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框架體系二
前啟:上次分享了《佛教框架體系》的第一大部分:佛教是什麼、佛教的目的、基礎的教義等等。本次會和大家略分享佛法的部分:什麼是佛法、佛法要解決什麼等等。
法字解。
法這個字在中國是效法,學習模仿的意思,所以法字的本意是一種學習狀態。佛教到中國,中國文化和佛教文化融合,有了兩種思想體系的碰撞,也有了相互的影響。當法字用在佛教中,就擁有了不同的內涵。
佛法到底是什麼?我們幾乎所有學佛人都在說自己學習佛法、在熏修法門,可是到底佛法是什麼?若嚴格來說佛法就是成就為佛的方法。我們學佛、學習佛法,就是在學習如何成就為佛,這和佛教的根本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佛陀教育九法界眾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幫助大家都成佛,通過佛法的熏修去落實,從而真正地獲得成佛的結果。
無明示阻。
從凡夫到成佛要經歷些什麼?前文在佛的概念中提到了很多部分,有很多前綴冠詞,而且我們也都知道“自性是具足的”,所以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我們成佛呢?我們都聽說“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從凡夫地到如來地一共就41品無明。這41品無明就像蓋了41層被子,所以古人常常用“自性如鏡”,而無明就是鏡面上的灰塵,灰塵太厚重,鏡子的作用就體現不出來,所以要掃去灰塵,也就是消除遮蔽。
略數無明。
41品無明從哪個階段開始破呢?在圓教中把大乘菩薩位廣義的分為52位,在《楞嚴經》中分的更多些有55個階段。圓教認為要通過前10個信位後,進入到初住菩薩位才可以討論破第1品無明,隨後是10住、10行、10回向、10地、等覺、妙覺。在我們平常認識中,登地菩薩的10個階段加等妙2個階段,一共12個菩薩位是狹義上的真正菩薩;前面的40個階段都不算在裡面,這是我們理解上的問題。學佛的路是比較漫長的,確實不是一瞬間開悟就完全完畢的。大乘菩薩有很多階段,不僅僅是登地菩薩這12位。
以證補悟。
佛法是成佛的方法,但是各位必須要知道:有為法的最高最高到達地方就是等覺菩薩,隨後的妙覺和成佛這都是無作妙力成就的,也就是靠無為法成就最後的階段。前面我們執著法相要走的,最少可以走到等覺菩薩這個位置,再往上靠執著的種種法就不可能有進步了。所以到了菩薩階段,就要真正地進入到破法執的工作;如果沒有對法的執著,初住位都不可能得入,也就是一品無明都破不掉。所以這個法就像舟船一樣,該用的時候你必須擁有;過去後就當捨棄,不能再緊抱不放了。這是稍後才能涉及到的,對當下的我們來說還是要執著法相前進,待真正的開始破無明了,才能有資格探討證法身的事情,才有資格探討入菩薩聖位的事情。
佛法的目的是幫助眾生成佛,可是這中間有空隙,是否佛法不圓滿?並非如此!有為法最高到達的等覺菩薩位,隨後的路怎麼走?就要靠證了,靠實證而非靠悟。所以當我們說開悟、解悟、體悟、徹悟等等都是在強調理上,並沒有走到證上,就是在理上只是一半的路,那一段看上去的空隙,是要靠實證走過去的。所以那段路的部分我們探討不了,言語文字說出來就是錯的,心行起滅動一下都是錯,況且離我們當下的境界確實很遠。我們從佛到菩薩這樣說了,菩薩有法執,於是法執是無明,如果菩薩沒有了法執,也就沒了菩薩的無明。
讀經暗湧。
佛法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幫助眾生成佛,於是眾生和佛之間的距離是佛法要涉及到的。經文教誨裡大量的內容,我們看起來雲山霧罩的,為什麼呢?因為經文是九法界眾生共修共尊的,就算是等覺菩薩也可以在經文裡獲得指引,只是因為所處的法界不同,我們看到的內容不同。就像一句話或許強調的是這個,但是有人看到了,卻會理解成另一樣。所以在經文裡明暗鋪設了大量的各種指引信息,只是我們當下的境界決定了能吸收到多少而已。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對經文有些撿擇,並非是拿到什麼就讀什麼,這會因為佛講法時聽眾狀態不同,而有了經文的基礎格調不同,這也是我們說到契機度不同。
