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創造人生好因緣 第五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創造人生好因緣
 
台灣暑假大專營    第五集    2007/8/20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
尊敬的諸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年輕的時候,當然現在還是很年輕哦,聽到幾句話對我人生很有觸動,說:努力有結果,不一定會有好結果。有沒有道理?有。有道理就要抄下來,這樣才不會白來,這句話不只對我的人生有幫助,應該對諸位同學都會有啟發。努力有結果,不一定會有好結果,因為你努力的方向可能錯了。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你抉擇對方向了,你的努力才有價值。所以人生踏出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方向要對。我們就可以感覺到,抉擇對一個人生命的那一份重要、關鍵。
其實我們很多的課程,早上我們周老師跟大家談的,抉擇什麼?擇食物,病從口入,食物能抉擇對了,你的健康才有保障。剛剛我們上一節課談的是什麼?擇言,很重要。這些抉擇對人生都有關鍵性的影響。再來,人生還有哪些重要抉擇?擇偶。是配偶的“偶”,不是嘔吐的“嘔”,要寫對哦。來,女怕嫁錯郎。擇業,要選擇好的行業,有價值的行業,利益社會的行業,有遠景的行業,這個都是需要抉擇的。還有沒有?你看,擇友,居然是我們這位小朋友講的,掌聲鼓勵一下。
你看,出外靠朋友,“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親附善友”,一個人交的都是很善良、很有智慧的朋友,就好像走在這個森林裡面,“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看起來好像衣服沒有濕掉,但那些露水、那些霧,時時都在滋潤著我們的衣服,“時時有潤”。其實這個就是“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我們也受到這一份氛圍、這個氣氛的感染。但是“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我們假如身旁的都是酒肉朋友的話,那很可能我們每一天在墮落,自己都不曉得。
曾經有一位大學生,他說道:“他們班上有二十八個男生,結果有二十七個人半夜都在打電動玩具,都在上網,只有他一個人沒有打”。所以他是“出淤泥而不染”,但是只要他能挺住,進一步學《弟子規》,我相信那二十七個人,他可以一個一個怎麼樣?把他們拉起來。這個叫道義。所以《弟子規》說:“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朋友犯錯了,我們視而不見,甚至於還推波助瀾,那這個都是害了對方,不是道義的表現。
●禮儀的啟示
那剛好很多年輕的男女,他們會來問我說:“蔡老師,什麼時候可以談對象,可以談戀愛?”什麼時候可以談?他能問這樣的話,代表他還是挺有思考的人。應該什麼樣的時候,才能夠有這一份承擔、有這一份負責?然後這個時候,我就會出一題數學題給他寫,好,一加一等於多少?好,諸位同學們,一加一等於多少?這一題這麼難嗎?(答;一加一等於一。)來,這位小朋友,你為什麼覺得是“一”?(答:因為兩個人結合在一起。)兩個人結合在一起,然後呢?(合二為一。)合而為一,“國家將興,必有祯祥”。來,掌聲鼓勵。諸位同學們,我們有沒有生起慚愧心?你看,這一位小同學他沒有同流合污。你看現在的社會,夫妻還沒結婚就要先怎麼樣?分清楚,財產還要公證。有沒有?還沒結婚先想什麼?如何離婚。你看這個不離才怪,有沒有?都還沒有結合就想著如何離婚,那個根本就不是道義啊,一開始就這麼計較了,這個路還走得長遠嗎?
