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如何判斷有了戒體?戒體是如何保護我們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同修問到戒體的部分,咱們占用點時間略說一下。

  1.戒體保護的好處

  前些日子說到,沒有戒體保護的修行人等同於裸奔在戰場上一樣。出現在交戰的戰場上,沒有保護是極大的危險,失去戒體保護的修行人連最小的一塊遮羞布都沒有。學習佛法,通過自己努力,有了對應的戒體反應後,最低一層的自我保護才會有。這樣的學佛人起碼不是褪毛完畢的肉雞。我不想勾劃一個非常凶險的外部環境給大家,但是事實情況我們可以從《地藏經》、《普門品》裡隨意的就看得到,亦如現在分享《普門品》其中兩個滿中的詞語,整個大千世界滿滿的都是怨氣沸騰的賊人;都是惡心熾盛的夜叉羅剎。這就是我們現存的真實寫照。

  只是眾生和眾生間依然奉行一個最基礎的行事准則——無緣不聚!沒有緣分,或者對應緣分不成熟,是不會相遇、不會相聚、不會共處一塊的。所以當我們同眾生間有了各種交集,就必然要探討這個交集的性質是善、是惡、是好、是壞?最終這些分辨也要落腳在一個基礎的判斷上,沒學佛的人會判斷:這個對我有利還是有害?學佛了就不能這樣簡單的以身見、我見來判斷好壞了。古人說“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當兩個事情都有利或都有害的時候,就要相互比較權衡,選擇一個更有利於自我的。這種擇法比簡單的身見略豁達一些。

  學佛了因為我們要擴大各種緣,以三種慈悲的方式擴大我們同眾生間的緣分:人天見悲的水平是看到、接觸到等等,需要接觸才能形成緣分,這是效率最差,但效果最好的一種緣分接洽形式。

  然後就要通過學習提升心量,慢慢的走到法緣慈悲上。因為我們學佛了,要借助佛法的平台擴大心量,所以就會有更多的眾生映入眼簾,有更多的各種因緣的眾生進入我們要探討和對待的范疇。我們在以人天見悲的水平、這種有緣慈悲的水平上,進入視野的眾生數量比如是有一萬個,而法緣慈悲的水平上,可能就要翻個億萬倍,增加進入視野的眾生就不只是眼前那萬把個眾生了,可能是成千上萬億個眾生。

  隨第三層慈悲的展開和提升,進入到大慈悲階段,千萬億也無法統計了,千萬億可能作為基礎單位都不夠用。

  所以越向上走,你也就越需要更高級別的能力和保護。如果一點點保護都沒有,並擴大了其他眾生的數量和緣分類型,善緣固然可以翻翻,但惡緣也同樣會翻翻。在這惡多善少的娑婆,惡緣成長更迅猛,沒有任何准備就擴大心量了,這無異於送上門的白條雞,毛都拔光了,就等人家張嘴吃了,這就太過危險了。

  2.什麼是戒體?如何判斷是否有了戒體?

  戒體是因受戒而成就的一種自我保護狀態,我們可以通過粗暴的自我提醒來判斷是否有了戒體。就像有的同修慢慢發現自己不能吃肉了,或者不能說錯話了,或者不能想不好的事情了,為什麼呢?因為一吃肉,身體就開始各種造反,不是這痛就是那痛,再不就潰瘍、起泡等等。而這個時效性又非常緊密,前腳剛剛觸犯,後腳馬上提醒到位,懲罰到位一般來說半天內是正常的時效性,如果超過兩、三天了,就可能不是戒體反應了。就像有的同修同他人閒聊,說的廢話多了,或者有大話成分了,或有類似绮語妄語了,口舌上就會很快有戒體反應,舌頭起泡、嘴角爛、牙痛、口腔潰瘍啊等等的反應就會很快的出現。往往不懂這些的人會以為犯病了,吃點B族,吃點消炎藥。你當成上火也好,當成缺乏B族也罷,如果出現類似的反應,咱們可以自我反省一下:今天或者昨天,是否說過不合適的內容,或者做了不合適的事情,或者吃了不應該吃的東西?如果次次都能找到對應的事情,而且能很清晰的發現這種前後的因果關聯,你就應該知道這是反應使然,而不應該當成世間的雜病看待了。

