一年俸祿才是40兩銀子左右,可見曾國藩對讀書的鐘愛。曾國藩發憤攻讀一年,這部二十三史全部閱讀完畢,此後便形成了每天評點史書十頁的習慣,一生從未間斷,一部二十三史爛熟於心。在其隨後身居高位時,他更是每日堅持不懈學習諸子百家,並在家信中時常告誡兄弟及兒子,要求他們每天都要讀書學習。戒色方面,我一直在強調學習提高覺悟,覺悟降伏心魔,戒色神力來源於學習,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讓覺悟不斷提升,越悟越深,進入真正精深化境的層次,到時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就會產生定見,定見這兩個字的威力非同小可,不少戒友戒到一定程度就會自動破戒,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對於某些問題的看法存在思想誤區,缺少定見,心裡總是在猶疑不定,心魔就是利用他們覺悟上的缺陷而進行的針對性的慫恿。所以,如果缺少定見,那就很容易被心魔攻破,心中真正有了定見,就不會動搖了,因為定見猶如定海神針一般,有了定見就十分穩當。
【君子不重則不威】
《論語》裡有“君子不重則不威”之說,觀人先取威儀,如虎下山,百獸自驚。如鷹升騰,狐兔自戰,不怒而威,正氣凜然。曾國藩講“穩重從容,可當大事”,曾國藩最大的特點就是“行步極厚重,言語遲緩”。曾國藩之重源於祖父,他給兒子寫信說,說他曾經仔細觀察,“祖父儀表絕人,全在一重字。”在軍事上,“帶兵之人,一定要是智深勇沉,文經武緯之才”。邪YIN會讓一個人顯得輕浮,這種輕浮不僅表現在言語方面,而且還體現在身體上,洩精之後腳底無根,走路也顯得輕浮不穩重,相信很多戒友都深有體會,特別是在連續洩精後,兩條腿就軟掉了,走路發飄,在這種狀態下進行體育運動,很容易就會骨折受傷。曾國藩:“古來豪傑,吾家祖父教人,以‘ 懦弱無剛 ’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倔強有剛強不屈之意,曾國藩講的倔強,並不是任性和不聽話,也不是蠻干,而是一種男人的血性,一種奮斗的精神。曾國藩:“立身之道,內剛外柔。”做人要剛柔並濟,剛是內心堅定的原則和立場,柔是外在謙卑柔和的待人處事之道,剛有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氣勢,柔有水滴石穿的韌性與堅持。過剛易折,太柔顯弱,所以剛柔之間要把握好分寸。曾國藩還說:“促迫褊窄,淺率浮躁,非有德之氣象,只觀其氣象,便知涵養之淺深。”“眉宇間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謙字。”曾國藩的這幾句話,顯示了他在這方面的深刻認識,我們一方面要戒邪YIN,另外就是要多學習聖賢教育,不斷提升自己的涵養與精神境界,培養自己的浩然正氣與威儀。
【功名看器宇,事業看精神】
曾國藩深谙相術,他很會識人,著有《冰鑒》一書。《冰鑒》是曾國藩總結自身識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傳世奇書,是曾國藩體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訣。在手YIN前,很多人真可謂器宇軒昂,朝氣蓬勃,但是在沉迷手YIN幾年後,慢慢就頹敗下來了,那種光明正大的氣場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猥瑣頹廢的感覺。當一個人外在的形象氣質下降後,他的功名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邪YIN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運勢,一個男人可以不帥,但一定要有精氣神,這點至關重要。很多戒友都反饋沉迷手YIN後,膽子變小了,志氣也沒了,腎精耗損到一定程度,就會莫名其妙地害怕,因為腎主恐,中醫講到腎水充則肝血足而膽壯,腎水虛則肝血不足而膽弱易恐。