所以兩性之間,家庭當中是談付出,是談感恩的地方,是談彼此提攜的地方,而不是斤斤計較的地方。所以態度不對了,絕對不會有好的結果。諸位同學,人生不管經營什麼事情,是態度決定成功、決定成就,而不是成功以後再來改變態度。所以,你脾氣好一點。你讓我當經理,我脾氣就好;你讓我事業成功了,我脾氣就改。沒這種事啊!“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沒有人和,家業、事業怎麼做得成?人和來自於你正確的為人處世態度。好,標准答案:一加一等於一,這個叫一體不可分。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到《禮記昏義》裡面,中國為什麼這麼注重禮儀啊?我們整個民族這麼注重禮儀,最主要的是在禮儀當中,把很多人生的哲理都在當中啟發我們,讓我們一生都不會忘記,所以這個禮就非常有意義。你看,我的師長,他老人家八十一歲,釋淨空老教授,你看他在七八歲的時候去念私塾,那個時候有一個禮儀叫拜師禮,三跪九叩。父親帶著孩子,在孔老夫子的聖像前面行三跪九叩禮;接著老師上座,父親同樣帶著孩子行三跪九叩禮。哇,你看那個禮一拜下去,孩子心目當中最尊敬的是自己的父母,而父母又對聖人、又對老師這麼恭敬,心靈的那一種感動終身難忘。所以當這個小孩拜完這個禮以後,就覺得老師的話、聖人的話不可以不聽。一個禮影響到他一輩子求學的態度,尊敬老師的心境。所以這個禮博大精深啊,很有意義啊。
諸位同學,我也曾經從事教職,剛好我在四樓,我們六年級在四樓,有一個學生他東西沒帶來,是他奶奶拿過來的。結果他奶奶爬上四樓,哦,那個算對老人家,七十幾歲老人算是比較大的負荷了。結果爬到的時候,氣還沒喘緩和,剛好看到我,老人家馬上鞠九十度躬,然後說:老師好!哇,在那個當下我真的感受到,當一位長者或者是學生的父母,對我們這麼尊敬、這麼信任,假如我們不用心教他的孩子、孫子,我們都覺得良心有愧。後來我就想到這個禮,我被九十度躬鞠下來,我都快要承受不住;假如是真正坐在那裡,給家長帶著孩子行三跪九叩,真的那種感覺如坐針氈哪。那個是對人家的孩子,甚至對他的家庭要負責任的啊。但是我們從事教職,本來就有這一份擔當。“師哉師哉,童子之命也”,老師啊,老師啊,這一個行業影響的是孩子的未來命運。因為思想決定了他的命運,正確的人生觀要透過父母、透過老師來教導孩子。所以不只是一個孩子的命運,甚至於是整個民族的存亡,都維系在教師這一個行業上面,所以這個你看,這是拜師禮的意義。
再來,我們看到《禮記·昏義》裡面的婚禮的意義,那個婚禮在《禮記·昏義》提到,“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你看這個正本清源,把我們結婚的意義點出來,合兩個姓氏之好,所以代表婚姻是要讓兩個家族走向更好的人生。因為這一對夫婦的結合,讓彼此的家族都覺得欣慰,都覺得很幸福,這個叫合二姓之好。而且你看不同的姓,代表我們祖宗幾千年前就注重到優生學,血緣太近的話,怕會有這個不良的遺傳因子會出來。所以是合兩姓之好,同姓不結婚。那你看,現在人結婚覺得是誰的事啊?兩個人的事。以前是兩個家族的事,甚至於是整個社會的大事。因為夫婦處得好了,他才有一個好的家庭,他才會有好的父子關系,好的孩子教育,兄弟姐妹在和樂的氣氛下才有好的人格形成。哇,那你看,父子關系好了,可以出忠臣;兄弟關系好了,以後同學處得好,同仁處得好。你看夫婦的結合,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安定。夫婦處不好,沒忠臣;夫婦處不好,沒好兄弟,也沒有好同學。有沒有一個人跟兄弟姐妹處不好,然後跟同學、跟同事處得很好?有沒有這種事?假如有,保證他是假的。假的啊,他連他最親近的兄弟姐妹都不愛,他還愛誰啊?
