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金剛經》第115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掀開經本二百六十七面,第三行看起:

  【如如不動者,不生不滅之性也。不取者,無住之真诠也。無住者,不動之真诠也。如如者,真如之異名。真如是指本具者言,如如是指證得者言。】

  這一段是為我們解釋經典裡面幾個重要的名詞術語,因為佛在《般若 經》上,不僅是般若 ,在大乘經上,這些名相講得很多,名相的含義我們一定要清楚。《金剛經》到最後的結束,世尊是用二句一偈做為全經的總結。這二句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它的含義非常之深。如如不動是講不生不滅的本性,就是真性。性稱之為本,這是從比喻上說的。一棵樹木它的根,根是主干,那叫本。從根本能生枝葉,所有一切枝葉都是從根本生的,所以把這個性比做本,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換句話說,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本裡面生出來的枝枝葉葉。

  稱真,它就不是虛妄的,它是真的,實在講一切法裡面唯獨真如本性是真的。所有一切萬法,包括諸佛如來果地上所講的一真法界,要是跟真性兩個做比較:性是真的,一真法界也不是真的。一真法界是它變現的相分,性體是真的,所以稱它作真性,這個性就是真的意思。一切法都是生滅的,唯獨真性裡頭沒有生滅。諸位要曉得,我們講真性就是真心。一切眾生人人都具有的,一切眾生都有一個真心,都有個本性,都有;並不是佛菩薩有,我們沒有,我們都有。佛菩薩明心見性,他明白了,我們凡夫是迷在真心裡面。我們的真心起不起作用?起作用。變現六道輪回,就是真如本性起的作用。沒有自性的話,哪有六道輪回?換句話說,我們是錯用了,因為迷了真心,我們就錯用了。錯用了,就變成錯誤的境界,就是這麼回事情。諸佛菩薩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自性起用就沒有錯誤,所以變現的是一真法界。

  佛教給我們無住,為什麼無住?前面講得很透徹,因為一切現相都不可得,不但是相不可得,心也不可得。這是一般講執著,有能執著、所執著,能分別、所分別。能分別的是心,我們現在講的心,三心不可得,能執著的、能分別的沒有!你所執著的、所分別的,是外面的境界相,我們講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外頭的境界相。境界相是緣生的,因緣生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所分別、所執著的也不可得。這就說明能所都不可得,所以佛教給你無住,無住就對了。佛與大菩薩在一切境界裡面,他不執著,無住就是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前面跟諸位說過。

  不取,就是無住的真诠。真诠,現代人講真理,有這個意思。不取就無住。為什麼會有執著?取相。所以佛教給我們,不取於相,才如如不動。「取」也是攀緣的意思,也是起心動念的意思。我們在一切現相當中起心動念就是取,就著了。所以這個「著」,粗顯的我們說你執著了,我們能夠覺察到;那個微細的執著自己都不曉得,不知不覺當中你取相,不知不覺當中你執著了,你已經住了,心就有所住,不知不覺就這樣,這是微細相,很難覺察。這是我們要知道的,要細心去體會。

  不取,換句話說,也就是放下,真正放下了。前面佛告訴我們,不但世間一切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可是諸位要曉得,我們現在對於世間法放下可以,佛法不能放下。為什麼?我們的功夫沒到那個程度。佛法放下了,那是真放下;世間法放下是假放下,沒放下。世間法真的放下了,然後才可以把佛法放下;世間法沒有放下,佛法是決定不能放下,這是一定要知道的。但是《金剛經》的教訓,我們要明了。為什麼佛法要放下?佛法如果不放下,也是障礙,也不能明心見性。前面說得很清楚,四見四相你統統具足,那怎麼行!所以「不取」這兩個字太重要,也就是說,決定不能把它放在心上。

  無住就是不動之真诠,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就是真如本性,無住,真如本性就現前了。實在講,果然做到無住,那個無住做得很圓滿、很究竟,無住就是真如本性。如如,如如就是真如,就是本性。為什麼經上又說真如,又說如如?這個地方為我們說出來,說「真如」是講性體,是講自性;說「如如」,是你見到性了,宗門裡面講明心見性,如如就是明心見性的意思。這兩個如,一個是真如,一個是真如變現出來的所有現相。剛才講了,相都是假的,性是真的,性是能變,相是所變。見了性之後,他就曉得,原來相就是性,性就是相,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所以叫如如。性相不二,這叫如如。如如是從證得這一邊來講的,就是古人用比喻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到真正明了了,原來器就是金,金就是器,金跟器是一不是二,就這個意思,就比喻這個意思。所以這兩句裡面的名相,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如如之義,明其能所雙亡,寂照同時,無相無不相。因其相不相皆無,是以不生不滅,如如不動。】