曾國藩自己也承認,“有用之歲月,半消磨於妻子”,並且認識到“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他深知腎精與一個人的身心健康以及氣質精神的密切關系,所以他狠下決心來戒色,消磨這兩個字非常准確,英雄就怕美色磨,即使婚後的性生活也是要保持節制,古代養生家特別強調婚後寡欲,如果症狀纏身了,應該先禁欲一段時間,等身體恢復了再節制性生活。曾國藩特別強調“事業看精神“,而洩精最傷一個人的精神,精神萎靡了,腦力下降了,很多事情就做不好了,而且大家發現沒有,洩精後人會變懶,喜歡拖延,做事缺乏長性,總是處於心浮氣躁的狀態,這和腎精丟失有著直接的關系。一分精神一分事業,十分精神十分事業。還有兩句話叫“一分精神一分財,人不精神財不來。”曾國藩也說過“富貴看精神”,一個人如果整天無精打采,垂頭喪氣,眉宇間充滿邪氣和戾氣,大家看到這種人,都會感覺不舒服。人有三寶“精、氣、神”,如果你精神飽滿,斗志昂揚,這種氣場也會影響到別人,大家都會願意和你交往,因為從你身上他們能感覺到一股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慎獨則心安】
關於慎獨的問題,我在第103季專門講到過,康熙皇帝曾將“慎獨”概括為“暗室不欺”,並告誡子孫:“《大學》、《中庸》俱以慎獨為訓。”林則徐在居所懸掛一幅醒目的中堂,上書“慎獨”二字,以警醒、勉勵自己。曾國藩《誡子書》:“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聖賢教育極為重視慎獨,因為獨處時最容易犯錯,很多人都是在獨處時破戒的,道德修養應該達到這種境界,即在無人監督、無人知道的情況下,還是表裡如一,在獨處時應該高度自律,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不敢輕舉妄動。曾國藩:“聖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獨處時應該開啟“橙色警報”,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不要給心魔可乘之機,不要讓心魔得逞,心魔就喜歡在你獨處時入侵,所以獨處即實戰,必須很小心才是。
【猛火煮,慢火溫】
曾國藩:“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又說:“無恆者,見異思遷也,欲求長進難矣。”開始要猛火煮,因為剛開始的時候往往熱情高漲,沖勁十足,所以宜提起全力,猛火痛燒一段,待到熱情有所下降後,就要學會慢火溫了。有的戒友剛開始初心猛烈,干勁沖天,然而過了三個月熱情就消退了,提不起勁了,這時候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可中斷,用慢火一點點炖,用習慣戰勝戒色厭倦期,只有具備恆心的人方能成功。我很強調做戒色筆記,其實我更強調復習戒色筆記,因為復習是一個深入吸收消化的過程,僅僅記一遍筆記,很難徹底吸收消化,必須幾十遍乃至幾百遍地復習、復習、再復習,這樣才能吸收到真正的“神髓”部分。有的戒友可能會問,是不是只能在開始的時候猛火煮,這個是不一定的,猛火煮也可以是周期循環的,就像跑步一樣,剛開始跑快點,然後中途跑慢些,到了沖刺階段,又可以猛沖。蓮花生大士曾經講到:“要像燃起大火般精進。”古德曾開示“如救頭燃!”大家想象一下自己的頭發燒起來了,這時候你一定會拼命去撲滅,我們要用強勁的動力去戒色,就像打仗時鼓足士氣一樣,當士氣低落了,自己要學會調整。我現在就是猛火煮和慢火溫交替進行,狀態好的時候就猛火煮,狀態差的時候就慢火溫,我發現戒色的狀態和球員一樣,有時候狀態神勇,火力全開,有時則比較低迷,恍如夢游,自己一定要學會調整。最近看NBA勇士隊的比賽,大家會發現勇士隊也會有低迷慘敗的時候,但是他們有著極其強悍的調整能力,往往在下一場就會迎來很強的反彈和爆發。有的戒友一到戒色厭倦期,他就越戒越差了,就是自己不懂得調整,一定要多激勵自己,要學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中了中斷魔!中斷一天,就可能中斷幾周乃至幾個月,到時就很難找回良好的戒色狀態了。曾國藩的文章多次強調恆心,欲求長進,必須要有恆心,如繩鋸木斷般的恆心與耐心。
【堅忍功夫】
