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普賢德-常隨佛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普賢德-常隨佛學  (共一集)  2006/1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17-1675b集)  檔名:29-58-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普賢菩薩十願真正講到願只有七條,從禮敬諸佛到請佛住世,這是真實的願。七願當中前面五條是自利,六、七是利他。後面這三條是屬於回向,也就是回向三處,「常隨佛學」就是回向菩提,「恆順眾生」是回向眾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實際,所以這後面三個都是屬於回向。由此可知,大乘教對於回向非常重視。

  回是回轉,回轉之後有一個方向,也就是我們自己所學的、所修的、所行的,無論是功德還是福德,不要自己享受,自己享受就錯了,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又起來。你看自己所學的、所修的、所行的統統回向,不要了,回向給誰?回向到無上正等正覺,這是菩提,不為自己。是為自己唯一的一個目標,就是我們講的回歸自性,自性是實際,所以要懂這個。決不求人天福報,也不求四聖法界,連一真法界裡面,像《華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淨土裡面四土九品往生,我們不回向這個,回向最終極的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諸佛如來果地上所證的,究竟圓滿的,我們的目標在此地,不在十地,不在等覺,這個道理要懂。你有這樣的志趣,你才會甘心情願過一種清苦的生活,好!

  你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榜樣!出生在貴族,不出家,繼承他父親的王位,捨棄掉了。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一般人在追求,求之不得;他老人家既然得到,不要了,放棄了,去過一種苦行僧的生活,真苦!日中一食,三衣一缽,樹下一宿,過這樣的生活。他修行的時候我們不談,他開悟的時候三十歲,七十九歲圓寂,這樣的生活他過了四十九年沒有後悔,沒有一絲毫覺得不如意,天天跟學生、大眾在一起講經說法,快樂無比。我們要認識清楚,所以我們常說,佛門裡頭人家看了很苦,苦中有樂,真樂!我們回過頭來看世間,世間這些大富大貴,樂中有苦,真苦。釋迦牟尼佛示現佛法這種生活方式,苦中有樂,有真樂,你能夠看出來,你能夠體會到,能夠享受到,那你就樂此不疲,你才能真放下。放下之後是什麼態度?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說多快樂!

  試問問我們今天跟人還有沒有爭?爭名、爭利、爭權,那都錯了。所以六和敬做不到是什麼原因?就是那個爭沒放下,求沒放下,自己還有貪求,求名求利,你還有求。什麼時候真正做到無爭無求,身體在這世間一切隨緣,你說多自在!決定不要攀緣。於自己修行、於自己弘法有沒有障礙?一絲毫障礙都沒有,隨緣哪有障礙?

  尤其是在現代的社會,科技發達,對我們自行化他帶來太大的方便。緣不具足的時候,講經用錄音可以,不必錄相。錄音機現在太方便,無論在什麼地方,錄音機很小,裝在口袋裡。現在的帶子,好像一個帶子可以錄一個半小時,錄一個小時的這品質最好。一堂課一個小時,三個人、五個人無論在什麼地方,坐下來就可以講。錄下來之後再去做光碟,就可以大量流通利益眾生。

  錄相的技術也很進步,我曾經看到新聞記者來采訪我的時候,好像是鳳凰,鳳凰電視有一次來采訪我,在我住的地方。他那個小錄相機很小,就像一個小照相機一樣,非常輕便,只用兩盞燈光就可以錄相,好像那個錄了,他在電視裡面播出去,非常簡單。現在東西愈來愈精巧,愈來愈方便,隨時隨地,一點障礙都沒有。何守信訪問我的時候,我們在野外,不需要用燈光,自然的光線,這個光碟諸位都可以看到。愈來愈方便,什麼障礙都沒有。縱然住在深山裡面,沒有這些設備,沒有網路,沒有攝影棚,可不可以做得到?可以做得到,一個小小的機器,我們錄下成母帶,拿給別人去制作就行了。所以《華嚴》裡面講的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法界,我們今天得到科技的幫助,雖然不能像菩薩那麼大自在,我們也有點小自在。理要懂,事更要清楚。

