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盤經第十二卷》(第七品聖行 第二節從白骨觀所起思念)
― ― ―
大般涅盤經卷第十二
第七品 聖行第二節 從白骨觀所起思念
〈一〉菩薩大菩薩破戒因緣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聖行者,觀察是身,從頭至足,其中唯有發、毛、爪、齒、不淨垢穢、皮肉筋骨、脾腎心肺、肝膽腸胃、生熟二藏、大小便利、涕唾目淚、肪膏腦膜、骨髓膿血、腦胲諸脈。菩薩如是專念觀時,誰有是我?我為屬誰?住在何處?誰屬於我?復作是念,骨是我耶?離骨是耶?
菩薩爾時除去皮肉,唯觀白骨,復作是念,骨色相異,所謂青黃、赤白及以鴿色,如是骨相亦復非我,何以故?我者亦非青黃、赤白及以鴿色,菩薩系心作是觀時,即得斷除一切色欲。
復作是念,如是骨者從因緣生,依因足骨以拄踝骨,依因踝骨以拄膊骨,依因膊骨以拄膝骨,依因膝骨以拄髀骨,依因髀骨以拄臗骨,依因臗骨以拄腰骨,依因腰骨以拄脊骨,依因脊骨以拄肋骨,復因脊骨上拄項骨,依因項骨以拄颔骨,依因颔骨以拄牙齒,上有髑髅。復因項骨以拄膊骨,依因膊骨以拄臂骨,依因臂骨以拄腕骨,依因腕骨以拄掌骨,依因掌骨以拄指骨。菩薩摩诃薩如是觀時,身所有骨,一切分離,得是觀已即斷三欲,一形貌欲,二姿態欲,三細觸欲。
菩薩摩诃薩觀青骨時,見此大地,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悉皆青相。如青色觀,黃白鴿色,亦復如是。菩薩摩诃薩作是觀時,眉間即出青、黃、赤、白、鴿等色光,是菩薩於是一一諸光明中見有佛像,見已即問:‘如此身者,不淨因緣和合共成,雲何而得坐起、行住、屈伸、俯仰,視瞬、喘息、悲泣、喜笑?此中無主,誰使之然?’作是問已,光中諸佛忽然不現,
復作是念:‘或識是我,故使諸佛不為我說。’復觀此識,次第生滅,猶如流水,亦復非我。
復作是念:‘若識非我,出息入息或能是我。’
復作是念:‘是出入息,直是風性,而是風性,乃是四大,四大之中何者是我?地性非我,水火風性亦復非我。’
復作是念:‘此身一切,悉無有我,唯有心風因緣和合,示現種種所作事業,譬如咒力、幻術所作,亦如箜篌,隨意出聲。是故此身如是不淨,假眾因緣和合共成,而於何處生此貪欲?若被罵辱,復於何處而生瞋恚?而我此身,三十六物不淨臭穢,何處當有受罵辱者?若聞其罵,即便思惟,以何音聲而見罵耶?一一音聲不能見罵,若一不能,多亦不能,以是義故,不應生瞋。若他來打,亦應思惟,如是打者從何而生?’
復作是念:‘因手、刀、杖,及以我身,故得名打。我今何緣橫瞋於他?乃是我身,自招此咎,以我受是五陰身故。譬如因的則有箭中,我身亦爾,有身有打,我若不忍,心則散亂,心若散亂則失正念,若失正念則不能觀善、不善義。若不能觀善、不善義,則行惡法,惡法因緣,則墮地獄、畜生、餓鬼。’菩薩爾時作是觀已,得四念處,得四念處已,則得住於堪忍地中。菩薩摩诃薩住是地已,則能堪忍貪欲恚癡,亦能堪忍寒熱、饑渴、蚊虻蚤虱、暴風惡觸、種種疾疫、惡口罵詈、撾打楚撻,身心苦惱一切能忍,是故名為住堪忍地。”
迦葉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未得住不動地,淨持戒時,頗有因緣,得破戒不?”
“善男子,有菩薩未得住不動地,有因緣故,可得破戒。”
迦葉敬諾:“何者是耶?”
