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寶法王:不離慈悲與菩提心,是修行道上最確鑿的征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心中懷著慈悲時,我們會與其他的眾生更親近,因為我們知道他很容易受苦,就像我們一樣。透過將自己受苦的經驗,應用在我們見到的他人的痛苦上,我們會有某種感同身受的感覺。這深深的打動我們的心,讓我們生起堅定的決心,真正的慈悲就轉化為實際的行動。

  ——《崇高之心》

  心靈上的探索並不是向外在的某處尋找智慧,而是去發覺原本就已經存於我們內心的東西。就像清理石刻銘文的表面一樣,你越是去清理它,原有的雕刻就會變得越清晰可見。我們就像那塊石頭,透過我們心靈修持,逐漸讓自己更清楚自己,而不是獲得某個我們之前沒有的東西。

  ——《崇高之心》

  那些勇猛的菩薩們即使在輪回當中也是快樂的。為什麼呢?因為利他是他們的唯一所求,而住於輪回當中能夠最有效的利他。

  ——《愛的六字真言》

  所有內外的混亂都是源自於內心,所以,內在的平靜比外在的靜處更為重要。因此,各位能夠依止靜處者,請盡力去依止。若身體無法處在靜處,但是至少要在內心找到靜處。

  ——《法王教你做菩薩》

  當內心懷著慈悲時,我們不會忽視他人的痛苦。相反那時會有一種想要結束那個痛苦的急迫感,就好像在你腳下點起一把火一樣。當你具有這樣的慈悲時,一看到痛苦,你就會想要跳起來,立刻行動來結束它。對於承擔其他人、動物、甚至地球本身的痛苦,你不會有絲毫恐懼和絲毫猶疑。

  ——《崇高之心》

  當你讓自己變得煩惱、不快樂時,你真的無法說是某人或者某件事讓你心煩意亂。是你讓你自己不快樂的。

  為什麼要讓自己陷在站不住腳的立場呢?當情況有改變的可能時,你努力去改變;當沒有改變的可能時,你就接受這個事實,在其他有可能的領域中去努力。

  ——《崇高之心》

  是否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全然取決於您自己。您必須成為自己的老師,並且試著找出,使自己達成目標的方法。您要成為自己的裁判,試著讓自己做對的事,防止自己做出錯誤的事。您要對自己負責。唯有您知道自己的秘密,無人能讀您的心。當自己想要改變時,不要只依賴他人的幫助,自己卻不采取任何的行動。

  ——《就在當下》

  成佛之道主要是由對慈悲與菩提心的培養鋪設而成,不離慈悲與菩提心,即是修行道上最確鑿的征兆。

  ——《愛的六字真言》

  所謂「佛教徒」的修持法,是藉由佛法而得到心的力量,了解人生的精髓與實義,這才是修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究竟利益,讓自己如願達到究竟的幸福與利益,而非得到外在物質或生存條件等暫時性的幫助。

  因此,對於一位佛教徒而言,修法並不是為了滿足外在五根所執的貪欲之境,而是為了達到內心的安樂,心的安樂才是究竟的安樂與幸福,將此視為修法目的,為此長遠目標與利益,去精進努力。

  ——《心靈科學》

  慈悲和貪著之間的某些相似性,可能會令人產生混淆和誤解。這兩者都包含了某種關心,盡管在其他方面它們是截然不同的。

  貪著是以自己的私利為目標,其中牽涉到的是對自己的關注。慈悲是以他人的利益為目標,涉及的是關心他人。

  ——《崇高之心》

  對於目標高遠者而言,「暫時的違緣」並不能算是困難或障礙,「不達到目的」才是障礙。對於修持者而言,暫時性的任何困難,都為你提供了修心的機會與修持的時機。

  因此,對於佛教徒而言,真正的障礙是「失去信心」,「自暴自棄」才是佛教徒的最大障礙、真正困難。

  ——《心靈科學》

  嗔恨的生起,是源於內心的一種不滿和不悅的狀態。我們要仔細檢查自己的心,看看是否有心理上的困擾,這是保持內心健康和快樂的最好方法。當我們學會管理自己的嗔恨,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少涉入沖突中,而且當沖突真的發生時,我們對自己和對他人造成的傷害肯定會比較少。

  ——《崇高之心》

 

上一篇:智敏上師:不能斷惡,即便修善也非真善
下一篇:南懷瑾:先管好自己,再管理別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