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每一天抽一點時間來讀經,把所有一切妄念統統放下。讀誦非常重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每一天抽一點時間來讀經,把所有一切妄念統統放下。讀誦非常重要。

  第三要「堅固信心」。世出世間法,我們在一生當中要想有成就,成就的關鍵就決定在信心。一個信心堅強的人,在世間法來說,他的事業會成功,因為他有努力的方向與目標,在學道上他也真正能夠有收獲。《華嚴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這句話通世出世間一切法,說明信心的重要。信心是得道的根源,這個道是無上佛道,我們世俗常講成佛。一個人怎麼會修行成佛?是靠他的信心,沒有信心就不能成就。「功德」,功是講功夫,德是講收獲,如果你沒有信心,你的功夫就不踏實,你的收獲就不能達到預期的願望。由此可知,信心是決定成敗的主要因素。念佛人如果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信心,決定不能往生。實在講我們每一位同修絕不是這一生才遇到淨土的,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明白,必定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經接觸到這個法門,接觸為什麼不能成就?當然是信心不足,不是說沒有信心,信心不堅固,所以修行往往就空過。

  堅固的信心實在是很不容易建立,特別是淨土法門,一切諸佛都說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確實難信。能夠接受的,《無量壽經》上說得很清楚,兩種人,一種是上智之人,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在中國像智者大師、永明延壽禅師這類的人,上上智慧。他們聽佛這麼一說,他真正理解,他沒有疑惑,所以他能接受,對於這個事實真相他清楚明了,這當然相信。另外一種人雖然對事實真相不了解,他對於佛有非常虔誠的恭敬心,佛所講的他就相信,這種人在經上講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所修的福德,那個福德就太大了,他相信。不是大善根、大福德,當中這一截往往信是信,堅固的信心很難建立,道理在此地。

  對佛法有了信心之後,佛法修行的法門很多,方法、門徑很多,必須選擇一種一門深入,那就容易成就了,門門都想學就很困難。一定要選擇一門,把全部的力量精神投注在一門上,我們在一生當中很容易成就。這都是老法師跟我們講的原則,這個原則適合於任何一個宗派、任何一個法門,實在講都不能離開他四個原則。

  因此我們在整個佛法的教學上就要很慎重去選擇自己修學的法門,選擇的方式,也就是選擇的這些條件,一定要符合自己的程度,假如超過自己程度,我們修得就太辛苦了。要適合程度,還要適合自己的興趣,為什麼?對於有興趣學習的會很快速、會容易成就。第三還要選擇不妨礙自己生活方式的,當然最好是與自己生活方式能夠相應相契合的,這就更容易了。使我們的修學跟自己生活方式能夠融成一片,這樣才很容易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所以選擇法門就很重要。

  經典很多,你可以去接觸,然後看哪一類的經論自己喜歡,在裡面選擇一種,選定之後就不要再改,一門深入,這樣就好。也許有些同修說,我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我對《無量壽經》不喜歡,我喜歡《金剛經》行不行?給諸位說,行。不管你選擇哪一部經論,能夠修學到有一定的成就,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才是真正叫法門平等。阿彌陀佛絕對不會有執著,你學《金剛經》,你學《法華經》,我不接受你,沒有這個道理。不管你學哪部經論,學哪個宗派,阿彌陀佛統統接納,沒有不接納的,只要你肯去。

  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得很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我雖然學禅,雖然念《金剛經》,我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我願意生西方極樂世界,我有信有願那當然能生,怎麼不能生?怕的是你不信,你不願意去,那就沒法子。這些話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得到證明,《無量壽經》在「三輩往生」當中所說的,上、中、下三輩是專修淨土的,是依靠淨宗經論,就是依靠《無量壽經》,或者是《彌陀經》,或者是《觀無量壽佛經》修行,這三輩往生的。三輩往生後面還有一段,那不是專修淨宗,是一般修學大乘者,這范圍就很廣大,把大乘所有一切宗派統統包括盡了。

  慈舟大師在這段經文裡面判作「一心三輩」,這判法判得非常之好,把往生的條件說出來了,什麼條件?一心。不管你學哪個法門,一定要修到一心不亂。我依照《金剛經》修行也能修到一心不亂,依照《法華經》修行也能到一心不亂,依照《地藏經》修行同樣也可以得一心不亂,只要你修到一心,一心是清淨心。不管哪個法門,不管哪部經論,你能夠專修一種就容易得清淨心,清淨心是往生西方淨土的條件,《維摩經》上講「心淨則土淨」。所以慈舟法師判得非常正確。我們一定要得清淨心,以清淨心回向求生淨土,沒有不成就的。生到淨土,品位的高下看你個人功夫的淺深,所以說沒有一個不往生,這就是對於經典要很慎重去選擇。

  選擇之後從哪裡下手?這很重要,就古大德的經驗與教訓,應當從熟讀下手。所以古時候的學佛人無論是在家出家,他選定法門之後大概要用五年的時間來讀誦,這五年他並不求解,五年熟讀,其實這是很有道理的。熟讀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也就是專修戒定慧,三學是佛法的根本,要專修,先把基礎打下來。戒學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定學就是一心不亂,慧學是講的根本智。根本智,《般若經》上講得很清楚,「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所以先學什麼?先學無知,無知是無所不知的根本。所以五年學什麼?學無知。無知,心才會清淨,心才會得定,求這個,用五年的時間修戒定慧。

