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暮景無兒最可傷,形單影只斷肝腸。
一朝得藉持經力,蘭蕊森森滿砌芳。
注:人之生子,上以承祖宗,下以衍嗣續,所關最重。其無子者,或系命犯孤辰,或系禀賦薄弱,似亦數之無可如何。若能力行《感應篇》,久而不倦,則人事修而天意回,自然繩繩繼繼,鳳毛麟趾之祥,可操券得矣。
案:陝西梁公化鳳,秉性忠勇,為江南蘇松總鎮,與士卒同甘苦,軍中有慈父之稱。時海寇鄭國性作匪,圍金陵甚急,公率兵御之於德勝門外,身先赴敵,盡殲賊眾,全城危而獲安,以功晉松江提憲。公年逾五十,只生長公子鼎,身弱多病,公時以為憂。一日,覽許鶴沙先生《感應篇圖說》,大生歡喜,捐俸資刷印五百部,廣為勸戒。每日清晨,著凈衣冠,焚香再拜,虔誦一篇,而後出理公事。雖盛暑祁寒,車中舟內,未嘗廢也。公曾於夏夜露坐,忽一室內明如白晝,趨視之,乃所奉《感應篇》放光,照人須發皆見。公知持誦有靈,益加勉勵,不敢稍懈。次年,即生次公子鼐,誕降之夕,滿室聞異香,經文放光如前時。公向以單傳為憂,今則雙珠並耀矣。公嘗與人曰:“天下無不可回之天意,但人不知求耳,求則未有不應者也。”後次公子鼐克紹前烈,由軍功出身,歷任總鎮,
升福建提台,轉文階為浙閩制府。遭遇之隆,近世罕比。生子九人,俱登仕版,子孫濟濟,靡不翱翔雲路,至今陜中稱望族雲。
世之孤單無嗣者,欲求種子之方,急宜效法梁公之持行《感應篇》,則無有不獲報者矣。
附:常州右營守備曹成秀雲:余乙丑補宜營,抵任初,側聞宜邑紳士徐子經陸者,孝友端方。營務旁午,未遑識荊越。數月始晤,往來款洽。余談及年逾半百,多病乏嗣,行將解組歸裡。徐君慰曰:“官可辭而子不可少,但能多行善事,可以致福。”余曰:“我輩居官,動止多尤,敢望福報?”徐君曰:“不須他及,只力行《感應篇》,更能刊施廣布,誠心勸善,向來靈驗,不可枚舉。”余始豁然,立願刊施。未幾,身漸康強,丁卯四月,果生一子。余益信神明可以至誠感格也。後於友人案頭披讀《感應篇像注》,中列公案,了如指掌。余不勝驚喜,重誓虔印百部,用公同好。(《感應堅信錄》)
動止多尤自責深,片言默已洽天心。不圖虎帳談兵地,經在爐旁鶴在陰。(徐太史詩)
杭州周仲遠,梓人中擅場手也,五旬未得子。雍正五年刻《感應篇圖說》,必誠必敬,且助刻二板不取值,是年舉一男。(《蘭桂編》)
傾囊欲助耐貧何,字字镂心鬓欲皤。始信生來平等性,善人莫謂世無多。(徐太史詩)
【譯文】
注:人生育子嗣,上可以繼承祖宗家業,下可以傳宗接代,這是關系重大的事。沒有兒子的人,要麼是命中注定無子,要麼是身體薄弱,這好像是無法改變的定數,無可奈何。然而如果能堅持遵行《感應篇》,久而不倦。那麼到一定程度,便可挽回天意。自然能夠子孫滿堂,所求的各種願望也能夠穩操勝券地得到了。
案:陝西梁化鳳公,天性忠直勇敢,擔任江南蘇松總鎮。梁公與部下士卒同甘共苦,在軍中被譽為“慈父”。當時正值海盜鄭國性作亂,包圍金陵城,形勢危急,梁公率兵在德勝門外與賊兵展開血戰。梁公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將賊兵全部剿滅。金陵城轉危為安,梁公也由此次戰功,晉升爲松江提憲。梁公年過五十,只生有一子,名叫梁鼎,體弱多病,梁公因此時時感到擔憂。
一天,梁公閱讀許鶴沙先生所著的《感應篇圖說》,大生歡喜,捐出自己的俸銀,印刷了五百部,用來勸化世人行善。每天早晨,穿戴整齊,焚香禮拜《感應篇》,並虔誠誦讀一遍,然後出堂處理公務。不論酷暑嚴寒,還是乘舟坐車,都一心誦讀,不曾間斷。一個夏天夜裡,梁公坐在院中乘涼,忽然見一個房間裡明亮如白晝,就跑過去查看,原來是他平日持誦的那部《感應篇》放出光輝。梁公知道誦經已經有靈驗了,更加勉力自己,不敢有絲毫懈怠。
第二年,梁公就又生下一子,取名梁鼐。降生之時,滿屋有一種異香,《感應篇》經文像以前一樣大放光明。梁公原來一直因為單傳而倍感憂慮,現在是“雙珠並耀”了。梁公經常對人說:“天下沒有不可挽回的天意,只是人們不知道如何祈求而已,只要虔心祈求,就沒有不感應的。”後來,次公子梁鼐繼承父業,由軍功出身,擔任蘇松總鎮,又升爲福建提台,後轉為文職,為浙閩總督。富貴榮耀,近世少有人能比。梁鼐生有九個兒子,都是仕途中人。子孫繁衍昌盛,人才輩出,至今在陜中稱為望族。
世上孤單沒有子嗣的人們,想要求取得子之道,就應該立刻效法梁公,努力持行《感應篇》,沒有不獲得善報的。
附:常州右營守備曹成秀說:我乙丑年補授宜營,到任之初,聽說宜邑有一位紳士徐經陸先生,為人孝順友愛,人品端方。公務繁忙,還未來得及前去拜訪。幾個月後,才得以見面,時有往來。我談到自己年過半百,身體多病,又沒有兒子,准備辭職回鄉。徐先生安慰我說:“官職可以辭掉,但是兒子卻不能沒有。只要能多行善事,就可以得到福報。”我說:“我們這些當官的人,做事往往不合理,怎敢奢望福報呢?”徐先生說:“不用管其他的,只要力行《感應篇》,更能刊印流布,以廣勸化,誠心勸人向善,向來靈驗,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我這才豁然開朗,立下誓願,刊印流通,沒過多久身體逐漸強健起來。丁卯年四月,果然生下一子。我更加相信神明是可以用至誠之心感通的。後來在一個朋友的桌案上看到《感應篇像注》一書,閱讀一過,裡面列舉的事例,了如指掌,我不勝驚喜,於是發願刊印百部,和大家共享此書。
動止多尤自責深,片言默已洽天心。不圖虎帳談兵地,經在爐旁鶴在陰。(徐太史詩)
杭州的周仲遠,是一名印刷工,技術高超。年過五十,未生育子嗣。雍正五年刊刻《感應篇圖說》,畢恭畢敬,而且助刻其中的兩版,不收取報酬。當年就生下一子。
傾囊欲助耐貧何,字字镂心鬓欲皤。始信生來平等性,善人莫謂世無多。(徐太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