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為什麼怨恨如飲毒酒般可怕?怨恨的危害有多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楞嚴經》告訴我們,怨恨是墮落地獄的重要業因之一。經文如下:“怨習交嫌。發於銜恨。如是故有飛石投砺。匣貯車檻。甕盛囊撲。如陰毒人。懷抱畜惡。二習相吞。故有投擲擒捉。擊射拋撮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怨家。名違害鬼。菩薩見怨。如飲鸩酒”。

  1.什麼是怨恨,怨恨釋放的毒氣有多大?

  怨恨這兩個字都是“心”字旁,“怨”是一個“死”字少一橫,加“心”字底,就是差一點就死了,但是就差那麼一點點就不死心,怨就是心不平。我們遇到的附體事件中,有的眾生非常難勸,沒學過佛的尚且還好勸,這都不是問題所在;最難勸的就是墮胎的嬰靈,怨氣太重,不僅怨氣重,而且數量巨大,往往都是幾十萬個墮胎嬰靈湊在一起,這樣才能稍微抵抗一點點其他眾生對他們的傷害和欺負。越是遭受到痛苦和折磨,這些墮胎嬰靈們的怨恨就會越增長,最後都會怪罪到自己父母的頭上來,當然也會遷怒於家裡的其他孩子,因為有了這個孩子,而不能把我生下來,我應該得到的愛沒有了,反而還要遭受那麼多的苦難,而且每過一段日子,就要重新遭受一次被墮胎的痛苦,所以越是時間長,這種積怨越深,也就越難化解。一個都很難化解,再乘以數量,這個怨恨幾乎可以和刀兵劫的枉死、被殺被吃的動物的怨恨加一起了,所以世界最大的災難不在別處,也不是別的原因,這個怨恨是首當其沖,最難化解的。

  “怨”和“嗔”還不一樣,“嗔”起碼是可以表現出來,而“怨”埋藏的部分多一些,暴露出來的部分少一點,因為怨恨,所以身體會耗費大量的能量去支撐這個行為。

  嗔恚的人長的會丑,面相會凶,因為嗔恚的負能量能表現出來,也就會很容易表現在外;怨的毒氣是向裡走,嗔恚,憤怒表現出來,雖然非常不好,但是起碼體內不會留存太多的毒素,而怨恨就不然,惡性心念產生的負能量,幾乎全部都留存在身體裡,時間短,就埋藏淺一點,時間深就嵌入骨髓了,就非常難治療了。於是針砭湯藥不達的話,人也就沒啥救了,西方醫學是哪裡壞了就拿掉哪裡,但是毒的源頭是“怨恨”這類的負面能量,挖不出來,就算手術成功,不改習氣,那也很快又會反復的。

  怨恨是埋藏在裡面,所以不容易表達。就像一個人嘴裡叼著東西,雖然埋藏,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爆發噴出來。如我們常常說的:忍無可忍,無需再忍,這個不再忍受的界限在哪裡?每個人、每個眾生都有各自能忍受的范圍,在沒突破最底線之前,還是可以表面平安無事的,而突破了這個底線,就會爆發出來,這一爆發殺傷力巨大。

  2.如何化解怨恨?

  這個內在的習氣就會招感外在的境遇,於是你怨恨,那麼你在人世間也會遭受到種種不平、種種讓你憤怒又不敢發作的事情、種種不如意。因為正面能量都被消耗了,剩下的主導力量是負能量,身體能好嗎?招感的境遇能好嗎?所以這個負能量,是需要我們卸貨的。我們會遇到種種的不順,在各種場合面對各種人事物,攜帶了這些負能量,但是要為自己卸貨,不能帶著這些一路走下去。

  學佛的初期是一個卸貨的過程,今天聽聽這個道理,明天聽聽那個道理,漸漸地平復了自己的心,這個惡毒的貨物,就被卸掉了。但是卸掉了不代表在隨後的遭遇中不再重新裝,所以學佛的後續過程,就是“看”心,把心“看”好了,不讓這些垃圾進入到自己的倉庫中,不讓自己成為這些負能量的載體,不入、不附、不隨、不順、不為彼動。如過去常常說的:看好自己的心,不被動、不妄動、不異動。

  我們都知道這條路的結果是——成就如來。心如如不動,是真不動嗎?這個答案大家自己思維,或有不同,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其中能做到什麼樣。於是事情來了,最開始的時候,當然很容易跟隨跑,你這樣對我,我怎麼可以咽下這口惡氣?於是能爆發,這是嗔恚;再激烈點,那就是身口意的惡行;不爆發那是怨恨,埋藏在內,毒了自己,也傷了周遭。

  隨後就好些,學佛了,得學著忍辱。我忍你,我姑且忍著你,但是忍來忍去,沒有深入學習,就一直用力忍,死扛,不會進入到反忍、樂忍、喜忍、觀忍等狀態中。扛到底線就爆發了,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所以隨後深入學習非常重要,六度也好,萬行也罷,都不是定在一個層面不動的。《普門救度》裡提到的十念十觀法中,每一觀裡簡單說就有三、四層的深度,如果深說那就太多了,這就要看大家自己的狀態,自己精進與否?自己是否能摸著門?是否能夠堅持了?

