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要義】修行十大障礙(三)
「是故若非以礙為道,則於非礙反成為礙,何以故?身無病則貪欲乃生,世無難則驕奢必起,心無障則所學躐[liè]等。行無魔則誓願不堅,事易成則志成輕慢,情益我則虧失道義,人順適則內心自矜,德望報則意有所圖,利沾分則癡心必動,抑申明則人我未忘,以是義故,則知十無礙道,能生是過,及成如是一切不吉祥事,為障道因緣,何以故?貪欲生必破戒退道,驕奢起必欺壓一切。學躐等必未得謂得,願不堅必未證謂證,志輕慢必稱我有能,虧道義必見人之非,內自矜必執我之是,意有圖必華名欲揚,癡心動必惡利毀己,存人我必怨恨滋生。」
哇!妙協大師,實在開示的太好了。我們給妙協大師贊歎掌聲,實在說得太好了。
若不是以障礙為道,那麼沒障礙反而成為障礙,你希望你一生,修學佛法沒有障礙,沒有障礙就成了你求道的最大障礙,為什麼?底下妙協大師講出原因了。
「身無病則貪欲乃生」,色身無病苦,貪欲心就很容易產生。
「世無難則驕奢必起」,處事沒有任何的困難,則容易產生驕慢奢華。
「心無障則所學躐等」,究心無障礙了,所學就容易僭jiàn越。
「行無魔則誓願不堅」,修行無任何的魔考,修行的誓願就不堅定。
「事易成則志成輕慢」,做事容易成功,自然就心志輕慢了,貢高的心就會產生了。
「情益我則虧失道義」,與人交情處處以私利為先,就虧失仁義道德。
「人順適則內心自矜」,這句話講得太好了,一個人凡事若順適,內心就容易產生自大,什麼事都很順心,什麼都很好,內心的自大就產生。「自大」這兩個字把它合起來,就成了一個「臭」字。
「德望報則意有所圖」,哇!這一句話講得真是妙。施恩望報就是意有所圖,凡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所回報有所謀求,那你根本就不配作一個菩薩道的行者。對我自己有利益,我才要做啊,對我自己沒有利益,我不做啊,這哪是一個菩薩行者?
「利沾分則癡心必動」,凡事一定要以利為先,你的愚癡心就天天在增長。
「抑申明則人我未忘」,這一句話也講得很妙,受一點委屈趕緊要為自己辯白,受一點考驗了,趕緊就躲起來,受了一點批評,就趕緊要為自己申明,就是人我是非還沒有放下,菩薩心還不夠,何以故?
下面就是說出原因。
「貪欲生必破戒退道」,貪欲心產生,必定破戒退道。所以起煩惱的時候,會摧毀別人,也會摧毀自己。
「驕奢起必欺壓一切」,驕慢奢華的心一起來,必定欺壓別人。
「學躐等必未得謂得」,我看過這一種人,我跟大家講一件事實,因為我們時間實在非常有限,有很多的實例,我們沒辦法一一舉出來。
我的師父慧淨法師,收了一個弟子叫李元松,是台北現代禅的創辦人。李元松已經往生了大約兩年,他在台北創辦現代禅,有一點名氣,認為自己已經開悟了,所以心高氣傲,跟不少教界的法師筆戰,認為他的悟性很高,目空一切。後來在兩年前之前大約一年前,李元松得了重病,我知道因為當他得了重病,發現他平常認為自己開悟了,並沒有真正的開悟,他一生所學的不能了脫生死,為什麼?因為一個人到了病重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修學的無力,這是許多人在平生,沒有重病的時候不容易察覺,你以為你的修行抵得了你生生世世的業力嗎?抵得了病魔嗎?抵得了生死魔嗎?沒有到生命交關的時候,你還不容易察覺。李元松他發現,他以前的開悟不是真的,不能了脫生死,非常的慌張。就是得遇到我們本願山出版的本願淨土叢書,看了之後非常的震撼,為什麼念佛,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解脫生死,必生淨土,非常的震撼。利用病中非常精進的研讀我們所出版的書,打通電話給我的師父,要拜他為師。經過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在臨終要病死之前,希望我的師父能為他圓頂,一滿他出家的心願。我的師父非常的慈悲允諾他。所以李元松在臨終前剃度出家,正念往生,臨終的瑞相非常的好。諸位可能有人也為他助念過,很難得。在他死前,他寫的一篇文,傳真給教界各道場,也傳真到我們本願山。他在這一篇短文裡面說,我以前所悟的種種,都不是真正能解脫生死的,現在我向大家忏悔,我以前未證謂證,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未得謂得,我向大家忏悔。我從現在開始到死了往生西方,老實稱念這一句佛號。
