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是積德還是積業?
文/《緣苑圓》編輯部整理
【導讀】
近來,各種放生亂象頻頻見諸報端:外來物種入侵、生態平衡破壞、黑色放生產業鏈等。在一味求功德的功利心驅使下,盲目放生之勢愈演愈烈。放生規模越來越大,不少人開始疑惑,這是放生,還是殺生?這是慈悲,還是可悲?是積德,還是積業?當放生已不再護生,甚至從實質上成為殺生。人們不禁會問:放生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在現代化的今天應該如何放生?農歷四月初八,為恭迎釋迦牟尼佛聖誕,新鄭觀音寺舉行放生法會,恆傳法師對此進行了開示,一一解開種種誤解,還原放生護生的初衷。
【法師開示】
時間:2016年農歷四月七日
地點:新鄭市軒轅湖
參與:新鄭觀音寺僧眾及眾善士
開示:恆傳法師
在咱們佛教來講,放生的意義重大,可以從世間法和佛法來講,從世間法來講: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關愛生命,關愛環境,因為咱們現在的生態已經不平衡,環境被破壞太厲害了,已經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從佛法來講,放生是指解救眾生於生命危險和恐懼,使它們免遭殺戮的痛苦,依仗十方三寶的神威力讓這些受苦的眾生神識清醒,並皈依成為清淨佛子,聞法得度,與三寶結下殊勝法緣,使之現世安樂,命終脫離三途八難,不再承受更多的苦難,快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修學佛法的人要明白放生的意義,為了放生而放生,沒有功德可講,放生真正的意義,是看到受傷、被困、被殺的眾生,把他們救出來,使其聽經聞法得度,能夠往生西方或快速轉生人道,也是教育眾生,引導眾生,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關愛生命。眾生平等,為了做功德而去放生,那樣沒有功德可講。
有一個居士問到,師父,放一條魚功德無量,那我就想法放100條魚,那樣我的功德不就更大了。我告訴他,你即使放1000條,也沒有功德可講。你為了功德而去放生,為了放生而放生,已經有了私心雜念,失去了真心,已經失去了真正放生地寓意。所以,你沒有功德可講。
現在全國各地有一些放生的團體,例如一些佛教用品店,素食店、念佛堂或者小的念佛堂等,很多團體並非是純正的心去放生,而是各自抱著各自的目的去放生,修學佛法的人,一定要用一顆純正的心去做事情,如果你有任何私心雜念,沒有任何功德可講。放生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解眾生危難,使之聞法得度,成為清淨佛子,同時我們自己培養慈悲心,行菩薩道。
如果放生初發心目的不純,必定很多問題都不會注意到,例如放生一些外來物種,侵害了當地物種,損害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或者買的家養的,不能適應野生的環境,不能自己覓食,這不是放生,而是殺生,好事已經變成了壞事。大家一定要明白這一點。所有造成社會負面影響的放生活動,一定違背了佛教放生的精神內涵和行為原則,因此也就失去了如法放生所具有的功德利益,善行大打折扣,甚至還可能造下惡業。所以一定要目的純正,如理如法來進行。
我們放生一定要顯示出我們佛子的姿態,有律有序,有心有責,有愛有護,有聞有救,有行有表,如理如法,真行真做。路過草坪,不要踩踏上去,一定要走在路上,垃圾不要亂扔,看到地上有垃圾撿起來,扔在旁邊的垃圾桶裡。我們學佛學什麼?怎麼去學?首先把心態修平和,一切按照佛教經典,一言一行嚴格要求自己,我們每位佛子都是以身表法,引導大家,給大家做榜樣的,這才是真佛子。
剛剛咱們舉行了放生儀式,動物在畜生道,它們的神識是昏迷的,只有依仗三寶的威神力它們才會清醒,聞法,進而皈依三寶。稍後我們會去放生,放生時,大家不要擁擠,不能說我得搶到一條魚,親手把這個魚放進水裡才算放生。錯誤!看的是發心。所以,你們不要擁擠,來到這裡,即使你沒有拿著魚放到水裡,其實你已經放生了。我們不是走形式,佛法真實不虛,要求的真修實練,所以我們不要看到別人去放了,就擁擠著必須親自把這個魚放下去,最重要的是那一刻的慈悲心。這是最重要的。
放生要有序進行,輕輕放在水裡,師父們在這邊一直念著聖號,加持著,盡量讓水裡的眾生也能聞法得度,我們在新鄭舉行一次放生,真的很不容易,今天這次放生是各方因緣聚合才得以啟動。我們看到現在空氣、水質、食品等各方面都出現了問題,受到污染,作為我們佛教來講,盡努力去教育去引導,去改變這些,但是,單憑一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也呼吁大家,整個社會都行動起來,共同努力,建造我們更好的家園。
明天咱們觀音寺舉行浴佛法會,歡迎大家過去共沐佛恩,共圓我們佛法種智,祝大家六時吉祥!
