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仁清法師:廣學多聞和一門深入不相違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什麼叫一門深入?

  答:先講佛教的一個特點,叫悲智雙運。悲智雙運是什麼意思?雙運就是共同具足,缺一不可。悲是慈悲,是佛法度眾和修行的前提,這是要求,是基礎。沒有了慈悲就沒有了宗教行善的理念。佛教更是建立在慈悲之上的,那麼慈悲是基礎,智慧是一種引導。智慧是什麼呢?就是一種善巧,一種方便,叫悲智雙運。

  我們修行佛法僅僅有虔誠是不夠的,這句話非常重要,如果你只有虔誠,沒有智慧,非常容易被忽悠了。忽悠知道嗎?非常容易被騙了。特別是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的不如法的表相,有很多不正確的說法,所以我們只有虔誠,沒有智慧的話,就往往容易被騙。講到非常精進,精進是虔誠。如果我們沒有智慧只有精進,那就很難保證自己走的路正確與否。

  至於一門深入怎麼理解?佛的一門深入,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門深入,是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可以一門深入,一門深入的前提首先是博覽群經,就是佛陀說的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如果我們不通過讀誦經典,我們就不知道佛教到底說了什麼,更不可能知道我們到底怎樣修才正確。

  我曾經打過一個比喻,我們僅僅是精進修行,僅僅想弘法度眾,我們沒有智慧,沒有佛學知識是不行的。比如,我們下課以後,在馬路上見個老太太就開始抓住她,說:“大娘啊,咱們開始念阿彌陀佛吧!”她會怎麼說?“你嚇死我了,你是哪裡的?干什麼啊?念阿彌陀佛是什麼啊?”是不是?你要抓著她不放,她會打110的,她會認為我們瘋了。為什麼呢?她不知道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你讓她念阿彌陀佛是干什麼?她更不知道輪回的痛苦?佛教當中講的我們人世間輪回的痛苦和西方極樂世界那種殊勝莊嚴,差別在哪,她不懂。

  當我們有因緣跟她講完了這些以後,她會說:“那怎麼辦?”“咱們人生是痛苦的,輪回是痛苦的,西方極樂世界很好的。其中有一個阿彌陀佛,他發了個願,誰念他他就來接,上他那去享福,上他那去怎樣”,然後這個大娘就說了,“孩子,咱應該怎麼辦?”你就告訴她:“念阿彌陀佛求往生啊。”回家她就念佛去了,為什麼呢?前提是你告訴她了,她懂了。

  我們修行佛法也是,怎樣才能不偏?怎樣才能在我們遇到任何違緣的時候,用我們佛教的正確理念來觀照?來超越?那必須要有佛法的指導。佛法在哪呢?好了,有經書。從這個原理上來講我們離開經書,啥事都辦不成。

  有人說:“我跟著這個師父修,師父告訴我咋辦咱就咋辦。”可以,但有一個前提,你得保證這個師父是否正確。要叫我選擇的話,我選擇釋迦牟尼佛,因為現在我們這一切都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我不是選擇釋迦牟尼佛跟著他去滅度,我可以選擇釋迦佛做指導,用他的修行做表率,來完成我往生西方這個願。

  一門深入非常值得贊歎,但是一門深入,很多人都進入了一種誤區,就是啥都不懂的時候去一門深入。好了,那你就深入吧。當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去一門深入非常危險。有很多賓館的房間裡啊,都有個指示牌:“紅點之處是閣下的住處所在”。也就是說點著紅點的這個就是你的房間,那麼在緊急情況下,緊急通道,往哪走?你進去以後先看這個,為什麼呢?你知道哪是一條出路,如果你找不到出路,真的有了違緣,那你撞吧,瞎撞。這個房子起火了,那你還有停留的那種想法嗎?你還能在那打會游戲、玩玩電腦、看會電視嗎?不可能了吧,得馬上沖出去。你這個出離的心是非常迫切的,得馬上沖出去,朝著哪裡沖?沒有那個指引,你朝著哪裡沖?

  一門深入是非常值得贊歎的,但前提是必須要明白佛教的正確理念。雖然說佛教的正確理念不是我們一接觸佛法馬上就能知道的,但是隨著我們修學的提高,正確的理念是越來越完善,隨著我們功夫的提高,通過體悟來完善我們的知見,通過知見來指導我們的修行,這個叫信解行證。這個修行啊,“修行”還有“聞思”它是兩條腿走路的。我們現在知道念佛求往生了,誰告訴你的?還是佛陀告訴你的。

  去年,在一個講堂裡,我說我發心准備講“輪回的痛苦”。這時候一個老太太站起來了,“師父,我們只想念佛求往生,不想知道輪回的痛苦。”我馬上問她了,“你為什麼求往生啊?”“西方極樂世界很好,那裡的地都是金子的。”“哦,很好。娑婆世界有什麼不好呢?”她不知道了。我說,我告訴你,我講輪回的痛苦,就是講娑婆世界的不好。通過了知輪回的痛苦,了知我們只要往生不了,就必然痛苦,必然是輪回的。我們知道了以後,生發一種出離心。出離心是修行的動力,有了修行的動力,有了修學的“善法欲”,你才能去修學,才能去尋求非常適合你自己的法門,才能真正地一門深入下去,才能夠深入,並願意去深入。

  比如一個人渴得要死了,一點水也找不到,這時候你告訴他:“給你一個鐵鍬,在你這附近向地下挖,可能三五米就有水。”你告訴他的時候,因為他需要這個水,你試試他挖不挖?他肯定去挖。為什麼呢?他需要喝這個水。如果他什麼都不缺,一點動力也沒有,你給他個鐵鍬,“向下挖十來米。”你試試?他馬上問你:“有獎金嗎?發工資嗎?”什麼意思?沒有動力麼。

  所以,很多高僧大德的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是不相違背的。古代的高僧大德都是通過廣學多聞之後,掌握了自己的方法才一門深入下去的。在一門深入的期間,他也不排斥去看其他經書,這是很多古代高僧大德修行的方法。

  居士: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是一門深入的嗎?

  法師: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包括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一門深入進去的,是不假。為什麼呢?因為,他找到了適合他自己的方法。為什麼經上沒有講到大勢至菩薩《耳根圓通章》和觀世音菩薩《念佛圓通章》呢?正是因為不同根性的眾生,有不同根性的修行方法,他們成就的路不一樣。觀世音菩薩掌握了耳聞那個方法,就可以成就。大勢至菩薩掌握住念佛的方法了,也是完全可以成就的。怎樣才能確定自己掌握了自己的方法,那就是用佛教的正確理念來指導,或者有“真正的高僧大德”來指導。“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不矛盾。

  有高僧大德這樣說,“得鳥者,網之一目,不能以一目為網。”就是捕鳥的網,是一個眼(空)一個眼(空)的。我們網鳥的網子,裡面的眼(空)叫做“目”。當我們抓鳥的時候,抓住鳥的是整個網的一個眼(空)。但我們不能以一個眼(空)當網。“得鳥者,網之一目,不能以一目為網。”你弄個大窟窿去網鳥去,那啥都逮不住了。

 

上一篇:太上感應篇圖說175:女不柔順
下一篇:淨空法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