  得定之後,這個定是什麼?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修這個。真正修成了,然後可以接觸外面境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統統可以接觸。接觸了怎麼樣?接觸我不執著,外不執著,內不動心,這樣才成就了真正的智慧,這個智慧是什麼?是無所不知。所以無知、無所不知,是先修無知,然後再修無所不知。

  心真正得定了,接觸外面境界,的確一接觸真的是無所不知,原因在哪裡?我們中國俗話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局的人往往迷在裡頭,是非利害看不出來,旁觀的人看得很清楚,因為與他自己沒有利害關系,沒有得失關系,事情與他毫不相關,他看得就很清楚。為什麼看得清楚?因為他沒有思考。當局者為什麼會迷?因為他接觸先要想與自己本身有沒有利害,有沒有得失,他想得太多。想太多,事情本來單純,被他想復雜,反而事實真相搞不清楚。所以佛就教我們學一個旁觀者,不要學一個當局者,我們要超越這個世間來看世間那就太清楚了。世間裡的一切與我都不相干,我都不執著,都不分別,在一切法裡面我絕不起貪瞋癡慢,不起貪瞋癡慢是不動心,那怎麼會不清楚?所以就無所不知,真實的智慧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我們看現在世間人,世間人有知識沒有智慧。什麼叫知識?你只要有分別、有執著、有妄想,那就叫知識。離開分別執著妄想,那叫做智慧。現在我們看這個世間,二、三歲的小孩,一天到晚在看電視,一天到晚在胡思亂想,所以他所吸收的全部是知識,智慧沒有了。不像從前古人,古人訓練人的方法,先求智慧,奠立智慧的基礎,因此讀誦非常重要。我們讀書的童年已經過去了,現在想想古人教學的方法確實是有道理,明白了之後,每一天抽一點時間來讀經,把所有一切妄念統統放下。讀經是修清淨心,因為我不讀經就會胡思亂想,睡覺也會作夢,作夢是胡思亂想,不胡思亂想就不會作夢,換句話說,日夜都不老實,這怎麼辦?讀經是好辦法。我讀一個小時,修一個小時的清淨心;讀兩個小時,修兩個小時的清淨心,這是最好的方法。讀誦不求解義,經裡面什麼意思不要去管它,老實去念,這樣才是修清淨心。如果想經裡面什麼意思那又是胡思亂想,又錯了,我們的修行目的就達不到了。

  所以讀經老實去讀,不想它的意思,也就是用這種方式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打掉。這在開始學佛的時候要注意,要發心認真去做,然後我們再求解。在過去,求解是五年以後,心真定下來了,五年以後才求解,這是童蒙的教學。對於我們成年人,這個方法不太適合,所以我們現在求解要同時進行,是比較上要困難。但是在初學階段我們要以讀誦為主,換句話說,讀誦的時間要長一點,求解的時間短一點。每天我們用一個小時來研究經典,研究是求解,我們用二個小時到三個小時的時間去讀誦,去修清淨心,這樣就好。讀誦是真正修行,求解是堅定信願。為什麼信心、願心不堅固?是我們對於事實真相不清楚、不明白。雖然解行同時來修,初學一定要偏重在行門上,也就是偏重在讀誦上,好。到心清淨了,經義都能理解了,更進一步,如何把經典的教訓變成我們自己實際的生活,這就得受用,這叫證入,「行成證入」。這些話全都是講的原則,通於一切宗派法門。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探討《無量壽經》第二章,佛給我們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淨宗的學人,也就是修淨土的人,一定要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不但佛在經上這樣告訴我們,同樣在阿彌陀佛自己敘說的四十八願裡頭也說得很清楚,《無量壽經》上講「普賢行、普賢之德」,重復很多句,不只是一句,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實際上就是普賢行的世界。普賢行是什麼?是全部的《華嚴經》,「十大願王」是《華嚴經》的總結,全經到最後把它歸納成十個綱領,十願整個一展開就是全部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佛在《華嚴》上說,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夠圓成佛道,換句話說,要想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一定要修普賢行。我們要問為什麼?因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我們自己心性發揮到究竟圓滿之處,成佛就是這麼一回事情,就是我們心性發揮到最圓滿,那就叫成佛。普賢行是稱性的行為,換句話說,就是自己心性的全體,一絲毫沒有欠缺,這叫普賢行。

  普賢行不是一般人都能修的,什麼人能修?《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修的。法身大士,換句話說,已經證得法身的人。換句話說,已經明心見性的人才能修。沒有明心見性,心性是什麼都不曉得,從哪裡學起?所以普賢行誰能修?這絕對不是普通人,一定要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才有能力,否則的話,不是他的境界他無從修起。可是淨宗很特別,這就是很難叫人相信,一心一意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普賢行,這真是不可思議。我們今天念這句阿彌陀佛算不算普賢行?不算,為什麼不算?因為我們是亂心念,我們是多心念,我們不是一心念。一心念就是普賢行,我們今天念頭沒有專一。所以念佛人常說一心稱念,《無量壽經》上講「一向專念」,一向是一心、一個方向,專念是修普賢行,這不要明心見性也修了普賢行,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的法門,所謂是難信之法,它難信就在此地。

  【普賢大士之德  (第一集)  1991/8  美國舊金山  檔名:04-006-0001】

 

上一篇:既然有佛,為什麼佛不出來示現一下?讓人信佛?
下一篇:淨空法師:不能讀經,就念一句佛號行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