【撥迷顯正】
時間:2017年3月31日
地點:新鄭觀音寺官方微信群
參與:全體群員
開示:恆傳法師
善士提問:日常生活沒事買個動物去放生,有多大功德?
答:放生首先要弄明白,從佛教角度來講,放生不單單是救命,而是讓他成為清靜佛子,才是功德無量。第一點,如果是為了放生而去放生,有所求去放生,是沒有功德可講的;第二點,沒有按照佛教放生儀軌去走,沒有十方三寶的威神力加被,他神識不清醒,放掉他只是結了善緣,培了福報,不能說是功德。
善士提問:有很多地方,一些居士頭經常籌集善款帶領一些人去放生,如法不如法,功德如何?
答:其實按我們佛教來講,如理如法,才是功德無量。什麼叫如理如法?按照儀軌,按照經典,三寶具足。因為動物神識昏迷之時,依仗三寶威神力,他才能清醒,才能給他皈依,使它聞法得度,成為清靜佛子。如果三寶不具足,你是居士,不在三寶行列,你怎麼給他皈依?你仰仗什麼讓它們清醒得度?它們怎麼成為清靜佛子?所以,這個是關鍵。不過有一種居士他能做到,就是這個居士他宿世根器慧根相當利,這世的悲心願力具足,只是沒現僧相,他可以。
有很多大德都在講,我們修學佛法要有智慧,做功德培福報更要有智慧,要不然操勞一大圈,能不能培到福報功德都不一定了。所以讓它們神識清醒,聽經聞法是功德圓滿的。
善士提問:寺院放生是不是比個人放生功德大?
答:這個大家要弄明白,寺院放生和個人放生是兩個概念。為什麼?比如你在菜市場看到動物將要被殺,你拿錢買下來把他放掉,可以不可以?可以,這也是功德,因為你那一刻發出的慈悲心,但是這只是暫時救了他們一條生命,不圓滿,那怎麼做?你把它們救下來,再請十方三寶加被,給它們做皈依,讓他聽經聞法,神識清醒,成為清淨佛子,這樣功德確實是無量的。而寺院舉行放生是如理如法原按照佛教儀式來舉行,借助十方三寶的威神力,讓神識昏迷的生靈聽經聞法得度,成為清靜佛子。這才是圓滿。關於放生救護之法,諸經多有記載,如金光明經卷四流水長者子品載,流水長者子救起瀕死之魚,與之水、食,為其解說大乘經典,諸魚聞經後,皆生忉利天。
善士提問:現在很多放生都是這邊放,那邊捉,這樣有意義嗎?
