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仁波切宣講於2017年6月29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繼續講解《修心七要》。《修心七要》主要宣講菩提心,菩提心包括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上一節課主要講解的是勝義菩提心,今天則主要講解世俗菩提心。
菩提果特指佛的究竟果位。如果想獲得究竟的佛果,必須要具備菩提心。我們做任何功德、任何善事,如果沒有菩提心的基礎,沒有菩提心的攝持,都不能成為解脫成佛之因。所以對學佛修行之人來說,菩提心非常重要。
菩提心是妙寶,如果擁有菩提心,解脫成佛的願望就會實現,否則都是白日做夢。現在學佛修行的人越來越多,但大都沒有重視菩提心,都不具備菩提心的功德,這樣不可能成功。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樣學佛修行也是不如法的。
此處偈頌講的菩提心,特指自他相換,這是一種極其殊勝的修法,一般人很難做到。具有這種發心的人很少。我們暫且不說具足了勝義菩提心,即使是發出了世俗菩提心,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佛在《華嚴經》裡,寂天菩薩在《入行論》第一品裡都宣講了世俗菩提心的功德。
世俗菩提心屬於凡夫的境界,世俗人也可以具備,所以稱為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除了聖者,一般凡夫是無法具備的。二者是有區別的。
凡夫業障深重,但菩提心的功德、加持不可思議。當你的相續中真正產生了利他菩提心時,所有的業障都會立即消除。好比一間黑屋子的門窗被打開了,陽光照進來之時,再濃再久的黑暗也會立即消失。不會因為門窗關閉的時間太久,黑暗太濃,幾天後黑暗才消失。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我們怕業障,怕業力現前。怕患絕症,怕有災難,怕破產,怕一無所有,怕感情破裂,怕沒有人要……這都是業力使然,業力現前的時候很可怕,也很難。
世人都喜歡臨時抱佛腳,業力現前時,都求佛、求菩薩、求上師、求師父……但是白求,那時誰都救不了你、幫不到你。我們總是擔驚受怕,患得患失,尤其是那些稍有成就,生活條件稍微優越的人,更是擔憂喪失一切。
若想不再擔憂、恐懼,就要把業障消盡。沒有業障,就不會再有痛苦,就不會有業力的牽引;沒有業力的牽引,就沒有心裡的障礙,不再有束縛。否則,即使生活條件再優越,身體再強壯,心還是得不到快樂,還是無法安寧。
我們為什麼會有心理障礙?因為有業力的牽引。雖然我們想擺脫業力的牽引,想獲得自在,想去除心裡的障礙,想活一天自在一天,活一天快樂一天。其實我能看出來,一說“人活得不容易,應該活一天快樂一天,活一天自在一天”,都很贊同,都很願意聽。但是很難。所以,若是想做一個自在的、快樂的人,就要先擺脫業力的牽引,把業障消掉。但這並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裡講,若是相續中生起了利他的菩提心,即使有再大的業障,也會立即消除。我們自我感覺好像有了利他菩提心,但這種利他菩提心,都是特意去想、去思維的。有的是勉強發出來的。當遇到違緣,沒有得到相應回報的時候,心裡會很失落,甚至會退失道心。這都說明這個利他菩提心是勉強發出來的。
比如我們天天上晚課,有些人並不是真正具有這種意樂,而是因為若不去上晚課,上師會不高興,會被上師批評。我們偶爾也會做一些好事,也會幫助他人,但都是很勉強的,不是發自肺腑的。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利他菩提心。
無人想遭受痛苦,遭受災難。但是要擺脫業力、擺脫痛苦,需要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發菩提心。上師如意寶講過,想得到最究竟的利益,暫時利他是竅訣。有了利他心,再去利益他人,是圓滿自己的竅訣——功德自然就會圓滿,業障自然就會消除。
