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老法師講述 2003/10/23 澳洲淨宗學院

  諸位同學,最近這些年來,由於社會的動亂,人民的痛苦一年比一年加深。在最近一個世紀以來,像我這個年齡,甚至於比我大二、三十歲的人,深深的經歷動亂痛苦的經驗,深深感覺到和平的需要。尤其是最近半個世紀,二次大戰之後,冷戰、熱戰在這個世間從來沒有停止過,深受災難的人太多!又何況現在災難頻率增加,災害也一次比一次嚴重,可以說今天在這個地球上已經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也不分國家的界限,大家唯一的一個希望是和平、是安定,繁榮興旺還在其次。這個祈求可以上溯千萬年之前,人類就祈求和平安定了。但是一直到現在確實已幾百年、幾千年,甚至於幾萬年,和平沒有落實。這什麼原因?在中國歷史所記載的,上古時代確實出現過和平安定,大同之世,為古代聖賢所仰慕、所追懷。孔老夫子常常贊歎堯舜禹湯,堯舜距離孔子有兩千多年,我們知道在那個時代沒有大一統的國家組織,是在部落時代,我們想到是小局面的和平安定,靠著賢明的領導人治理這個部落,那個時候的部落就是個國家。

  一直到春秋時代,周朝的時候依舊沒有統一,我們在書上常常念到八百諸侯,諸侯就是國君。大國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縣,小國就是一個鄉鎮,方圓三、五十裡,這是小國,大國也不過是幾萬人、十幾萬人這樣的人口。賢明的國君愛民如子、大公無私,使他的臣民歌功頌德,真正落實安定和平。只要社會安定,這個地區和平,必定興旺,文武典章制度在當時足以為其它部落的典型、榜樣,使其它的這些國家都對他仰慕、尊敬,尊重他、接受他的教導,吸取他們的經驗,這樣自自然然形成盟主,產生以後所謂的天子。那個時候的天子,是大家自然而然尊重他,他有德行,他治理這個國家治得好,確確實實可以做諸侯的模范、榜樣。所以留下許許多多寶貴的教訓,這些教訓是重要的原理原則,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個“平”是公平,使天下所有諸侯、所有這些國家都能得到公平的待遇。唯有公平,才會有安全、才會有安定。我們今天討論和平與國際安全,使我們想到古聖先王。可是有些人會想到,那個時候的國家小、人口少,容易統治,現在的國家幅員大!像中國有這麼大的領土,有十幾億的人口,這個統治談何容易!

  中國自從漢朝統一以後一直到今天,保持統一的局面歷兩千年而不衰,這在世界史上是奇跡。羅馬曾經在歐洲統治過一千年,覆亡之後再不能夠復興,為什麼中國大一統的局面能夠維系兩千年,道理在哪裡?古聖先賢的教誨。這個教誨正是儒家最重要的教學科目,“大學之道”,在第一段是經文,後面是解釋,並不長,簡簡單單的幾句話,把綱領給我們提出來了。“大”是大人。中國古時候稱大人,是最尊敬的稱呼,大人就是聖人、就是賢人。為什麼稱他大人?他通達大道,他有大德。什麼是道?道是宇宙自然的原理原則,或者我們稱作宇宙自然的法則,這是道,他明了。在佛法裡面講,“諸法實相”,這是道。隨順宇宙自然的法則,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隨順自然的法則,這叫德。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就是道德的教育。落實在人事上就是倫理,中國古人所講的五倫,五倫是自然的法則。五倫第一個是夫婦,這是最小的生活環境。夫婦是一個室(一個房間),同居在一個房間,最小的單位。房間外面是家,家有父子、有兄弟,稱為天倫,這是天然的,這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為的。家庭之外是社會、國家,社會裡面有君、有臣,君臣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君是領導者,臣是被領導。君臣之外就是朋友,朋友狹義的說,同學稱為朋,同志稱為友,友比朋的關系更密切,一個是同學,一個是同志;廣義的講,所謂“四海之內皆朋友也”。那個時候講四海之內是講中國整個的地區,那時候稱為天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世界。

