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眾生都有佛性、如來藏、都是一尊佛,所以我們不能傷害任何眾生。我們要慈悲,利益一切有情,這就是修行。你有慈悲,你就是觀世音菩薩;你有智慧,你就是文殊菩薩。當你了解、通達了這些道理後,你就是一尊佛。
《俱捨論》第六品講到聖者的種性有四種:對衣服、食物甚至法衣等知足少欲,這是三個條件,在三個條件上加上喜歡聞思修行,任何一個人具足這四種條件,就是聖者的種性。
修行和工作、生活並不矛盾,佛性是每個人都具有的。然而人們整天陷入了繁忙的事物,四處奔波尋求,忘記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東西應該從自心尋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
佛曾經講過,一切眾生的自性就是佛,但是被煩惱障礙遮蓋住了,光明的自性無法展現出來,就像太陽的光一樣,晴天的時候非常光亮,但是陰天的時候,光會被烏雲掩蓋。同樣的道理,我們自性本來的面目就是佛性,但是被無明煩惱所引起的貪嗔癡慢疑和身口意所造的業障掩蓋了。這麼多的業如何去消?佛陀教了我們很多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忏悔,它是去解脫道最快速的法門。
“人之初,性本善。”善心即佛心,本性即佛心,人心的本來面目是佛心,但無明、煩惱蒙蔽了我們原有的佛心,就像烏雲遮住了光明的太陽。修密法就是要:明自心,見自性,破我執,求證悟!
這個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性化現出來的,自己的世界怎樣,與自己內心清淨與否,以及業力有密切關系。心無邪念自能降魔,真正的自己是超越自己的。
心的本來面目就是佛心,但無明、煩惱蒙蔽了原有的佛心,就像太陽被烏雲遮住了一樣,使我們迷失了方向。修密法要找自心、破我執。找到自心,明亮開悟。
有福報的人從來看不到是非;沒有福報的人常常看到是非、說是非;萬法萬物不離自性!一個人是什麼樣子,他的世界就是什麼樣子。自己有某個缺處,映射出去就會遇到這樣的人和事,不滿什麼就是不滿自己,所以一個人遇到什麼都是自性化現,自己感應出來的。當你抱怨別人時,有沒有找出自己的對應之處而改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