  前面是把名詞含義說出,這個地方要講它的意思,它裡面的義理。說如如,剛才講了,性相是一,性相不二,性如其相,相如其性,這叫如如,這是能所都沒有了。能所是二,能變、所變是二,現在曉得它是一不是二,能所雙亡。有能有所,諸位要記住,就有取。取,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有了。雖然它非常微細,但是它有,決定有起心動念,決定有分別執著,這是取的意思。要是不取,那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沒有了;都沒有了,這個心就清淨。寂就是靜,寂的意思就是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心就是寂靜的心;寂靜是真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照」是自性的起用,性是體,有體當然起作用。寂跟照也是一不是二,古人用鏡子做比喻,鏡子干干淨淨的,它沒有動。外面一切境界相,它裡面照得很清楚,所以它是同時的,這個我們容易體會。又用水做比喻,水在平靜沒有波浪的時候,它有照的作用,外面境界相也照得清清楚楚。水在平靜那是寂的相,如果有波浪它就不寂,起了波浪它照的作用就失掉了。縱然還能照,它所照的相是支離破碎,不是完整的。這種現象,我們也能夠體會得到,我們見過這個相。平靜的水像一面鏡子一樣。

  真心不動,真心是個平靜的水;妄心是起波浪的水,所以它起的作用不一樣。妄心對於外面的境界,你見不到它的真相,就是你心在動。你心動得愈厲害,那波浪就愈大,就愈是迷惑顛倒。所以佛教給我們修定,修清淨心,修平等心。心果然到清淨平等了,諸位要曉得,清淨平等心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本性。這個時候它起的作用就是照,叫照見。用照,就是你這個見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凡夫的見都有分別執著,分別執著那個見叫情見。情是什麼?感情,你帶著有情識那個見,見聞覺知都帶著分別執著,這個就錯了,真相見不到。你所見的叫妄相,不是真相。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你所見到的那是真相。

  實在講,真相跟妄相也沒有分別,真妄不二。不是說離開妄相之外,另外還有個真相,那你又錯了。就同樣一個相,我們見的是妄相,佛菩薩見的是真相。顯著的差別在哪裡?《金剛經》上講得很詳細、很透徹。凡夫見到這個相,譬如我們見到面前這一盆花,見到很喜歡,賞心悅目,去欣賞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用妄心見的是妄相。真心也見到這一盆花,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還是這個境界現前,他見到的是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空有不二,真相是這個花不生不滅。怎麼會不生不滅?前面說過,人家看到這個真相,看到這是什麼東西?業因果報剎那生滅的相續相,這是見到真相。因為它生滅的速度太快,絕對不止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不止九百生滅,這個在前面跟諸位報告了。一剎那當中億萬生滅,《楞嚴經》上講的,「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菩薩看到,佛菩薩知道是這麼回事情,這是見到真相。

  見到真相的人有沒有取?沒有取;有沒有住?沒有住。為什麼?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他取什麼?他住什麼?所以他的心永遠是寂靜的,他的作用永遠是照見。《般若 心經》裡面講: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萬法,世出世間一切法用五蘊來做代表。五蘊皆空就是萬法皆空,萬法皆了不可得,寂照同時,這個時候就自性起用。

  一切現相是什麼?無相無不相。無相,不但體,這一切相當體即空,沒有自性,這是無相。一般是這個講法,這個講法大家好懂。我們《金剛經》講到這個地方,應當更深入一層,當相即空,就是這個現相擺在面前,這個現相是空寂的,這就比前面進了一大步。從前我們講體是空的,相是有的,這是方便說。給你講真話,體是空的,相也沒有,這真的是無相。為什麼說無不相?無不相是講它的相續相,它有相續相。正如同我們看電影那個銀幕一樣,我們看電影銀幕上所現的這個相,你想想,無相無不相是不是這個意思?電影銀幕上哪有相?沒有相。可是它真的有相,那個相是什麼?那個相是相續相。其實那個相它也是剎那生滅,那個生滅的時間長,一秒鐘二十四次生滅,就是一秒鐘電影的底片放映二十四張。那個鏡頭打開,放一張;再關起來,再打開,放第二張,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看的是那個相,相續相。一秒鐘二十四張的電影銀幕,就已經把我們騙住,我們就以為那個是真的。