佛言:“迦葉,若有菩薩知以破戒因緣,則能令人受持愛樂大乘經典,又能令其讀誦通利,書寫經卷,廣為他說,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如是故,故得破戒。菩薩爾時應作是念:‘我寧一劫若減一劫,墮於阿鼻地獄受罪,要必當令如是之人,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以是因緣,菩薩摩诃薩得毀淨戒。”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攝取護持如是之人,令不退於菩提之心,為是毀戒,若墮阿鼻,無有是處。”
爾時佛贊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我念往昔,於此閻浮提作大國王,名曰仙預,愛念敬重大乘經典,其心純善,無有粗惡嫉妬、悭吝,口常宣說愛語、善語,身常攝護貧窮、孤獨,布施精進無有休廢。時世無佛、聲聞、緣覺,我於爾時愛樂大乘方等經典,十二年中事婆羅門,供給所須,過十二年施安已訖,即作是言:‘師等今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婆羅門言:‘大王,菩提之性是無所有,大乘經典亦復如是。大王,雲何乃令人物同於虛空?’善男子,我於爾時,心重大乘,聞婆羅門誹謗方等,聞已實時斷其命根。善男子,以是因緣,從是已來,不墮地獄。善男子,擁護攝持大乘經典,乃有如是無量勢力。
〈二〉苦谛與聖行
復次迦葉,又有聖行,所謂四聖谛。苦、集、滅、道,是名四聖谛。
迦葉,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長相,滅者寂滅相,道者大乘相。
復次善男子,苦者現相,集者轉相,滅者除相,道者能除相。
復次善男子,苦者有三相,苦苦相、行苦相、壞苦相;集者二十五有;滅者滅二十五有;道者修戒定慧。
復次善男子,有漏法者有二種,有因有果;無漏法者亦有二種,有因有果。有漏果者是則名苦,有漏因者則名為集,無漏果者則名為滅,無漏因者則名為道。
復次善男子,八相名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能生如是八苦法者,是名為因。無有如是八法之處,是名為滅。十力、四無所畏、三念處、大悲,是名為道。
善男子,生者出相,所謂五種,一者初出,二者至終,三者增長,四者出胎,五者種類生。
何等為老?老有二種,一、念念老,二、終身老。復有二種,一增長老,二滅壞老,是名為老。
雲何為病?病謂四大毒蛇,互不調適,亦有二種,一者身病,二者心病。身病有五,一者因水,二者因風,三者因熱,四者雜病,五者客病。客病有四,一者非分強作,二者忘誤墮落,三者刀杖瓦石,四者鬼魅所著。心病亦有四種,一者踴躍,二者恐怖,三者憂愁,四者愚癡。
復次善男子,身心之病凡有三種,何等為三,一者業報,二者不得遠離惡對,三者時節代謝。
生如是等因緣、名字,受分別病。因緣者,風等諸病。名字者,心悶肺脹,上氣咳逆,心驚下痢。受分別者,頭痛目痛、手足等痛,是名為病。
何等為死?死者捨所受身,捨所受身亦有二種,一、命盡死,二、外緣死。
命盡死者亦有三種,一者命盡非是福盡,二者福盡非是命盡。三者福命俱盡。
外緣死者復有三種,一者非分自害死,二者橫為他死,三者俱死。又有三種死,一放逸死,二破戒死。三壞命根死。
何等名為放逸死?若有誹謗大乘方等般若波羅蜜【智慧解脫到彼岸】,是名放逸死。
何等名為破戒死耶?毀犯去、來、現在諸佛所制禁戒,是名破戒死。
何等名為壞命根死?捨五陰身,是名壞命根死,如是名曰死為大苦。
何等名為愛別離苦?所愛之物破壞離散,所愛之物破壞離散亦有二種,一者人中五陰壞,二者天中五陰壞,如是人、天所愛五陰,分別挍計有無量種,是名愛別離苦。
何等名為怨憎會苦?所不愛者而共聚集,所不愛者而共聚集復有三種,所謂地獄、餓鬼、畜生,如是三趣分別挍計有無量種,如是則名怨憎會苦。
何等名為求不得苦?求不得苦復有二種,一者所悕望處求不能得,二者多役功力不得果報,如是則名求不得苦。
