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海濤法師:供養時態度的正確與否,會影響到福德的大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法修行精要

  1.當我們在修持或聽聞佛法時,必須培養想要利益一切眾生的心態,這不僅是短暫的做法而已,最終還要幫助六道眾生解脫痛苦。這就是正確的心態。

  2.無論我們對自己感到多沮喪,或覺得自己難以達到證悟境界,但我們全都具有智慧的本能。

  3.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解脫世間的痛苦,而達究竟的喜樂。修行是否能達開悟,要視行者的心態而定。

  4.同樣一個由上師教導的修行法門,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出現,這完全是依弟子所持的心態而定。

  5.在聽聞、思考和修行佛法時,我們應培養利益他人的心態,才能獲得修行的圓滿成就。

  6.我們在做任何事時,都必須發展正確的心態——不論是聽聞、思考或實修佛法,或做一般的俗事。

  7.一切教法都是來自佛的化身。化身佛源自報身佛,而報身則源自法身。

  8.皈依文是菩薩戒之基礎,它是一種助力。

  9.「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之不同:前者強調「發心」,後者著重「實踐」。

  10.菩提心有兩個重要的特性,即悲與智。要深達於悲,則需了解他人希求快樂、幸福以及解脫之心,與我們自身並無二致。

  11.空性的體驗是開悟的精髓,也是利益一切眾生的發心——菩提心的根本。

  12.心智清明與不清明的分別在於是否了悟一切皆幻,也就是萬法之空性的本質。

  13.如果沒有初步的空性體驗,要談真正的慈悲是不可能的。

  14.菩薩所生出的菩提心是平等地去對待一切眾生,只有以此無分的發心,才能真正有能力去利益他人。

  15.痛苦的解脫乃建立在習氣的淨除之上。因此,只要我們停止造業,同時培養良好而正面的習性,便絕對可以清除我們不好的習氣。

  16.業力的形成是透過我們的心、我們的身體和言語所造作出來的。

  17.持戒可讓我們時時對因果業力的法則,保持高度的警惕之心,並且正確地做一切事。

  18.持守小乘戒或在家戒後,如果再進一步受菩薩戒,那麽積聚福德的力量就會更大,因為受了菩薩戒就是走向菩薩道。

  19.當我們以真摯的慈悲心及利他心來積聚福德,並且使心置於三摩地(定)的狀態,那不論做什麽善法,如供養、布施或修法等,都會成為積聚福德資糧最殊勝的法門。

 

上一篇:海濤法師:你光放一張地藏王菩薩相在那裡,眾生就會去拜了,不用人去拜
下一篇:印光大師:六度萬行是修菩薩道的根本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