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願法師:六種對治貪欲的方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一種就是學習不淨觀。內心記得十種不淨,也就是有識不淨相一種,然後無識不淨相九種,也就是墓園九觀,就可以滅除貪欲。

  第二種就是修習不淨觀。有識不淨觀是觀身體的三十二個部分,無識不淨觀就是觀屍體不淨,透過禅那滅除貪欲,滅除對有情眾生這個身體的貪愛。

  第三種就是守護諸根門。就是以正念修持自己的禅修業處,來守護六根門。當眼睛看東西的時候,馬上就要能夠懂得,按照你所學的馬上去修眼門心路過程,你這麼一辨識馬上就不會起貪欲蓋了。哪怕是你不能夠完整地去辨識那些眼門心路過程裡面一一的名法、名色法,你不能夠辨識清楚,但是起碼你的心不會被它綁住了,不會被外境綁住,不會起貪欲蓋了,所以守護諸根門是很好的方法。

  你這樣來修的時候,就能夠不執取它的整體形象,也不會執取它的細部特征。你能夠心依於法,所以修行一定要心依於法,心與法相應。像原來噶當的那些祖師們都是說,心依於法、法依於窮、窮依於死、死為溝壑。有這樣的出離心,當然修行上面就能夠消除障礙,能夠精進得解脫。這樣我們正確的方法就是守護根門,就是覺知修觀禅。覺知眼門心路過程和意門心路過程,就是真正地守護六根門。

  第四種就是飲食知量。在《中部阿含·一切漏經》裡面,佛陀說“他如何適量地飲食?於此比丘在如理地思惟之後才飲食,不是為了玩樂,不是為了麻醉,不是為了魅力,不是為了裝飾身體。而只是為了維持和延續這色身,為了去除身體的苦難,為了幫助修習清淨的梵行,思惟:如此我就能去除饑餓的舊苦,並且不引發過飽的新苦。”

  這是南傳阿含裡面很簡潔明了的飲食知量,這樣的實修方法。佛陀開示得非常簡樸、非常樸實。

  第五種就是親近結交善知識。重要的就是要與有修持的善知識在一起。不要喜歡跟那些沒有修行的人混在一起,尤其是初學者,如果與多貪欲的人經常在一起的話,就容易受其影響,生起貪欲來。應該與少欲知足有修行的善知識在一起。所以老師很重要,善知識很重要。

  第六種就是適當的言談。就是要說與解脫道相應的話,不要去說那些容易引起貪欲的話。如果散心雜話就容易生起貪欲來,要常說能夠去除貪欲的,有關於解脫的話,有助於解脫的話,能夠導向離欲寂靜和涅槃的語言。

  比如說在《中部·大空經》上面佛陀也有比丘要適當言談的教誡。在運用這六種能滅貪欲的方法的時候,心中就能夠沒有貪欲。修止禅、修不淨觀等等達到安止定的時候,定力也能夠暫時地降伏貪欲。修觀禅能夠如理作意,觀照顏色聲音等等一切的外境,一切的其他眾生,你看到顏色、聽到他的聲音等等,都要能夠去馬上回頭來修眼門心路過程和意門心路過程,耳門心路過程和意門心路過程。當然你就能夠真正地體悟到無常、苦、無我的本質,就能夠生起觀的智慧而滅除貪欲。有時候也要觀照:觀智本身也是無常、苦、無我的,觀智成熟的時候,就取涅槃為目標的四道智和四果智就次第生起來了,那樣你就已經走在出世間道上了。

  ----節選自大願法師《大念處經學記》

 

上一篇:你對邪YIN的危害真的了解的夠多,立場真的堅定嗎?
下一篇:大願法師:我們的身體是一個五漏之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