佛法研究對象。
我們了解了佛和眾生間的距離,隨後要了解我們如何前進,這就必然要涉及到佛教到底在研究什麼,佛法到底要解決什麼?佛教研究的東西說來非常簡單,但是卻非常深奧,簡單到一句話,深奧到說不清楚、講不明白、想不完全的。佛教研究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要解決的是“當下的痛苦煩惱”。
拆開來這裡有幾個點:1、宇宙、2、人生、3、真相。可以組合成宇宙的真相、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佛教的世界觀是非常宏大的,並非只是一個小小的星球,也不是一個小小的銀河系,而是無比浩瀚的廣闊空間,這個空間說大也非常大,因為我們現在還沒走出太陽系;說小也非常小,完全在自性中,沒有超越自性。
大小世界觀。
中國有宇宙一詞的時候,佛教還沒到中國來,或許那個時候佛教還沒在印度產生。宇宙一詞是無窮無盡的空間和無垠無限的時間,中國古人對宇宙的理解就是廣闊無極的時間和空間結合的一個狀態,這和佛教的世界觀一致。我們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大到沒有邊的宇宙呢?其實我們或許不需要研究宇宙,只需要研究腳下,為什麼呢?宇宙再浩瀚,對我們來說,也不過是在我們所能企及的狹小范圍罷了。對有的人來說一輩子都在一個小地方,他的整個宇宙就那麼大,說太陽如何、月亮如何、乃至說銀河系如何、外太空如何,對他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宇宙可以簡化為我們所處的環境,佛教研究宇宙是對的,但是對當下的我們來說,要研究當下所處的環境。
世界只在腳下。
我們在什麼環境裡呢?就像玩游戲,應該先要知道自己在什麼場景裡,才明白要怎麼走、怎麼去進行。因為我們所處的法界不同,因為我們招感來的環境不同,所以在佛法裡暫時不需要我們去全面研究;只需要懂得當下在什麼環境,若有點企圖心,就擴大一下,把過去、現在、未來三個環境體系研究一下,這也就很好了。於是環境就是我們所處的空間,就是我們能遭受的種種因素所匯集的一個場所,我們在這個場所裡感受著。
生命軌跡。
再繼續就要說到人生了,這個提法是略狹隘的,因為佛法是九法界眾生共尊的,只提人生就是針對人道而說,這把佛法弄小了。所以嚴格來說,佛教研究的是眾生在各種環境中的生命軌跡,這個提法就略完善,自然包括了菩薩的軌跡、天人的軌跡、動物的軌跡、人的軌跡、地獄的軌跡等等。這就像大學的科系一樣,我們只需要選擇合適自己的科系,再找到適合自己的門科就好了。但是再次提醒:我們需要研究是當下,並不代表佛教只是這些內容;同時佛教的內容很浩瀚,我們應該從當下開始。有人說“佛說了八萬四千法門,我想都學學,然後再選擇哪個合適我。”這個想法就很荒誕,雖然看上去有些道理,可是我們沒有那麼長的命去接觸到那麼多法門,這百八十歲的壽命很短促的。生命軌跡就是生命體在環境中的歷程,所以這個內容和每個眾生有關系,若想活的好、活得自在,必須要弄明白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合成的生命體。
我們把軀體和神識和合的狀態叫做生命體,一個生命體如果沒有了軀體,或者丟失了神識,都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有人就會說鬼是否不是生命呢?這是我們理解的另一個誤區,我們認為鬼沒有色身,可是鬼有鬼的色身,並不和人的色身一樣罷了。
經典印跡。
