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上班一族如何發心利益眾生,如何祈請加持財富圓滿!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上班的發心:

  上班前發願:為了一切眾生暫時和究竟的安樂故,我參與工作。

  正行:專心工作,慈悲喜捨對待一切眾生,方便的時候對其他人念幾句觀音心咒(或其他有信心的佛菩薩心咒),默念也可以。發願所有眾生尤其見聞念觸我者,悉皆皈依三寶、早成佛果。

  下班:功德回向於一切眾生,願一切接觸的眾生都能發起菩提心,成就究竟安樂菩提果位!(可用普賢行願品作圓滿回向)

  實際上,以上正是“三殊勝”教理運用於工作、生活。

  二、祈請加持財富圓滿:

  這樣發願並不合適:有些佛弟子祈請上師三寶加持財富圓滿,“許願”請加持帶來財富,事成之後將如何供養上師三寶來報答。

  這樣發願是合適的:由於我往昔的貪婪、吝啬、偷盜等等非法的原因,造成現在財富不圓滿的現狀,我發願忏悔自他眾生往昔的種種過錯,並發願從當下開始廣行布施、遠離貪吝、利益眾生,終不捨棄這個願望。如果我的願望是真實不虛的,那麼請上師三寶加持我財富圓滿。同時還可發願:願我的財富成為眾生離苦得樂、究竟成佛的因緣!

  學會“發願”至關重要。即便有些事情目前無力做到,只要始終堅定一個願望,象保護種子一樣守護她。發心廣大、行持踏實,始終會有開花結果、善願圓滿的一天。

  我們現在擁有的財富,都是無常的自性,應該視為不是自己的、而是眾生的,自己只是暫為保管和支配而已。作為大乘佛子,應該發願將財富用於利益眾生,特別是三寶事業,哪怕是世間法的使用,也可調整發心,發願使這些資財成為眾生成佛的因緣。

  在發願和行持的過程中,不可因為暫時因緣不具足而放棄,若能以穩固的信心、持久的恆心對待,那麼出世間的智慧也會漸漸升起,同時與精進聞思修行結合,最終一定會達到福慧圓滿的彼岸。

  三、關於“現世福報”: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只有自己往昔積德的善因,才能出生財產受用、幸福名譽等的果,如果有了這樣的因,那麼善果不求自得。相反,如果不具備這樣的因,那麼就算是再怎樣兢兢業業、勤勤懇懇,非但不會如願以償,反會適得其反,遭遇不幸。

  公案:有些想通過修財神、護法神等得成就獲財富的人也是一樣,如果自己沒有往昔所積累的布施果報,那麼護法神們也愛莫能助。從前,一位深居山裡的修行人生活拮據,一無所有,於是他便開始觀修單堅護法神,結果真的修成了,已經達到了人與人交談般的境界,可是卻沒有獲得任何悉地。單堅護法神對他說:“因為你以前布施的果報一分一毫也沒有,所以我實在無法給予你悉地。”一天,在眾多乞丐的行列中,這位修行人得到了一碗稀粥。回來後,單堅護法神問他:“今天我給你悉地了,你知道嗎?”那人說:“我僅僅得到了一碗稀粥,而且不只是我,所有的乞丐都得到了,不知道您所賜的悉地到底是什麼?”單堅護法神說:“盛粥時,你的碗裡落的一大塊油脂,就是我賜的悉地啊。”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一位弟子曾問塔波仁波切:“如今末法時代,對於一個修持正法的修行人來說,很難得到衣食資具,我們是修財神法或者修學攝生數,還是乾脆走向必然的死亡?到底怎樣才好呢?”

  仁波切答道:“即使修財神法,若無有往昔的布施果報,也難以達到目的,而且內心想如理如法修行的人為了今生利益去修財神法也是相違的;攝生術也是同樣,在繁榮興旺的古代,當土石水木等營想充足之時容易修成,而營養已殆盡的當今現代,修攝生術也不可能獲利;趣(驅)入必然的死亡也無有利益,像如今這樣的暇滿人身將來難以獲得。如果內心深處真正生起‘死與不死都無所謂,我決定修行’的信念,則永遠不會缺衣少食,未曾有過修法者被餓死的先例。”

  世尊也曾說:“縱然發生一藏升面粉兌換一藏升珍珠的饑慌,佛陀的追隨者也不會缺衣乏食。”

  《阿格旺波尊者自傳》中有句話很有意思:“世間的財物,當你專門去追尋時,(可能)怎麼找都找不到;而當你不去找它們的時候,(它們)卻又一大堆一大堆的送過來了……”這段話引人深思,財物、姻緣或者其他福報,都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源於之前種下的善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對因果有淨信,真心真意地幫助眾生,從不計較得失,努力而不執著,這是最合適的態度和做法,道理就這麼簡單,可是我們在現實中卻總是忘記這一點。

  佛經中關於自利與利他的比喻:種谷可得谷,但稻草不求自得。種谷喻為六度萬行,谷喻為眾生的利樂,稻草喻為自己的利樂。若能放下自私心,真心真意地利益眾生,這樣就足夠了,自利之事將會不求自得,完全不需操心。釋迦牟尼佛就是最好的例子,從發心到成佛,沒有考慮過自己,一直都在利益眾生,結果他積累了無量福慧資糧而成佛了。又如《入行論》所提:凡愚求自利---結果眾生還在保守輪回之苦,牟尼唯利他---結果釋迦牟尼佛已成就無上佛果。

  所以:

  不必羨慕別人的福報,宜遠離嫉妒、勤修隨喜;

  不必研究別人的福報從哪裡來,宜自身勤行布施、忏悔業障;

  不必只是執著於外在的供施,更關鍵的是調好發心、時刻檢視起心動念;

  不必追求今生利益,唯一回向無上菩提;

  不必關心有何果報、何時現前,只需堅信“此因必得果”、真心真意地幫助眾生...

  總之,修法和其他善行,一顆純潔的心足矣,無需追求世間八法,而是唯一發心利益眾生、唯一回向無上菩提。以這種清淨的發心攝持,並且每天不間斷地作、真心真意地行持,不用等到來生,今生就會有改觀,很快就會見到明顯效果。又或者說,下半生比上半生增上,一年比一年增上,一月比一月增上...

 

上一篇:佚名:折騰你折磨你的孩子,也許就是你前世的仇人!
下一篇:宣化上人:貪瞋癡三毒比毒藥還毒,一定要警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