●“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所以林則徐先生,他總結人生的感悟叫十無益。林則徐先生的智慧很高啊,這個都是我們民族的英雄,他們這些話都非常可貴呀。我記得我第一次到福建福州,我到哪一個地方,我就喜歡到那個地方去了解,他這個地方曾經在歷代出過什麼聖哲人。因為這個聖哲人的德行、風范,一定會感動那一個地方,教化那一個地方。結果,福州就是林則徐先生出生地。所以林公整理的這十無益,對我們人生很有啟發。假如我們不領會這些道理,那我們的人生可能是徒勞無功,毫無益處。
第一句“父母不孝,奉神無益”。所有聖賢,甚至各個宗教教誨我們,都是要從德行的根本——孝道開始。當一個人連父母都不孝,他拜一百尊佛像、神像,也不可能保佑他。所以找到根本哪。真正人生的福分,在能夠依正道而行,依道義而行,後福無窮。你看歷史當中多少孝子免於天災人禍。
諸位老師,人的心連沒生命的東西也能感動,你們相不相信?相不相信?那個水,你對它講感恩的話,它結晶得很漂亮;你罵它,那個水都沒有辦法結晶,很丑陋。所以,連礦物都會受到人的意念而影響。當我們進一步再去探討到宇宙人生的真相的時候,所有天災跟人心離不開關系。人心善,風調雨順;人心貪婪險惡,就很多天災連連。所以今天要解決全世界的天災問題,根本解決處在人心要向善才行。今天向善了,這個地方不遭難。
我們在廬江湯池鎮這兩年左右的時間,那個雨水都下得非常地適當,幾天就下一次。然後那個 “瑞雪兆豐年”,前一年的冬天雪下得厚,明年就豐收。我們去的那一年,那個雪下得很厚,那一些村民他們也很歡喜,他們說:“真的,推展這個倫理道德教育,我們整個地區這個四季都很順”。甚至於我們在辦課程的時候,七八百人一起聽,結果下雨了,下雨當然也是好事,能滋潤嘛。結果我們在那裡想,待會要吃飯了,七八百人出動,沒准備那麼多把雨傘。結果一下課了,那個雨就停了;雨停了以後,我們都到定位了,走到吃飯的地方坐下來吃飯,雨又開始下。等吃飽飯了,要回教室、回寢室了,雨又停了。所以去上課的人都很驚訝說:哎喲,這個雨還可以商量。天地之間都是一體,會互相感應。所以我們看到這些都不是理論,這些是事實。
我們在廬江湯池有種了一塊地,二十九畝,算蠻大的了,今年的收成十萬斤。剛開始種的時候,因為是荒地,所以連當地的農業專家都搖頭,欸,不看好。後來種得非常好,哦,那個西紅柿長得太好了,太重了,它只好攤在地上長。那個光是西紅柿就收了一萬斤,很好。結果當地的專家下了一個結論:可能是種的人很有愛心。然後所有的這些地方的人都不相信,不用農藥、不用化肥居然能種那麼好,他們覺得不可思議。所有的不可思議,都能用誠心、忠心感動。然後我們還有好幾塊地是給蟲吃的,然後還寫了一封信,诏昆蟲書:我們很好客,你們盡量吃,但是就吃這幾塊,不要東吃一塊,西吃一塊,這樣會長得不好。結果真的哦,這一塊就吃得那一片葉子裡面可能有一百個洞,但旁邊的就沒有什麼蟲吃。所以去參觀我們中心教學的,來到這一畝田,看到這個葉子,都會嘴巴張得開開的:連昆蟲都可以溝通啊?所以昆蟲不聽我們的話,要怪誰啊?怪自己修養還不夠啊。
你看有生命的,包含災難,在元朝有一個孝子叫李忠,剛好當地發生大地震,整個地方統統都震倒了。而那個地震到他們家門口的時候,突然分成兩道線,然後過完他家之後又合成一道線,所以整片一萬多戶人家都倒了,只有他們家沒倒。你看那個地震怎麼樣?也會認人哦,咚咚咚咚咚,啊,不行,改道啊,連瘟疫都會改道。孝子可以免於災難啊,這樣的故事太多了,不勝枚舉。包含《蔡順拾葚》,有一個孝子叫蔡順,你們可能沒聽過哦?蔡順他那個時候剛好是兵荒馬亂的時候,他自己出去采桑葚要供養他的母親,希望他母親能多吃點東西。結果出去的時候他拿了兩個籃子,然後回來的時候被盜賊抓去了。盜賊就很好奇:奇怪了,你采桑葚就采,干嗎拿兩個籃子?諸位同學,他為什麼拿兩個籃子?因為他希望把比較甜的留給母親吃,那個桑葚就比較黑;然後比較酸的就留給自己吃,所以分成兩籃。結果這個盜賊好奇問他,聽完以後也很感動。盜賊會不會感動?會啊,“人之初,性本善”。他也是在那個時局不好的情況铤而走險,但是他的良知還在啊。