但是如果不經過長期修煉,相續中不可能產生菩提心。沒有菩提心,不可能擺脫業力和輪回。若不修煉菩提心,就要做好繼續輪回、繼續遭受痛苦的准備,這是沒有辦法的。
世間人都想得到快樂,得到無量受用,想家庭和睦,工作順利,覺得越舒服越好,受用越多越好……但這一切是很難獲得的。佛陀傳授給我們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發利他菩提心。這樣家庭自然和睦,工作自然順利,受用自然圓滿。就像火點上了,灰自然就有一樣。如果只憑自己的努力,是很難成功的。
誰不想發財?誰不想工作順利?誰不想得到提拔?人人都想!雖然很多人也努力了,但是很難如願,就是因為福報不夠。雖然努力了,但因為沒有利他菩提心,福報很難圓滿。
印度、藏地、漢地的大德們,所想的是弘揚佛法,度化眾生,隨之名譽、財產這些世間的福報自然就有了,躲也躲不掉。就像上師如意寶,隱藏在喇榮溝裡講經說法,但很多人都奔他而去;那些世間人起早貪黑追求的東西,都追他而來。雖然他要的不是這些,但是沒有辦法,都來了。這是發利他菩提心的結果。
我也是這樣,在十年前發願,以傳法的方式幫助眾生。一發這種菩提心,很多時候都心想事成了,這就是發利他菩提心的功德。有些人也特別希望奇跡發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很難,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
我當時發願的時候,對自己有點不放心,就特意加了這樣幾句:“祈求上師三寶加持於我,相續中不要生起剎那的自私與自利,全心全意為一切眾生。”雖然我不是菩薩,但我純粹是為了有緣眾生而傳法。這點上師三寶可以做證,所以事業自然就順利了。世間的福報對我來說有或沒有都可以,但是福報來了躲也躲不掉,這是不可思議的。若單憑自己的努力去追求這些很難。
社會上有很多成功人士——企業家、大老板、官員……都是碰運氣,不過前世修來的一點福報而已,且此福報很小,很快就會耗盡。我們不是經常看到這種情況麼,雖然有的人發財了,但是沒幾年就破產了;雖然有的人升官了,但是沒幾年就進監獄了。一輩子的時間並不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光陰轉瞬即逝,福報很快就會耗盡的。當福報窮盡的時候,一定會墮落的,因此,這些都不值得我們羨慕。
大家應該好好珍惜佛緣,發菩提心。看看那些大成就者,對他們來說,名譽、財富、眷屬應有盡有。但他並不執著。一位成就者,視黃金如糞土。我們這邊牦牛多,牛糞隨處可見,所以以牛糞做比喻。即便有再多的眷屬,再多的財富,再大的名譽,也不會影響他,他的內心仍然是平靜的、自在的。
如果換成普通凡夫就糟了,有這麼多眷屬,壓力就大了,會喘不過來氣;有那麼多財產,會徹夜難眠;有那麼大的名氣,還能自在嗎?如同現在的明星一樣,沒有絲毫自由。我們卻很羨慕:“多好啊,有那麼多粉絲,有那麼多追隨者。”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可羨慕的,光鮮的一面,都是在舞台上特意演給我們看的,展示著他的優點、長處。下了台就不一樣了,有很多不如意與煩惱,連生活都不自在,還不如我們呢,相對來說,我們生活的還自在一點。
但對大德高僧來說,再大的名氣也無法影響他的內心。如我們的上師如意寶,聞名全世界,但絲毫不影響他的心態,他的內心是自在的,這都是菩提心的功德。擁有了菩提心,就有了福報,而且是真正的福報。所謂的世間的福報,對凡夫、世間俗人來說,是福是禍還不好下定論。
以我的觀察或感覺,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禍,所以我強調真正的福報。煩惱增長了,痛苦增長了,繼而給自己帶來了很多不便和災難,這都是禍不是福。當你真正發出了利他菩提心,自然而然來的福報,才是真正的福報,不會給你帶來災難或煩惱。有一種說法叫做享清福,這才是清福。
此處強調發菩提心的功德。發菩提心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很珍貴,但大家都沒有意識到。我們不說別的眾生,只說人類。現在地球上有六十多億人口,其中虔信佛法的人寥若星辰;在虔信佛法的人中,把菩提心當作真正妙寶、真正竅訣的人鳳毛麟角。反而都在追求空性,追求光明,甚至追求神通等等。