  戒體反應還有一個更神奇的部分,如果你能反省到前因是什麼,對應忏悔,這個反應也會非常迅速的瓦解,大概也是半天內,有的不出一個小時就會緩解。舉例來說,某人口腔潰瘍了,反省自己是幾個小時前吃了不應該吃的東西,發現了這個問題後自己對應忏悔了,隨後口腔潰瘍可以不藥而愈。如果忏悔了,戒體反應沒有很快消失,這可能是咱們找的前因不對,或者就是還沒有戒體,這個情況不是戒體反應。

  所以記住這個時效性、對應性、看快速緩解或消除的三個特征,就能從世間雜病中分離出戒體反應來了。當我們有了這些反應,就會慢慢的形成一個較為自律的行為規范。

  就像印度人訓練猴子兵團,在鐵籠一邊掛上香蕉,猴子對香蕉是沒有免疫力的,只要伸手抓香蕉,籠子裡所有猴子就會被高壓水槍懲罰。當猴子看著香蕉,忍受饑腸辘辘不去觸碰的時候,這一群猴子就算過了這一關;於是把其中的一個猴子帶離,用新的猴子關進籠子,新猴子依然對香蕉沒免疫力,當他伸手要抓香蕉的時候,籠子裡的其他猴子就會對這個新來的暴打一頓。新來的莫名其妙的就被打了,後來慢慢發現不能觸碰香蕉,有觸碰香蕉的行為就會被暴打,他為了自我安全就不再觸碰了。當慢慢把老一批被水槍懲罰的猴子都替換出去,這個不能觸碰香蕉的規矩就保留下來了,乃至替換進去的全部猴子都不知道為什麼不能觸碰香蕉。

  這和我們學佛形成戒體反應也很類似,有的人因為某階段發心和行持做的很契合,他會形成戒體,可能本人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有了戒體。他可能沒有去寺院做皈依,沒有去做受戒的法事,但是這不影響他形成戒體。從這些年行走和大家接觸的案例來看,確實是這樣的。

  3.佛教學習修行的精髓永遠都是指心為上、束形為中、形式為下

  學佛的精髓,根本就和形式不掛鉤、不對等的;如果總認為需要某個形式才行,這也不免落了外道之嫌。形式上受戒,但心念行為沒有到達戒律要求,就很難有戒體;你理解認識達到了戒律的重要性,可以自我遵循對應的戒律,也就是佛教受戒的一種自受戒的形式了,就是自己為自己受戒。知道還有一種自受戒的模式,就不要總想著跑高山、去明寺、求名師,不要總想著搞一個多威嚴的形式法事,這種想法已經脫離心念本身了,如果脫離和內心的貼合,很可能就是搞外道了。在持戒上都搞外道,修行上就不要提了,基礎已經如此,後續的建築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佛教學習修行的精髓永遠都是指心為上、束形為中、形式為下的!不懂得道理只是去追求形式這是最差的學習,起碼也有個形式能學,所以還算是學;而不懂得精髓如此,僅是遵守形式,並約束身形,知道這個不應該做,知道那個不對,能駕馭身心不觸犯對應戒律,這也不錯。懂得萬事都是針對自我心地展開的,一切的身口意、一切的理法事行,都是圍繞如何修心地了,你就是抓住了學佛的要門,學佛的核心也就是這個了;余下的就是怎麼去契合自己,擇一個合適的法,從而完成法門和自我根基的匹配。

  4.戒體是所有學佛同修都當努力獲取的基礎修學保障

  各位可以自我驗證一下是否有了對應的戒體,當然學佛基礎是五戒,對在家居士而言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如果這些基礎戒條都有對應戒體保護了,我們也不要自滿,還有一個十善,對應身根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對應口根是:不兩舌,不妄語,不绮語,不惡語;對應意根是:不貪,不嗔,不癡。很嚴肅的說,十善因為涉及到了十毒貪嗔癡,所以很少有人很輕易的能獲得十善的保護,基本上多數學佛人是看著三毒沒辦法對治的狀態,還有很多所謂學佛人連發現貪嗔癡的基礎能力都沒有,就更不要提對治和解除了。

  所以當戒律的遵循獲得正確開啟,自然會有對應的保護和提醒被激活,沒有人能時刻監督我們要如何行做,完全靠自我反省也門檻較高,所以戒體保護的作用就成了二十四小時、無處不在、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料,是所有學佛同修都當努力獲取的基礎修學保障。

  (本文戒體部分只是在淺淺實用層面加以闡述,僅供參考。)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

 

上一篇:所有戒邪YIN遭遇反復者必看
下一篇:人間天:為什麼佛菩薩對蓮花情有獨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