所以很感動,然後就給蔡順拿了一些他們的東西,都還送給他。好,諸位同學們,要不要收?人家好心要送給你:哇,你好孝順啊,送給你媽媽,要不要收?為什麼不能收?這個叫不義之財。哇,大家都很有判斷力。假如他收回去了,哎,沒關系,他這麼誠心,收回去。結果一回家,衙門來了:張三家的米為什麼在你們家?人贓俱獲,跟我走。那就麻煩了。所以他並沒有收這個東西。所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而當他的母親過世了,剛好那個靈柩還沒有埋葬。他那裡發生火災,火就要燒到他們家,他在那個當下,其實都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只想著要安葬他的母親。所以沖進去抱著那個靈柩就大哭,當下那個火就移到旁邊去,沒有燒到他們家。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太多了。所以真的,人生最大的福分,就是孝順自己的父母。所以孟夫子講“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人生第一大樂——天倫之樂。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再來,“兄弟不和,交友無益”。你看這個都是很有道理、很有邏輯的,連他最親近的人他都不愛,他能夠去愛誰?再來,第三點,“存心不善,風水無益”。心地不善良,這個龍穴給我們住,住一年就變鼠洞了,是吧?所以有一戶人家,他們剛好住在山裡,那很多行人走著走著,可能沒有水喝,他們都會歡歡喜喜供養他們水喝。結果有一個看風水的人,剛好從他們家經過,哎呀,好不容易看到一戶人家,趕快進來要杯水喝。老太太趕快去把水端出來,結果這個風水師接過來,本來想要大快朵頤把它喝下去,結果一拿,啊,熱水!然後要喝的時候,又看到上面還有米糠,撒了幾粒米糠,他還得怎麼喝啊?要吹一下“呼呼”,這樣才能喝一小口。結果他一邊喝一邊在那裡氣:我渴得要死,你居然還給我制造這麼多麻煩。就有點不高興,剛好就看到老太太家裡有一個棺木,那可能就是她的先生,這個老先生已經去世了正要下葬。結果他就跟這一家人說:我是風水師,所以我可以給你們看一塊寶地。這一家人他們都很純樸啊,也很相信:好啊,好啊。
結果他就給他們看了一塊地,那一塊地叫斷子絕孫地,哦,就讓老者葬在那裡。結果葬完當天晚上下大雨,結果,下大雨他後面的那一座山就崩了一塊,崩下來剛好就在他的墳墓後面。然後,因為雨水下得很大、很急,就在他的墳前變成了一條小河。你看那個風水會變哦,一下子又有靠山,前面又有水,水代表什麼?有財。水代表財,所以水必須什麼?水要流動啊,水不流動就怎麼樣?發臭了。所以有錢人,假如不把錢財布施給社會去幫助別人,那個錢會發臭啊,什麼叫錢發臭啊?錢都自己捂住了,最後家裡就因為錢怎麼樣?打架了。你看,老祖宗寫這個“錢”字怎麼寫啊?你這個錢不流動,可能兩支刀就出現啊。你看,現在兄弟因為財產告上法院的多不多?越來越多了。所以賺錢靠機會,花錢靠智慧。
所以後來這一家就興旺起來,子孫都很好。經過了好多年了,這個風水師又從這一戶人家走過,結果他就想進來看個究竟。結果一進來,哇,全家的人把他當作貴賓一樣招待,哎呀,感謝他,讓他們的家族有好的風水興旺起來。結果他就:哎呀,怎麼會這樣?他就了解了一下,說:“老太太啊,當時候你們端那一杯熱水給我喝,你看那個水那麼燙,你們干嗎要這麼做?”她說:“那個趕路的人走得都很喘,所以一下子喝冷水一定會嗆到”。“那為什麼還要撒一些米糠呢?縱使是熱水,你喝得太大口也會嗆啊”。“所以撒一些米糠呢,你一定會吹一下,小口小口喝,這樣就不會受傷了”。哇,這個風水師聽了很感動,處處都是替這些人著想。所以這個風水師也開悟了,這個風水是結果,原因在哪裡?在人心的善良。