  自然形成的,這是“道”;我們如何隨順自然的法則,就是“德”。父慈子孝,慈孝是德,這也是自然的。最明顯的顯示是在一個人童年的時代,三歲離開懷抱,自己能獨立的活動,但是父母對他的關心無微不至,唯恐他遇到危險,也唯恐他做錯了事。他才會走路,才會說話,才會自己獨立的活動,處處關心他、處處照顧他。而這個孩童,他也自自然然的知道依靠他的父母,時刻不離。玩的時候總回頭看看,他父母在不在,看不到父母他就恐慌了。慈跟孝,從這個地方你就看見了。堯舜教導我們是“父子有親”,那是真誠的親愛,不附帶任何條件。父子有親,父慈子孝。

  “夫義婦聽”,這都是德。丈夫對妻妾有義,妻子對丈夫能聽,凡事好好的商量,這是自然的,自然之道。聖人教導我們“夫婦有別”,“別”怎麼講法?別的意思很深,男女有區別。這個區別是職責有別,男主外,女主內,內外有別,內是外的根,內是外之本。所以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在《文鈔》裡面常常講,“天下安危,女人操大半之權”,這個話說得有道理。但是現在很少人懂得,很少人會想到這樁事情,為什麼天下的安危,大權操在女人的手上?今天社會動亂不安,什麼原因?做妻子的人把這個權放棄了,天下大亂!社會不安!妻子到底有什麼樣的權?她最重要的使命是教養她的兒女,這是她的大權,她有能力把她的兒女教成聖人、教成賢人。世間聖賢君子多了,社會哪有不安定的道理,哪有不和平的道理,怎麼會有動亂?如果做妻子的人放棄教子女這個重大的使命,無論她自己的事業做得多麼輝煌,她後繼無人,她一生的成績等於零。身死、國亡、家滅,你想想那不等於零嗎?所以從前婦女的權是“相夫教子”,相夫是幫助丈夫,幫助丈夫最重要的一樁事情,是把兒女教好。所以,她是兒女的典型,她是兒女的榜樣。小孩從生下來眼睛睜開,他就在看,他就在聽,他就在學習。我們知道,童年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大人。做父母的、做長輩的,給他是什麼印象?教他的是什麼?

  現在在這一個世紀,特別是最近半個世紀,社會上提倡男女平等,其實“男女有別”還是平等,怎麼不平等?一定要爭男人的職權,放棄自己的職權,自己兒女交給傭人教,這在現前是普遍的現象。所以兒女長大了,對父母沒有那種親愛的心。父母沒照顧他,他不知道他父母是怎麼對待他的,他親愛那個帶他的。那個傭人帶他,他對傭人有親情,他對他的父母沒有親情,他學他的傭人。所以,近代為什麼有兒女不聽父母的?你從小沒有關懷他,從小沒照顧他,他怎麼會聽你的!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電視機發明了,小孩張開眼睛就看到電視,換句話說,他從小接受熏習,他學電視裡面的。電視裡頭的內容是些什麼?你不能不知道。稍稍長大了,六、七歲上小學,科學技術進步了,現在進步到計算機作業。早年我在美國,看到韓館長的孫子,上小學一年級就學使用計算機。漸漸他在計算機裡面自己也去看些網絡,計算機網絡裡面播放的是什麼節目?做父母忙著自己的事業,很少去關心。小孩到晚上兩、三點鐘還在看計算機,大人講這個孩子不錯,好用功,這麼晚他還在用功。他看的什麼節目?殺盜YIN妄!所以他長大了,你怎麼管他?