至於堅忍功夫,曾國藩可謂修煉到了相當高的程度。他說:“第一貴在忍辱耐煩。”“好漢打脫牙和血吞。”又提及“岳州之敗,靖港之敗,湖口之敗,蓋打脫牙之時多矣,無一次不和血吞之。”不管是考試還是打仗,曾國藩都失敗過多次,但他並沒有灰心喪氣,反而越挫越勇,越挫越奮,堪稱勵志楷模。曾國藩極為崇尚堅忍實干,不僅在得意時埋頭苦干,而且是在失意時也絕不氣餒,他在安慰其弟曾國荃連吃兩次敗仗的信中說:“另起爐灶,重開世界,安知此兩番之大敗,非天之磨煉英雄,使弟大有長進乎?諺雲:‘吃一塹,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費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餒也。” 曾國藩的逆商極高,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全稱逆境商數,一般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真正的成功人士,也許智商並不是很高,就像曾國藩雖然不夠聰明,但他踏實勤勉,遭遇挫折時,能夠強勢崛起,打開局面,沖破羅網。梁啟超評曾國藩:“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恆,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如斯而已,如斯而已。”“莫與京者”,就是沒有比他更大的了。梁啟超對曾國藩的評價相當之高,從30歲前的平庸到30歲後的脫胎換骨,曾國藩的一生就是一個勵志傳奇和一部逆襲大片,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從聖賢教育中汲取了超強的營養與能量,曾國藩是真正懂得修心的人,而且他的修心功夫已然達到了極高的境界。曾國藩不是以智取勝,而是重劍無鋒,大巧若拙,看上去很鈍拙,其實實力異常雄厚,內在的修養極深。曾國藩說過一句話很經典,那就是“天道忌巧”,這裡的巧是投機取巧,而不是真正的大巧,真正的大巧是抱樸守拙,守住本分。清代傅山提出:“寧拙毋巧”。韓非子則說:“巧詐不如拙誠。” 老子說:“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始見奇。”養拙守拙是一門很高深的修養,曾國藩在這方面可謂集大成者。
【“誠敬”裡面的大奧秘、大玄機】
曾國藩:“一念不生謂之誠。”“誠”是儒家傳統文化中反復強調的一個字。《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中庸》裡還有四個字給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至誠如神”。說到誠,大家腦子裡可能會跳出諸如誠實、忠誠、真誠、誠信、誠懇、坦誠、虔誠、熱誠、赤誠等詞語,這些詞語的意思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但誠還有更深層的含義,王陽明雲:“誠是心之本體。”我們的本體也就是純粹的覺知,本體又叫本心、本覺、心性、本性、真心、法身、佛性等等,本體有無數個名字,但都是同體異名。曾國藩:“有所謂一陽初動,萬物資始者,庶可謂之靜極,可謂未發之中,寂然不動之體也。”靜極為至靜之境,心之本體即在此境之中。當你處於純粹的覺知時,你的內心是絕對寂靜的,沒有任何念頭,當你起念頭了,念頭來來去去,而純粹的覺知則作為大背景而始終存在。《當下的力量》的作者托利還寫過一本書《Stillness Speaks》(寂靜之音),裡面講到:“寂靜是你的本質。什麼是寂靜?你內在的空間或意識。”純粹的覺知(Pure Consciousness)有時也翻作“純意識”,它是內在無限的空間,具有覺察的能力。虛雲老和尚雲:“但能放下萬緣,善惡都莫思,一念不生,即真心現前,此心一時現前,時時現前,永遠現前,不為塵勞污染,即我是現成之佛。”曾國藩應該已經領悟到了本體,只是他沒有完全說破,黃念祖老居士有一段開示:“孔子說:‘ 無為也,無思也,寂而不動,感而遂通。’孔子是聖人,說的就是卦,還不是人的本性?!”聖賢教育有很多一脈相承的地方,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直指本心,就看你是否能夠直下承當了。
