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現代語境中的淨土宗的法門特征及其意義(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三、生活化

  佛教的最終目的是追求解脫。解脫不是指斷滅身體和生命,而是指解脫痛苦。痛苦是由人生的殘缺和不圓滿引起的,所謂解脫痛苦就是要消除人生的殘缺和不圓滿,不斷地提升人生境界。故此解脫應該在人間解脫,因為人不可能離開人間而生存,離開人間就意味著死亡,死亡了還談什麼解脫。所以人間解脫是佛法的宗旨。正如太虛大師在《人生的佛教》中所說:“佛教,並不脫離世間一切因果法則及物質環境,所以不單是精神的;也不是專為念經拜忏超度鬼靈的,所以不單是死後的。在整個人類社會中,改善人生的生活行為,使合理化、道德化,不斷地向上進步,這才是佛教的真相。”

  既然解脫是在人間解脫,那麼學佛就應在生活中學。現代淨土宗把佛學和人生、學佛與學做人統一起來,主張學佛不分性別、年齡、身分、行業、職業、地位,凡願學佛的,都可以在生活、工作中修圓滿的菩薩道。淨土宗提倡“真心離念”,真心,即佛心;念,即妄想。永離妄想、分別、執著,即是真心、佛性。遠離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的生活、工作、應酬都是菩薩行。淨土宗從“淨門”入,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修清淨心。所謂修清淨心就是要學會遠離貪、嗔、癡,在日常生活中修真誠、清淨、平等,在生活、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境界,在生活、工作中成就六度三學。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見色聞聲而不起心、不動念,即是大禅定。

  淨土宗認為,修行並不只是在佛堂裡敲木魚,在菩薩面前念經,也不是在道場、寺廟裡念佛才是修行。所謂“行”是指日常生活行為,包括起心、動念、言語、身體一切造作都叫做“行”,所謂“修行”就是要隨時隨地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念佛先需學佛,即學習佛的精神、佛的理念、佛的慈悲,而且要落實在生活當中。

  淨土宗還把學佛與現實利益掛起鉤來,認為學佛有兩大好處,從近處說,學佛可得真正的幸福、自在、快樂,學佛能幫助人們破執著、斷煩惱、開智慧。智慧顯現了,無論從事什麼工作,必定圓滿成功,這是現世利益。從遠處說,學佛可使人們解脫生死,超越輪回,這是來生利益。淨土宗認為,念佛的功德無量無邊,無比殊勝,不但這一生的業障能消除,無量劫的業障也都能消除。《無量壽經》是凡夫俗子求生淨土的保證書,但是必須把這部經典的教義用在生活上、工作上、日常交際應酬上,才能真正得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才能獲得往生西方淨土的保證。淨土宗重人性的升華,重人格修養,認為要證果成佛、圓成佛道必須先從人本位做起,如果人位的品格不備,就不能得道證果。太虛大師提倡“人間淨土”,有“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的口號。信仰佛教,假使入世都做不好,出世的果證也絕對無法達到。

  淨土宗的“學佛即學做人”的提法消除了佛教的神秘感,也破除了佛教中的迷信成分,拉近了佛、菩薩與人的距離,使佛教具有了普世性和親和力,為佛教更好地發揮輔世作用和道德教化作用鋪平了道路,這對於佛教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阿彌陀佛是正念,是無比殊勝的念力
下一篇:《易經》全文翻譯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