  中國《大學》裡頭所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總綱領,儒家教育的總綱領。第一個,明德。明明德,換句話說,說“明明德”,意思就是你現在“明德”失掉了。“明”是智慧,佛家講自性本具的智慧;“德”是德能。自性的智慧不見了,自性本具的德能不見了,現在再把它找回來,叫“明明德”。所以,明明德的意思,跟我們佛法裡頭所講的“明心見性”是一樁事情。明德,這個人就是聖人,在大乘佛法裡面,他至少是法身菩薩,不是凡人。法身菩薩的事業就是“親民”,就是“止於至善”。親民不就是佛家所講的“眾生無邊誓願度”!自行化他都要做到止於至善,做到最圓滿,做到沒有絲毫缺點,做到至善。三句話就把教育的宗旨、目標、方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指出來。學是學的這個,教也是教的這個,落實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之中,總不離這個原則。

  明德也就是大乘佛法裡講的菩提心,菩提心一發,這個人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初住叫發心住,就是你的“明德”現前了。我們今天解釋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真誠,真誠是菩提心之體。《觀經》裡面講的三心,至誠心是體,深心是自受用,回向發願心是他受用。什麼是深心,自受用的?我們依照《無量壽經》所講,“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清淨平等覺是自受用。他受用是大慈大悲,所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是佛教。菩提心的體落實在大慈大悲,落實在利益眾生。自利是提高自己的道德,提升自己的境界,不是享受五欲六塵,不是享受世間榮華富貴,不是!而是真正能為一切眾生服務,犧牲奉獻。在佛法裡面,這個屬於“為人演說”。

  在中國大陸,以前毛澤東所講的“為人民服務”,就是為人演說。但是,佛這句話說得好,說得非常具體。演是什麼?表演。我做出來給人看,把道德從我身上做出來給人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我在這裡表演,這就是為眾生服務。表演是做到,做個樣子,做個榜樣,然後再加以解說,為他說明,勸導他學聖、學賢,要學明德、學親民、學止於至善。所以,和平與國際安全這個事情是一個教育的問題,在今天講,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你看看,古今中外大聖大賢,他們是不是以身作則,終生從事於多元文化的演說工作,為人演說的工作。不論他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不論他從事於哪個行業,統統表演在他生活裡頭、工作之中、處事待人接物中。你細心去觀察,真正落實明德,把“明德”落實在“親民”、落實在“止於至善”。

  所以,世間所有一切神聖的教誨,根本就是“仁慈博愛”。佛法“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西方宗教信仰最普遍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猶太教,他們使用的同一部《新舊約》;猶太教偏重在《舊約》,基督教偏重在《新約》,天主教是《新舊約》都學,這是西方三大宗教。《新舊約》裡頭最重要的,也是學習的總綱領、總原則、總方向,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我最近看到一本書,這是一位同學送來給我看的,在台灣的中文翻譯。美國早年一位睡眠的預言家卡西,他裡頭有句話說得好,他是虔誠的基督徒,他說基督的精神、基督的意識就是愛,這個話說得好!伊斯蘭教在世界上擁有幾億的信徒,《古蘭經》幾乎每一段重要的經文前面一定冠上“真主確實是仁慈的”、“阿拉確實是仁慈的”。仁慈博愛,可以說是世間一切神聖教誨的根本。

  神聖的仁慈博愛怎麼落實?佛的慈悲,釋迦牟尼佛在世,確實世人是承受了他的慈悲;耶稣在世的時候,有不少人接受了他的愛心。現在,耶稣也不在了,釋迦牟尼佛也不在了,要是說佛菩薩、神聖愛世人,這個話說來很抽象,我們感覺得很空洞!神怎麼愛我?有人說,這些神聖留下來的經典就是愛世人,這個話沒錯,講得通。釋迦、耶稣雖然不在世了,他的教誨,就是經典,永留在世間。只要世間人認真的學習,學習什麼?就是學習仁慈博愛;學佛菩薩的慈悲,學神愛世人。佛菩薩的慈悲,大慈大悲,要用我們自己的身心把它表現出來,為人演說,莊嚴國土,莊嚴世界。耶稣的愛、上帝的愛,真主的仁慈,同樣要用我們的身、心、行為表演出來,教化眾生,把神聖的愛發揚光大。愛自己、愛人類、愛一切眾生。愛,決定沒有傷害,這是神聖教誨的中心,神聖教誨的主題。我們看到,不分國家、不分族類,古今中外的聖賢,確確實實他們所遵循的共同的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原理、一個原則,其目的在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決定沒有加深眾生的苦難,沒有這種神聖。帶給一切眾生災難、痛苦,那是魔,是邪魔,不是神聖。

