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業力是怎麼在稱念聖號中消除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定業,我們已反復講了多次。業,本身沒有褒貶,也不夾藏善惡,也就是說業無善無惡,只是心念行為釋放後產生的影響。  從釋放的角度來說,業有三個部分:一、施加的主體,也就是造作業力的主體;二、被施加的客體;三、業的行為本身。當一個業力形成,不管是心念還是行為,這個業對外會產生影響,同時對內在的自我也會產生影響。從性質來講,業分為三種:善業、惡業和無記業,無記業就是沒善沒惡的業。業,被固化地理解為惡業,但這只是業力中較為狹窄的一個部分。因為大眾都如此理解,所以在不做特殊強調的時候,都會把所謂“業”理解為惡業,這是為了順應方俗。消業,也是在方俗基礎上探討的。惡業要消,善業也要消,正如我們聽過類似的話:惡緣要消,善緣也要消。再延伸,惡緣是牽引,善緣也是牽引,這就好理解了。

  如何消內業呢?業力分內、外業,所以惡業也分為內和外。對外在的惡性影響叫做外業,對內在的惡性影響叫做內業。念聖號、讀經消業,消的到底是哪個?又是如何消的?今天我們就針對這一問題來探討一下。一、如何消內業?內在的惡業是什麼?簡單說是五鈍、五利。  五鈍是貪、嗔、癡、慢、疑。《阿含經》中多用嫉妒來代替愚癡,但是人們很難接受愚癡等於嫉妒,最多可以接受嫉妒是愚癡的一個部分,認為它們不是對等關系,而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在外圍,五鈍較容易被發現,五利則不容易被發現,對我們的影響也更迅猛。五利是身見、邊見、邪見、進取見、戒進取見,邪見又分斷見和常見。當一個外在業力釋放時,內在的自身可能已經首當其沖,在我們還不自知時就遭受到以上十類的炮轟洗禮了。所以佛教裡用五戒十善來敦促我們看好外在的身口意。當我們對戒條有敏感度了,做了一個事,就會很快意識到犯了某戒;當對外在的戒條有敏感度了,做一個事情,馬上知道自己錯了,才有可能借助這個水平的自律,觀察到內在業力的奔流釋放。在事情中,最容易看到的是外在的業力,不容易看到內在的業力;當我們的敏感度提升,則會慢慢地看到內在的業力。這是需要鍛煉、保持的,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觸及的。我們在念經念聖號的過程中,最起碼看守了身根和口根,三個外業的根裡就差一個意根了,如果意根也看得住,那麼三業不造,這事就挺美的。怎麼才能做到三業不造呢?這就是念聖號念經的技術活了。當我們嘟嘟嘟地掃射經文,身體安止沒有去造作(殺、盜、YIN、酒)業力,嘴也被霸占著,沒去造作四大類口業(妄語、绮語、兩舌、惡口),余下的就應該思維怎麼把心貼進去。你貼進經文和聖號,就會讓意根很少亂跑;你帶著意根在經文裡跑,這雖然也是跑,但是沒有惡業被產生和釋放。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會用心、善用心,那麼在念誦的過程中三業不造,這是真消業,是內業也沒、外業也沒的好辦法。可問題是我們不會用啊!怎麼弄?

  前期我們講到“九字讀經”,就是要去讀懂經文到底說了什麼,其實答案根本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把心貼進去了,最後三業沒造啊!所以就算還不會用九字讀經,就算用得不好,就算用得次序顛倒,你只要用心去貼進去,就都是消業的過程;再把從經文裡抽取的感受附加在聖號上,這個聖號就不會亂七八糟,不會輕飄飄,而是完全體現了我們對經文理解的深度。一句佛號,萬德萬能啊!如果只從四個字裡去挖,肯定挖不到萬德和萬能,所以經文是理解聖號的源泉,而聖號直接反饋了對經文的理解程度。聖號和經文如此配合地念,這事就有趣了。過去說,一個合適的功課設置,必然是要有經文,要有聖號,而且是統一的。比如念《地藏經》,你就念地藏菩薩聖號,因為你從經文裡理解的點滴,可以馬上落實到聖號裡;但如果你念此經、念彼佛,兩者不協調,就算在經文裡有了感受,也沒辦法落實在聖號中,這就是瘸腿的玩法。  當我們把聖號經文念到合一的程度,內業裡的五利五鈍哪裡去了?或許還在,但是不起作用了,這就縛住了五利五鈍。各位要知道,能縛住這十個家伙,這水平就很不一般了。方法就那麼簡單,你這樣去做,堅持去做,就有希望達到這個水平;而很多人嘴上說的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卻找不到路啊!沒手段,那就根本熄滅不了。不去造作僅是不產生新的,雖然和消業關系甚大,但是卻不是直線關系,故有的業力如何消?宿業如何消?這就成了一個即使你當下修行很有水平,卻還是要遭受業力回饋的原因:舊業還沒消掉,它會時不時出來囂張一下,刷一下存在感。內在的業力止住了,就可以討論如何消了。忏悔和回向是最常用的兩個方法,還有一個我不常提,是發願對沖,如光目女為母發願,以這個大願的力量來對沖掉些許的業力,這會有摧枯拉朽的力量,但是因為我們現在這個環境不大適合發大願,所以我提,希望各位安全點。這個發願,並非是幾遍幾部的許願,而是大願!關於忏悔,可以舉個例子。比如發現自己有了一個貪,雖然沒有形成其他的影響,但馬上忏悔自己的這個貪念,對應忏悔越及時效果就越好。就像上網買東西,越及時撤單子,這事越好辦,等快遞小哥到樓下了,再想撤單子那就麻煩了。