  我們自行化他,在這個大時代當中可以真正能夠做到不間斷。我們一天兩個小時在攝影棚裡面錄相,另外可以用兩個小時錄音,把它做成CD,一天可以保持四個小時,你說多方便!問題是事在人為,我們有沒有這個心去做。古諺語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何況這種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是好事情。現代的社會,無論是國內、國外,迫切需要。我們就是志同道合朋友不在一起,沒關系,每個人各人可以錄自己的,不能錄相就錄音,把母帶寄到我們這邊來,我們就可以給你做光碟,真正做到自利利他。

  第八「常隨佛學」,學佛的人不可以忘記這一句,佛才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學佛,佛是我們的典型,佛是我們的模范。學佛的人如果對於佛不認識,你怎麼學法?你怎麼能學得像?首先要明確的理解什麼是「佛」?這個名詞是從印度梵語翻譯過來的,音譯過來的。中國古時候文字並不多,這個字是隨著譯經造的一個新字。中國古時候有「弗」這個字,沒有人字邊,這個字中國古時候有。印度這個佛跟這個音相近,但是他是人,所以就加一個人字邊,這是佛法到中國來才創造這麼一個字,當然造的也不少,為了翻經造不少新字。這是我們要曉得的,佛法沒有到中國來的時候沒有這個字,中國沒有這個字。有沒人字邊的弗,弗當作否定講。這個字是專門翻譯佛經上一個專有名詞。

  印度人稱佛跟中國人稱聖、稱神,神聖,意思很接近,只是講接近,並不完全相等,所以沒有辦法用神、用聖來翻譯。中國的神聖兩個字的意思相同,都是講通達宇宙萬物,這種人稱之為神,稱之為聖。佛這個字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要通達宇宙萬物的真相,要加上這兩個字。中國人沒有說真相,通達宇宙萬物。但是佛是通達宇宙萬物的真相,在佛經的名詞是「諸法實相」。我們中國神聖是通達諸法,而佛跟法身菩薩是通達諸法實相,實相是真相。

  真相是什麼?這真的是大學問,真相是萬法皆空。《般若經》上給我們講的事實真相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明明看到現在這個相好像是真的,這相不是真的,在佛法裡面講這種現象叫相似相續,是相續,但是相續絕對不是這個相跟前面的相相續來的,不是的。相怎麼來的?這是大問題,這不是小問題,大學問,大乘經教裡面講得很透徹,絕不輸給現代的這些科學家、哲學家,決不在他之下。甚至今天科、哲不能解決的問題,佛法裡都有,都給你講清楚、講明白。

  最新科學發現的報告,其實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已經都說出來,說得比現在人講的還要圓滿、還要透徹。這麼好的東西,可惜就是什麼?沒有人能夠講得透徹,沒有人常常講,所以使世間人產生很大的誤會,認為佛教是迷信,認為佛教是宗教,這都是搞錯了。佛教真的不是宗教,佛教是學術,釋迦牟尼佛一生從事於教學,沒有建立宗教,他也不是教主,我們稱他為老師,現在後人尊稱他為本師,根本的老師。就是這種教育,佛陀的教育,他是第一個開始的,我們稱他為根本的老師,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是他的名號,佛就像我們中國講聖人,一個真正通達宇宙真相的人,是這麼個意思。

  而釋迦牟尼,實在講這個稱號就是他老人家一生治學教人的宗旨,名號表現出來了。佛教的是什麼?佛教的是釋迦。釋迦是梵語,什麼意思?仁慈。仁者愛人,慈者予樂。所以佛家過去祖師大德常講,用一句話說明佛教是什麼,真的一句話,「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就是佛教。佛教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可以說這八個字就是釋迦牟尼佛一生他老人家的教學。他怎麼修行的?牟尼是他個人修行的成就。牟尼是印度話,意思是清淨寂滅;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沒有執著、沒有分別,妄想是起心動念。也就是說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他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做牟尼。所以他的教學宗旨就在名號上,我們念這個名號就是念佛陀教育的宗旨,就是念這個東西。

  上面再加一個「南無」,南無是什麼意思?南無是皈依的意思。我一心一意要學習,這個學習是兩方面,我自己要學習的,就是要真正學到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定,這叫根本智;幫助別人叫後得智,叫權智。幫助別人就是釋迦,仁愛慈悲,用這個幫助別人,所以佛教在世間是慈悲為本。那個方便,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念這段文字,「無方大用」就是方便。這一段文總共有二0三首偈,講作用。用什麼方式、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幫助眾生得樂,這是佛住世一生給我們示現的,所以佛弟子要向佛看齊。我們能不能做得到?在理論上講,肯定可以做到。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換句話說,你本來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現在有沒有?現在雖然有,妄想分別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是認識清楚了,它不礙事;你不認識它了,它障礙你。認識它怎麼樣?真妄不二。