  神聖不但沒有這種行為,沒有這個意念,他們的意念至善,都是止於至善,親民就是愛眾生。他的教誨是教的這個,學人是學的這個,沒有國家的界限,沒有種族的界限,也沒有宗教信仰的界限。諸位細細觀察,任何一個宗教都沒有這三種界限;基督教歡迎佛教徒去學它,伊斯蘭教也歡迎基督徒去學它,沒有界限!沒有界限,就是今天講的多元文化,中國古人所講的“有教無類”,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你肯學,不管你是哪一國人,你是什麼樣的背景,你是什麼種族,什麼樣的宗教信仰,他都會非常熱心的來教導你、幫助你、成就你。幫助你破迷開悟,幫助你離苦得樂。迷是什麼?迷是你沒有愛心。覺是什麼?覺是你的愛心現前。覺悟的人有愛、有慈悲,迷的人有瞋恚、有嫉妒,有傷害別人的意念、行為。迷的人有,覺悟的人沒有!諸位細細去觀察、去體會,你就明白了。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來談談古聖先賢的教誨。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是古今中外一切賢聖教化眾生的共同目標。眾生的苦難有沒有脫離?利樂有沒有得到?似乎苦難愈來愈嚴重,利樂愈來愈渺茫。這個過失,是聖賢們有過失,還是我們學習的人有過失?孟夫子說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自己要反省、要忏悔,為什麼聖賢教學的殊勝成就、成績不能現前?是我們沒有認真去學習;換句話說,我們沒有學到仁慈,也沒有學到博愛。我們起心動念還是自私自利,對於一切人事物,我們念念之中還是有意去控制、有意去占有。貪瞋癡慢、嫉妒這些錯誤的念頭我們還是有,不但有,還非常嚴重。這就是沒有學習到聖賢的教誨,沒有學到。雖然我們在形象上是個佛弟子,佛教導我們的,我們也知道、也能說,但是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總得去找這個原因。古人常說,看得破,放不下!所謂是忍不過,這是毛病。為什麼忍不過?說實在的話,你並沒有看破。

  這樁事情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知難行易。所以,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當年在世教學,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說明什麼?知難!行,各人把思想、見解、行為修正過來,這個不難。所以我們沒有看到經典上,釋迦牟尼佛領導大眾修行,沒有見過。只看到釋迦牟尼佛天天在講經說法,講經說法是上課!如果真的覺悟,真的明白,你的思想、見解轉過來了;換句話說,從錯誤的思想轉變成正確的思想,從錯誤的見解轉變成正確的見解。思想、見解正確,你的言行哪有不正的道理?自然就轉過來了。轉迷為悟,肯定就轉惡為善。現在轉惡為善為什麼這麼難?在佛法裡面共同的、基本的課程是“十善業道”,這個課程主要的就是教導我們轉十惡為十善,哪個佛教徒不知道?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癡。人人都記得,人人都能說得出,為什麼還要干殺盜YIN?為什麼還要妄語?還要兩舌?還要惡口、绮語?為什麼還要貪瞋癡?這是佛法不論是大乘、小乘,在中國講的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共同科目,基礎的科目,我們都做不到,其它不必說了。你學得再多,學得再深入,統統不能落實,煩惱習氣你沒有斷,不但沒有斷還天天在增長。完全違背了性德,違背性德你必定墮落,真的是大幅度的墮落。

  在現代社會我們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當然這裡頭最重要的是要常常觀察自己,自己有沒有在加速度的墮落?這個重要,別人升墮與我們不相干,自己重要。果然依教奉行,決定能得到離苦得樂的成就,聖賢教誨是能夠兌現的,決定不是虛妄的。他教導我們要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互相學習。平等對待是根本,和睦相處,我們祈求了千萬年,人跟人還是不能和睦相處。什麼原因?不平等。現在講種族的歧視,不同宗教信仰的歧視,文化的歧視,這方方面面發現有許多歧視,怎麼能平等?我們看看聖賢,聖賢確實了不起,在佛法裡面,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生佛平等”。這句話你要細細去觀察,他不是講“佛生平等”,他是講“生佛平等”,把眾生提在前面,自己在後面。這是什麼心態?謙卑,沒有貢高我慢。

