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阿彌陀佛的化身善導大師說過:“凡人臨終,須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淨。若得捨此幻身,超生善道,乃是稱意之事。”
首先善導大師告訴我們,“須不得怕死”。就像前面優昙和尚提到的,要振作起來,坦蕩身心,而不應該恐怖,不要怕死。印光大師《文鈔》的“臨終三大要”中也提到:這一念害怕死的怕心,最障礙我們往生,所以絕對不能怕死。
一、觀修厭離心
當然口裡拼命地喊:“我不怕死、不怕死”,這樣沒用的,實際上仍然怕得要死。要能不怕死,也需要有方法,怎樣的方法呢?善導大師這裡告訴我們,用“思維修”的方法,就是“常念此身,多苦不淨。”
1、觀受是苦
“多苦”,首先從“觀受是苦”上講。這個身體是痛苦的根本,沒有這個身體你就沒有痛苦,因為有了這樣的身體,你就這樣受種種的痛苦。就像現在我們在新加坡都不能出門,一出門就熱得要死,不停地流汗,這就是痛苦。我剛來這裡,這個痛苦感觸最深,到現在一個人從來沒出過門,不敢出門,一出去的話確實難受。
身體是痛苦的根本,不僅佛教這樣講,《道德經》裡老子也是這麼說:“貴大患若身”,最大的禍患就是身體;“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如果我沒有身體,就沒有這些過患,沒有這些痛苦。一般內外道共同的四禅的修法裡,最初欲界再到色界,色界還有光身,還是有身體,但已經不是我們欲界的四大組合的蟲聚身;到了無色界,連身體都沒有,唯有一個心識、精神,這才是更自在。有身體,你就被它牽累,因此對於這個痛苦根本的身體,你為什麼還要怕死呢?!
2、觀身不淨
“不淨”,這是從“觀身不淨”上講。要經常觀察,我們這個身體,九孔流不淨,你又有什麼好貪戀的呢?又有什麼好怕死的呢?
3、觀修無常無我
“若得捨此幻身”,“幻身”這個“幻”字,是從第三方面講,還要“觀心無常”。觀心的時候實際上“身”也可以觀進去,身、受、心、法四念處,每一個都可以去觀。比如身體,你可以觀身不淨,觀身是苦,觀身無常,觀身無我。這樣“四念處”是分開了修,但實際上“四念處”每一個法上都可以修四個——不淨、苦、無常、無我,都可以觀的。“捨此幻身”,這個“幻”,既有無常,也有無我的含義;無我,所以它是虛幻、無常、生滅的,所以也可以說是幻身。“若得捨此幻身”,這裡無常、無我的修法都在裡面了,加上前面“多苦不淨”,加一起正好就是“四念處”。可見古代這些大德開示的教言,實際上都有非常系統甚深的法義在裡面。
二、觀修欣求心
“超生善道,乃是稱意之事”,現在捨此多苦不淨幻身而換得往生西方的蓮花化身,就是“超生善道”。“稱意之事”,稱心如意,最歡喜的事情,哪有比往生西方更美的事情呢?所以你為什麼要怕死呢?通過這樣的思維修,你就不會怕死。
三、總結
對於臨終如何才能做到不怕死,這裡善導大師從正反兩方面做了開顯:“超生善道”,“稱意之事”,這是從正面思維,往生西方蓮花化身,永無眾苦但受諸樂的殊勝利益,你要生歡喜心欣求心,不但不應該怕死,不應該恐懼,你還應該生歡喜心,這是從正面講;“常念此身,多苦不淨,捨此幻身”,這是從反面講,通過“四念處”來對治我們的顛倒執著。
——摘自仁禅法師《念佛的修法》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