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多識活佛:佛和眾生的關系不是“主子”和“奴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是佛陀的聖教。

  佛教是由施教的佛、所教之法、受教的眾生三個因素組成的。

  佛是受此教、依此法得道的先知先覺,眾生是未開悟或半開悟的施教對象,法是施教的內容,包括佛陀的思想學說和覺智、善行、品德。

  佛和眾生是相對的存在。

  佛從眾生中生,未成佛之前也是眾生,成佛要靠眾生,因為佛體和佛的功德都是利眾行善的結果。

  眾生是行善的對象,如果沒有眾生,利眾的善行就無法實施,利眾行善功德就無法圓滿。

  因此佛離不開眾生,眾生的聰明才智和善德良心的開發、生存條件和幸福美好生活的創造中有佛的愛心和智慧的參與。

  佛在世的利眾形式,是以眾生自覺為基礎的正義良心的存在和幸福快樂向上事業的不斷創造、完善及得以維護。

  從這個意義上講,眾生的幸福來源於佛——覺者的愛心和智慧。

  佛和眾生的關系不是“主子”和“奴僕”的關系,而是“已覺”和“未覺”的關系。

  佛存在的前提是眾生,當一切眾生脫苦得樂、大徹大悟之時,既無眾生,佛與眾生的對立也就消失,因此佛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法是道,是事物的本質規律及正確反映事物本質規律的智慧。眾生行此道成佛,佛以此道教育眾生,化度眾生。

  僧是進入解脫聖道的道人或聖者,是證得“見道”以上的修行眾。

  佛和僧伽的關系,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師徒關系。

  如釋迦牟尼和眾菩薩、聲聞弟子之間的關系。

  (二)眾生與佛的關系。

  如一個人在未成道之前在學道是僧,成佛進入無學道便是佛。在未成道之前,聖人和凡人一律屬於“眾生”范疇。無論聲聞、緣覺、菩薩,凡開悟,生出超世智慧者都是聖人。開悟是“見道”的境界,未證見道者一律稱凡人、迷眾。

  (三)同一關系。

  佛陀既是僧,也是佛,從“破”和“悟”的境界而言是“佛”;從佛的有生命、有意識的佛體而言是“僧”。

  如釋迦牟尼的破悟境界是“佛”,釋迦牟尼的五蘊之體和意識是“僧”。因此,釋迦牟尼既是“佛”,也是“僧”。

  “僧伽”一詞的含義是“向善眾”或“向善團體”,是個集體名稱。沙彌、比丘四人以上,方稱“僧眾”。但這不是絕對的,如前所述,佛既是“佛”,又是“僧”,佛的破悟境界和慈悲智慧功德也是“法”,因此說佛是“三寶”集於一身的覺者。

  眾生暫時性的和永久性的幸福快樂的獲得要依靠“三寶”。一個人開始入道和中間道行的增長、最終道行的圓滿都有賴於“三寶”之力。同時,眾生入佛門,皈依佛法的最高目標是自己為了成就“三寶”,即自己成聖僧、成佛,獲得法身無上功德。因此,“三寶”是因緣,“三寶”也是結果。概括起來說,佛教由佛、法、僧三要素組成,佛、法、僧“三寶”是佛教三位一體的具體表現。

 

上一篇:嘎瑪仁波切:落入這八種困境根本沒有修持正法的機會
下一篇:最難此心無憾:不要把歉疚帶到棺材裡面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