  天主教的《玫瑰經》,我過去講過一遍,聖母瑪麗亞謙卑,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真正的聖賢沒有貢高我慢的,對人、對物都知道謙卑。尤其在佛經裡面講“生佛平等”,“生”是講眾生,眾生包括的范圍大!不但是一切人、一切動物、一切植物,乃至於包括餓鬼、地獄;佛家常講九法界眾生,平等!為什麼是平等的?佛法講的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識是一個,能變是一,所變的是無量無邊;能所不二,性相一如,平等的。平等的心從這個地方建立的,真平等。所以,佛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皆當作佛;釋迦已成佛了,大眾是未來佛,平等的。在其它宗教裡面講,宇宙眾生是上帝造的,能造是一個,所造無量無邊,都是上帝造的,哪有不平等的?西方宗教講上帝、講神,佛法裡面講自性、講心、講性、講識,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能現能變是一,所現所變千差萬別。所以,大乘教裡頭常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都是說明一體!你真的明白了,這就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平等觀自然現前,不要人教的,從這裡建立了真平等。

  我們今天希求和平,求了這麼多年,這麼多的歲月,和平不能落實,我們知道基本的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我們沒能夠做到平等,這是我們的病根。所以,這些年來我參加和平的工作。前年,昆士蘭大學和平研究中心,邀我跟中心的十幾位教授舉行一次座談會,我才知道學校做這個“消弭沖突,促進和平”的工作,已經做了八年。這八年在國際社會,和平沒有落實,沖突一天一天加深。首先我聽學校的報告,然後我也給教授們貢獻一點淺陋的見解。我說我們要求和平,和平不能落實,原因在哪裡?也就是說沖突這麼多,沖突怎麼發生的?根源在什麼地方?我意識到真正沖突的根源在家庭,非常明顯,夫妻不和。我們中國古老的諺語常講,“家和萬事興”。家不和,沖突是發生在夫婦。所以,現代社會離婚率有多少?家庭是社會基本的結構,社會是家庭形成的。好像一個人,家庭是人身體的細胞,細胞壞了,而且壞的很多,這個人身體健康當然出問題了。我提出這麼一個看法。

  這麼多年來,我們居住不少國家、地區,我選擇居住的地方,我說我要看兩樁事情,第一個是離婚率比較少,第二個是青少年犯罪率低。今天說沒有離婚的,社會沒有犯罪的,找不到了,只能說比較低的,我會選擇在這個地方居住。為什麼?這個社會比較安全。我說我們從事於和平工作的人,有沒有在這個地方留意到!最後我告訴他們,這還不是根本,真正的根本在哪裡?真正根本在自己,那就是本性跟習性的沖突。本性、習性不太好翻譯,所以我就換句話說,換句很淺顯的,就是自利跟利他的沖突,這個大家好懂。起心動念第一個想到自己的利益,自利就會損害別人,所謂是損人利己,沖突就決定不能避免了。怎樣化解?我們起心動念如何能夠捨己為人,犧牲奉獻,和平才能落實。這是根!所以,我特別強調,做學問,特別是道德上的修養,從什麼地方下手、入門?就是怎樣消除我們內心的對立。

  我們跟人的對立、跟事的對立、跟一切萬物的對立,一對立就有矛盾,就有沖突,你的心永遠不會平靜。怎樣把內心的對立消除掉,所謂是心平氣和,心平氣才和,心不平氣就不和、不順!從這個地方做起。這是古人常說“成其身而後天下成”,這很有道理。所以我們做這個工作,落實和平、落實安定,從自己內心,然後從家庭,夫妻不對立,不對立才是一體,怎麼會鬧離婚?不可能!你的家庭就會美滿,家和萬事興,你們這個家庭幸福、美滿、快樂、興旺。必須要把內心裡面的對立、矛盾先把它化解,平等對待才真正做到。