  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前這個現相,就跟銀幕現相完全一樣,它是平面的,我們這是立體的。而那個生滅的速度,電影簡直不能比。電影一秒鐘才二十四次生滅,我們眼前這個現相一秒鐘是億萬次的生滅,你怎麼能知道它是假的?這個事實真相,大乘經上講:八地菩薩才見到。七地菩薩那個定功還不夠深,他見不到事實真相。這個事實真相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相分,阿賴耶識的見分,八地菩薩見到。這一見到,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識成智,這個時候才「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八地菩薩的境界。無相無不相,無不相是講它的相續相;無相,不但性沒有,相也沒有。

  因其相不相皆無,相續相根本就是假的,根本就不是真的。是以不生不滅,如如不動。這個意思就很深,不但自性是不生不滅、如如不動,所有一切現相也是不生不滅、如如不動。諸位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能夠契入到這個境界,那你就是無生法忍的菩薩。我們回向偈常常念,花開見佛悟無生。花開見佛悟無生,悟的什麼?就是此地講的,知道十法界依正莊嚴不生不滅、如如不動。這個意思實在是有相當深度,要很細心的去體會。如果你真的懂得一點了,受用很大,這個受用幫助你放下,沒有一樣放不下。放下,心就清淨。心清淨好!經上講「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就生智慧,你就不生煩惱。所以,不必契入;契入就是證得,證得,剛才講是八地菩薩;我們沒有證得,能得一點相似的氣分就得受用,這個受用是真實的利益。

  【圓覺經曰: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復滅,虛空本不動。此圓覺心,即是生佛本具之性體。空花喻眾生無明不覺之幻相。空花若滅,喻無明滅。虛空不動,喻性本不動。】

  《圓覺經》上講的這一段話,可以做為此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的注解。這幾句話說得非常有意思,每一個字都妙極了。一切諸眾生,這是講十法界的眾生。十法界裡面有佛,那個佛也是眾生。十法界裡面的佛沒有見性,見性就超越十法界。所以天台家講四教,藏通別圓,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沒有超越十法界,所以在究竟位上稱這些人還是眾生。不但九法界眾生,連這兩種佛也是眾生,它的范圍包得很廣。

  無始幻無明,這句話很難懂。什麼叫無明?這個名詞的意思,我們要很清楚。明是明了,對於整個宇宙人生,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你統統都明了,沒有一樣不明了,那叫明;現在統統不知道,那叫無明。明是性德,也就是說,是你的本能,你本來都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你統統都曉得。現在人講神通,你神通廣大,沒有人能比得上你;可是你現在這個神通沒有了,這叫無明。為什麼這個能力失掉?你心動了。就跟水一樣,不動的時候像一面鏡子照得很清楚,沒有一樣不明了,那叫明,明德。現在心一動,起心動念就動了,動就起波浪,起波浪照外面就照不清楚,這個明就失掉了。無明從哪裡來的?心動。一念不覺,不覺就是心動,而起無明,這就叫做無明。可是你要知道,無明不是真的,是幻的。無明也是夢幻泡影,不是真的,真心是不動的。

  無始兩個字用得好。無始不是指時間講:很久很久找不到開始,叫做無始。很久很久找不到一個開始,說無始,那你還是無明,你怎麼能說明呢?無始兩個字的意思是告訴你:沒有開始。哪有開始!如果有開始、有終了,這個事情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本來沒有開始,也沒有一個結束,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就像作夢一樣,凡夫每天晚上睡覺作夢,有人一個晚上做好幾次夢,你問問他,你那個夢是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你為什麼不去追究它幾點幾分幾秒開始的,幾分幾秒結束的?你為什麼不去追究它?假的,它不是真的。這個地方意思是這樣的。

  所以無明起來了,怕不怕?不要怕它,假的不是真的。無明能不能破?能破,心定下來就破,寂照。所以佛法注重在修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因為你真心是不動的,所以叫你修定。修定,諸位要記住,不是叫你每天盤腿打坐面壁,那個沒有用處。盤腿面壁是做一個樣子給你看,什麼樣子?很定的樣子,很靜的樣子,就是告訴你這麼一樁事情。真正修定在哪裡?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這是我們日常生活,生活就是大定,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行住坐臥都是定,我們整個生活活動統統是定,這個定就管用,就能破無明。所以這個定不是教你身定,是教你心定。

