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菩薩
所謂文殊師利,或者叫曼殊室利,這裡(中國翻譯)叫妙德,也叫妙吉祥。出生在捨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從母親的右脅出來,全身紫金色,落地能說話,不久到佛那裡出家(見《文殊般涅槃經》)。《首楞嚴三昧經》說,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南方世界,名叫平等,佛號叫龍種上如來,就是文殊菩薩。《央掘經》說,現在北方的常喜世界,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就是文殊菩薩。而《悲華經》說,阿彌陀佛,當轉輪王時,有第三王子,名叫王眾,在寶藏佛那裡,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在來世,行菩薩道,沒有期限,莊嚴佛剎,使三千大千世界,恆河沙等十方佛土,成為一佛剎,大寶填滿。又沒有惡道,以及女人,及其名字,也沒有聲聞辟支佛等,一生補處的菩薩,充滿佛剎。佛就為他取名文殊師利,在未來世,南方世界,名叫清淨無垢寶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稱普現如來。《觀佛三昧海經》說,那時世尊為所有大眾,說觀佛三昧後,文殊菩薩又告訴大眾說:“過去寶威德如來時,有位長者的兒子,名叫戒護。在母親胎中時,就受三歸依。年紀到八歲,父母請佛,在家供養。童子見佛,安穩地緩緩行來,腳下生出朵朵蓮華,有大光明。童子很歡喜,向佛行禮。禮拜後仔細觀佛,眼睛一動不動,一見到佛,就能消除百萬億那由他劫生死的罪業。從此以後,常常遇到百億那由他恆河沙佛,各位世尊,都講說這觀佛三昧。後來有百萬佛出世,都是同一名字,名叫栴檀海。那時候那童子,親近侍奉各位佛,沒有空閒時,禮佛供養,合掌觀佛。因為觀佛的功德因緣力,又遇到百萬阿僧祇佛。從此以後,就得到百萬億念佛三昧,得到百萬阿僧祇旋陀羅尼。得到以後,佛就現前,說無相法,須臾之間,得到首楞嚴三昧。這時那童子受三歸依,因為一禮拜佛,就仔細觀佛相,心無厭倦。由於這個因緣,遇無數的佛,何況一心系念,具足思惟,觀佛的色身。那時的那個童子,難道是別人嗎?就是我了。”佛告訴阿難:“你把文殊師利的話,普遍告知大眾,以及未來世的眾生,如果能禮拜的,如果能念佛的,如果能觀佛的,應當知道這樣的人,與文殊師利等沒有差別。”又有《文殊發願經》,與《普賢行願品》的末後偈大略相同。偈最後說:“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生到彼佛國已,到極樂世界,就見到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這些大菩薩,相貌端莊,功德具足,並且圍繞身旁。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嚴淨普賢行,滿足文殊願,盡未來際劫,究竟菩薩行。”所以文殊普賢,是華嚴二聖,他們表達的行願,說法度人,莫不是以念佛為基本,以淨土為依歸。世上有那看重華嚴輕視淨土的人,應當知道借鑒吧。
祁婆迦尊者
佛在拘屍那城(力士生地),娑羅雙樹間,將進入般涅槃時,為天人們說種種的法。又告訴阿難說:“我滅度後,在未來世,北天竺國,將有比丘,名叫祁婆迦,出生世間。他曾在過去無量百佛處,種有善根,供養恭敬,深信具足,安住大乘。為了要憐愍利益安樂所有眾生,發起這樣的心願:‘多聽聞和持誦菩薩藏經,稱揚大乘,顯發大乘,興起建造如來無量的形像,以及各個塔廟,能使所有天人眾,心裡生起信樂。’那祁婆迦比丘,修習無量種種最殊勝的菩提善根後,最後命終時,往生到西方過億百千的佛世界的,無量壽國。在那佛處,種植善根,再經過八十億的如來處,修行梵行。因為這個善根,在未來世,經過九十九億劫,而成正覺。佛號是無垢光,世界名叫一切功德莊嚴。”(《大悲經》)
馬鳴尊者
馬鳴,梵語叫阿濕矩沙,是東天竺桑岐多國的婆羅門,跟隨夜奢尊者學佛得法,曾經著有《大乘起信論》,後期勸人求生淨土,說:“眾生因為常住在這娑婆世界,自然害怕不能常遇到佛,而親自供養,恐懼信心難以成就,想要退悔。應當知道如來有殊勝方便,攝護信心,只要憑借專意念佛的因緣,隨願力可以往生他方佛土,常見到佛,永離惡道。如修多羅說,如果有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的善根,回向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就能往生。因為常見到佛,終究不會退失。如果觀那佛的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能得往生,因為住正定的原故。”馬鳴後來傳法給迦毗摩羅尊者,然後就進入龍奮迅三昧,飛身到虛空中,如日輪的樣子,又復歸本位,而取涅槃。(《傳燈錄》,《大乘起信論》)
龍樹尊者
