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我們東華禅寺有幾個“將才”,最典型的就是WZ。明明你的方案沒有人家的好,人家給你提了建議,為什麼你不去試一試,一定要固執己見,按自己的方案去做呢?事實證明你錯了,為什麼你不認賬呢?連這點勇氣都沒有,還想修行?
不要說你一個剛出家的小和尚了,我當了二十一年的和尚,在建設東華禅寺的過程中,多少人把我的方案推翻了,我有多少的想法最後都被行家,被比我強的人否定了,但是最後出了精品,別人還認為是我的作品。實際上並不是我的作品,是大家智慧的結晶。但是,我能認可別人的方案,能采納別人的方案——這就是我的思想,這就是我的智慧,這就是我比你們高明的地方。
你能認可別人的觀點,說明你的素質和別人是同一個等級、同一個層次;你不能傾聽,不能認可別人的觀點,不能接受別人的建議,說明你的素質不如對方,也說明你沒有膽識,沒有氣魄,沒有心量。你的面子值幾個錢呢?一個人有沒有面子,有沒有價值,不是你自己說了算,而是通過你的作品、你的成果、你的建樹體現出來。如果你說你自己多麼多麼有價值,卻從來沒出過一樣有價值的作品,從來沒做過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怎麼能說你有價值呢?你的價值體現在哪裡?
一個人讀了那麼多書,什麼事都不會做,你讀書為的是什麼?有什麼用呢?你說你是個老修行,連佛法的道理都不懂,基本常識都不知道,那能叫有修行嗎?
一個人要成長,怎麼可能不需要別人的幫助,不需要汲取別人思想的智慧呢?每個人的思想都有它的局限性。在東華禅寺的建設過程中,出建議,出方案的就有上百位,出資金的信徒更是千千萬萬。在這裡住久了的人都知道,過去沒建廟以前這個山谷是什麼樣子,為什麼能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把整個寺廟都建起來呢?一個人能否成長,能否成功,靠的不是自身的能力。即便靠的是你自己,你所謂的“自己”也是建立在周圍的基礎之上——天地之間宇宙萬物是互相依賴,互相依存的,誰也離不開誰。
采納了別人的建議,你會失去什麼呢?我們所謂的“敬畏一個人”,並不是敬畏你這個人,而是敬畏你的智慧;所謂的“佩服一個人”,也是佩服你的智慧、你的德行。你這個臭皮囊有什麼好敬畏和佩服的呢?人家的境界比你的高,人家的思想比你的完善,你沒有理由不聽,沒有理由不采納人家的建議。
好多人問我:“把東華禅寺建起來了,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我對有些人說:“是的,很有成就感。” 但是,如果我看到這個人很有智慧,我就會跟他說實話:“沒有一點成就感。”我真正得到的並不是這座寺廟,而是在建寺過程中我所學到的東西,領悟到的道理,經歷的每一件事,和期間所遭遇的波折與風雨,我曾經有過的每一個感受。
也許你們看我建寺很辛苦。確實辛苦。東華禅寺從牌坊到禅堂的中軸線是一公裡長,如果繞寺廟轉一圈就是兩公裡,我每天至少要在寺廟裡轉兩圈,那就是四公裡。我的肉體確實很辛苦,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心靈、我的思想成長成熟了。
一個人思想不開闊,不開拓自己的思維,怎麼做人呢?一個人的成長不就是思想的成長、心靈的成長嗎?心靈也就是思想。我們的生理到二十幾歲就定型,不會再長了,而我們的心靈可以不斷地成長,無限地成長。
如果有人來接管東華禅寺,我會毫不猶豫,大大方方地甩手就走。我的抱負、我的理想已經實現了,我的能力已經證明了,就俗人的心態來講,已經夠了,還有什麼好留戀,好抓住不放的呢?壓根我要的就不是這些東西。
因為出家十多年從來沒做過事,就是讀書,住山洞,和書打交道,從來沒和人打交道,沒和事打交道,而通過建這個寺廟,把幾輩子的事都做完了。過去建一座寺廟要幾代人,就現在來講也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人家幾代人干的事,十幾年、幾十年干的事,我一個小和尚幾年就干完了,除了感恩還有什麼?
有時候人家給我提出一些想法,我想不通,不能理解,就站在那裡發呆,思考人家的想法,消化人家的思想:為什麼人家這樣說?人家這樣說肯定有他的道理,他的道理是什麼呢?我們人有一個共性,就是每個人都認為這樣做是最好的,才說出來,才這樣去做;都認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最好的,才拿出來和別人分享。
別人說的話、做的事,你要用心去看,用心去體會,否則你就對不起人家,因為這是人家的汗水和智慧。就如同拿到一本書,你不要把它扔在床頭、桌上,讓它睡大覺——這是對知識的不敬。一本書、一件作品是人家多年汗水、心血的結晶,是多年智慧的累積,我們應該尊重人家的勞動成果,尊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