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發大菩提心,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如果是著相,情執放不下,念佛念得再好,只有生天的分,不能脫離輪回,這樁事情不能不知道。叫我們離相,他舉的《金剛經》的例子,“《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舉一個例子,菩薩修六波羅蜜,我們也修,我們比不上菩薩的,就是我們住相,我們有分別心,有執著,所以我們修的,修六波羅蜜是世間法,這個施就是六道輪回。菩薩不住相布施,他修的是出世間法。
所以,“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我們想不想學菩薩?想。怎樣學?先學放下,先學看破。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看破,了解事實真相;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放下,把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是更深一層的因果,造因哪有不結果的道理?無論是善是惡都不是真的,大乘經裡頭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地方引的《金剛經》好,“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靈峰”,蕅益大師,他的《金剛經》注解叫《破空論》,《金剛經破空論》裡面解釋這個,“以無所住法,住般若中,熾然修行六波羅蜜,而不取相”,這就把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說出來了,說得很清楚。般若,真實智慧。怎樣才住般若之中?無所住這個方法就是住般若中。什麼無所住?我們做好事,這舉的例子布施,我們拿錢財布施給需要的人,幫助他免於饑寒,他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我們能幫助他,這是好事,行了善事。如果這個善事放在心上,那就不善了;如果這個事情做完之後,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心裡頭不落印象,這就住般若。
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注(第四回)第472集(品題:惑盡見佛第四十一)20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