  回向,我們也很少提,現在多是回向兩種:一是回向三類眾生的小回向;二是回向自己往生極樂的發願、回向念佛法。可是各位也記得,在最初經文讀不下去的時候,我們是怎麼做的?先念一萬聲地藏菩薩聖號,回向,用以消除自己學佛的障礙。在《地藏占察經》裡提到的方法是:占察到自己有了某業,那麼就念多少聖號回向消除,這個回向就是這樣用的。我們是為了這個事情,為了消除這個業力而讀誦經文念聖號的,回向自然是為了這些事情。

  想要這三個消內業的方法有效,肯定要貼合到佛教的教義裡,而不是跑在教義外的忏悔、回向、發願,所以這個消內業是有點細節的東西,因為大家很多還處在消外業的階段,所以我也沒怎麼提過,至於系統的部分也沒和大家分享。今天簡單講下,也算是一起學習了。

  二、如何消外業?經文聖號是怎麼消外業的?首先我們明白道理了,肯定得在自己這有改變,如果自己沒改變,這道理和不知道沒區別,改變就是修啊!修正,把錯誤的地方修改過來,修改到什麼方向,得有正確方向吧!如果沒有正確方向,就沒修可言。古人說不破不立,破是為了能再立,如果想立新的東西,就要把老舊的破除,亦如有的同修內心裡對佛法的認識很老舊,你想學佛,就要破除掉這些老舊的內容,才能容納接受其他事物。有了正確方向,要對當下的錯誤有認識,如果不認為自己做錯了,能改什麼?錯了沒?錯在哪裡?怎麼改正?這是一系列的問題。消外在的業力也是這樣,你得承認有業力,別人一說這是業力,你跳腳罵,“我沒業力,我不用消業”,那就完了,這善緣被你報廢了,以後人家也不敢和你說這個了。如果不敢說話了,這緣分的質量就抽抽了,就像我在這,可是有的同修不敢問我,那麼和我不在有什麼區別?這緣分是不是就抽抽了?知道自己哪裡錯、肯改、知道正確方向、並回歸正確路上,這個錯就可以改正了。在這過程中,被夾在其中的眾生,看到我們真心改過了,會更容易原諒我們。我們低頭認賬了,也改過了,還差一點就是要彌補傷害,也就是我們說的回向給他,然後超度。如果這一套做得完整,這個外在業力很容易消,對眾生的欠債很容易償還。這是對有針對性的外業眾生而說的,但如果外在的業力沒有一個明確的接受對象,這個業就麻煩了。比如現在有人看到有便宜占,就去貪,貪幾十人的好還,但是貪幾百萬人的利益,這賬務就算數字再小也不好還。對消外業來說,尤其是有針對性的眾生,三位配合,效果會非常好。很多同修會用了,可以說立竿見影;可能有的同修還不大會,但是要學會去用。心態強調完了,再就是心量的問題了。我們常說心量要放大,可是沒有事情的刺激,是很難激發心量的。所以平常的事情是考試,其中很可能是考心量的,如果心量增加了,看問題的方法、角度和答案也都會有不同了。但是現在我說擴大心量,也是很沒意思的,畢竟很多人,還是一個眾生都容不下的心量,還是一點厄逆都容不下的心量。就這種狹隘的心量,想擴大確實是有漫長的路要走的。人身本酬債,

  順逆皆修行,

  方寸可納天,

  內外業消輕。

 

上一篇:宗宙法師:學佛,能不能求官位求長壽?
下一篇:能忍法師:老說吃虧是福,那學佛的人在生活中到底爭不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