所以在經文裡有大量的這部分內容,描述生命的種種歷程,比如《地藏經》描述了地藏菩薩成就的歷程,證十地事,不退無上正等正覺事。《地藏經》就是地藏菩薩的生命歷程,就是地藏這位菩薩的行走軌跡,這是他的腳印。我們看得明白了,他這樣走、這樣走了,我也可以這樣模仿著走,這就是在學地藏菩薩了;如果我們千辛萬苦念了幾百遍《地藏經》,卻不肯模仿他的點滴行做,那麼這是我們沒看到他的腳印,自然不會循著腳印走到他的處所。
色壞識恆。
我們的色身是四大和合而來,因為是四大元素的和合產生,必然會有四大的不和合,也就是四大的分散,所以任何的物質形態最後都會面臨敗壞的結局,就像宇宙必然經歷成住壞空一樣。這個色身的軀命,就會隨四大的波動而變動,會有成長、會有病、有衰老、有死亡、乃至這副色身終究會和祖先一樣回歸塵土。而這副色身是車船,乘坐的才是關鍵,我們的神識是坐車的,借助一副一副軀體的獲得和丟棄,神識經過了一個又一個的環境,雖然軀體在變換,可是這個坐車的沒換過,所以生命軌跡就是神識的歷程。
這就必然要涉及到前生後世,很多人對佛教中的隨緣放下等等很滿意,對前生後世不滿意,認為這是鬼神之說,不過世界的真相不會因為我們不滿意而改變。古人雲: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世界不會因為我們有什麼想法而不同。這就像游戲,你來玩了就遵守游戲規則,不遵守游戲規則就會被踢出局。所以懂得生命的真相,是每個眾生想要活明白、活出光彩、活出自在的必由之路,這是佛法要給我們的,只是我們有疑惑,不容易信,所以在佛法裡淺嘗辄止、不肯深入,也就沒有機會去證悟,沒機會去證實那些解悟的道理。
宇宙是十法界的宇宙,不是人道法界的宇宙;生命是所有有情眾生的存在狀態,也不是人道獨有的;生命軌跡是所有有情眾生在對應的環境下的經歷,並非只有人才有生命軌跡。佛法要研究的對象就是這些,這些宇宙人生的真相弄明白了,隨後就是在其中怎麼行走,怎麼落實,從而扭轉生命軌跡?
智信驅迷。
佛法的重中之重完全在於如何落實上,很多道理我們可以不懂,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就可以了,可是這就會落入迷信裡。佛教不支持迷信,支持智信,你應當通過自己的思維體驗,從而驗證這些是真實的,再去相信;佛教歡迎智信,所以我們有疑惑是好的,但是應該把疑惑的點從佛教的大根大本上移動到如何落實上。
危脆啟願。
如何去落實佛法?這就要看我們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了。佛法在我看來是萬能的,可是如果沒有需要點,這萬能的佛法也沒用武之地,所以當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必然要觸及到,很重要的兩個基本利益點:一、是離苦;二、是得樂。離苦得樂這兩個點是促動我們前進的基本動力,所以當我們對環境有個明確的認識,如經文中說到三災並起、六道毀壞的時候,我們的人道所處的環境也會面臨空、壞,這個時候我們如何安放?正是因為對環境有了認識,對生命走向有了理解,所以知道自己會在輪回中經歷不同的環境,或者會去到地獄,或者去到天道,或者成為動物,要去面臨眾多的痛苦煩惱。真的知道了,就容易生發出離心,就容易找到學佛的落腳點了。落腳點找到了才能有力量攀附,也才能有個使得上勁的可能,這就是我們隨後要分享的具體的方法論了。
小結:簡單來說佛法是成佛的方,一切和成佛無關的,或者可以很好,可並不能嚴肅的叫做佛法。只是佛法有方便性,會深入到我們能夠得到的高度,最低的門檻不會離我們太遠。佛法研究的對象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宇宙是十法界的,生命真相也是十法界的,並非只是人道。我們學佛懂得當下所處的環境,會幫助我們認清形式,做出選擇。宇宙的真相是什麼?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生命在宇宙中的歷程是什麼?這些內容各位同修自己補充,我分享的是框架,這些細節的部分,需要各位自己來做的。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