  平等對待是要捨己為人,要犧牲奉獻,然後和睦相處這個殊勝的果報就現前了。在佛家裡面講“六和敬”,六和敬落實在家庭,落實在夫婦,最近的兩個人,夫妻,“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诤,意和同悅,利和同均”,沒有自私自利。像現在我們普遍能夠看到,夫妻互相不信任,最明顯的,有私房錢,先生有私房錢,太太不知道;太太有私房錢,先生不知道。今天社會美其名為隱私權,這個隱私權就造成對立,造成矛盾,造成摩擦,嚴重的,家庭就會破碎。沒有私心,沒有隱瞞,要從這裡去做起,我們自己做到了,才為人演說,才能幫助別人!

  這八個字是綱,“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是從自己本身做起。我要平等待人,我要先表現真誠、清淨的平等,我要首先和睦跟大家相處。對待,那是回響;首先我們要布施,我們要施捨,對方自然有回報。不要期待回報,所謂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有沒有收獲?一定有收獲。但是決不期望,決不等待,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去布施、供養。和平落實到自己的身心,心平氣和,健康快樂,輕安自在;落實在你家庭,家庭溫馨;然後自自然然擴大,落實在你的鄰裡鄉黨。中國古代,舜王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嗎?舜王得到鄉裡人的擁護,慢慢得到整個部落的群眾擁護,再延伸到周邊許許多多部落的擁護,靠什麼?真誠。真誠、清淨、平等、智慧落實在平等待人接物,與一切大眾和睦相處,自己做出忍讓、犧牲、奉獻,念念為別人,沒有為自己,他成功了。這是真正明道!所以他行的是德,道德自然能感化一切眾生。為什麼?一切眾生本性就是道德。他現在迷了,遇到這個覺悟的人,長年累月跟他相處,看他,漸漸自己就覺悟了。他能做到,我為什麼做不到?對他自然尊重,自然尊敬。

  所以,我們要“互相學習”。學習的條目我們這裡列了六個,這是學習的綱目,第一個,我們要學習“互相包容”。怎麼學習法?這是有秘訣的。首先我要學習包容一切,就是先要為人演說。慢慢大眾也明白、也覺悟了,互相包容是果,我們能夠包容一切是因。我這六條都是講的果德,大家好懂,但是你一定要曉得果必有因。如果我們能夠包容別人,沖突就不會發生,沖突的發生是雙方互相不能包容。只要有一方能包容另一方,沖突就不會發生。為什麼?他能忍讓,這個比什麼都重要,要學著包容。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說,我們每個人本來的心量就是這麼大,跟諸佛如來一樣,無二無別。現在為什麼會變成這麼小心量,不能容人?這是迷。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反常的現象,與自性完全相違背。你的心量本來是大海,現在變成大海裡頭一個水泡。你執著這個水泡就是你的心量,你說多可憐,現在怎樣把你這個水泡打破?一打破,你的心量原來是那麼大!沒有一樣不能包容。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個科目。我們必須長時間不斷的在表演這麼大的心量,落實在生活、在處事待人接物,教導眾生把心量拓開。你真的快樂,真的自在。

  第二,我們希望要做到“互相尊敬”。互相尊敬這是社會非常好的一個現象,因,我首先要尊敬別人。中國古人常說,“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所以,我們要懂得修因,我要先尊敬別人。別人不尊敬我,是我的尊敬做得不夠,心不夠誠懇,心不夠清淨,心不夠平等,或者在方法上做得有欠缺。回過頭來反省,找出自己毛病的所在,把自己的缺點、缺失改正過來,我們的誠敬就能感動別人。所謂是“至誠感通”,中國古人所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哪有不能感動人的道理?不能感動,是你誠敬心不夠,方法不夠善巧,或者是時間沒有到。不是你對人一尊敬,馬上人家就回你,可能要好幾個月,可能要好幾年。你看,舜王感動他的家人用了三年多的時間,這六條他統統做到,三年,他一家人被感化了。確實他的心態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他只知道我這樣做是應該的,別人怎麼樣對我,不放在心上,我應該這樣對人,我要包容,我要尊敬,我要敬愛。

