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省庵大師語錄新白話版6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佛著魔辯

  有人問省庵:“參禅一門,全仗著自己的力量,所以常常有魔事。念佛卻是依靠他力,所以有佛的護念,魔事不會出現,是這樣嗎?”省庵說:“也對也不對。關於參禅念佛,說到難易,固然有自力和他力的分別。說到魔事,二者都不能避免。”又問:“怎麼講?”答:“魔事的出現,原因有三。一者教理未明。二者不遇善友。三者自不覺察。現今人走千裡遙遠的路,如果不按地圖,又沒有向導,再不熟悉道路的狀況,冒然前進,我知道他難免有走錯的可能了。參禅念佛,就如行路,經教就如地圖,善友就如向導,覺察的心就如熟悉道路的狀況,雖然是兩條路途,平易和艱險卻不同,都不免有錯誤的可能。參禅暫且不說,只說念佛。有討厭平坦而喜好奇特的,有捨棄直徑追求迂回的,有兩條路兼顧,兩條路都走失的,有的把途中當家,把平地當高山的。這樣的錯誤,不能都列出來,這是教理不明白的過失啊。念佛法門,極圓滿極快捷,最容易又最難,只在《阿彌陀經》中‘一心不亂’四個字。簡單說,愚夫愚婦都可以做到,復雜說,大聖大賢也不能勝過現今初發心的行人。或暫時得到輕安,自認為已達到事一心的,明白一點,又自認為達到理一心的;或大聲念不往生,小聲念還能往生的;或勇猛過分,精進超常,不知道心外沒有佛,快速求證,不通達善巧方便,急切想捨棄身命,因而魔鬼進入身體,瘋癫狂亂,都不覺知。這是善友沒遇到的過失啊。那眾生的生死,是以我見為本的,我見不除去,修行沒有益處。但我見的生起,根深蒂固,那萌芽枝干,無處不在。所以,見地提高我見就提高,工夫增進我見也增進。若不時時撿點,刻刻提醒,那我見就念念發生,心心增長,追隨著修行人,到死也不離。所以,學人不虛心,自己就不覺察。不覺察,所以我見增長,稍有一點得利,就生憍慢心,譏嫌同學,誹謗行人,雖然有修行,終究成為魔事。這是自己不覺察的過失啊。”有人說:“參禅必須親近明師,如果沒有明師,必須看經教。念佛只是貴在深信力行,既然能深信力行,那決定往生,何需憑借善友經教呢?”省庵說:“這是什麼話?世間小技巧,尚且不能沒有師長,何況念佛是出離生死的要門呢?如果沒有善友經教,從哪裡開發?誰是引導?《觀經》說的下三品,都是臨終善友開發,所以能夠往生,那上中品就不必說了。須知從凡到聖,從易到難,莫不是以善友經教為根本。你不憑借經教,從哪裡知道淨土法門,而生起信願呢?”有人說:“若是因為經教才知道念佛,那《阿彌陀經》一部經足夠了,何必用那麼多呢?”回答:“上根人就可以,中下根機的人,必須閱覽所有淨土的書,完全清楚信願行的三資糧的差別,加上善友的警䇿,以及內在虛心覺照,這樣也許能避免魔事,而後念佛的功夫可以天天進步了。否則不是魔事,也終成增上慢人,一念不覺,就成墮落,那禍患可以說得完嗎?”有人說:“行人的心既然念佛,佛難道不垂下護念?如果佛有護念,魔事從哪裡來?”省庵說:“念佛人果然達到一心不亂,那麼佛的護念不虛。如果沒有達到一心,或者有人把輕安當禅定,把淺解當深悟,隨他的一點成績就生起增上慢,這是他自取罪過,不是如來的錯。所以我說善友、經教、覺察的心,三者缺一不可,而覺察的心尤為重要,不可以片刻的脫離。如果有一念不覺察,那麼一念顛倒,念念不覺察,那麼念念顛倒,顛倒既然生起,魔事就興風作浪了。一生的工夫,頓時白費,不可怕嗎?淨土文說:‘身無病苦,心不顛倒。’應當知道身無病苦,就要求生佛土,心不顛倒,在於自己的修行。在於佛的,不是我敢決定的,在於自己的,怎麼可以不自勉呢?假使臨終一念顛倒,不但九品不能往生,恐怕三途惡道也難免。佛雖然大慈悲,也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所以修行淨業的人,不可以一念遠離善方,也不可以一念生顛倒心啊。”