我們擁有修煉菩提心的機緣與條件,是宿世修來的福報,希望大家珍惜,不要錯過。這樣的菩提心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也不會輕易在某一個眾生的相續中產生。若修煉菩提心,首先要修持四無量心,尤其要修持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
我們都會早口頭上說慈悲心,尤其是漢地的學佛人,都特別愛說慈悲心。初到漢地時,我對漢語一竅不通,那時,聽到最多的就是慈悲心,學到的第一個詞就是慈悲。我慈悲、你慈悲、他慈悲……都慈悲。慈悲確實好,具有慈悲心是產生菩提心的前兆,有了慈悲心,菩提心即將在你的相續中產生,但是具有慈悲心很難啊,尤其是具有佛法裡講的慈悲心。對一切眾生都具有慈無量心、悲無量心是很難的。
有了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其他的喜無量心、捨無量心,也就具足了。如果真的具備慈悲心的功德,那麼這個人太不簡單,太不容易了。
畢竟,這不是在你我的相續中輕易產生的,更不是無緣無故存在的。要具備何種條件呢?舊噶當派的大德講了三個竅訣——知母、知恩、報恩。掌握了這些竅訣,明白了道理,才能在相續中產生四無量心。
這些都應該有根,即因果輪回。我們的學修是有次第的,先學修四外加行,在自己的相續中產生了出離心之後,再修利他願行菩提心。
四外加行包括輪回過患和因果不虛,對這些道理生起了甚深的、具足的、堅定不移信心的時候,才能明白知母、知恩、報恩這些道理。
因果輪回主要宣講我們的生命無始無終——輪回。在此過程中,若做了善業,以此善業投生到上三善道做人或做天人,偶爾做阿修羅;若所造的惡業成熟,就墮落到了三惡道,或下地獄遭受地獄的痛苦,或變成了餓鬼,或投生為畜生。
在六道輪回中,生命是無始無終的,我們並非一直都投生為人,而是在六道裡輪轉,在此過程中,所有的眾生都曾做過我們的父母,不止一次,而是無數次地做過我們的父母。明白了這個道理,且對此深信不疑,你發慈悲心、發菩提心就很容易了。因為都是宿世的父母,跟現世的父母一樣。現世的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們知恩,也很感恩。人人都知道父母對我們有恩德,有養育、生育之恩,對我們的恩德非常大。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在學傳統文化,其中主要講報恩,要有報恩之心,對現世的父母報恩就很容易理解了,其實,對其他眾生的態度也是同樣的,都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我們若是深信因果輪回,現世的父母和過去世的父母就沒有絲毫的區別了。他們做我們父母的時候,對我們都有養育之恩、生育之恩,都對我們恩重如山。
如果依舊認為有區別,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弄明白這個道理,沒有深信因果,沒有深信輪回,都是紙上談兵,口頭上說說而已。只要深信了因果,深信了輪回,生起慈悲心就很容易了。由此可見,次第多麼重要,基礎的修法多麼重要啊!我處處強調基礎,但大多數人還是不太重視。一聽說灌頂,一聽說禅修,都非常感興趣;一聽說因果輪回,一聽說菩提心,就輕視,這是本末倒置。
總而言之,深信因果,深信輪回很重要!為什麼我們直到現在還沒有成為菩薩,相續中還沒有產生功德?還沒有產生利他菩提心呢?主要原因是我們還沒有明白佛宣講的這些基本的佛理,相續中還沒有對輪回、對因果產生定解,所以基礎的學修很重要!知道眾生都對我有恩德,都是我的父母,我要報恩,報恩之心就是慈悲心。如何報恩?要拔除他們的痛苦,給予他們安樂,對一切眾生都存有這種善心時,就叫慈悲心。
也許你對父母、兒女有這樣的心,但更應該對一切眾生也有這樣的心:我要拔除他們的痛苦,讓他們脫離痛苦;我要給予他們安樂,把他們安置於佛果,讓他們享受永恆的快樂!這就是慈悲心。然而,當慈悲心真正生起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沒有能力。雖然心急如焚了,但僅僅想是沒有用的。觀音菩薩為什麼會有千手千眼,就是表示她急迫地想把眾生都度盡。