何等名為五盛陰苦,五盛陰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貪苦、求不得苦,是故名為五盛陰苦。
迦葉,生之根本,凡有如是七種之苦,老苦乃至五盛陰苦。
迦葉,夫衰老者非一切有,佛及諸天一向定無,人中不定,或有、或無。
迦葉,三界受身,無不有生,老不必定,是故一切生為根本。
§1生苦
迦葉,世間眾生顛倒覆心,貪著生相,厭患老死。
迦葉,菩薩不爾,觀其初生,已見過患。
迦葉,如有女人入於他捨,是女端正,顏貌瓌麗,以好璎珞莊嚴其身。主人見已即便問言:‘汝字何等,系屬於誰?’女人答言:‘我身即是功德大天。’主人問言:‘汝所至處,為何所作?’女人答言:‘我所至處,能與種種金銀、琉璃、頗梨、真珠、珊瑚、虎珀、車磲、馬瑙、象馬、車乘、奴婢、僕使。’主人聞已,心生歡喜,踴躍無量:‘我今福德故,令汝來至我捨宅。’即便燒香、散花、供養、恭敬、禮拜。復於門外更見一女,其形丑陋,衣裳弊壞,多諸垢膩,皮膚皴裂,其色艾白。見已問言:‘汝字何等,系屬誰家?’女人答言:‘我字黑暗。’復問:‘何故名為黑暗?’女人答言:‘我所行處,能令其家,所有財寶一切衰秏。’主人聞已,即持利刀,作如是言;‘汝若不去,當斷汝命!’女人答言:‘汝甚愚癡,無有智慧。’主人問言:‘何故名我,癡無智慧?’女人答言:‘汝捨中者,即是我姊,我常與姊,進止共俱,汝若驅我,亦當驅彼。’主人還入,問功德天:‘外有一女,雲是汝妹,實為是不?’功德天言:‘實是我妹,我與此妹,行住共俱,未曾相離。隨所住處,我常作好,彼常作惡,我常利益,彼常作衰。若愛我者,亦應愛彼,若見恭敬,亦應敬彼。’主人即言:‘若有如是好、惡事者,我俱不用,各隨意去。’是時二女,俱共相將,還其所止,爾時主人見其還去,心生歡喜,踴躍無量。
是時二女,復共相隨,至一貧家。貧人見已,心生歡喜,即請之言:‘從今已去,願汝二人,常住我家。’功德天言:‘我等先以為他所驅,汝復何緣俱請我住?’貧人答言:‘汝今念我,我以汝故,復當敬彼,是故俱請令住我家。’
迦葉,菩薩摩诃薩亦復如是,不願生天,以生當有老病死故,是以俱棄,曾無愛心。凡夫愚人,不知老病死等過患,是故貪受生死二法。
復次迦葉,如婆羅門幼稚童子,為饑所逼,見人糞中,有庵羅果,即便取之。有智見已,呵責之言:‘汝婆羅門,種姓清淨,何故取是糞中穢果?’童子聞已,赧然有愧,即答之言:‘我實不食,為欲洗淨,還棄捨之。’智者語言:‘汝大愚癡,若還棄者,本不應取。’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亦復如是,於此生分,不受不捨,如彼智者,呵責童子。凡夫之人欣生惡死,如彼童子取果還棄。
復次迦葉,譬如四衢道頭【通達四方的十字路口】,有人器盛滿食,色香味具,而欲賣之。有人遠來,饑虛羸乏,見其飯食,色香味具,即指之言;‘此是何物?’食主答言:‘此是上食,色香味具,若食此食,得色得力,能除饑渴得見諸天。唯有一患,所謂命終。’是人聞已,即作是念:‘我今不用色、力、見天,亦不用死。’即作是言:‘食是食已,若命終者,汝今何用於此賣之?’食主答言:‘有智之人,終不肯買。唯有愚人,不知是事,多與我價,貪而食之。’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亦復如是,不願生天,得色、得力、見於諸天,何以故?以其不免諸苦惱故。凡夫愚癡,隨有生處,皆悉貪愛,以其不見老病死故。
復次善男子,譬如毒樹,根亦能殺,莖亦能殺,皮花果實,悉亦能殺。善男子,二十五有【指種種煩惱】,受生之處,所受五陰,亦復如是,一切能殺。
復次迦葉,譬如糞穢,多少俱臭。善男子,生亦如是,設壽八萬,下至十歲,俱亦受苦。
復次迦葉,譬如崄岸,上有草覆,於彼岸邊,多有甘露。若有食者,壽天千年,永除諸病,安隱快樂。凡夫愚人,貪其味故,不知其下有大深坑,即前欲取,不覺腳跌,墮坑而死。智者知已,捨離遠去。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亦復如是,尚不欲受天上妙食,況復人中?凡夫之人,乃於地獄,吞噉鐵丸,況復人天,上妙肴馔而不能食?