印光大師雲:“印光實有人所不得而己所獨得之訣,不妨由汝之請,以普為天下之諸佛子告。其訣唯何,曰誠,曰恭敬。此語舉世鹹知,此道舉世鹹昧。印光由罪業深重,企消除罪業,以報佛恩。每尋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印光大師又開示:“有一秘訣,剀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所謂敬就是恭敬、敬畏,表現在內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現在外就是持身端莊厚重而有威儀,對人很有禮貌很恭敬。古德雲:“一切罪從忏悔滅,一切福從恭敬生。” 曾國藩的敬字功夫十分了得,《誡子書》第二條:“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則身強之強健,又何疑乎?”其中“莊敬日強,安肆日偷”的意思為:莊重恭敬,就會一天比一天強大起來,如果肆意妄為,就會一天比一天衰敗下去,“偷”這個字用得很好,就像財富被偷掉一般,所以一個人千萬不能肆意妄為,特別不能犯邪YIN,邪YIN就是大不敬,邪YIN就是在肆意妄為,完全就是在自掘墳墓。不管是誠還是敬,如果能做到極致,都會自然契入純粹的覺知,所以印光大師把“竭誠盡敬”作為極妙秘訣來告知後學。誠敬既是為人處世的基礎,也是領悟宇宙真理的一把金鑰匙,我們應該像曾國藩一樣,好好在誠敬這兩個字上下功夫。
【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曾國藩的這八個字非常給力,《易經》鼎卦雲:“君子以正位凝命。”正其言,正其行,正其思,三門皆正,則成正位也。戒色修善,諸惡莫作,就是在正位,邪YIN就是在邪位,正位方可凝命,凝有凝聚能量之意,反之“邪位耗命”,邪YIN會導致能量的不斷耗損,最後必然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當你正能量起來後,你會發現自己的眉宇之間會凝聚著一股強大的正氣,非常純正威嚴,戒到一定程度,這股正氣自然會在臉上出現,你的神情和氣質也會變得充滿正能量,舉手投足間也會表現出正氣的風范。《頤》卦:“養正則吉也。”《大壯》卦:“貞吉”(堅守正道而獲得吉祥。)不斷培養浩然正氣,即可獲得吉祥、吉利,如果沉迷於邪YIN,必然會招致惡報,養正則吉,狂撸為災。堅守正道才能獲得正能量的加持,堅守正道才能讓自己的生活吉祥如意。只有在正位,才是吉利的,如果處在邪位,必然是凶險的,危機四伏。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青銅器,非常厚重,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可以說重量非常驚人。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鎮國之寶,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而在我的理解裡,鼎就象征著一個人的正氣,當一個人的浩然正氣培養起來後,就會有身如鼎鎮的感覺。只有徹底告別了邪YIN的生活,才能重新找回自己的正氣,正氣聚集即可凝聚生命的能量,讓自己進入更高的境界。腎氣充足之人,精力特別旺盛,而且體力充沛、頭腦清晰,做事效率高而有條理,行動力極強,事業非常容易成功。人如果貪色縱欲,就會造成腎氣外洩,腎氣不足就會導致精神不振、腦力減退、腰膝酸軟、體虛乏力、頭暈耳鳴、抵抗力下降等。腎氣一旦虧損,則五髒六腑、精神氣血都會受到很大影響,從而致使百病叢生。曾國藩深知戒色的重要性,他說:“一國有一國之氣,一家有一家之氣,一身有一身之氣,元氣者,生氣也。能養生氣,則日趨於盛矣。”還說:“養生之事,莫大於懲忿窒欲。”只有在正位了,才能把自己的能量發揮到最大,只有在正位了,能量才能守得住,否則邪YIN耗精,到最後身心俱廢,別說干事業,就連正常生活都成了問題。我們必須戒除邪YIN,凝九鼎之正氣,鎮八極之乾坤!