凡夫雖然生起了慈悲心,但是知道自己還沒有真正的能力,就要去尋找辦法。發菩提心了:我要成佛,成佛之後可以轉法輪,轉法輪了,才可以教化眾生,才可以遣除眾生的無明黑暗,消除眾生心靈上的障礙。否則,無法教化眾生。
此種教育不是一般的教育,而是心靈引導。“為了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我要成佛。”這個決心叫願菩提心。但是不能無緣無故的成佛,不然眾生早就成佛了。那怎麼辦?為了成佛要修持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菩薩的一切行為。這個決心叫行菩提心。
願行菩提心的產生是有次第的,一步一步的修煉,最後才能真正在相續中產生。而不是上師一加持,菩提心就產生了;也不是僅僅憶念一下,菩提心就生起來了,而是要進行刻苦地修煉,最後才能產生利他菩提心——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華智仁波仁在《前行引導文》裡講,願菩提心的學處有三點:自他平等、自他相換、自輕他重。自他平等指自己和眾生是平等的,自己不願意遭受痛苦,眾生也不願意遭受痛苦;自己想得到安樂,眾生也想獲得安樂。而現在我們的心靈是有問題的:我要快樂,你可以痛苦。我們的快樂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這是不公平、不好的。
自他平等指眾生都是一樣的,自己由業力的牽引,在六道裡輪回,不自由,而其他每一個眾生,包括我們最討厭的仇人和敵人也是這樣的。
雜修二取捨,彼二乘風息。
剛才講的是自他平等菩提心:我希望快樂,每一個眾生跟我一樣,也希望快樂;我不願意遭受痛苦,每一個眾生跟我一樣,也不願意遭受痛苦;我被煩惱束縛、被業力牽引,是不自由的——有時候得罪人,有時候做壞事。每一個眾生跟我一樣,也被煩惱束縛、被業力牽引,也是身不由己的。這樣一想,就不會再怨天尤人了,這就是自他平等菩提心。
這需要長期的修煉。出家人每天用二十四小時專修有些困難,但是用七八個小時修煉應該沒問題。十天、一個月、兩個月、五個月、六個月……在家修行人沒有太多的時間,但至少應該每天用兩個小時修煉、思維,一年、兩年……如此這般,在你的相續中才會產生自他平等菩提心。
成功是通過具體的方法,一步一步修煉的。我們都不太注重這些方法,所以在這裡又講了一遍。
雖然之前我們也知道,但是都不重視,也沒有運用過。我們學佛修行都是好高骛遠、癡心妄想,都想舒舒服服、自由自在地成佛,這是不可能的。十方三世賢劫千佛一切諸佛,都是經過幾大阿僧祇劫,精進、長期的修煉才成佛的,哪有那麼容易啊!
自他平等菩提心生起之後,有點覺受了,穩固了,就可以修自他相換菩提心了,這樣又提高了一個層次。自他相換指把他人的痛苦拿到自己的身上,自己的快樂送予他人,這是一種修煉方法。
很多人一聽說把別人的痛苦拿到自己的身上,替別人受苦受罪,就害怕了;一說把自己的快樂和成功送給他人,就害怕了……大可不必,這只是一種修煉方法,因為凡夫的內心很怯弱、很狹隘,只有通過這種方法修煉,才能打開心量。這樣煩惱自然就沒有了,會越來越勇敢,越來越敢於承擔、敢於付出。
一名學佛修行人,尤其是大乘學佛修行人,內心要堅強,不是求保佑,而是勇敢地保護眾生,保護佛的事業,這樣才能成為菩薩、佛。不能總像小孩子依靠父母一樣(小孩子不能自理,只能依靠父母的保護、照顧,一旦遇到了事情,就會喊爸爸媽媽),求佛菩薩加持、保佑。
做為大乘修行人不能怯懦,應該具有“我要去保護佛的事業,我要去保護眾生”的心態。怎樣才能產生堅強之心?通過自他相換的方式去修煉。心是可以鍛煉、修煉的,這樣你的內心會越來越堅強、越來越勇敢,才可以降伏煩惱,對治不良習氣。否則,我們該貪心的時候照樣貪心,該嗔恨的時候照樣嗔恨。該吃飯的時候照樣吃飯,少吃一頓都不行;該睡覺的時候照樣睡覺,少睡一個小時也不行。到時間就要睡覺,課不上,不打坐,也不修法就睡了,第二天很晚才起床。
現在的人都很懶,大部分都是睡到自然醒。這種狀態根本無法對治、降伏習氣。若有利他菩提心就不一樣了。“眾生的利益重要,成佛重要啊!”有這樣的心力,就可以對治習氣,少睡幾個小時也無所謂了。
也許有些人覺得:不行,該睡覺時就要睡覺,否則影響健康,怎麼學佛啊!這都是找借口。若是內心堅強,少睡幾個小時也沒問題,否則,就要聽科學家和醫生的話,按他們說的做。