迦葉,以如是喻,及余無量無邊譬喻,當知是生,實為大苦。迦葉,是名菩薩摩诃薩住於大乘大涅盤經,觀於生苦。
§2老苦
迦葉,雲何菩薩摩诃薩,於是大乘大涅盤經觀於老苦?老者能為咳逆、上氣,能壞勇力、憶念、進持、盛年快樂、憍慢貢高、安隱自恣,能作背膢、懈怠懶惰,為他所輕。
迦葉,譬如池水,蓮花滿中,開敷鮮榮,甚可愛樂,值天降雹,悉皆破壞。善男子,老亦如是,悉能破壞盛壯好色。
復次迦葉,譬如國王,有一智臣善知兵法,有敵國王拒逆不順,王遣此臣,往討伐之,即便擒獲將來詣王,老亦如是,擒獲壯色,將付死王。
復次迦葉,譬如折軸,無所復用,老亦如是,無所復用。
復次迦葉,如大富家,多有財寶、金銀琉璃、珊瑚、虎珀、車磲、馬瑙,有諸怨賊,若入其家,即能劫奪,悉令空盡。
善男子,盛年好色亦復如是,常為老賊之所劫奪。
復次迦葉,譬如貧人貪著上膳、細軟衣裳,雖復悕望,而不能得。善男子,老亦如是,雖有貪心,欲受富樂,五欲自恣,而不能得。
復次迦葉,如陸地龜,心常念水。善男子,人亦如是,既為衰老之所干枯,心常憶念壯時所受五欲之樂。
復次迦葉,猶如秋月,所有蓮花皆為一切之所樂見,及其萎黃,人所惡賤。善男子,盛年壯色,亦復如是,悉為一切之所愛樂,及其老至,眾所惡賤。
復次迦葉,譬如甘蔗,既被壓已,滓無復味。善男子,壯年盛色亦復如是,既被老壓,無三種味,一出家味,二讀誦味,三坐禅味。
復次迦葉,譬如滿月,夜多光明,晝則不爾。善男子,人亦如是,壯則端嚴,形貌瓌玮,老則衰羸,形神枯顇。
復次迦葉,譬如有王,常以正法治於國土,真實無曲,慈悲好施,時為敵國之所破壞,流離逃迸,遂至他土,他土人民見已,生於憐愍之心,鹹作是言:‘大王,往日正法治國,不抂萬姓,如何一旦流離至此?’善男子,人亦如是,既為衰老所壞敗已,常贊壯時所行事業。
復次迦葉,譬如燈炷,唯賴膏油,膏油既盡,勢不久停。善男子,人亦如是,唯賴壯膏,壯膏既盡,衰老之炷,何得久停?
