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金剛經言: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請問何謂平等?何謂差別?為何聖賢要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答: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切事修皆是造作,乃有為法,故所有法門皆是方便。如佛言黃葉止小兒啼。因為我們本自圓滿俱足,無欠無余,自性無生無滅,菩提不由修得。但我們在六道中沉溺已久,不識本心,未失似失,須假事以明。本心非證非得,是無為法。你能契入和明了多少,而現階位之不同。證量之差別,如天上滿月,朦胧不同,光量有差,實月無別,本自圓滿爾。滿月者喻佛性本自具足,光亮有差者喻破四十二品無明多少,而現三賢十地、等覺、妙覺菩薩之果位。
問:佛陀在金剛經中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既然如此無善無惡平等平等,為何佛陀又讓眾生,離一切相而修一切善法,則證菩提?佛陀為何不讓眾生修惡法呢?
答: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有人引用這句是說佛所講的法都是度眾生 的,不應有門戶之見 。這也未嘗不可 ,但更深義是指一切萬法現差別之相 ,雖有高下 、是非、 對錯之分,卻皆是來自我們的分別 。若心不分別 ,即是平等 。古德雲 :道在屎尿中 。又有雲 :平常心是道。這 都是讓我們不要被差別之相所縛 ,要離相契入平等之心性。再者,平等是約體性說,諸法約體性言,無善無惡,無佛無眾生,本來無一物,一法不立。若約相用而言,則是一法不廢。佛陀說是法平等,是讓眾生離一切相,佛陀約相用講因果真實不虛,所以讓眾生修一切善法。只要做到體性和相用一如,即離一切相而修一切善法,才能證得菩提。
問:在金剛經中,佛說:我說法無實無虛。請問:何謂無實,何謂無虛?
答:佛法講中道義,何謂中道。離於邊見,是為中道。離四句,絕百非。我所得法無實無虛即是中道,約相用言為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約體性言為實,四科七大皆如來藏妙真如性。約體用一如言,落於實與落於虛皆錯。六祖曾問懷讓,什麼物?與麼來?懷讓答 :說似一物即不中。 所以 菩提不一不異, 無落處 ,方便稱中道 。約真實言,中道亦不立。一真一切真 ,一假一切假。 這個不是道理中說得的, 唯悟方明啊!
請問山人,佛陀在金剛經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問:佛陀既然這樣講,為何又在華嚴經中說:音聲非如來,離音聲無如來。又在彌陀經中讓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極樂淨土呢?
答:金剛經是從空門入菩提,專講真谛之空性,真谛一法不立,本來無一物嗎。就是個破盡諸相見實相。彌陀經是從有門入菩提。俗谛之中是一法不廢呀。金剛經喻鏡體,彌陀經喻鏡影。無有般若,何能現淨土之大用?若無淨土又何能現般若之理性?所謂理由事顯,事由理成,二者不可偏廢。金剛經不以音聲等句,是讓眾生放下一切執著,回歸本性。彌陀經讓人持佛名號求生淨土,這是以淨土之妙用,同歸般若之理性。淨土若無般若,便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般若若無淨土,便成無事玄理,無影之鏡。般若與淨土二者不相捨離也,手心與手背也。南無阿彌陀佛。
請問山人:佛陀在金剛經言: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請問:何謂法?何謂非法?為何佛陀講完了法,又讓眾生把法捨掉?如何捨?何時捨?
答:若依天台宗教理答,法為俗谛,即一切有形有相的法;非法即真谛,即所謂的空法。法謂有,非法謂空。金剛經以無念、無住、無相為本,破相的金剛嗎。讓眾生破有相,破空相,破即有即空相,破非有非空相。這便是離四句絕百非了。佛陀為何講完法,又讓眾生捨法呢?佛陀就是不讓眾生執著個法相和非法相,讓眾生有空俱遣,方能契入真如本性。那麼何時捨呢?乘船未達彼岸時不能捨,到了彼岸才能捨呀。如何捨呀?捨而無捨,無捨而捨。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