我看他傳真的這一篇短文,我對他非常的贊歎,給他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一種人了不起,了不起,肯看自己的錯誤還有救,最怕的就是到死前,還不肯接受自己錯誤的修行。所謂錯誤的修行就是,自己沒有得證,認為得證了,到最後隨業力的牽引生死輪回,這一種人是最可憐、最可悲。
「願不堅必未證謂證」,願不堅決必然未證謂證。
「志輕慢必稱我有能」,一個心志高慢的人,他容不下別人,別人建議他一點,他也很難接受,建議兩點,他也很難接受。天下間只有他是能人,別人無法與他相比,內心封閉自我。一個還在因地的凡夫,包括師父個人,我們都是很下劣的人。你不要以為你看了幾本的佛經,你就懂得很多了,你就目中無人了,一山還有一山高。佛已經是通達世出世法一切的聖者,智慧滿分的人,佛一點也不驕傲。稻穗是越成熟越上揚,還是越下垂啊?越下垂。稻穗是越飽滿的越低頭。一個真正有學問有修養,一定是非常的謙卑,所謂謙恭自牧。
「虧道義必見人之非」,這一點妙協大師講得實在是太好了。一個沒有仁義道德的人,處處都看別人不對,我們受任何大小的戒律,請問要戒自己,還是戒別人?一般凡夫的下劣缺失都是,要求別人比要求自己要多得多,為什麼不把要求別人拿來要求自己啊?對自己都非常慈悲,對別人都非常嚴苛,嚴以律人,寬以待己,這當然不對啊。菩薩行者就把它改變一下,對別人非常的寬大,對自己要很嚴格,要求別人要少一點,要求自己要多一點,這樣才是念佛人嘛,對不對?拿佛祖那只尺在量別人,你的內心一定很痛苦,你這樣犯戒,你這樣不如法,你這樣不對,你最行,你最對,你的所做所為俨然就是一尊佛,眾生每一個都不如法,每一個都不對,要求別人很多,不肯要求自己,你怎麼會跟阿彌陀佛的名號相應呢?虧道義必見人之非,所以曾子一日三省吾身,我們肯不肯效法?肯。每天反省自我,不要去反省別人,反省自我會很快樂,反省別人會很痛苦,請問你是要快樂,還是要痛苦啊?當然快樂啊。
下面,「內自矜必執我之是,意有圖必華名欲揚,癡心動必惡利毀己,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後面還有兩段因為時間到了,但是這兩段我們沒有看,實在非常的可惜,所以師父把這兩段文念一遍,讓大家體會體會,自己好好用心,照著妙協大師的開示去做,我想你菩提道上,一定會更為通暢。
「是十種過,從凡妄生,皆名邪見,輾轉生起無量惡法,遍虛空界,必令眾生墮於地獄,豈可於此不生敬慎。若能體茲礙境,識病因緣,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了難境界,體難本妄,難亦奚傷,解障無根,即障自寂,障不為礙,達魔妄有,究魔無根,魔何能娆,量事從心,成事隨業,事不由能,察情有因,於情難強,情乃依緣,悟人處世,觀人妄為,人但酬報,明德無性,照德非常,德亦非實,世利本空,欲利生惱,利莫妄求,受抑能忍,忍抑為謙,抑何傷我,是故大聖化人。以病苦為良藥,以患難為解脫,以障礙為逍遙,以群魔為法侶,以事難為安樂,以弊交為資糧,以逆人為園林,以市德為棄屣,以疏利為富貴,以受抑為行門,如是則居礙反通,求通反礙,於此障礙,皆成妙境,故得之與失,自不能知。人奚於中,強生取捨,是以如來於障礙中得菩提道,至若為半偈時之遇羅剎,作仙人世之值歌利,瓦石來擊之增上慢比丘,木盂為孕之大毀謗嬖女,及鴦屈摩羅之輩,提婆達多之徒,皆來作逆。而佛悉與其記,化令成佛,豈不以彼逆而為吾之順,以彼毀而為吾之成也?何況時薄世惡,人事異常,於學道人,豈無障礙?於今若不先居於礙,則障礙至時莫能排遣,使法王大寶因茲而失,可不惜,諸愚故依經聊述所知,願勿嫌棄,倘因聞此義故,障礙現前,反能勇進於道,可謂得斯旨焉。」
好!因為時間到了,不能再詳細向諸位解釋,實在很抱歉。最後結束之前,說妙協大師在最後這段文說,世尊在因地為求半首偈,遇到羅剎惡鬼,作忍辱仙人時,遇到歌利國王考驗,世尊在靈山說法被波羅門女,以假有身孕來誹謗世尊。鴦屈摩羅是一位連續殺人犯,要來殺害世尊,世尊度化他,提婆達多處處用計要陷害世尊,世尊慈悲憐愍他,對我們世俗的凡夫而言,這都是種種的障礙。世尊於障礙中無有障礙,將障礙排除成就佛道廣化世人。
我們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這條菩提道路,你若要被人我是非種種將你考倒,那麼你就是一位失敗者,在菩提道路你退敗下來,再繼續六道輪回。諸位!你要嗎?不要。任何的障礙考驗你,都是在成就你,任何的挫折在障難你,都是在成就你,你要感恩考驗你,障礙你的人與事,因為這是你菩提道路必經的歷程。
師父非常盼望大家,都受到任何障礙,將一切障礙的痛苦,當作是成就你成佛的逆增上緣。如此一切障礙,就不能障礙你念佛成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