復次迦葉,譬如枯河,不能利益人及非人、飛鳥走獸。善男子,人亦如是,為老所枯,不能利益一切作業。
復次迦葉,譬如河岸,臨峻之樹,若遇暴風,必當顛墜。善男子,人亦如是,臨老險岸,死風既至,勢不得住。
復次迦葉,如車軸折,不任重載。善男子,老亦如是,不能咨受一切善法。
復次迦葉,譬如嬰兒,為人所輕。善男子,老亦如是,常為一切之所輕毀。
迦葉,以是等喻,及余無量無邊譬喻,當知是老,實為大苦。
迦葉,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大乘大涅盤經,觀於老苦。
§3病苦
迦葉,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大乘大涅盤經,觀於病苦?所謂病者,能壞一切安隱樂事,譬如雹雨,傷壞谷苗。
復次迦葉,如人有怨,心常憂愁,而懷恐怖。善男子,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常畏病苦,心懷愁憂。
復次迦葉,譬如有人,形貌端正,為王夫人欲心所愛,遣使逼喚,與共交通。時王捕得,即便使人,挑其一目、截其一耳、斷一手足,是人爾時形容改異,人所惡賤。善男子,人亦如是,雖復身體耳目具足,既為病苦所纏逼已,則為眾人之所惡賤。
復次迦葉,如芭蕉樹、竹、葦蘆、騾,有子則死。善男子,人亦如是,有病則死。
復次迦葉,如轉輪王,主兵大臣常在前導,王隨後行。亦如魚王、蟻王、蠡王、牛王、商主,在前行時,如是諸眾,悉皆隨從,無捨離者。善男子,死轉輪王亦復如是,常隨病臣不相捨離。魚、蟻、蠡、牛、商主、病王亦復如是,常為死眾之所隨逐。
迦葉,病因緣者,所謂苦惱、愁憂悲歎、身心不安,或為怨賊之所逼害,破壞浮囊,撥撤橋梁,亦能劫奪正念根本,復能破壞盛壯好色、力勢、安樂,除捨慚愧,能為身心焦熱熾然。
以是等喻,及余無量無邊譬喻,當知病苦是為大苦。
迦葉,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大乘大涅盤經,觀於病苦。
§4死苦
迦葉,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大乘大涅盤經,觀於死苦?所謂死者,能燒滅故。
迦葉,如火災起,能燒一切,唯除二禅【禅定修為,所達成就,分為四步】,力不至故。善男子,死火亦爾,能燒一切,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盤,勢不及故。
復次迦葉,如水災起,一切漂沒,唯除三禅,力不至故。善男子,死水亦爾,漂沒一切,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盤。
復次迦葉,如風災起,能吹一切,悉令散滅,唯除四禅,力不至故。善男子,死風亦爾,悉能吹滅一切所有,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盤。”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彼第四禅,以何因緣,風不能吹,水不能漂,火不能燒?”
佛告迦葉:“善男子,彼第四禅,內外過患一切無故。善男子,初禅【禅定修為,所達成就,分為四步】過患,內有覺觀,外有火災。二禅過患,內有歡喜,外有水災。三禅過患,內有喘息,外有風災。善男子,彼第四禅,內外過患一切俱無,是故諸災不能及之。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亦復如是,安住大乘大般涅盤,內外過患一切皆盡,是故死王不能及之。
復次善男子,如金翅鳥能噉、能消一切龍、魚、金銀等寶,唯除金剛不能令消。善男子,死金翅鳥亦復如是,能噉、能消一切眾生,唯不能消,住於大乘大般涅盤菩薩摩诃薩。
復次迦葉,譬如河岸所有草木,大水瀑涱,悉隨漂流,入於大海,唯除楊柳,以其軟故。善男子,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悉皆隨流入於死海,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盤。
復次迦葉,如那羅延【金剛力神、梵天帝】,悉能摧伏一切力士,唯除大風,何以故?以無礙故。善男子,死那羅延【死神】亦復如是,悉能摧伏一切眾生,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盤,何以故?以無礙故。
復次迦葉,譬如有人於怨憎中,詐現親善,常相追逐,如影隨形,伺求其便,而欲殺之。彼怨謹慎,堅牢自備,故使是人不能得殺。善男子,死怨亦爾,常伺眾生而欲殺之,唯不能殺,住於大乘大般涅盤菩薩摩诃薩,何以故?以是菩薩不放逸故。
復次迦葉,譬如卒降金剛瀑雨,悉壞藥木、諸樹山林、土沙瓦石、金銀琉璃一切之物,唯不能壞金剛真寶。善男子,金剛死雨亦復如是,悉能破壞一切眾生,唯除金剛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盤。
復次迦葉,如金翅鳥能噉諸龍,唯不能噉受三歸者。善男子,死金翅鳥亦復如是,能噉一切無量眾生,唯除菩薩住三定者。何謂三定?空、無相、願。
復次迦葉,如摩羅【鳄蜥之類】毒蛇,凡所觸螫,雖有良咒、上妙好藥,無如之何。唯阿竭多星咒【不死藥咒】,能令除愈。善男子,死毒所螫,亦復如是,一切醫方無如之何,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盤咒。
復次迦葉,譬如有人為王所瞋,其人若能以軟善語,貢上財寶,便可得脫。善男子,死王不爾,雖以軟語、錢財珍寶,而貢上之,亦不得脫。善男子,夫死者於崄難處無有資糧,去處懸遠,而無伴侶,晝夜常行不知邊際,深邃幽暗無有燈明,入無門戶而有處所,雖無痛處不可療治,往無遮止到不得脫,無所破壞見者愁毒,非是惡色而令人怖,敷在身邊不可覺知。迦葉,以是等喻,及余無量無邊譬喻,當知是死,真為大苦。
迦葉,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大乘大涅盤經,觀於死苦。
§5愛別離苦
迦葉,雲何菩薩摩诃薩住於大乘大涅盤經,觀愛別離苦?
