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看法海,他就是記錄整理《六祖壇經》的人。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參祖師,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谕。”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僧人法海是曲江人,他剛見到六祖大師就問“即心即佛”這句話怎麼講?就是因為問了這句話,一聽六祖的解釋法海就開悟了。
我們看六祖當時是怎麼解釋的。六祖說:“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這句話其實就是修法的一個竅訣,意思是前念不生後念不滅。換句話說,就是念念不生不滅,不管前念後念,哪個念都能做到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念盡管起,盡管落,起的時候不作起想,落的時候不作落想。念念都能做到不生不滅,非常清楚了達,這個就叫“即心即佛”。
什麼叫心呢?就是心在起心動念的時候就顯相了。什麼叫佛呢?離一切相就叫佛,又回歸本性了。心和佛指的就是心和性、妄心和真心的關系。妄心是由於有境界來了才能顯出妄心,境界一去,妄心就回歸本性了。所以說:“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其實這一段講的就是什麼叫明心見性。那什麼叫明心見性呢?明白心是性的作用,大家能聽法的就是你的本性在通過你的耳朵在聽,我講法就是我的本性支配我的嘴在說法,明白這個道理就叫明心見性;知道我們的真心在支配我們做事,從心而了達性,就叫明心見性;明白心起於性,又回歸於性,心是性的作用,就叫明心見性。六祖講“即心即佛”,就是講心即是性的用,性即是心的體,從而了達心即是性、性即是心的這個道理。
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淨。
悟此法門,由汝習性,
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六祖說,這個問題要讓我詳細解說,縱使無量劫時間也訴說不完,還是用一個偈頌總結概括一下吧。“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即心就是起心動念,用的時候叫慧,不用的時候叫定。也就是說,回歸本位的叫定,產生妙用的是慧。六祖這還是在重復地講《定慧品》的那個含義。“用本無生”,就是用而無用,無住而生心,就叫“定慧等持”。
法海的根器很大,聽完六祖的偈子,馬上明白了,噢……我們的心原來是這樣解脫的!此刻法海言下大悟。接著法海也說了一個偈頌,贊歎六祖所說的法要。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贊曰: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意思是說,我們的心本來是佛,心即是佛,所起的心都是佛性的顯現。過去不悟而煩惱、輪回,現在懂了這個道理,才知道修行原來這麼簡單!實在是委屈了自己。
“我知定慧因”,就是我現在知道心用的時候就叫慧,不用的時候就叫定,只是心和性的別名。
“雙修離諸物”,就是“定慧等持”的時候,能夠不被外物所迷惑,做到用而無用,無用而用的這個狀態,就叫做“定慧等持”。“離諸物”就是不被外物所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