風水是隨時都在變,從此他不看風水了,勸人斷惡修善才是根本。所以一個人真正行善了,不需要去看相算命,“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個才是真相。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再來,“行止不端,讀書無益”。今天假如我們的行為舉止都不端正,那我們的學問就沒有跟我們的言行一致啊。只要我們的所學,心境跟言行不一致,這樣的人生就偏掉了,這樣的人生慢慢就變成虛偽了。真誠的人生才有意義,才能夠感來人和;虛偽的人生,日久怎麼樣?見人心,騙不了人。而且你行止不端,很可能都招來別人對你的侮辱。“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這個都是很重要。人必自侮而後人才會污辱你;“家必自毀”,家庭一定是內亂了,“而後人毀之”,所謂“家火不燒,野火不起”。所以,這個都是告訴我們要先反思、反省。“國必自伐”,一個國家一定是內部自己不和,沖突了,為了自私自利在那裡謀私了,這個時候其他的國家才會有機可乘,“而後人伐之”。所以這個不要自取其辱了,學問要跟生活、跟處事待人接物完全結合,這個才是實學,真實的學問。不然我們一個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行為都不端正,到時候害得這些長輩在那裡搖頭:哎呀,這下一代真是沒希望!讀書人應該給社會當榜樣才對。
●“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第五,“心高氣傲,博學無益”。孟夫子告訴我們,“學問之道無他”,在那一顆心啊,“求其放心而已矣”。應該是把我們的本善開發出來,這個才是學問。假如我們學歷一直在提升,結果我們的心越來越傲慢,那這個就是跟學問背道而馳。我曾經認識一位朋友,他有一個同事,初中、高中都是跳級,二十歲考博士畢業,厲不厲害?很厲害哦,二十歲拿到博士,破例進入大學當副教授。結果,要升教授都沒機會,干了十多年都還是副教授。就很納悶,其他的人比他後面進來的都升了,為什麼他沒有升?因為他寫的論文都是寫某某教授哪裡不對,哪裡不好。哇,他講的都是一針見血,把每一個人的不好統統批得很准,你看這個能力厲不厲害?很厲害哦。所以當這些教授們一看到是他的名字,馬上連看都不看,就把它退回去了。所以他十多年來都升不上去,你看他雖然學歷那麼高,但是恃才傲物,反而讓他的人生形成很多阻力,自己都不知道。
結果後來,我這一位朋友跟他是好同事,就交流了一下,勸他:我看你論文這麼寫吧,你就把每一個教授的好寫出來。結果他這一位同事,聽完他這個建議,皺著眉頭很痛苦地說:我試試看吧。結果後來過了一段時間,真的寫出來了,就把這一篇論文拿給我朋友看。結果我朋友打開來一看,雞皮疙瘩掉一地。你看那個本來很傲慢,本來都不會稱贊人的,突然稱贊人家一句話,講得很不自然,我們聽了也很難過。
所以這個連稱贊別人都要學習啊,都要從內心,“誠於中,形於外”出來,才會讓人舒服、感動,一點都假不了。所以這個要提醒我們大家,我們在這十多年來,我們的心性是越謙卑了,還是越傲慢了?是越貪心了,還是越懂得付出了?是脾氣越來越好、越來越有修養,還是脾氣越來越大?是越來越理智了,還是越來越意氣用事了?是越來越懂得去欣賞、信任人,還是對人越來越懷疑了?學問之道無他,就是這一顆心。
●“做事乖張,聰明無益;時運不濟,妄求無益”
第六,“做事乖張,聰明無益”。我們今天,做事都不懂得遵守這些做人做事的原則,都憑著自己的意氣、好惡來干事情,縱使你頭腦很靈活,可能都會把事情給搞砸。要能夠循規蹈矩才好,這個叫“做事乖張,聰明無益”。