愛別離苦,能為一切眾苦根本,如說偈言:‘因愛生憂,因愛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愛因緣故,則生憂苦,以憂苦故,則令眾生,生於衰老、愛別離苦,所謂命終。善男子,以別離故,能生種種微細諸苦,今當為汝分別顯示。
善男子,過去之世,人壽無量,時世有王,名為善住。其王爾時為童子身,太子治事,及登王位,各八萬四千歲。時王頂上生一肉疱,其疱柔軟,如兜羅綿【野蠶繭】,細軟劫貝,漸漸增長,不以為患,足滿十月,疱即開剖,生一童子,其形端正,奇異少雙,色像分明,人中第一。父王歡喜,字之頂生。時善住王,因以國事,委付頂生,棄捨宮殿、妻子、眷屬,入山學道,滿八萬四千歲。爾時頂生於十五日,處在高樓,沐浴受齋,即時東方有金輪寶,其輪千輻,毂辋具足,非工匠造,自然成就,而來應之。頂生大王即作是念:‘我昔曾聞五通仙說,若剎利王於十五日,處在高樓沐浴受齋,若有金輪,千輻不減,毂辋具足,非工匠造,自然成就,而來應者,當知是王,即當得作轉輪聖帝。’復作是念:‘我今當試。’即以左手擎此輪寶,右執香爐,右膝著地,而發誓言:‘是金輪寶若實不虛,應如過去轉輪聖王所行道去。’作是誓已,是金輪寶,飛升虛空,遍十方已,還來住在頂生左手。爾時頂生心生歡喜,踴躍無量,復作是言:‘我今定當作轉輪王。’
其後不久復有象寶,狀貌端嚴、如白蓮花,七支拄地。頂生見已,復作是念:‘我昔曾聞五通仙說,若轉輪王於十五日處在高樓沐浴受齋,若有象寶,狀貌端嚴,如白蓮花,七支拄地,而來應者,當知是王即是聖王。’復作是念:‘我今當試。’即擎香爐,右膝著地,而發誓言:‘是白象寶,若實不虛,應如過去轉輪聖王所行道去。’作是誓已,是白象寶,從旦至夕,周遍八方,盡大海際,還住本處。爾時頂生,心大歡喜,踴躍無量,復作是言:‘我今定是轉輪聖王。’
其後不久次有馬寶,其色绀炎,髦尾金色。頂生見已,復作是念:‘我昔曾聞五通仙說,若轉輪王於十五日處在高樓沐浴受齋,若有馬寶,其色绀艶,髦尾金色,而來應者,當知是王即是聖王。’復作是念:‘我今當試。’即執香爐,右膝著地,而發誓言:‘是绀馬寶,若實不虛,應如過去轉輪聖王所行道去。’作是誓己,是绀馬寶,從旦至夕,周遍八方,盡大海際,還住本處。爾時頂生,心大歡喜,踴躍無量,復作是言:‘我今定是轉輪聖王。’
其後不久,復有女寶,形容端正,微妙第一,不長不短,不白不黑,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口氣香潔如青蓮花,其目遠視見一由旬,耳聞鼻嗅亦復如是,其舌廣大,出能覆面,形色細薄,如亦銅葉,心聰叡哲,有大智慧。於諸眾生常有軟語,是女以手觸王衣時,即知王身安樂病患,亦知王心所緣之處。爾時頂生復作是念:‘若有女人能知王心,即是女寶。’
其後不久,於王宮內,自然而有寶摩尼珠,純青琉璃,大如人脾,能於暗中照一由旬,若天降雨渧如車軸,是珠力能作蓋,遍覆足一由旬,遮此大雨,不令下過。爾時頂生復作是念:‘若轉輪王得是寶珠,必是聖王。’
其後不久,有主藏臣,自然而出,多饒財寶,巨富無量,庫藏盈溢,無所乏少,報得眼根,力能徹見一切地中所有伏藏,隨王所念,皆能辦之。爾時頂生復欲試之,即共乘船入於大海,告藏臣言:‘我今欲得珍異之寶。’藏臣聞已,即以兩手撓大海水,時十指頭出十寶藏,以奉聖王,而白王言:‘大王,所須隨意用之,其余在者,當投大海。’爾時頂生,心大歡喜,踴躍無量,復作念言:‘我今定是轉輪聖王。’