  梅芳法師往生傳

  法師名叫明宏,是杭州人。幼年時父母為他娶媳婦,他逃出了門,他母親哭瞎了眼睛。父母去世後,他在紹興河橋的彌陀庵出家剃發,然後出外參訪,修習天台教觀,坐禅苦行,很有體會。後來在天台萬年寺閱讀藏經,晝夜翻看不休,久後兩眼都失明了,他說:“這是我害母親眼盲的果報啊。”從此一心念佛,寒暑不間斷,曾經對別人說:“我因為失明,得大利益。”居住沒有固定的地方,身上沒有多余的東西,得到布施供養,隨手布施貧窮的人。講經不用注解,隨口而出,有時很诙諧,聽懂的人很贊歎。丁未年九月,我在梵天寺發起念佛七法會,法師正好住在廣嚴庵,因此招他參加。當時法師患痢疾,一天拉幾十遍,但念佛從沒有一點懈怠。七期念完後,法師前往無錫齋僧館,病情加重。忽然有一天遍告信眾,約定第二天要出行。眾人應約而來,法師就起坐念佛,合掌圓寂了。

  贊說:法師與我知交最久,我曾經判斷法師必定往生西方淨土,怎麼知道呢?因為法師具有三真,就是真解脫,真干淨,真精進啊。但雖然這樣說,還沒有驗證。丁未年冬天,一元師從吳地來,敘述他坐化的事,我因此歡喜說:‘我的話應驗了。’

  聖眼上人往生傳

  法師名叫明德,是海寧人,俗姓馬。四歲出家在梵天寺,十六歲剃發,自幼性情孤僻,不喜好世間的事務,只是讀書吟詠。他住的屋室,蕭條冷清沒有多余的東西。三十六歲時,要去律堂求戒,忽然得了喘病,於是病倒了。他的徒孫一葦請我以及幾位好友在寺院結社,開辦淨業念佛堂。堂的左邊就是法師的臥室,每天聽到鐘磬木魚念佛的聲音,總是默默隨念。直到病情嚴重,自己知道往生時間到了,就吩咐徒孫請眾法師到床前,高聲念佛。過了一會兒讓大家停下來,對我說:“願師父為我開示。”我告訴他說:“你應當完全放下萬緣,一心念佛。萬劫的死生,就在今天脫離,要加緊用力。”法師於是同眾人念佛。又發四宏誓願,語氣極其懇切。到夜裡,佛聲剛停,才念觀音聖號,就轉身睜眼往生了。當時是雍正七年臘月二十六日。

  也贊說:昔日蘇東坡臨終時,徑山禅師告訴他說:“神志清明莫忘西方淨土。”蘇說:“西方淨土不是沒有,只是其中用不上力氣。”現今法師卻能用力如此,可不算難嗎?人們都說法師年輕力壯,有志願沒實現就死了,沒有不可惜的。哪裡知道一旦往生到淨土,沒有志願不能實現,不達到的,不但不應可惜,其實應當慶賀。感歎啊!賢能的人了。

  勸修淨土詩

  實賢是個淺薄低劣的庸僧,狹隘卑下的陋器,本來沒有大能力。(都是謙詞)仰賴繼承前輩的宗風,一時有愛好,只結西方淨土的願。雖然努力不夠,但自心原本沒有所得,而同時度化眾生的心沒有忘,對於這世間還有愚腐的衷心。(謙詞實際是悲心)本來淨土法門,理上極其圓頓,事上實在簡易。由於“因”強而得到的“果”很快,用力少而成功的多,淺到愚夫愚婦也知道,深到聖賢都難以明白,上中下三根普遍含蓋,萬類全部包收。撈取苦海的魚,信就是大網,挽回末法的病證,願是奇方,離了這個捷迳,解脫生死能向哪裡去?放棄這個法門,跳出輪回等到哪一天?但今天的時日泛泛念佛的多,深信的少,或有人斥責為著相,貶低為小乘,並且由於不讀經教,只是任憑主觀臆斷,哪裡知道人天調御(佛),開金色口反復叮咛,十方如來,出廣長舌(代表從不說謊)都表示贊歎呢?文殊普賢菩薩,尚且有求往生淨土的偈語,馬鳴龍樹菩薩,也有願往生淨土的文字。至於智者永明大師之輩,中峰天如禅師之流,都是教祖禅宗,沒有不是留下文章論著,闡明最深的道理,深深的勸化後人。卻為什麼末法凡夫,根性鈍見識淺,還要想遠遠勝過古人,對淨土法門不屑一顧呢?實賢因此感慨,曾經相發揮論議,解釋疑情,在乙未年秋天,寫詩三十首,一時草草交付刻印出版。可惜的是理上沒有周全圓滿,事上多有疏漏,總是想從事增減修改,沒來得及下手。戊戌年夏天,在隆興精捨依止紹昙老人,學律聽經,安居坐夏。自恣日(安居最後一天)後,攝兄同學跳起來贊歎,慫恿我完成詩稿。於是刪掉繁雜,彌補缺失,理隨著事展開,語句漸漸多起來,不覺得就隨意下筆放任心思,內容充實的可以編成冊子。其中鋪陳淨土的依報正報,描寫淨土的莊嚴,廣泛破解群疑,深刻彰顯唯一至理,指示工夫可以知道操守,分門別類可以勸化修行。於是總結論述三教(儒釋道),眾多宗派類別,所謂做官、隱居、工匠、商人,打漁、砍柴、農耕、讀書等等,甚至苦樂閒忙之輩,生老病死之人,沒有不引導他們念佛,示現往生的。凡是一天二六時(24小時)中,每年十二個月內,沒有一時不是念佛的時刻,沒有一月不是思歸淨土的月份。所以只有一念,就是專心致志啊。信是道的源頭,所以首先標出依正作為起信,疑是信的障礙,所以其次解釋人情可以破除疑情。疑情和障礙都去除了,信心可以發起,信心發起,正行就這樣遵循了。所以指導工夫路徑,不是只為自己,尤其應該利益他人。語言貴在隨機,事情須要善巧。所以有品位和人的根機的分類,但有念佛沒有願望,終究不能往生,有念沒有觀想,也難以見到佛,所以要時時運想,月月憶念。最後總歎娑婆世界的苦,同歸淨土的樂。表明信願,共同往生,大概淨土法門,超不出信行願三資糧,所以是這樣的次第。詩稿完成,新舊共有一百零八首,雖然不是佛法大海的全部寶珠,也是義理大山的一片石頭,文字確有粗疏,語言比較切實。請求閱讀者知道我的苦心,發現不足,忽略詞句而體察含意,履行實踐,或許可以共同脫離苦難,都往生到樂土。有幸不要因人廢言,圖虛名不務實,這是我最期望的。

