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諸佛菩薩在聖谛和一切眾生都有緣,為什麼又說緣分有深淺之別?這就是在俗谛來說的,所以佛菩薩面對一切眾生如同赤子,無分別、不撿擇的加被垂護;可是緣分深淺的差別不在佛菩薩那一頭,而是在我們這一頭。
我們輪回的第一憑證是八識裡的記錄信息,如果幾萬幾千生來都沒有這個人出現的記錄,自然在遇到此人時,會被八識處理為陌生人;如果在近幾世裡有過接觸,或者頻繁接觸,或者接觸的關系致密,那麼八識就會自動的理解為這個人和我的關系很密切。因為密切就會調動其中存儲的信息,種種的情緒、環境等等的信息就會噴湧而出;奈何我們提取不出來這些信息,最後從八識傳遞到六識後也就所剩無幾了。
我們以所剩無幾的這些憑證去判斷和誰是否有緣,這實在是不夠客觀了,但很遺憾,我們的神識工作就是這樣的。所以就算諸佛菩薩無量慈悲,我們也依然會自動的選擇和他們無緣。正因此,我們同生死輪回裡頻繁接觸過的眾生反應會更密切一些。
於是對於這個娑婆,和娑婆眾生緣分最大的幾位大菩薩那就當屬地藏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是緣分最大的了。最大的代價是辛苦!所以才有地藏菩薩的頭頭救拔分身無數,才有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相身,千處祈求千處現。如果他們不在累生數世裡和我們接洽各種緣分,我們如何能抽取和他們親近的受用?所以當你非常容易的見到了一尊佛、菩薩,乃至阿羅漢、辟支佛,你要知道這一見會作為道種,在未來會迸發其巨大的威力,可是在沒到那一刻前,積攢善緣很重要。
因為不知道哪個我們看不上眼的就是菩薩再來啊,所以對人好點沒毛病,對眾生好一點也沒毛病。這些善緣的積累會在善緣成熟的時候得到受用,就如《普門品》中描述的場面,你被充滿世界的怨賊圍繞,就要取你錢財、奪你性命,如果善緣成熟,就能聽聞到對應的方法;如果善緣不夠厚,雖然也在關鍵時刻催熟了,但是你聽到的卻不一定是正確的。就像你問路怎麼走啊?人家熱心的回答你,指引你,這是你和他的善緣成熟;可是如果緣分不夠好,他可能指的是錯的,或者你問的就是錯的,那麼你就浪費了一次善緣成熟。
為什麼我們能被人指引,為什麼我們能在關鍵時候得到幫助,為什麼我們在受幫助的時候不能解決問題?這種種的答案都在此處,於是自己總有“夾生”的感覺,那就是我們積累的善緣還不夠,或者數量不夠,或者質量也不夠,或者質量數量都不夠。老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返回到學佛裡也依然,都想承受善果,可是善業、善行、善心、善念不容易發,不容易保持,不容易清靜奉行,不容易長久貫徹。為求善果你得忍,如同你想吃櫻桃,那麼總要有人栽樹才能吃到,都不想付出辛苦,怎麼得利益啊?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普門品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