其後不久,有主兵臣,自然而出,勇健猛略,策謀第一,善知四兵,若任斗者則現聖王,若不任者退不令現,未摧伏者能令摧伏,已摧伏者力能守護。爾時頂生復作是念:‘若轉輪王得是兵寶,當知定是轉輪聖王。’
爾時頂生轉輪聖帝,告諸大臣:‘汝等當知,此閻浮提安隱豐樂。然我今已七寶成就,千子具足,更何所為?’諸臣答言:‘唯然。大王,東弗婆提,猶未歸德,王應往討。’爾時聖王與其七寶一切營從,飛空而往東弗婆提,彼土人民歡喜歸化。
復告大臣:‘我閻浮提及弗婆提,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悉來歸化,七寶成就,千子具足,復何所為?’諸臣答言:‘唯然。大王,西瞿陀尼猶未歸德。’爾時聖王復與七寶一切營從,飛空而往西瞿陀尼,王既至彼,彼土人民亦復歸化。
復告大臣:‘我閻浮提及弗婆提、此瞿陀尼,安隱豐樂,人民熾盛,鹹以歸化,七寶成就,千子具足,復何所為?’諸臣答言:‘唯然。大王,北郁單越猶未歸化。’爾時聖王,復與七寶一切營從,飛空而往北郁單越,王既至彼,彼土人民歡喜歸德。
復告大臣:‘我四天下,安隱豐樂,人民熾盛,鹹已歸德。七寶成就,千子具足,更何所為?’諸臣答言:‘唯然。聖王,三十三天,壽命極長,安隱快樂。彼天身形,端嚴無比,所居宮殿、床榻臥具,悉是七寶。自恃天福,未來歸化,今可往討,令其摧伏。’爾時聖王復與七寶一切營從,飛騰虛空,上忉利天,見有一樹,其色青綠,聖王見已,即問大臣:‘此是何色?’大臣答言:‘此是波利質多羅樹,忉利諸天,夏三月日,常於其下娛樂受樂。’復見白色,猶如白雲,復問大臣:‘彼是何色?’大臣答言:‘是善法堂,忉利諸天,常集其中,論人、天事。’於是天主釋提桓因,知頂生王已來在外,即出迎逆,見已執手,升善法堂,分座而坐。彼時二王,形容相貌等無差別,唯有視眴,為別異耳。
是時聖王,即生念言:‘我今寧可退彼王位,即住其中,為天王不?’善男子,爾時帝釋受持讀誦大乘經典、開示分別、為他演說,唯於深義未盡通達。以是讀誦、受持分別、為他廣說因緣力故,有大威德。善男子,而是頂生,於此帝釋生惡心已,即便墮落,還閻浮提,與所愛念人天離別,生大苦惱,復遇惡病,即便命終。
爾時帝釋迦葉佛是,轉輪聖王則我身是。善男子,當知如是愛別離者,極為大苦。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尚憶過去如是等輩,愛別離苦,何況菩薩住於大乘大涅盤經,而當不觀現在之世,愛別離苦?”
§6怨憎會苦
“善男子,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大乘大涅盤經,觀怨憎會苦?
善男子,是菩薩摩诃薩觀於地獄、畜生、餓鬼、人中、天上,皆有如是怨憎會苦。譬如人觀牢獄、系閉、枷鎖、杻械,以為大苦。菩薩摩诃薩亦復如是,觀於五道一切受生,悉是怨憎合會大苦。
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常畏怨家、枷鎖、杻械,捨離父母、妻子,眷屬、珍寶、產業,而遠逃避。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亦復如是,怖畏生死,具足修行六波羅蜜,入於涅盤。
迦葉,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大乘大般涅盤,觀怨憎會苦。“
§7求不得苦
“善男子,雲何菩薩修行大乘大般涅盤,觀求不得苦?