答:現在確實有很多人為了放生而放生,為了好玩放生,為了跟風,為了發財,為了升官,為了自己的病痛,為了自己的婚姻等而放生,對放生的含義不了解,對放生的圓滿做法不明白,沒有正確放生,確實引起了很多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這樣確實沒有起到真正的意義。放生須注意三事:(一)無定物,無論陸走飛禽,遇即量力買放。(二)無定日。雖每月一次,或佛誕日舉行,萬不可限定日時。避免販者從中漁利。(三)無定處。今日此地,明日他處。頻頻易動。不令販者先期搜集。我們先把前期工作准備好,其次,如果我們真正如理如法去放生的情況下,它們很少會被捕捉,即使捕捉,也是它們的因緣,也許把它瞬間殺掉的情況下,它很快轉生,投生或往生西方。如理如法放生,它們神識清醒,已是清淨佛子,已經種下金剛菩提種子。無論什麼時候機緣成熟,都是功德無量。還有一方面,如果我們放生100條魚,不可能100條魚全被抓走。只要我們如理如法、如行如序提正念發正心都是功德無量。最重要的是放生一定要遵守上述“三無”原則,如理如法。
善士提問:生了重病,去放生,能不能好?
答:放生是由經典中的戒殺生食肉而來,進而積極行救護。據《梵網經卷下》所載:佛子應以慈心行放生之業,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故六道眾生悉是我父母;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放生是體現慈悲與踐行修學的佛教傳統之一,是佛教慈悲心的直觀體現。放生可以使無數瀕臨死亡的生命馬上重拾生機,因此具有無量功德。
在《雜寶藏經卷五》中有敘述有一個沙彌因救起漂流水中的諸蟻子,而得長命果報的故事。至於你是說到生重病放生能不能好,也許能,也許不能,看個人因緣。為什麼?一方面生病放生求治愈是有求的一種心理,是一種交易的心理,而不是無所求而放生地。目的並不純正。我們常說“求而不得,不求自得”,自己宿世有這個福報的,該自己得到的不用求自然會得到,自己沒有這個因緣,沒有福報,怎麼求都不會得到的。另外一方面,生重病多屬於冤業病或業障病,是宿世和現世惡業的結果,僅放生並不足夠,所以除了如理如法放生以外,病人本身一定要改變心態,深信佛法,忏悔業障,深信佛法能夠改變自己的心念,深信因果,皈依三寶,發露忏悔,發大菩提心,多做功德。為自己培植福報,同時也可以用佛法攝受,請法師過去做佛事,正規的,如理如法的,兩者相互結合,業力下降,福報增長,效果會更好。
【經文追溯】
沙彌救蟻子水災得長命報緣第六十六
昔者。有一羅漢道人。畜一沙彌。知此沙彌卻後七日必當命終。與假歸家。至七日頭。敕使還來。沙彌辭師。即便歸去。於其道中。見眾蟻子。隨水漂流。命將欲絕。生慈悲心。自脫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蟻子。置高燥處。遂悉得活。至七日頭。還歸師所。師甚怪之。尋即入定。以天眼觀。知其更無余福得爾。以救蟻子因緣之故。七日不死。得延命長。
【譯】
從前,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修道人,收養了一個沙彌。預知這個沙彌過後七天一定會死,就給假讓他回家。命令他到了七日後再回來。
小沙彌辭別師父,立即回去。於回家途中,看見許多螞蟻,隨著水漂流,性命就要死去。(他)生起了慈悲之心,(立即)自己脫下袈裟,兜起土去堵水,進而取出螞蟻,放到高處干燥的地方,(這樣螞蟻)就全部得以活命。
到了第七日頭上,小沙彌回到師父的住所,師父見到他感到很驚奇,馬上進入定中,用天眼觀察,知道了他並非有其他福報得以這樣,(只是)因為救了螞蟻的緣故,七天沒死,得以延長了壽命。
【省思】
放生的精神實質是慈悲,作為一名正信的佛教徒,應該省思自己,反觀自己,以正行為放生正名。用一顆清淨的心來為自己培福報,悲心入骨髓,慈懷憫眾生。莫讓慈悲向左,放生向右,放生與初衷漸行漸遠!千萬不可為放生而放生,望善思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