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終極關懷】後事之處理
儒家亞聖孟子說:“生死事大。”其意是說生死乃是吾人一生最重大的事。不論帝王將相或販夫走卒,既生為人,任誰也難逃生老病死,故解決生死大事,乃是人生必修課業。但大部分人窮其一生,都在五欲六塵中追逐,極少有人為死後之解脫預做准備,無怪乎古德歎言:“舉世皆從忙裡過,誰人肯向死前修。”對此迷茫一生、庸碌一世的亡者,更應正確的處理其後事,才能助其解脫生死,超越六道,往生西方,圓成菩提。
後事之處理,所重乃安頓亡靈之神識,得以安身立命,圓滿歸宿;一切施為,皆為達此目的。色身之處置,反而其次,蓋神識不生不滅,六道輪回,改形換身,隨業現相罷了。今人每遇親人往生,則費心處理其遺體,反倒忽視其神識之安頓,此乃肇因固執管見,隨順惡習陋規,不知佛法利益故,致使顛倒錯亂,贻誤亡親。
後事的處理方式,因時代、地域、信仰、民情,各有不同,差異很大。或有繁文缛節,依照古例;或有簡約樸素,一切從簡;或有盲從風俗,毫無意義;或有依其信仰,遵行儀規等等,不一而足。安葬方式則大略不出土葬與火葬,近年由於環保意識提升,佛法普及,民智大開,火葬漸有取代土葬之勢。
一般而言,台灣北部因地狹人稠,大廈林立,故通常亡者遺體停放殡儀館,靈位則設在自家,出殡時再到殡儀館舉行,安葬則以火化居多。中南部則因環境許可,後事大多在自宅辦理,佛事、出殡等事,則在門前馬路搭棚為之。故本章以後者火葬為原則,作喪葬禮儀之簡介。
一般世人,家中有人病重垂危,家屬即立刻為其淨身更衣,悲痛哭泣;一但斷氣,則手忙腳亂,不知所措,趕緊找來葬儀社料理喪事,而葬儀社大都延請道士誦經持咒、念祈禱文。家屬則依習俗焚燒冥幣紙錢,做法事時,甚至燒化紙糊的汽車、洋房、家電用品、奴僕傭人等,後來更有燒化紙糊的飛機、輪船、銀票,內政部民政司更為亡靈發行了“陰間信用卡”。這些做法,只是具有象征意義罷了,對亡靈並無實質的利益。
總之,世人大多在世情場面,力求虛華以圖孝名的多;求佛法實益,利濟亡親得生淨土的少。孝眷如能摒棄凡情俗見、陋習惡風,遵依佛制,如理如法的處理後事,必能幫助亡親超脫三界,神登淨域。以下就佛教之喪葬禮儀,分為臨終、死亡、守靈、超薦、入殓、出殡、火化、安靈、進塔、作七、除靈、合爐等十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