  心怎麼定?在一切活動裡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定了。宗門裡面參究的綱領,參禅的綱領,離不開《六祖壇經》。中國的禅宗,就是以《金剛經》跟《壇經》為最主要的依據。《壇經》裡面所講的禅定,就是從這兩句出來的。六祖在《壇經》裡面解釋,「外不著相,叫做禅;內不動心,叫做定」,可見得那個禅定不是主張盤腿面壁的。六祖在黃梅八個月,禅堂根本沒有進去過。他在黃梅干的工作,是在柴房裡面舂米破柴,舂米破柴是修禅定。身在工作,一天忙到晚,他人長得小,長得瘦,舂米需要力氣,踏碓沒有力氣,他用個石頭綁在腿上增加重量來踏碓。他全身都在動,心不動,那個禅定是這個修法。所以我們懂得,他所講這兩句話就是從這裡出來的。外不著相,就是不取於相;內不動心,就是如如不動,他就從這兩句話出來的。他從《金剛經》開悟的,自己修學的綱領,以及教導他的學生,原理原則都沒有離開《金剛經》。過去有一些同修想學《金剛經》,我都勸他先去讀《六祖壇經》。有《壇經》的基礎,然後再讀《金剛經》,才比較會有一點悟處。否則的話,《金剛經》很不好懂,的確字字句句含無量義。你不懂,你就不得受用。

  所以我們要曉得,六道輪回是從無明裡面生的,十法界也從無明裡面生的。無明是假的,你就曉得,能生是假的,所生的十法界、六道,哪裡是真的?沒這個道理。這個在前頭跟諸位報告過,你有妄想就有十法界,你有執著就有六道輪回。所以破執著就出了六道,斷了妄想就出了十法界,這個意思在前面講過多遍。要依本經的經文來說,佛給我們講的四相四見,離四相就超越六道,六道是著相變玸出來的;離四見就超十法界,這個人就到一真法界去了。一真法界,《華嚴經》上稱為法身大士。所以我們曉得,四相四見,那就是無明。什麼叫無明?這東西就叫無明。

  無始幻無明,它並沒有開始,只是一念不覺,這就起無明。由此可知,一念要是覺了,無明就沒有了,凡夫可以立刻成佛,哪裡需要經歷次第?經歷次第是你沒覺悟,慢慢慢慢的把你往上拉。根性利的人,上根利智,不需要經歷這個次第,一下就悟了,就明了了。悟是什麼?放下就悟了。中下根性的人,他不能徹底放下,不能一下放下,他今天放一點,明天又放一點,慢慢的在那裡放。放一點,就多覺悟一點。學佛如果什麼都不肯放,永遠不會覺悟。覺悟的相,就是離相離見;你不能夠離相離見,沒覺悟。

  無始幻無明,跟一切諸眾生,從哪裡來的?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諸如來,我們聽到如來是佛,「我是從哪一個佛的圓覺心建立的?」這個地方的諸如來,就是前面的一切諸眾生,一切諸眾生就是諸如來,你本來是如來,你迷了才變成眾生,這兩個是一不是二。十法界依正莊嚴,不是從別人心裡變現出來的,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本來是個圓覺心,現在因為你迷了圓覺心,就變成眾生,就變成無明,就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就這麼回事情。

  這四句,前面兩句是講我們現前虛幻的境界,後面兩句是說我們自性的本來面目。要知道,我們今天講的宇宙人生,宇宙人生從哪裡來的?是迷了自性變現出來的。離開自性,確確實實無有一法可得。變現的這些境界,你要是認識清楚那就不礙,就不礙事,所謂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最怕的是你認錯了!認錯了,那就產生嚴重的障礙。這個障礙是苦受,你會有感受,這個感受是苦樂憂喜捨,你有這些感受。如果你覺悟了,這五種受都沒有了。五種受沒有了,叫做正受,佛經裡面常常看到的,梵語稱之為三昧,翻成中國意思是正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由此可知,苦樂憂喜捨都是不正常的享受。六道十界的享受都不正常,法身大士的享受才正常,那是正受。

