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看到求長壽,就認為這個人很俗氣;求官位就更看不起——“你看這人還求官位!”求官位也是一樣的,看你求官位是干什麼。北宋名臣范仲淹就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他做官是為了更好地利益眾生,所以他做了大官的話,利益的人就多了。在這裡,不管是哪一種士夫,這些是可以求的,關鍵是我們要把自己的動機不斷地提升。
剛才念過“所求皆遂”和“所厭消滅”,“所求皆遂”中,有長壽、富饒、官位、男女。這裡有的人就想,這肯定是一些才信佛的,或者是那種比較貪的人求的,覺得好像我們學佛的人,這些是不要的。這種想法是不全面的。對於這些,如果我們以與世間沒有信佛的人一模一樣的心去求,那種心量當然是很小的。但是一個修行人,一個趣求解脫、求佛位的人,他的長壽、富饒、官位這些都是可以攝在增上生當中,比如像八種殊勝的異熟功德當中,都可以攝進去的。這些是可以求的,不是不可以求的。這個我們在學上士道的時候要知道,“所求”和“所為”,是不一樣的。“所為”就是他的目的,“所求”就是他所要的、所希求的。比如你求長壽,想活得長一點,這件事本身不是壞事,但是關鍵在於:你為什麼想活得長一點?比如有的人是專門干壞事的,活得長一點可以多干一點壞事,這是不好的——他的動機不好。而有的人,他就是一般的、普普通通的、不信佛的人,他也想求長壽,這也無可厚非,他本來就貪著這個輪回,想活得長一點。而對於一個求解脫的人,假設他還沒有積集夠解脫的資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之前,他有這樣一個暇滿人身可以修行,當然想在自己沒有死之前把資糧積集夠,如果資糧還沒有夠,他當然不想死,還要繼續積集,這樣他想長壽也是可以的。對於一個修上士道的人來講,他沒有積集滿成佛的資糧,他當然也要長壽,暇滿人身是個寶貝,他求長壽,可以多利益一些人。在佛經裡也說,持戒得長壽,這樣的人就有大福德,可以利益很多很多的人。就像我們經常求上師們長久住世,為什麼長久住世?可以常轉法輪、利益眾生嘛。所以這裡我們看到“長壽”,要這樣去理解。不要一看到求長壽,就認為這個人很俗氣;求官位就更看不起——“你看這人還求官位!”求官位也是一樣的,看你求官位是干什麼。北宋名臣范仲淹就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他做官是為了什麼?更好地利益眾生,做人民的公僕。所以他做了大官的話,利益的人就多了。在這裡,不管是哪一種士夫,這些是可以求的,關鍵是我們要把自己的動機不斷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