第七,“時運不濟,妄求無益”。一個人他的生命當中都有一些機會點;但機會點還沒到的時候,你不要去貪求、去攀求。當因緣還沒成熟,你去攀求,很累啊,累死你了。然後所有的親朋好友,看你一定要這麼干,也只好幫你干。結果沒成熟就干垮了,一垮了自己也受影響,然後家裡的人,可能錢財、精神都陪我們進去了。所以人生建立事業,要懂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要急躁。急躁了,想快反而更慢,這個道理大家要會看。包含外在的這一些條件的配合,還有自己德行、能力到了沒有?這些統統具足了,事情就水到渠成。所以老人家的話要聽啊。
你看有一個賣橘子的,他剛好趕著要進城,他有一點擔心,怕趕不進城。剛好有個老者從出城門的方向走過來,他馬上跟老者說:“老者啊,我現在進城,趕不趕得及啊?”那個老者說:“你慢慢走,一定趕得上”。諸位同學們,這個老者告訴大家:慢慢走一定趕得上。你聽完之後有什麼想法?有沒有道理?“我快快走都不一定趕得上,還慢慢走”。嗯,不相信。所以他還是依然很匆忙地趕著走,哎呀,深怕趕不上,結果因為跑得太快了,哇,跌倒了。那個橘子掉滿地,他趕快要把橘子統統撿回來,然後再趕,哇,砰,城門關起來了。你看,那個老者有生命的經驗、智慧,他可以推算到很多情況,可能我們推算不到。所以你看這十無益,對我們人生都是很關鍵的提醒,我們要珍惜聖賢給我們的這些智慧,好好地去領受、去運用。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
再來是“不惜元氣”,你家業、事業要好,身體要好,但是你不惜元氣,熬夜、喝酒、暴飲暴食,縱使你吃最好的藥也沒用,“不惜元氣,服藥無益”。“妄取人財,布施無益”,我們用不正當的手段去要到人家的財富,然後還在那裡假惺惺地,哎喲,去做善人,去布施,這個沒有用。民國初年,在上海有一個人是當地公認的大善人。結果,因為那時候儒、釋、道三教的教誨,大家比較了解,都知道有前世、有來世,所以行善大家都想說,善有善報。可是後來他呢?暴斃,在一個夜裡,突然就死得死相非常慘。他的太太非常不能諒解,說:他一輩子行善啊,結果是這樣。哎呀,那行善沒有用。甚至於自己曾經蓋的橋,他太太都忍不住要去把它拆掉,行善沒有用。後來經過一些因緣了解,她的先生以前是山西的一個官員,清朝末年是官員,結果貪了一大筆赈災的款項。在那一筆款項的背後,是數以千萬計的命沒有了,餓死了,沒有人知道。後來是在因緣當中,去詢問到他清朝末年的那些同仁,才確定原來她的先生以前是妄取人財,所以必須得付出那樣的結果。
●此生風范長存
負責的老師們請一位長者上台,是桃園縣的副縣長。當副縣長一上台對大家講的第一句話:我是范文正公的後代。哇,真的是范公的後代,剛才講完,你看後代就表演給我們看。我們非常歡喜,從副縣長對他自己祖宗的稱呼,我們都可以感覺到,雖然祖宗離他千年了,但是時時風范都活在他的心中。好,諸位同學們,請問我們在所有學弟妹的心中是什麼形象?是什麼樣的言行風范?我們把好的言行風范留給學弟妹,那個是對我們學校最大的貢獻。我們這一生跟這麼多的朋友相處,請問我們留在朋友心目當中是什麼形象?那個就是我們這一生的價值,以至於我們定位自己,我們給後代子孫做什麼榜樣。
你看這個“孝”字怎麼寫?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下一代一體不可分,這個叫“孝”字。但是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人真明白這個孝道,時時懷著感恩祖宗,造福後代的存心。諸位同學們,孝是德之本,是做人的根基所在,請問我們二十年左右的歲月,我們常常提起對祖宗、對父母的感恩嗎?我們常常能觀照、能期許自己是後代子孫的榜樣嗎?假如這樣的心境都沒起來,我們這一生還沒找到根,有沒有感覺在我們的大學生活好像浮萍一樣,不知道在哪裡扎根,好像面對明天就是把那二十四小時給它填滿。所以真的,立志就好像一條船有了方向,不然真的時光,光陰似箭,很快就過去了。