最後總結:
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大腦研究和行為實驗室主任麥克林(PaulMacLean )提出了“三合一腦”(Triune brain)理論。此理論根據演化階段,分成爬蟲腦(Reptilian brain )、哺乳腦和皮質腦,把前兩個腦(最古老的爬蟲腦和哺乳腦)合在一起,並稱其為潛意識。人的爬蟲腦非常古老,和所有爬蟲類的大腦在本質上並無二致,爬蟲腦的特點就是沖動、貪婪、自私,天生就渴望更多的交配權和更多的性放縱。人類既有爬蟲腦,又兼具內在的靈性,如果你根據爬蟲腦來生活,那就會墮落為禽獸,很多人在邪YIN後都會感覺自己像畜生一樣,做出來的事情甚至連畜生都不如。國外“爬蟲腦”這個概念很好,和我們講的心魔類似,“爬蟲腦”就像安裝在我們頭腦中的一個木馬程序,我們的目標就是戰勝並清除這個木馬程序,否則只能活在禽獸的層面,聖賢超越了爬蟲腦,他們提升了自己的靈性。
從“禽獸”到“聖賢”,曾國藩戰勝了自己的“爬蟲腦”,曾國藩在很多方面值得後人學習,但也存在一定的爭議,比如說他殺人太多,有“曾剃頭”之稱,然而戰時殺人,亂世重典,有迫不得已而為之的苦衷,很多歷史人物都是有功有過。曾國藩曾對兒子曾紀澤說:“我這輩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後世再也不要出帶兵打仗的人了。”作為一個復雜的歷史人物,後人對其的評價也經歷了大起大落,從建國後的大肆貶低到如今漸漸回歸理性客觀,大家發現曾國藩在修身和做人方面的確有很高的造詣,這點是不容否認的,的確有很多值得後人學習的地方,曾國藩受到推崇也理所當然。曾國藩跟虛雲老和尚是親戚,曾國藩也是信佛之人,在雲南拜過師父。曾國藩的老師很多,既有理學大師,還有佛門的師父,的確受到了高人的指點,否則也不可能達到如此的高度。
古德雲:“斷欲有十種利,一,身心清淨,毫無所污;二,正念常存,異諸禽獸;三,氣足精滿,寒暑不侵;四,面目光華,舉足輕便;五,俯仰天地,無慚愧色;六,省藥餌費,可周貧乏;七,屏絕邪緣,胸無牽戀;八,讀書作字,俱有精采;九,脾胃強健,能消飲食;十,本地風光,自有真樂。”戒色是人生一項很重要的歷練,色關不過,心魔不斬,人生真的會危機四伏,曾國藩的逆襲和戒色是分不開的,戒色給了他極大的能量來奮斗自己的事業。在婚前是應該禁欲的,婚前放縱的危害實在太大了,很多人已經未婚先廢了,而且隨著腦力和精力的下降,學業和事業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婚前潛龍勿用,婚後正YIN則要做到節制,曾國藩在戒色修身方面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他的一句“真禽獸矣”,可謂振聾發聩,人與禽獸之間的距離真的很短,一念之差就可能淪為禽獸,曾國藩罵自己禽獸也是為了最大程度地警醒自己。他曾經說過:“財與色之地須當遠避,近則有污。”貪財貪色對一個人的心靈污染是極為嚴重的,內心的污染多了,本有的真樂就嘗不到了,只有當心靈淨化後,才能再次嘗到本有的真樂。學習曾國藩的文章,給了我很多啟示,特別是在戒色這方面,感覺更親切一些,在戒色方面,曾國藩是絕對坦誠的,因為他的好色,感覺他是性情中人,因為他的戒色,感覺到他內心的強大。作為戒者的曾國藩,是我最看重,也是最佩服的,最後以曾國藩的“惟正己可以化人”來作為此篇的結束,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