若你是菩薩,心裡想的是眾生,就會很堅強,少睡一會兒沒事,少吃一頓飯,甚至少吃兩頓飯也沒事。現在的人就是因為吃得太多了,所以吃東西也不感覺香了。如果每天只吃一頓飯,就不一樣了。有饑餓感的時候吃東西,會感覺味道特別好,任何食物都不如饑餓時吃起來香。
我們現在不單單是為了吃飽,還要吃得香;睡覺也是同樣。現在有的人,就是習氣使然,到時間就躺下了,還翻來覆去睡不著。這樣還不如多學學法、多修修法,累了自然就想睡了,但是都不去對治習氣。同樣,煩惱生起時無法對治,貪心、傲慢心、嫉妒心等一生起來,就隨著跑了。所以,只有當內心生起了利他菩提心,內心堅強時,才會有對治煩惱、對治習氣的能量。
以上講解了修煉自他相換菩提心的方法,即把快樂、安樂和利益都送給他人,願他人擁有;他人遭受的損害和痛苦都由自己承擔、代受。這是多麼廣大的胸懷,多麼勇敢的心啊!菩薩都是這樣的,而我們哪有啊!我們都害怕痛苦。尤其面對一些對境——他人造業及業力現前,生病、痛苦地掙扎時,更要把他人的痛苦都拿到自己身上來,由自己來代受;自己的安樂等一切利益都送給眾生,願眾生能夠獲得,這就是自他相換。
“彼二乘風息”:觀呼吸也是一種修持方法。只在口頭上說沒有意義,紙上談兵、鹦鹉學舌不起任何作用,要落實到行動上。呼氣時觀想:呼出白色的氣體,代表自己的安樂、成功、利益,融入眾生的相續,眾生都得到了這些;吸氣時觀想:吸進黑色的氣體,代表眾生的痛苦、損害,替眾生承受。
這是具體的修煉方法,我們通過觀呼吸,修持自他相換菩提心,若能堅持不斷地修煉,最終,相續中才會產生菩提心。每天用一兩個小時,或三四個小時,甚至五六個小時來練習,按步就班,循序漸進,才會產生菩提心。
現在有的人雖然比較注重基礎,知道基礎很重要,也能實修基礎之法,但沒有按照具體的方法修煉。只是聽一聽,偶爾修一修不會起任何作用,一定要通過具體的方法去修煉,才能產生殊勝的菩提心。
“三境毒善根,諸威儀持誦”:“三境”指三種對境。第一種對境是我們所喜歡的人。比如家人、親戚、朋友等,對此產生貪心,就會格外愛護他們。第二種對境是我們所嗔怨的敵人和仇人,看到就討厭的人。我們對仇人和敵人恨之入骨,對討厭或不喜歡自己的人,會產生厭煩和嗔恨。第三種對境是中等之人。對這些人我們不生貪心,也不生嗔恨心,處於不喜不厭的愚癡狀態。
愚癡的狀態是指這些眾生都是我們宿世的父母,而我們卻不知道,也不去愛護他們;這些眾生都是未來佛,我們也不知道,對他們沒有生起絲毫的恭敬心。再深一層講,這些眾生也具有無我空性的自性,但是我們不明白,所以面對他們,也是處於無明的狀態,由此產生了愚癡之心。因此說貪嗔癡三境也是三毒。
我們要把三毒都轉為善根。當我們對眾生生起貪心的時候,要知道一切眾生都跟我們一樣有貪心,相續都有染污。我們要觀想,把他們的貪心都吸引到自己的貪心中來,由自己一個人的貪心來承擔,代替所有眾生的貪心,讓所有的眾生都斷除貪心,使其相續變得清淨,願他們具足善根,要這樣意念。
當我們生起嗔恨心時,知道眾生跟我們一樣都是凡夫,都有嗔恨心。而嗔恨心是對眾生相續的一種染污,有嗔恨心就不能自由自在。我們也要觀想,把眾生的嗔恨心都吸引到我的相續中來,我正在生嗔恨心,現在就由我的嗔恨心來代替所有眾生的嗔恨心,讓眾生內心都自在,都具足善根。
我們要發願,發菩提心,眾生一切的貪嗔癡三毒都由我來承受,我被染污就染污,我若墮落就墮落,我要痛苦就痛苦,無所謂。把自己看輕,把眾生看重。眾生得到利益是最重要的,能代替眾生受苦,才是自己的生命價值和意義。
菩薩和凡夫不一樣。菩薩認為能代替眾生受苦才是自己的價值與意義。菩薩不畏懼、不在意自己是否有煩惱,只要眾生沒有煩惱,只要眾生能得到利益和快樂,自己無所謂。若是眾生能快樂、能獲得成就,自己寧可被踩在地下,做眾生早登解脫的台階,從自己的身上踏上涅槃的彼岸。
愚癡也是如此,自己始終處在愚癡的狀態中,父母眾生跟自己一樣也處在無明的狀態中,都是愚癡的。現在要把眾生的愚癡都吸引到自己的相續中來,讓自己來代替眾生的愚癡,願眾生全部明心開悟,歡喜快樂,具足善根。
我們要這樣反復意念,可能一個小時不行,一天不行,一個月也不行……那就長時修煉,不斷地觀察自己的相續,若真有了自他相換菩提心,真具有代替眾生受苦的勇敢之心,才可以修自輕他重菩提心,這時基本會達到無我的狀態。
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文殊菩薩發願:“將眾生都安置於佛果,我再成佛”……自輕他重菩提心就是這樣修煉的。