  我們依金剛般若 覺悟的,依金剛般若 離開苦樂憂喜捨不正常之受,這就叫金剛三昧。你所得到的,起個名字叫金剛三昧,是從金剛般若 裡面得到的正受。如果你從念佛法門,你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也是把苦樂憂喜捨都捨掉,念到一心不亂。心裡面還有苦樂憂喜捨,你怎麼能得一心?不可能得一心。得一心,這個統統放下了。這個正受就叫做念佛三昧,你是從念佛這個方法得到的正受。所以三昧無量無邊,那就是無量無邊的方法,你所得到的是一個,決定是相同的,就是你得到正受。經上我們常常看到無量三昧,要知道三昧是一個,無量是法門、是方法,無量的方法都能得三昧。

  猶如虛空花,下面用比喻來說。這個比喻,跟本經後面講的夢幻泡影,的確是一個意思。虛空花依空而有相,虛空哪來的花?眼睛害了病,就看到虛空花。眼睛害毛病也是個常事情,我想大家都可能有這個經驗。眼睛害了眼病,確實看到虛空當中有花。眼睛病的人看到,好眼睛的人看不到。晚上看燈光,害眼睛的人,我害過眼睛有這個經驗,經上講的我很熟悉、很了解。晚上看燈光,燈上有個輪,有一個輪相,眼睛好的人看不到,沒有,害眼睛的人會看到。這個比喻什麼?假的、虛幻的,本來沒有,是你自己眼睛有毛病看到這個東西。這個輪跟花,都是從空中出來的,確實沒有這個事情。空中並沒有這個花出入,實在講是自己眼睛的毛病。佛用這個比喻,比喻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像空中花一樣,怎麼來的?無明就是個病態,就是不健康,從無明而來的,變現出來的。哪一天我們眼睛好了、病好了,空花若復滅,虛空本不動。那個花,有沒有說害病從空中就變出來,眼睛好了,它又回去,又沒有了?沒有這回事情,這種常識我們容易明了,佛用這個來比喻。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像空中花一樣,你迷的時候有,你有無明的時候就有,就現這個相;無明要是斷了,就沒有,這個現相就沒有了。永嘉大師在《證道歌》上說,「夢裡明明有六趣」,六趣是六道輪回,「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就說明六道十法界是夢中的境界,覺悟之後,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

  這個事跟理都是真實的,實在講理很深,事很復雜,理深事繁雜,我們沒法子體會。為什麼自古以來中國外國多少聰明人,我們今天講的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都是世間第一等聰明人,累積了幾千年的經驗、智慧,到今天還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方法上錯誤。他們要在這個繁瑣現相裡面去觀察,用分別、用思考;換句話說,這佛經裡面說的,依舊用心意識,心意識是妄心。這個東西,十法界、六道是妄心變現的,你再用妄心去研究它,你能把它搞清楚嗎?不可能!愈研究愈多,它是你心變的,愈變愈復雜,愈變愈多,永遠得不到答案。佛菩薩高明的地方,跟他們用的方法完全相反,佛菩薩用定,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讓這個心像水一樣,讓它慢慢靜下來,慢慢平下來。一到平靜的時候,豁然大悟,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間這些聰明人他們來研究,那個心裡還是起波浪,用那個起波浪的心去研究外面境界,那怎麼會可能!佛法跟世法不一樣的地方在此地。佛法用的是定功,用的是這個方法。其目的,恢復自己的本能,本能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本能。

  《圓覺經》上這幾句話,跟《金剛經》此地所講的意思完全相同。所以底下注出來了。圓覺心,圓是圓滿,覺是覺悟,真心是圓滿的覺悟,沒有一絲毫障礙。人生宇宙,我們自己過去世、未來世,過去無始,未來無終。說到空間,沒有邊際,十方世界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六根的能力是圓滿的,西方極樂世界,佛在經上講,距離我們此地十萬億佛國土。佛國土就是一尊佛教化的范圍,他教學的范圍。有多大?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從前一般人以為佛講的三千大千世界,大概是現代天文學家發現的銀河系,一個銀河系,這個范圍就很大。近代黃念祖居士,他也是個研究科學的,他在《無量壽經注解》後面有一篇文章討論這個問題。他的看法,一個銀河系是佛經裡面講的一個單位世界,不是大千世界,他說得很有道理。一個大千世界裡面,多少個單位世界?佛在經上給我們講,一千個單位世界稱為一個小千世界,這樣的小千世界再集合一千個,叫中千世界,然後再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一個大千世界,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我們乘一乘就曉得,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個。照他這個說法,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大千世界,一佛土。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個佛國土,我們簡直不敢想像,這個距離太遠太遠了。

