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
【原文】
佛告諸菩薩,善在福之集。
雲何得長壽,五蘊皆空寂。
雲何奪紀算,作惡無休息。
神道暗權衡,較量無差失。
雲何得消除,念彼觀音力。
注:總承上三節,言鬼神鑒察,大小之過,皆不可掩。而奪紀奪算,確乎不爽,以足前章“依人所犯”二句之意。“過”乃過惡之過,非過失之過。即下文自“非義而動”以至終篇是也。
案:浙東有婦人至岳廟進香,見廊下判官視之而笑,婦懼,回家。是晚方就寢,見前判穿繡袍來至床前,謂婦曰:“我與爾有姻緣之分,今來相就。”婦拒不從,判扯婦出門,大呼家人,並無應者。兩足御空而行,至一浮屠絕頂住下。其中衾褥皆備,遂為夫婦。判每日清晨下塔,袖果餅等類歸,以飼婦。婦一日向下閒望,見判遇往來之人,有向之拱揖者,有遠遠讓道者,有摘其帽、扯其衣者,有推之傾跌者,婦不解其故。候判歸,問之,判曰:“為吾拱揖之人,或星辰降世,或累劫修來,後日高官大爵,福祿綿長,吾安敢不敬?其讓道之人,生平循謹無過,應享衣祿,吾亦不敢侵犯。惟作惡之人,頭上俱有黑氣。惡之小者,黑氣高一二尺許,陰
司則奪其算;惡之大者,黑氣上沖霄漢,陰司則奪其紀。奪紀奪算,俱按黑氣而權衡之,故吾亦得乘機而戲弄焉。”婦曰:“欲解黑氣,當如之何?”判曰:“惟勤修善事,虔誦觀音經,則黑氣消而陰律減矣。”婦自念身陷塔中,欲歸無路,發願念觀音經以求解厄。甫動念,判曰:“爾今有大士保佑,吾不能為爾夫矣。”仍御空送回。婦見己身臥床上,判推之入竅,遂生。蓋判前之所攝者,乃婦之魂雲。
附:善化鄒登龍,生平最喜閱《感應篇》。大書長箋,裱懸家堂中。捐館(捐館是死的比較委婉的說法)日,呼子相曰:“我遺田產聽爾守否,所遺堂上福田一紙,爾當終身服膺勿失,日後兒孫受用不盡。”時相年稚,不省。長而沉迷酒色,所行事多與《感應篇》相背。至雍正十三年病卒,魂攝冥府,見殿側懸金字《感應篇》,跪拜痛悔曰:“相若早聽父言,今何得到此?”啜泣不止。隨有吏呼至案前跪下,主者曰:“查汝生籍,應七十二歲,因違父命,不奉持《感應篇》,故削去四十二年。今既痛悔前非,仍發還陽世,勉承先志,還汝壽數,凜之!”遂蘇。(《敬信錄》)
徐太史曰:世上腴田,守之足以資衣食,而身不死;紙上福田,守之足以全性命,而心不死。心不死,膏粱之身亦快然生矣。況腴田遇不肖兒孫,豈能長守?嗚呼!如鄒公之式彀後昆者,有幾人哉?
鐵面閻羅豈有私,堂堂父命棄如遺。福田到死方知種,多少黃泉尚未知。(徐太史詩)
【譯文】
注:此句總結上文三節,是說鬼神鑒察善惡,過惡無論大小,都無法掩蓋。而奪紀奪算,都是絲毫不差的,來強調上文中“依人所犯”兩句的含義。“過”乃是“過惡”的過,不是指無心之過,就是下文從“非義而動”到篇末所講的內容。
案:浙東有一個婦人,到東岳廟裡進香,看見走廊下有個判官對著她笑,婦人很害怕,立即返家。當天夜裡,婦人剛睡下,見那個判官身穿繡袍來到床前,對婦人說:“我與你有姻緣,今天來和你合卺。”婦人堅決拒絕,判官將她拉出門外,婦人大聲呼喊家人,沒有答應的。只覺得在空中行走,到了一座塔的塔頂停下來,裡面被褥都准備好了,於是結為夫妻。判官每天清晨下塔,拿來一些水果糕餅之類的東西,給婦人吃。婦人一天從塔頂向下望,見判官遇到來來往往的行人,有的人判官向其打躬作揖,有的遠遠躲避讓路,有的摘掉其帽子、拉扯其衣服,有的把他推倒在地,婦人不明白怎麼回事。等判官回來,就問他,判官說:“我向其打躬作揖的人,或者是天上的星宿降世,或是無數劫修行,日後官高爵顯,大富大貴,福壽綿長,我怎敢不敬?我給讓道的人,生平謹慎守分,無有過失,應該享受一定衣祿,我也不敢侵犯。只有那些作惡的人,頭上都有黑氣。罪惡小的人,黑氣高一二尺,陰司奪其算;罪惡大的人,黑氣直沖天上,陰司奪其紀。奪紀奪算都按照黑氣大小來衡量,所以我也得以趁機捉弄他一番。”婦人問道:“想要消除黑氣,應該怎麼辦呢?”判官說:“只有多行善事,虔誠誦念《觀音經》,黑氣就能消減,陰律的處罰也能消減了。”婦人心想我被困在這塔上,想回家又無路可走,於是發願念誦《觀音經》來解困。剛動了這個念頭,判官就說:“你現在有觀音大士保佑,我做不成你丈夫了。”仍然在空中將她送回。婦人看見自己的身體躺在床上,判官把她推入身體,又活了過來。原來判官攝去的乃是婦人的靈魂。
附:善化的鄒登龍,生平最喜歡閱讀《感應篇》。用一張大紙認真書寫一幅,裝裱好,懸掛在家中正堂上。臨死的那天,叫兒子鄒相到跟前,對他說:“我留下的田產,要不要守住,聽憑你自己做主。而堂上掛著的一紙《感應篇》,乃是福田,你要終身遵信,不要忘記,日後子子孫孫受用不盡。”當時鄒相還年幼,不懂事。長大之後,沉迷酒色,所作所為,多數與《感應篇》相違背。到雍正十三年得病而死,其魂魄被攝到地府,見大殿一側懸掛著用金字書寫的《感應篇》,跪下來痛切忏悔說:“我要是早聽父親的話,今天怎麼會到這裡呢?”哭泣不止。隨後有陰差叫他到案前跪下,冥官說:“查看你的生死簿,你本來壽命七十一歲,因為違背父親遺命,不奉行《感應篇》,所以減壽四十二年。今天你既然改悔,仍然將你放回陽世,你要勉力繼承父親遺志,就還給你原來的壽數,你要切記!”然後就醒過來了。
徐太史說:“世上肥沃的田地,保住就足夠供人穿衣吃飯,可免因飢寒而死。紙上的福田,如果守住,可以保全性命,而心不死。心不死,這個吃五谷雜糧的身體就能活過來。況且遺留田產給子孫,如果子孫不成器,怎能長久保住?哎!像鄒公這樣給後人做模范,能有幾人呢?”
徐太史詩:“鐵面閻羅豈有私,堂堂父命棄如遺。福田到死方知種,多少黃泉尚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