龍樹,梵語是那伽曷樹那,南天竺國梵志的後裔,跟隨迦毗摩羅尊者學佛得法,想要廣泛演說經教。當時大龍菩薩,就以神力,接龍樹到海底龍宮,打開七寶箱,和所有方等經典,龍樹在九十天中,解悟很多。龍就送龍樹出宮,回到天竺國,龍樹大力宏揚法施。曾經著有《毗婆沙論》,論中有稱贊彌陀的偈,大略是:“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彌陀,應時為現身,是故我歸命。彼佛本願力,十方諸菩薩,來供養聽法,是故我稽首。彼土諸菩薩,具足諸相好,以自莊嚴身,我今歸命禮。彼諸大菩薩,日日於三時,供養十方佛,是故稽首禮。若人種善根,疑則華不開,信心清淨者,華開則見佛。十方現在佛,以種種因緣,歎彼佛功德,我今歸命禮。其土具嚴飾,殊彼諸天宮,功德甚深厚,是故禮佛足。”又著有《大智度論》,開示修行念佛法門說,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的煩惱,以及前世的罪業。其它三昧,有的能除YIN,但不能除瞋;有的能除瞋,但不能除YIN;有的能除癡,但不能除YIN恚;有的能除三毒,不能除前世的罪業。而這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其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所以菩薩要度眾生,其余三昧,沒有比這念佛三昧的福德,能快速滅除所有的罪業。再其次,佛是法王,菩薩是法將,他們尊重的,只有佛世尊,所以應常念佛。譬如大臣,特別受皇上恩寵,常念著他的主子。菩薩也是如此,知道種種的功德,無量的智慧,都是從佛法中得到的,知道恩重所以常念佛。又說:“常想不離所有佛,菩薩每世的出生,常遇到所有佛。”問道:“菩薩應當度化眾生,為什麼常想遇到佛?”回答:“因為還有沒入菩薩位的,還有沒得阿鞞跋致的,還有沒授記的,如果遠離所有佛,便會壞掉所有善根,埋沒在煩惱中。不能度自己,怎麼能度他人?如人乘船,船到水中央壞漏了,想要度他人,反而自己沉沒了。又如很少的熱湯,倒進大冰池,雖然化掉一點冰,反而更凍成冰。菩薩沒有入法身位,如果遠離所有佛,就憑一點功德,沒有方便力,想要化度眾生,雖然有一點利益,反而更墮落。聲聞辟支果位,雖然有涅槃的利益,因為沒有一切智,不能教導菩薩。而佛因為得到一切種智,能教導菩薩,如大象沒入泥中,不是別的大象幫助不能救出,菩薩如果落入其它道中,只有佛能救,因為大道相同。再其次,菩薩這樣想:‘我還沒有證到佛眼,像盲人一樣。如果不被佛所引導,就找不到方向,會錯入其它道。如果聽了佛法,到別處去行使,卻不知教化時機,實踐法化有多少?’再其次,菩薩見到佛,如果親眼見,心就清淨;如果聽佛說法,心就歡喜,得大智慧,隨法修行,而得解脫。這種親近佛的無量利益,怎麼能不一心要見到佛呢?如嬰兒需要母親,行道需要糧食,高溫需要涼風冷水,寒冷需要熱火,過深水需要船,病人需要良醫。菩薩需要諸佛,超過了上面列舉的事。父母、親屬、善知識、人天中的王等,都不能有如佛那樣的利益,佛能利益諸菩薩,遠離各種苦處,達到世尊的境地。”問:“怎樣能不離諸佛?”答:“眾生有無量劫的罪業因緣,雖然修福德,智慧太少;雖然修智慧,福德太少。菩薩求佛道,要修行生忍法忍,因為修行生忍,所以要在一切眾生中,發慈悲心,滅無量劫罪,得無量福德;因為修行法忍,所以要破除一切法的無明,得無量智慧。兩種修行和合,世世不離諸佛。再其次,因為菩薩常愛樂念佛,所以捨棄報身再受報身,總能遇到佛。如眾生貪欲心重,就轉受YIN鳥的報身;瞋恚心偏多,就轉生到毒蟲類中。菩薩因為不貪戀轉輪聖王的人天福樂,只願念諸佛,所以隨心念的偏重,而受相應的身形。再其次,因為菩薩常常喜好修念佛三昧的因緣,他們出生常常遇到佛。如《般舟三昧經》中說,菩薩入般舟三昧,現生就往生阿彌陀國。”後來龍樹傳法給了迦那提婆尊者,然後入三昧,如蟬退皮一樣圓寂了。根據《入楞伽經》,佛告訴大慧說:“大慧你應當知道,佛涅槃後,未來世當有,持於我法者。南天竺國中,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未來世有修我的法,在南印度,是大德比丘,叫龍樹,能破有無兩派,開顯大乘,最後證初地菩薩,往生極樂淨土)”自從世尊涅槃後七百年,龍樹菩薩出世,恰好符合佛的預言。(《傳燈錄》,《毗婆沙論》,《大智度論》)
天親論師
天親,梵語是婆薮盤豆,他是天竺富婁叉國人。出家後,願意聽聞小乘法,就毀謗大乘經典。後來聽到他兄長無著,誦讀《十地經》,聽後感悟,追悔先前的過失,想斷掉自己的舌頭。無著制止他說:“昔日因為口舌毀謗大乘,現今就用口舌贊歎大乘,改過自新,還是善行了。斷了舌頭不能說話,有什麼好處呢?”天親於是深入研究,著作大乘論典,共一百多部,都流傳世間。他制作的《無量壽經論》,開示淨土,設立五念門。一禮拜,二贊歎,三作願,四觀察,五回向。開頭有偈說:“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無垢光炎熾,明淨曜世間。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鄰陀。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佛慧明淨日,除世癡暗冥。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愛樂佛法味,禅三昧為食。永離身心惱,愛樂常無間。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我願往生,阿彌陀佛國。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台。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贊佛諸功德,無有分別心。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依照這部論,發揮淨土莊嚴利益的,最為詳細明了。元魏時的昙鸾法師,為這部論注解,妙極了。修淨業的人,應當好好看看。(《無量壽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