所以范公他的祖宗范滂有這樣的志向,“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後來這個范滂被陷害了,他是忠臣,但是那時候政治比較不清明,陷害了,從朝廷發了文件到范滂居住的地方,然後要去抓拿他。結果督察官拿到了這個命令,在他休息的地方抱頭痛哭,他說:我絕不願意陷害忠良。他不願意去抓,你看,這都是讀書人的這一份道義。結果范滂知道這個監察官不敢去抓他,他不希望他為難,范滂自己到衙門去投案。你看讀書人都是不願意讓人為難,更何況,更不可能去占人家一點便宜,我們有一個念頭要去占人便宜,那已經不是讀書人了。
當范滂到了縣衙門去了,表明身份了,這個縣太爺對著范大人說:大人哪,我知道你是忠臣,現在被陷害了,我不忍心抓你,這樣好了,我縣太爺不干了,我陪你逃命,天下之大,我不相信沒有我們容身之處。哇,你看那個縣太爺,馬上可以把他的功名利祿當場就捨掉了。諸位男同學,假如我們因為要追女朋友而跟同學、好朋友吵架,太丟臉了。你看這聖人的榜樣是什麼?是連命都可以為道義而捨,我們怎麼可以為一些小小的利益,就在那裡跟幾年的朋友沖突哪?這個都是我們的學處,我們要看到,我們跟聖賢人的差距就是那一顆心哪。
所以,當下縣太爺真的就要帶著范大人去逃命,范滂先生說道:我不能連累你,我走了之後,甚至你、你的家人都會被我拖累,還有我的母親也會被我拖累,所以我不能這麼做。你看,沒有自己,只想著父母,想著道義。結果他的母親知道她的兒子去投案了,母親就趕快趕到縣衙門去,諸位同學們,你們猜猜看,范母到了縣衙門做什麼?會不會一進去開始大哭啊?不是。范母進去之後義正嚴辭地對著自己的孩子說道:孩子呀,一個人一生不可能他的節義,他又有名節,又留名青史,同時又很長壽,這不一定能夠同時具備,你現在已經跟這些聖哲人的氣節同名了,你已經無憾了,你安心地去吧。你看這個母親面臨生死的時候,是凜然大義去期許自己的孩子。而她也很清楚她的孩子最放不下的是誰?就是他的母親,成全兒子這一生的這一份正氣,這一份氣節。
諸位老師們,諸位同學們,范滂慷慨就義了,請問他的“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這一份志向後來有沒有成功,有沒有,有沒有?諸位同學,我們看事情要看得深遠,“莫以成敗論英雄”。你說:他已經死了。你看他沒有成功,但他的精神留在所有他子孫的心中,留在所有曾經看過他風范的人心中。
宋朝蘇轼先生有一天,那時候蘇東坡先生才十來歲,剛好他的母親在看《後漢書》,母親看到范滂還有范母他們的那一份大義,他的母親放下了書,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結果蘇東坡一看:母親你看什麼?接過來看了一下,把范滂的事跡看了以後,蘇東坡先生對著他的母親說,他才十歲。他說:母親,假如我要當范滂,您能不能當范母?哇,我們看了有沒有生慚愧心?你看,蘇東坡先生十歲就定位自己要當聖賢人,要留名青史。結果他的母親馬上說:你假如能當范滂,我一定能當范母。蘇東坡先生後來成為宋朝正直的大臣,看一個人有多正直,看他被貶的地方就知道了,被貶得越遠的就是越正直的,絕對不怕生死的。
蘇東坡先生的事跡太多了,包含有一次他買了一棟房子,然後剛好在路上,看到一個老太太在那哭得很傷心,就問她為什麼。她說:我們家遭遇很多的困境,不得已把自己的祖宅都賣掉了。所以她非常傷心痛苦。結果後來了解到,她們的祖宅就是他剛剛買的那棟房子,所以蘇東坡先生當場就把那個契約撕毀了,就走了,非常有道義。所以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諸位同學們,讀過這一句沒有?這些話都很有意義,我們都把它冰在冰箱裡面很久了,拿出來解凍一下了。你看這個就是意義,我們工作的目的就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受到各行各業人的幫助服務,“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是百工的付出,我們才有這麼便利的生活。人時時懷著這種感恩的心,當下人生就是幸福的了。