  西方極樂世界那邊什麼樣的狀況,我們的眼睛看得很清楚,那邊人在那裡談話,我們也聽得很清楚,這是不是神話?給諸位說,決定不是神話。不是神話是什麼原因?西方極樂世界是自性變現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比西方世界更遙遠,無量無邊的虛空法界,還是自性變現的。我們六根的能力是自性的本能,哪有達不到的地方?沒有達不到的。所以佛法對我們的教學,沒有別的,恢復本能而已。佛有沒有給了我們一點?什麼也沒有給。你所成就的,是你自己本來有的。你今天能力為什麼喪失掉?是因為你那個機器發生故障。所以我們六根還起作用,但是范圍縮得非常非常小,隔一張紙就看不見,這是嚴重障礙。稍稍距離遠一點,我們就聽不到了。

  今天是我們六根自己有了障礙,障礙在哪裡?都是心裡面起了大波大浪,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愈是嚴重,你的能力就變得愈小;換句話說,妄想分別執著就跟波浪一樣,愈是輕,你的能力就愈大,就逐漸恢復了。阿羅漢見思煩惱沒有了,他還有塵沙煩惱,還有無明煩惱,他的能力就比我們強很多了。阿羅漢能夠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我們以中國人來講,中國人三十年是一世,五百世那就是五百乘三十,這是他能夠知道的范圍,他能夠見到的范圍。因為他的障礙去掉一部分,我們現在的障礙非常嚴重。

  佛給我們講的,是教我們恢復本能,我們每個人智慧德能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他們是完全恢復了,我們是完全迷失了。所以佛講,我們的能力智慧失掉,不是真的失掉,真的失掉那就不叫真性;不是真的失掉,是有障礙,迷失了。好比太陽一樣,我們今天陰天見不到太陽,是不是太陽失掉?不是的,雲層遮住,太陽並沒有失掉,雲層障礙了。雲層拿掉,不就又恢復了嗎?只要把我們心裡的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平常講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大家容易懂,只要把這個東西去掉,我們的智慧德能就恢復了。你去掉一分就恢復一分,去掉兩分就恢復兩分。

  由此可知,佛對於我們有恩德,有大恩大德,要不是佛把這個事實告訴我們,我們怎麼會曉得這樁事情?不知道。佛告訴我們了,佛希望我們恢復,佛不能幫助我們恢復,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迷,我們自己迷的,不是佛迷我們。悟還是要自己悟,佛不能幫助我們悟,佛只能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覺悟的方法告訴我們,下面功夫要自己做。怎麼做?在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要真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用功夫,真用功,這叫修行。前面講了,這個修行叫觀行,這是屬於行門。

  觀門,事實真相很清楚、很明白,要用《楞嚴經》上兩句話,清清爽爽,這一切現相是什麼?「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因為它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所以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它是空的,你得不到,什麼都得不到,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得到;連自己的身體,連自己思惟想像那個心都是假的,都得不到。所以你一定要清楚,不可得,你就放下了,這是教你無住。為什麼教你無住?為什麼教你放下?它有道理在。你要不肯放下,換句話說,你就不肯捨棄輪回,你就不肯捨棄地獄、餓鬼、畜生,那你有得受了。這是教你放下。因為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教你而生其心。可見得佛講的是真話,佛講的完全是事實真相。佛不勉強我們,我們不這樣做不行。前面經文講「信心不逆」,你真明白了,真懂得了,曉得非這麼做不可。要不這樣做法,我們永遠不能夠脫離輪回,永遠不能夠離開現在這個苦日子。這是說到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本性,本來是圓滿的覺悟。

  「即是生佛本具之性體」,一切諸佛證得,證得原來是自己,所謂是「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你所得到的,都是你自己本來有的,本有哪裡算是得?一切眾生雖然失掉,失掉,剛才講,迷失,不是真的失掉,只要不迷立刻就恢復。破迷開悟,馬上就能恢復。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本覺本有」,本覺就是自性,自性裡頭所具足的德能本來有;「不覺本無」,無始幻無明,那是不覺,那是本無。本無,當然可以斷掉,可以斷得干淨;本有,當然可以恢復。《起信論》這兩句,帶給我們修學無限的信心。