求者一切盡求,盡求者有二種,一求善法,二求不善法。善法未得苦,惡法未離苦,
是則略說五盛陰苦。
迦葉,是名苦谛。”
爾時迦葉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五盛陰苦,是義不然,何以故?如佛往昔告釋摩男:‘若色苦者,一切眾生不應求色。若有求者,則不名苦。’如佛告諸比丘:‘有三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如佛先為諸比丘說:‘若有人能修行善法,則得受樂。’又如佛說:‘於善道中六觸受樂,眼見好色是則為樂,耳、鼻、舌、身、意,思好法亦復如是。’如佛說偈:
‘持戒則為樂,身不受眾苦。睡眠得安隱,寤則心歡喜。
若受衣食時,誦習而經行。獨處於山林,如是為最樂。
若能於眾生,晝夜常修慈。因是得常樂,以不惱他故。
少欲知足樂,多聞分別樂。無著阿羅漢,亦名為受樂。
菩薩摩诃薩,畢竟到彼岸。所作眾事辦,是名為最樂。’
世尊,如諸經中所說樂相,其義如是。如佛今說,雲何當與此義相應?”
佛告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能咨問如來是義。善男子,一切眾生於下苦中,橫生樂想。是故我今所說苦相,與本不異。”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如佛所說,於下苦中生樂想者,下生、下老、下病、下死、下愛別離、下求不得、下怨憎會、下五盛陰,如是等苦亦應有樂。
世尊,下生者所謂三惡趣,中生者所謂人中,上生者所謂天上。若復有人作如是問:‘若於下樂生於苦想,於中樂中生無苦樂想,於上樂中生於樂想。’當雲何答?世尊,若下苦中生樂想者,未見有人當受千罰,初一下時已生樂想,若不生者,雲何說言:‘於下苦中而生樂想?’”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以是義故,無有樂想。何以故?猶如彼人當受千罰,受一下已即得脫者,是人爾時便生樂想。是故當知於無樂中妄生樂想。”
迦葉言:“世尊,彼人不以一下生於樂想,以得脫故,而生樂想。”
“迦葉,是故我昔為釋摩男說:‘五陰中樂實不虛也。’迦葉,有三受三苦。三受者,所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三苦者,所謂苦苦、行苦、壞苦。
善男子,苦受者名為三苦,所謂苦苦、行苦、壞苦。余二受者,所謂行苦、壞苦。善男子,以是因緣,生死之中實有樂受。菩薩摩诃薩以苦樂性不相捨離,是故說言:‘一切皆苦’。
善男子,生死之中實無有樂,但諸佛、菩薩隨順世間,說言有樂。”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諸佛、菩薩若隨俗說,是虛妄否?如佛所說:‘修行善者則受樂報,持戒安樂身不受苦,乃至眾事已辦是為最樂。’如是等經,所說樂受,是虛妄否?若是虛妄,諸佛世尊,久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菩提道,已離妄語,今作是說,其義雲何?”
佛言:“善男子,如上所說諸受樂偈,即是菩提道之根本,亦能長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先於經中說是樂相。
善男子,譬如世間,所須資生,能為樂因,故名為樂。所謂女色、耽愐飲酒、上馔甘味,渴時得水、寒時遇火,衣服璎珞、象馬車乘、奴婢僮僕、金銀琉璃、珊瑚真珠、倉庫谷米,如是等物世間所須,能為樂因,是名為樂。善男子,如是等物亦能生苦,因於女人生男子苦,憂愁悲泣乃至斷命。因酒甘味乃至倉谷,亦能令人生大憂惱。以是義故,一切皆苦,無有樂相。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於是八苦,解苦、無苦。善男子,一切聲聞、辟支佛等,不知樂因,為如是人,於下苦中說有樂相。
唯有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盤,乃能知是苦因、樂因。”
中華佛典寶庫 大正藏
第 12 冊 No. 0374 大般涅槃經
北涼天竺三藏昙無谶譯
李鑫森注釋
歡迎傳播 歡迎指正
2016-12-15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