●自己要對人生負完全責任
你看,我們到餐廳去的時候面對服務人員,面對廚師:謝謝你們的服務。我們感恩,他們也覺得受尊重,很和諧、和樂。假如今天我們就因為賺了一些錢,就覺得很傲慢,我有錢,你們就得替我干。然後人家來服務的時候,頤指氣使,口氣都很不好,然後服務人員離開我們的桌子在那裡:有什麼了不起,等著瞧。待會兒下一盤菜出來的時候,先給我們添點“香料”,是吧?你可能那一頓吃回去,哎喲,怎麼肚子很不舒服?所以“敬人者,人恆敬之”,對人家傲慢,可能常常就要拉肚子。人生的際遇都是感應,都是自己的心召感來的,所以自己要對自己的人生負完全的責任。
諸位同學,這句話有沒有感覺有一點吞不下去?負完全的責任,可以馬上接受嗎?可以,好。能馬上接受,這個是有大善根,對聖賢人的教誨不懷疑。我們從第一天,現在已經到第三天了,諸位同學們,您聽到了那麼多的經句,甚至於唱了幾首歌,這一些教誨您有沒有哪一句不了解的,有沒有?不過我也覺得很高興,因為你們一定會在我們之上,那太好了。一定有,我們在講課過程您一定有一句沒聽懂,有沒有?有。但是為什麼沒有一個人來問呢?學問學問,要學著去問自己不懂的東西,“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要轉經,轉經就能提升學問;不能被經轉,不把它變成生活,最後我們就多讀了些書,長了傲慢而已,是吧?回去之後對著同學說,告訴你我可是聽過周老師講課的,我可是聽過蔡老師講課的,來我講給你聽,那就不行了。學完之後應該去力行,用我們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別人。有沒有沒聽懂的?再來,有沒有聽了以後不服氣,聽不下去的?這個道理我不能接受。這些當我們當下沒有去領會的時候,那我們可能都在退步了,不進則退,這個道理你不能接受了,你就已經生懷疑了,那我們一對經典,對聖賢人懷疑,很難再提升。
當初在補習班,我在考師資班的時候,那個時候已經是二十六歲了,離高中的課程也好一段時間了,也十來年沒有讀了,結果去考師資班——哦,你們還沒畢業。考十三科,還要音樂、美術、公民與道德、體育,統統要考,考十三科,那個時候只剩四個多月的時間。一個人的潛力太大了,我們那時候已經下定決心,要走上教育的路。其實“知止而後有定”,我們已經認定教育、認定弘揚文化,是我們這一生的志業了,那我們的心就不會再浮動了。所以我就想:第一年沒考上,再考第二年;第二年沒考上,再考第三年。你看有這樣的決心之後,反而四個多月之後就考上了。
但是十幾科,每次上課我沒有時間復習了,這一堂課聽完馬上全部就要學會,只要有哪一個部分不懂,一下課我馬上跑過去問老師,結果老師跑得比我還快。哦,那個補習班的老師趕場,北、中、南趕場,真的有時候追不上,怎麼辦?這個時候能不能:哎呀,這老師真是的。一個人抱怨對人對己都沒好處,怨天尤人是不理智的,自己“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老師追不到,看一看哪些同學這一科學得特別好,你向他請教,這個都是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案的。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我們整個學習的狀態都是這樣,沒有變過。諸位同學們,我們一直在強調,學問就是這一顆心,我們的好學心是升還是降?我們對人的恭敬心是升還是降?我們對父母的孝心是升還是降?我們對自己行為的謹慎是升還是降?這個跟年齡不成正比,不是說年齡越大,這些心境就提升了,反而很可能在墮落,我們自己沒有警覺性。



 

上一篇:蔡禮旭:創造人生好因緣 第四集
下一篇:蔡禮旭:創造人生好因緣 第六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