  上面這三條,落實在後面三條,也就是表現在你行為裡頭。“關懷”,真正的關心,常常慰問。不住在一起,表示你的關懷,就是問訊。隔幾天去看看、去問候,這是表示關懷。他需要幫助的,他有缺乏的,盡心盡力的去照顧;眼到手到,決不是空口說白話。你問候:最近過得很好嗎?飲食起居都能滿意嗎?想吃什麼東西,天寒需要添置些什麼東西?有時候他不好意思說,你要細心去觀察,要替他想到,要常常替他照顧到。盡心盡力主動的去幫助別人,這一點重要。我們學什麼?就學這些。學會關懷人,學著會照顧人,懂得人的意思,懂得人的感情,懂得別人的需要。面面都能想到,都能照顧到,人哪有不感激的道理!這是什麼?這就是仁慈博愛,仁慈博愛不是一句空話,是要落實!

  這是幾個綱目,非常具體。你心量小不能包容,哪有仁慈博愛,你怎麼能離苦得樂!所以,這個六條你自己做到了,你自己能夠付出,你自己就離苦得樂了。抗戰期間,中國有青年十二守則,裡頭有一條“助人為快樂之本”,那一點不假。只有你真正做到,你才知道快樂。尤其助人不求報酬,決定沒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頭,決定沒有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頭。念頭尚且沒有,哪有行為!一切從本身做起,成就自己,自自然然就成就天下人,這個道理很深,不能不懂。推而廣之,就是世界和平與國際的安全才能夠落實,這是一個神聖的社會教育工作。

  最後講到“互助合作”,那講到圓滿了。推動互助合作非常重要,這種教學如果只在大學課堂裡面授課,安定和平是很不容易落實。為什麼?要全民覺悟才行。《十善業道經》前面有一篇文章,是雍正的上谕,等於序文。這篇上谕裡頭,他舉了一段公案,宋文帝跟何尚之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他說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認真修學十善的人,一百個人當中,真正是個善人,他就能影響其它九十九個人;一千人當中有十個善人,一千人就是一個小鎮了,這個小鎮裡頭有十個善人,那還得了,一定能感化這個小鎮。

  我們要是懂得這個道理,這個事要真的推動,要向社會,要落實。許多人都有個看法、有個念頭,說和平只是一個願望,不能落實。“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怎麼能夠在一起共同生活?”這個想法、看法是負面的,人人都是這個想法的時候,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有和平,永遠不會有安定。所以我們從自己本身覺悟,怕的是不覺,覺悟就行,我從我自己本身做起,我遵守古聖先賢教誨,我來試試看。我們接觸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跟他們相處,看看能不能相處得非常和睦融洽;依照這個綱目來做,依照佛的六度、四攝法來落實,有效!真能做得到。新加坡九大宗教就是證明,我們彼此當中沒有隔閡,彼此是好朋友、好兄弟,真能夠理解。

  所以早年我們希望建一個多元文化村,我們來做實驗。現在在澳洲圖文巴這個小城,這個小城只有八萬人,我們用這個小城來做實驗,看看能不能把和平與安全在此地落實,如果這個地方能做到,就能夠推廣到全世界。我把這個想法做法跟市長談過,跟多元文化部長談過,他們都非常歡喜。最近,我們要有計劃的來推動,希望先做一個和平安定的模型,在這個小城市推動。讓大家來看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可以和睦相處,可以平等對待,可以互相包容、互相尊敬、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包容心量大,遍法界虛空界我們是一家人。所以,肯定人性本善,這個非常重要;肯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肯定一切眾生內心裡面都有神聖的愛。我們現在把這個發揚光大,來創造和平,創造國際安全。現在時間到了。

 

上一篇:淨空法師:信守和睦相處,即是拯救世界
下一篇:淨空法師:和平與沖突解決之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