  就好像我們戴有色的眼鏡,在太陽底下我們戴個太陽眼鏡,我們戴是綠色的鏡片,看到外面境界有一層綠色;戴上灰色的鏡片,看到外面統統是灰色。我們知道自己戴上的是眼鏡,綠色也好,灰色也好,有沒有妨害我眼睛?沒有。有沒有妨害外面境界?也沒有。你知道它就不礙事,你要不知道它,怎麼外面東西都變灰、都變綠?那是你不知道,你就產生妨礙,你心裡就不安了。是不是我的眼睛也變綠?眼睛也變灰?佛給我們講,所以我們做的「凡聖迷悟示意圖」,就把這三個東西用三種顏色來表,三原色,紅的、黃的、藍的,把黃色的代表妄想,藍色的代表分別,紅色的代表執著。如果這三副眼鏡一起戴上,你看到那個外面境界就很難看,就嚴重的染污。有位居士(哪個我忘掉了),他看了我這個東西,他想去配三副眼鏡給我做道具,我說很好,你去找,很有意思。

  所以你要曉得它並沒有妨礙自性,就是你的真心上絲毫沒有染著。外面山河大地有沒有染著?沒有,統統都沒有。只要你認識清楚,你就不礙事。所以徹悟之人,古德說一句好,悟了之後才曉得妄是真,不礙事,哪一樣不真?樣樣都是真的。沒有悟的時候,樣樣都是虛妄的。為什麼?你著了相,就好像你戴上這三副眼鏡,你認為外面的境界相就是這個樣子。你不知道它本來清淨不染,是你自己誤會,外面有沒有染?沒有染。自己有沒有被染污?也沒有染,內外都沒有。問題就在你的眼睛上面這幾個鏡片上,只是你不知道自己戴了鏡片。這個說法妙極了!真的懂得之後,不再執著了。不再執著之後,慢慢這個東西變沒有,消除了,為什麼?妄想執著分別就是你有執著、有分別才起來的。

  如果分別執著你都放下了,統統沒有了,沒有之後才知道事實真相。知道真相是什麼?知道真相整個宇宙是一體,都是心性變現的,唯心所現。心性在哪裡?心性所現的一切相全是心性。古大德用金跟器來做比喻,把金比作心性,能現,器是所現,器就是金,金就是器,然後才曉得能現跟所現是一不是二。能現的是性,所現的是相,在佛學的名詞:法性、法相。我們這個身,身從相上講是法身,從性上講是佛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我們自己的身跟宇宙之間一切的現象是一體,是一個不是兩個。所以大乘教裡面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宇宙確實是一不是二,你就入不二法門。

  入不二法門就是見性成佛,佛法教學你就畢業了,這才完全通達明了,所以這個時候稱你為佛。迷惑的時候一切都不明了,叫你做凡夫。三大類的煩惱你去掉第一類執著,稱你為羅漢;再去分別,稱你作菩薩;最後妄想你也放下了,稱你為佛。到統統放下了,生佛的念頭都沒有,哪裡還有稱呼?所以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就這個意思。

  見到真相之後,沒有言語,不會起心動念,那個時候就叫一真法界,那個時候就叫圓滿大覺。十法界依正莊嚴,過去現在未來都像幻影一樣顯現在面前,有緣的眾生有感,感就是有求,自然就有應。應身遍法界,哪個地方有感,哪個地方自然就應,絕對沒有動一個念頭。這是我們要曉得,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究竟是什麼性質?諸佛菩薩從哪來的?唯心所現,還是唯識所變,絕對不超過這個原則。連華藏、連極樂,你看古大德說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在《華嚴》也是一樣,「唯心華藏,自性遮那」,毗盧遮那佛,這才真正明了「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這是最高的境界,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你自然跟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完全相同,仁慈清淨。