“諸威儀持頌”:如果我們只是心裡這樣觀想,不去修煉,也無法成功。不但心裡說,嘴上也要說,嘴上說會修得更扎實。在行住坐臥中,嘴上也要說:“眾生的痛苦由我來代替,我的安樂獻給眾生……”
“取次從自起”:剛才我們講了自輕他重、自他交換、自他平等菩提心。《修心七要》主要宣講了自他交換的一些方法,修持這些方法,首先要從自己開始。在修煉的初期,以所有的眾生為對境修持,有點不實在,有點困難。
我們要具體地,小范圍地修持。就像修布施,佛法裡教過我們這種方法,因為凡夫貪心、我執特別重,這時訓練自己將左手的東西給右手,或將右手的東西給左手,菩薩們都是這樣修煉的。而我們太“偉大”了,即刻將一切眾生都憶念了。
我們布施時,要先布施自己的親人和朋友等,再慢慢擴大范圍,布施那些與己無關的眾生,最後再布施仇人、敵人。要這樣一步一步地修煉,最後才能生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否則只是輕巧地在嘴上說說而已。
我們在觀想皈依境時觀想:左邊是父親,右邊是母親,自己的冤家、仇人都在前面,這是最重要的。我們觀想時一點也不懷疑,其實這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菩薩都做不到,我們卻能做到,我們多厲害啊!
若真正想在自己的相續中產生這些功德,就要扎扎實實地修。剛開始做不到就拿自己練。如:自己將來要承受很多的痛苦,遇到很多的違緣,先將這些拿過來,現在就解決掉,這樣自己就解脫了。然後從家人做起,再擴大到親朋好友,再慢慢遍及一切眾生。
現在有些學佛人,為了學佛或幫助他人,不顧家人和孩子,這種做法都是不如法的。修慈悲心、菩提心要從家人開始,再慢慢擴大范圍……這樣才是扎扎實實、實實在在的修持。由此,在我們的相續中,諸如菩提心等珍貴的心態才會產生。
現在很少人具有這些功德,很多人認為自己付出很多,是老菩薩、老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雖然理論掌握的很好,但是沒有真正去修煉這些心態,沒有扎扎實實地修菩提心。
上師說要修加行,有的人已經修了五六年,甚至十年了,但是相續中也沒有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就是因為沒有扎扎實實地修。你們運用過這些方法嗎?在座的各位應該好好反省自己。我們講加行之發心的時候,也講過很多的方法和基本的道理,你們重視過嗎?是這樣依教奉行的嗎?都這樣學修過嗎?沒有吧。問題還是在自己身上,以後若真心想修持菩提心,修這些殊勝的境界,就要扎扎實實地實修。
我在漢地弘法十年的過程中,強調最多的就是實實在在,認認真真。我那時不會說太多的漢語,但還是反復強調認認真真、老老實實。我為什麼反復強調這些呢?就是發現大家學佛都不老實,所以要求大家老老實實修行。既然知道自己學佛修行不認真,那麼就要求自己認真。
但我們真的做到了嗎?我們做晚課的時候,雖然身在修法的行列,但心早就跑了。我們聞法的時候,雖然身在聞法的行列,但是心卻不在了。有的打瞌睡,有的打妄想,想家裡的事兒,工作的事兒,單位的事兒,孩子的事兒,根本就沒有專注谛聽。
偉大的佛陀在講法的時候,也要求大眾用心谛聽。因為若不用心谛聽,佛法就起不到作用,即使聽聞了也沒有多大意義。所以大家真的不要自欺欺人。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種話不是誰都可以說的。有的師父給人做個皈依,發個皈依證,什麼法也不傳,卻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是不負責任的。但是我可以這樣說,我這樣說問心無愧。
我用了十年的時間為大家講的這些法要都整理出來了,現在有四五十本書了,這可以證明我十年中做了些什麼。但是,你們若想成就還是要靠自己,個人吃飯個人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要看別人;別人不精進是別人的事,你自己精進就行。別人不珍惜是別人的事,你自己珍惜就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