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報記者曹平 近日,一到晚上,金州人工湖就成一些小販子的熱衷之地。“如果趕上下雨天,一晚上打撈上60多斤泥鳅不成問題,第二天早市上13元一斤賣了,晚上再來打撈,照樣有。其實不是這裡的泥鳅多,而是這裡幾乎就是一個‘放生湖’,各式各樣放生的人,購買大量泥鳅後來這裡放生,然後小販再來把泥鳅撈走。”昨日,家住金州的魚販子小林告訴記者。 老太開車收購400斤泥鳅放生 據小林說,金州的早市和市場上,每天都有大量的泥鳅賣,有一部分人是專門買泥鳅放生的。“以前不少人喜歡買鯉魚放生,但後來發現,鯉魚買回來再運到放生地,由於缺氧,很容易死。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專門買泥鳅放生,因為泥鳅在途中很少死亡。另外,現在人們都算放生條數,1斤泥鳅,條數是非常多的。” 上周,小林在早市賣泥鳅,遇見一位最牛的老太太。“老太太坐一輛私家轎車,後面跟著一輛雇來的小卡車,挨個攤位收購泥鳅。”小林說,“起初我以為她是做生意的,收購後有渠道再高價賣出。一交談才知道,她竟是專門來買泥鳅放生的。那天市場上的泥鳅還真多,一上午她買了近400斤泥鳅,用卡車拉著去人工湖放生。當時,有不少湊熱鬧的市民,跟著她去看放生的場面。” 避過胃癌大劫趕緊前來放生 “在魚市上賣魚六七年了,據我觀察,以往一些買魚放生的人,多數是有一定講究的,挑選一些特殊的日子進行放生。但是近一年,放生的人數不斷增加,放生的原因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小林告訴記者,“比如說,以前買魚放生的人多數是老面孔,到日子就會來買魚放生。但現在基本都是新面孔,而且一次購買量往往很大,放生一次後便不會再來購買。通過跟他們聊天,我慢慢知道,他們多數是因為家中躲過一次大的劫難,然後選擇一次大的放生。” 據小林說,有一次,一位40多歲的中年人來買泥鳅放生,買的數量也不少。通過聊天知道,這個中年人一個月前被診斷為胃癌,遺書都寫好了,後事也交代清楚了,此後整天就生活在痛苦和恐懼中。但一個月後,再到另一個醫院診斷,發現上次的胃癌只是個誤診。在這個中年人看來,是撿了一條命,所以要放生。“還有一女士買泥鳅放生,聽說是發生了一場車禍,車已經撞得不成樣子,但是她人卻只受了一點輕傷,算是逃過一劫。” 小販白天賣晚上再去撈 隨著放生的人增多,一條新的“產業鏈”也順其自然地形成了。“如果有人大量購買泥鳅放生,就會被一些小魚販盯上。”小林說,“這些人多數是選擇把泥鳅放生到人工湖,放生後,在湖周圍看守一兩個小時,防止有人趁機撈魚。於是,一些小魚販白天不動手,等到晚上,就拿著網去打撈了。當天放生的泥鳅,大多還扎不進泥裡,晚上去抓很容易的。” 所以,晚上在人工湖附近,經常會遇到打撈泥鳅的人。如果白天有人大量放生,晚上人就更多了。一晚上抓個幾十斤,早晨賣給專門收購的人。就這樣,形成了一條很多魚販子都心知肚明的“產業鏈”。 所以請大家慎選地點,而且我有問過魚販,泥鳅是放生的人多吃的人少,黃鳝吃的人多也很好放啊。放魚的話我建議買個便攜氧氣機,淘寶上有可以貨到付款15、20元就夠了,我買了一個很好用,和插電的沒什麼差別,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護放生中易耗氧的水族。祝大家放生順利,精進不退,最好是人們都吃全素。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