  我教原開無量門,就中念佛最為尊,都融妄念歸真念,總攝諸根在一根。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如來金口無虛語,歷歷明文尚具存。

  一入西方境自融,雙眸頓覺醫銷镕,無邊剎土光中現,遍界真身象外逢。華襯玉欄紅隱隱,樹含金殿碧重重,色空泯合渾無寄,鏡像分明絕點蹤。

  境勝由來道易修,多生習氣一朝休,盤中甘露珠圓轉,樹上摩尼水倒流。碧玉蓮台承足穩,真金華瓣襯身柔,三車已息馳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琉璃地上絕塵埃,晏坐經行亦快哉,錦繡織成行樹葉,丹青畫出眾樓台。漫空華雨諸天下,遍界香雲大士來,何處忽生新佛子,芙蓉又見一枝開。

  土淨能令心自空,無邊妙色現其中,千燈五照身光映,十鏡交輝佛土融。珠網重重懸寶樹,天童歷歷在華宮,龜齡鶴算渾閒事,直得虛空壽量同。

  稱性莊嚴非外得,天然果報自無窮,一塵遍入諸塵裡,萬法全收一法中。華映玉池人倒影,身游佛國地俱空,色心依正原無礙,但得情忘境自融。

  瓊枝瑤草色長新,別有乾坤世外春,紅藕華藏金砌鴨,綠珠簾映玉樓人。塵沙莫計聲聞輩,海水難量大士倫,博地亦能容入會,何時得與聖賢親。

  寂靜身心自偶諧,尋常歷覽興無涯,金幢倒映琉璃地,玉砌平鋪瑪瑙階。自有好華堪供佛,更無塵事可干懷,何時得遂平生志,坐對鴛鴦水上排。

  我佛慈悲相好身,隨機應現不同倫,盡虛空界元同體,極一微塵總是真。疊疊髻螺山頂綠,彎彎眉相月鉤新,七重樹下金蓮上,處處追陪二大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無礙異常倫,直將果用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淨土一生成佛,更沒有中陰身投胎的事,除了有願力要去他方世界度眾生的)周顧十方同指掌,遍游諸國似比鄰,回觀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彼方殊勝事無窮,依正由來總不同,刬盡青山鋪碧玉,收干滄海出虛空。法音自演風柯裡,妙義頻宣水鳥中,諸佛眾生同一體,互相周遍盡圓融。

  淨土因何獨指西,要令心念有歸棲,一門入後門門入,初步迷時步步迷。直就下凡階上聖,不離煩惱證菩提,蓮華勝友應相待,何日歸來手共攜。

  如來本願非虛诳,稱我名皆到此中,(《大彌陀經》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莫患棘牆(三界)無客住,只愁枷鎖(貪愛)幾時空。(有人問:“如果世間的人,都往生西方淨土,那這一世界誰住?”所以這樣比喻說明)百川歸海水寧溢,萬國朝王地豈窮,(有人問:“如果世間人都往生淨土,而眾生很多,那國土如何容得下?”所以這樣解釋)易往無人真可惜,不知何事戀樊籠。

 

上一篇:錢財和福報和兩回事
下一篇:呷絨多吉上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