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介紹

 

禅宗達摩祖師傳與禅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今天是農歷十月初五,佛歷2561年,恭迎達摩祖師聖誕。達摩祖師即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印度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禅定者所推崇。佛傳禅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禅宗的初祖,與寶志禅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北魏時,達摩曾在洛陽、嵩等地傳授禅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禅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禅宗的創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禅師觀門》等,大都系後人所托。弟子有慧可、道育 、僧副和昙林等。

  達摩祖師的禅法

  達摩祖師於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駐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於二祖慧可大師。後出禹門游化終身。

  1、以心傳心

  《祖堂集》記載:為了表達自己求法的殷重心和決心,(神光)則取利刃,自斷左臂,置於師前。

  師語神光曰:“諸佛最初求道的時候,都是不惜生命,為法忘軀。而今你為了求法,在我跟前,也效法諸佛,砍斷自己的手臂,這樣求法,必定能成。”

  遂改神光為慧可。

  又問:“請和尚安心。”

  師曰:“將心來,與汝安心。”

  進曰:“覓心了不可得。”

  師曰:“覓得豈是汝心?與汝安心竟。”

  達摩語慧可曰:“為汝安心竟,汝今見不?”

  慧可言下大悟。

  慧可白和尚:“今日乃知,一切諸法,本來空寂。今日乃知,菩提不遠。是故菩薩不動念而至薩般若(佛智)海,不動念而登涅槃岸。”

  師雲:“如是,如是。”

  慧可對曰:“和尚此法有文字記錄不?”

  達摩曰:“我法以心傳心,不立文字。”

  2、傳衣表信

  達摩雲:“我有一領袈裟,傳授與汝。”

  慧可白和尚曰:“法既以心傳心,復無文字,用此袈裟何為?”

  大師雲:“內授法印,以契證心;外傳袈裟,以定宗旨。雖則袈裟不在法上,法亦不在袈裟,於中三世諸佛,遞相授記。我今以袈裟,亦表其信,令後代傳法者有禀承,學道者得知宗旨,斷眾生疑故。”

  慧可便頂禮,親事九年,晝夜不離左右。

  達摩大師乃而告曰:“如來以淨法眼並袈裟付囑大迦葉,如是展轉,乃至於我,我今付囑汝。汝聽吾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教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3、四觀行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之理入。

  行入者,謂四行,其余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

  雲何名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怨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忍受,都無冤訴。經雲:逢苦不憂,何心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

  二隨緣行者: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是故說言隨緣行。

  三無所求行者:世人常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捨諸有,止想無求。經雲:「有求皆苦,無求即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故言無所求行。

  四稱法行者:性淨之理,目之為法。此理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經曰:「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應當稱法而行。法體無悭,身命財行檀施捨,心無吝惜,脫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能莊嚴菩提之道。檀施既爾,余五亦然。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是為稱法行也。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佛教徒放棄世間“安樂”而全力追求的大安樂究竟是什麼?
下一篇:自作聰明的人是個失敗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