  世間刀兵劫是怎麼來的?就是互相傷害、殺害,這個業力成熟,招感的一個時代都是動蕩不安,刀兵四起。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中國有個階段放不下一張課桌了,這種動蕩使得全民都攪在裡面,你做也不對,不做也不對,做和不做都是錯。為活命就要拼骨頭硬,不去反抗就會被奴役摧殘,反抗又激不起什麼波瀾,進退維谷,不能全身而退。

  做將軍,領兵征戰的其下場都不太好。我們知道最有名的當然是白起、岳飛了。岳飛在當時是民族英雄,保護國家、保衛人民,但是造作了殺業,也依然要循業流轉,隨共業招感而投生,不是他不好,而是刀兵劫的時代使然。不管出於什麼目的,殺生害命都是非常大的罪業。在一切罪業裡,對我們拖拽最嚴重的表面上是貪嗔癡,其實最深重的業力就是殺業,貪嗔癡一朝悟破,萬法皆空,不著一物,赤條條來亦赤條條走,不著不掛,了然自在,而殺業不行,要被追討償還的。所以不殺、不吃、不害、不惱是為上策,也是處世良方,出世妙道。

  看看這個世界,一年最少要產生五千萬的墮胎嬰靈,被宰殺的動物數量又會多少?人就那麼六七十個億,而這最近幾十年造作的殺業,已經遠遠超過了過去的幾千年中造作的殺業總和,那我們想一想怎麼辦?共業招感怎麼辦?冤家路窄怎麼辦?苦苦逼迫怎麼辦?

  這心才是一切的關鍵,把心擺平了、放穩了、把負面的情緒也處理掉,這樣走起來才會輕松,身心自在。而如果心裡含怨恨,就會想著伺機報復,或者沒敢下手,但是內心裡已經想了無數遍了,這個殺業也就造作了無數遍了。當有怨恨習氣,招感的地獄懲罰就會有這樣的情況:被飛來的石頭砸中、被拋到尖利的石頭上、或者用一個小匣子裝在裡面、或者用車拉的囚籠、或者被裝在大缸裡、或者被蒙在厚厚的革囊,這只是被盛放,隨後各種懲罰就會輪番上演。

  就像有個人心腸歹毒,而且還抱著一個凶惡的禽獸,這樣的話,他們兩個會不會打起來?會不會聯手傷別人?於是過去生的殺業頓現,這一世的怨恨習氣又爆發了,兩種力量重疊交匯,必然招感更慘烈的地獄投、擲、擒、捉、擊、射、拋、撮懲罰之事。

  3.怨恨,就像遭遇了違害鬼;菩薩遇到怨恨,如同喝了毒酒

  十方世界的一切如來,為了給我們講得清晰舉個比喻的例子來說這個怨恨:就像遭遇了違害鬼。而修行的菩薩遇到怨恨,雖然可以內心略不平,但是如果中招了,就如同喝了鸩酒。

  做個科普,違害鬼。

  有次捨利弗打坐,邊上路過兩個鬼,一個鬼說:“你看看這個家伙,裝模作樣地在那兒修行,我最討厭這樣的人了,我打他一拳,打死他得了。”

  另一個鬼就勸:“我們走我們的就完了,沒必要惹這個事情。”

  第一個鬼說:“不行,我看著就生氣,我得打他一下。”

  結果就照捨利弗的腦袋來了一拳,這一拳打下來,捨利弗紋絲沒動,這個鬼就害怕了,我這一拳能把須彌山打裂,為什麼打他身上沒有反應?難道真是有修行的大德?這可壞菜了,趕緊跑吧。

  捨利弗出了定就感覺到頭疼,就想我是不是退失了,我已經成阿羅漢那麼久了,已經久離病源,怎麼可能會頭疼呢?就去問佛陀,佛陀說:“你打坐的時候有一個違害鬼,打了你一拳。”這個“違”是“違背”、“違逆”的意思。你想這樣做,他就會違逆你的意思,非要做相反的,害就是要害你。鬼,我們也看不著,如果遭遇到了違害鬼,就是我們的冤親債主。他什麼時候來一拳踢一腳,都不知道,防都防不了,更何況力氣甚大。

  這個比喻恰到好處地描述出了怨恨對我們的影響,心不平、嫌棄、嫉妒等等,可以說非常多的內容出來,不管是什麼,都是違背自性的。我們做了符合自性狀態的事情,就是有功德;而做了違背自性的事情,就是罪業了。怨恨和違害鬼,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遇,遭遇後多慘烈也不知道,這些也都是無常的。

  菩薩遇到怨恨的情形,就早跑沒影了。“飲鸩止渴”我們都聽過,鸩是一種鳥,是非常毒的,據說是專門吃毒蛇毒物活命的,所以從頭到腳都是有劇毒的。用這個鳥的羽毛在酒水裡沾那麼一下,就會讓整個酒水都有毒,喝了這個人就會中毒身亡。古代王公大臣犯錯,被賜毒酒多是這種鸩酒,比上吊繩和匕首來說,這個死法還算體面,所以很多人在這三樣裡選擇毒酒。

  修行中的菩薩,還沒成就如來果位,所以會非常小心地維護自己的慧命,因為這個法身慧命是救度眾生的,不是自己的,所以不能為一點點的小事,交代出去。這個命比色身軀命貴重多了,如果沒有這個慧命,眾生得救的事情就遙遙無期,救度眾生的大願沒成,怎麼可能成就菩提?於是如果我們修行,也要看一看自己的內心,找一找有沒有這個怨恨在?如果有的話,那麼就是有違害鬼,也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喝的酒水就是鸩酒了,喝的時候悄無聲息,但是毒發就追悔莫及了。

  用什麼去捐出這個怨恨?心念不平怎麼去做處理?用什麼手段?以什麼心念?大家略微思維一下,希望各位能得到一個系列的答案,不要問我,也不要問別人,是時候要自己思維佛法的體系框架了,大家要學會自己走路。

  今天就到這裡,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精研七趣》

 

上一篇:抄寫南無月光咒輪戒除20多年的邪淫
下一篇:人間天:學佛是為了開智慧和明理,智慧怎麼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