  「空花喻眾生無明不覺之幻相」,十法界依正莊嚴,是眾生一念不覺而起無明變現出來的幻相,如同眼睛害病看空中花,這個意思是一樣的。空花若滅,喻無明滅。因為能變跟所變是一不是二,無明滅了,空花就滅;空花滅了,無明就滅。起是同時,滅也是同時。

  虛空不動,喻性本不動。把自性比作虛空。其實我們現在這個虛空,虛空是真的是假的?給諸位說,虛空是假的,不是真的。世間人總以為,這一切現相是假的,虛空不是假的。天親菩薩在《百法明門論》裡面,把虛空列在無為法裡面,沒有列在有為法。有為法是有生有滅,什麼叫無為法?無為法是不生不滅。無為法有六個,但是諸位要曉得,除了真如無為那一個是真的,其他五種是相似的無為,不是真的無為,相似的無為。為什麼?因為它生滅的現相我們看不到。世間人事的變化,我們看到,植物開花,花開花謝我們看到,滄海桑田我們也看到,曉得所有一切現相都在變化。但是虛空,三千年前的虛空,跟三千年後今天的虛空,好像沒有什麼變化,的確它是沒有變化;實在講,它的變化是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出來的。

  虛空它也是有生滅的,有起滅的。你要不相信,這有個比喻你可以能體會到。你會作夢,你想想你夢中境界有沒有虛空?夢醒之後,夢裡的境界沒有了,夢中虛空哪裡去了?虛空也沒有了。那你就曉得,我們今天這個虛空是無明變現出來的。無明是暗相,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就一片漆黑。今天我們的太空就是這個樣子,一片漆黑。你把日、月、燈拿掉,虛空什麼樣子?一片漆黑。為什麼黑?無明。你什麼時候真正開悟了,給諸位說,人要是真的開悟了,這個虛空是明亮的,不需要日、月、燈,明亮的。大光明藏,自性是光明的,無明是漆黑的。哪一天看到夜晚也是明亮的,那就恭喜你,你開悟了,你就覺悟了。你如果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沒開悟。心裡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時候,心是光明的,外面境界是光明的;才起絲毫分別執著,就不行了。

  這個事情古人有,我們看近代的,近代《虛雲老和尚年譜》,這個在海內外現在流通很廣泛,諸位看看你就曉得,虛雲老和尚曾經有這麼一段故事。他自己在山上住茅蓬,茅蓬跟寺廟還有一段距離,通常走路可能要走一個小時、半個小時。老和尚大概是到這個寺廟裡面去,不知道辦什麼事情,辦完之後就回家,大概已經是黃昏的時候,他心很定,慢慢的走,往回走。可是走到一半天已經黑了,路上迎面來,遇到兩個同修,認識的人,這兩個人打著燈籠,遇到老和尚就覺得很奇怪,「這麼黑了,你怎麼一個人在路上走?」老和尚聽到這句話,天馬上黑下來了。他沒有提醒他,沒有說這句話,老和尚保持著,譬如他下午五點鐘出去的,他就是五點鐘的狀況,他沒有感覺到天暗,他清清楚楚。但是人家一告訴他天暗了,馬上就黑掉了。這就是證明大黑天是假的,不是真的,無明變現出來的。可見得老法師心很清淨,這個時候他破無明。破無明並沒有這個念頭:「我心很清淨,我破無明」,那就是無明。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妄想執著。這是我們從老法師這個境界當中,能夠體會到是虛妄的,虛空也不是真實的。

  【當知平常所言心動,乃無明動耳。】

  我們平常講的心,說老老實實話,全講的是無明,全講的是妄心;真心不動,真心離念,真心沒有念頭。無念這個念也沒有,那是真心。我們平常講「你的心」,那都是妄心,妄心才起心動念,妄心才天天打妄想,一個念頭生,一生念頭滅,叫生滅心。生滅心變現出的境界,就是生滅的境界。我們這個身體,因為心是個生滅心,所以這個身就是生滅身,我們居住的環境、一切萬法都是生滅的。佛與大菩薩證得心性,心性不生不滅,所以他的身也不生不滅。我們看到《無量壽經》,特別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一開端就告訴我們,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所得的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樣,金色光明,不生不滅。為什麼你得到?因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不生滅的心往生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現的。