  事實真相通達叫看破,幫助一切眾生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叫放下。放下不是放別的,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不是說事上都放下了,不做了。事上放下了,那釋迦牟尼佛就不要四十九年天天教學,我們看到教學也很辛苦,他可以不要做了,不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教你放下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不是叫你把幫助眾生、教化眾生的事放下,那你就搞錯。幫助眾生、教化眾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不生煩惱。就像《壇經》裡面惠能大師所說的只生智慧不生煩惱,那什麼境界?放下。他說這兩句,五祖聽懂,別人聽不懂,別人聽了覺得奇怪,甚至於說他很傲慢,真的。所以我們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的行誼,我們是凡夫,我們知道一點是在大乘經裡面得到佛菩薩的境界,當前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做放下。

  放下從哪裡做起?首先就是人事環境裡面著手。人與人的相處,放下自己的成見,能夠隨順別人,先學這一點。這好難!佛做起來為什麼不難?絲毫沒有困難,從來沒有聽說佛講有困難過。你看看,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佛統統隨順。只要沒有分別執著你就沒有煩惱,你跟環境接觸、跟人事接觸全是智慧,智慧就把復雜的問題處理得四平八穩。我們常常說這種現象,這是智慧用在日常生活上,用在你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用得那麼好、那麼恰當,而不知道他是自然的,我們為什麼不知道自然?因為我們起心動念,我們沒有把分別執著放下,所以不知道是自然的。

  我們天天要學,怎麼學都學不像,怎麼學,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生煩惱,根本的原因不知道。煩惱太重,習氣太深,怎麼辦?我勸大家從《弟子規》下手。凡是我做不到的就曉得那是我的煩惱習氣,不是我做不到,而是什麼?而是你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弟子規》是你本來的,《感應篇》是你本來的,《十善業道經》,許多戒律都是你本來就是那個樣子。你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本來就是那樣子,現在是迷失了自性,你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扭曲了,跟你本來的樣子不一樣了,那就叫煩惱習氣。你就曉得本來的是什麼?性德,自性本來這樣,性德。弟子規是性德,誰的性德?我自己的性德。我今天用這個方法來對治我自己,就是讓我自己從煩惱習氣裡回歸到我的性德,我要把我的本來面目找回來,就是這個意思。不是別人定的,不是別人想出來的。

  你要曉得釋迦牟尼佛沒有思想,思想是煩惱。釋迦牟尼佛心清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那個心是什麼?心像鏡子一樣,所以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用這個來做比喻,鏡子照外面形相照得清清楚楚。我們早晨起來洗臉照鏡子,晚上睡覺洗臉也照鏡子,你們想到鏡子,心要跟鏡子一樣,鏡子照的時候它有沒有分別?它有沒有執著?它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統統沒有;照得清清楚楚,一點都沒有漏掉,所以古人常常教導我們「用心如鏡」就對了。用心如鏡是佛,是法身大士,是我們本來,我本來的心就是鏡子。現在的心就像照相機裡面底片一樣,照一個印一下,照一個印一下,染污到極處,所以六根對六塵境界什麼都不知道,迷惑顛倒,這心被染污了。染污無量無邊,佛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是執著,第二大類是分別,第三大類是起心動念,三大類的染污。

  心性就在當下,諸法實相也在當下,就是搞不清楚,就是不能明了,天天在那裡猜,天天在那裡疑,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輪回、變成三途地獄,這些境界,夢境,《證道歌》上講得很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所以諸位要曉得,學佛就是回歸自性,佛是誰?佛是自己不是別人,自己本來是佛。我迷了,釋迦沒有迷,阿彌陀佛沒有迷,毗盧遮那沒有迷,那我照他那個樣子就能把我自己的佛找出來,可不能找別人,因為別人跟我一樣迷,迷不能破迷,覺才能破迷。難得現在我們知道有幾個覺悟的人,釋迦覺悟了,彌陀覺悟了,毗盧遮那覺悟了,好!我們以他做榜樣,認真向他學習就是向自己自性學習。他所顯示的一切,教我們的一切,全是我們自性。我是眾生,他是佛,眾生跟佛不二,所以你一定要曉得釋迦牟尼佛是我自性現的釋迦。

  今天這個世界是唯心世界,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我們那個地球是唯心所現,是好是壞、是福是禍都在一念之間。一念善,這個世界美好到極處;一念不善,這世界就變成餓鬼、地獄,假的不是真的。怎麼樣改造這個社會?怎樣化解問題?都在自己內心,不在外面,這是佛學。希望同修要向這裡面細心去體會,那你得的受用無窮,你會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條我們就學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普賢德-請佛住世
下一篇:淨空法師:普賢德-恆順眾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