  那麼現代人,現代人講求現實,實實在在說,我們學佛的人看那些講究現實的人,完全違背了現實,他怎麼會懂得現實?什麼東西最現實?人不老最現實,不生病最現實,不死最現實,年年十八最現實,他做不到。可見得,他不懂現實。這些事情能不能辦得到?能辦得到。怎麼辦?清淨心。所以最現實的就是清淨心,心清淨了,身就清淨。現在身體有毛病,不怕!毛病從哪裡來的?從不清淨得來的。心恢復清淨了,這個身體不必看病,不必吃藥,自然就好了,體質就變化,就恢復到正常。清淨心變現出來是正常。怎麼會把正常的搞亂呢?妄想。妄想真正是害人,妄想在作祟,把正常的生理破壞掉,所以才有許許多多的疾病。這是說明真心跟妄心,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妄心就是無明在動。

  【由此更可了然,但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之本性,當下便現。】

  本性現前,身就是佛身。本性不生不滅,本性不垢不淨,本性不來不去。本性現前,你這個身就跟諸佛菩薩的應化身沒有兩樣。真正得大自在,真正得真解脫,解脫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自由自在。修學的綱領就在不取於相,不取於相就是放下。放下很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不了解事實真相,把這些眼前所有相都當真,所以你不肯放下。不但身外之物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經上告訴我們,自己的身心,這個心就是念頭,經上講的三心,還是講的念頭;真心哪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妄想才有過去、現在、未來,所以講三心是妄心,妄心不可得,妄心現的這個妄相也不可得。身心世界都不可得,這是事實的真相。

  佛跟我們講這些話不是消極,你要認為佛說這些話是消極,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佛說這些話,真的是非常積極。明了真相,一切放下,你的心真誠,真心顯露出來了,對人對事對物都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真心的相是清淨平等,真心的作用是大慈大悲。對一切眾生平等的關懷、平等的照顧,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更積極?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更圓滿?這才是真正福慧雙修。得的果報,果報是決定有的,它造因哪有沒有果的道理?果報不可思議。自己受用的那個境界是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極樂世界不是人建造的,是性德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我們今天用真誠、清淨、平等、大慈悲心,對人對事對物,就是修的這個。這就是佛家常講的稱性起修,全修即性。前面跟諸位說過,所有一切現相是什麼?業因果報的相續相。你現在做的是這樣圓滿的因,這樣殊勝美好的因,現的相續相當然就是最殊勝、最完美的。最殊勝、最完美的這個現相,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這是佛教給我們而生其心。

  決定不能用惡念對一切眾生,受害的是自己,因為那個惡念變惡境界。一定要記住,所有一切境界相從心想生。心地善良,現的境界就善;心不善,現的境界就不善。所有一切境界是自性變現的,不是外面實有的,不是別人變現出來給自己受的,這一點諸位一定要記住。你真正通達這個道理,你不會怨天尤人,才真正明了古人講的自作自受。自己修清淨心,現西方極樂世界;自己起三毒心,現的就是餓鬼、地獄、畜生。離開念頭,什麼都沒有。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個意思一定要能夠體會,一定要明了它的事實真相。只要能夠於一切法不取,諸位在此地要記住,不取不是不要,你要是說不要,你又錯了,又落在非法相那一邊去了;不取是不要放在心上。因為取著的念頭是妄心、是無明,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待人接物,剛才講了,用真誠,真誠不是取,取就沒有真誠;用清淨,清淨裡頭沒有取,取就不清淨,取就不平等,取就不慈悲。一定要能做到不取於相,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就現出來了。這是什麼東西?就是如如不動的本性起用。當下便是,那個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還要學嗎?不要學,自性裡面自然流露出來。這個東西現在就是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讓你不起作用,讓你透不出來。

  【又可知取捨正由無明,而無明本是幻相。然則不取於相,當下便如如不動。】

  取捨還是沒有離開無明,這個意思比前面又要深一層,又不好懂了;前面教你不取於相。我們把話再說得更簡單一點,我常講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記住我這四句話,對人對事常常念著:「我不分別、不執著」,試問你有沒有分別執著?你說你不分別,你已經在執著,你已經在分別。你說你不執著,你已經在執著;執著什麼?執著個不執著,分別個不分別,你又錯了,這就是這個意思。你要是不會,取捨都落在無明裡面,取相錯了,不取也錯了。這個事情很難,要體會這個意思,沒有辦法言傳,你要懂得這個意思。剛才講了,離開取捨之後,流露出來的是真誠、清淨、平等、慈悲。真誠、清淨、平等、慈悲裡頭,決定沒有取捨,決定沒有起心動念,這就對了。如果我今天對人對事對物,一切法我都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了,可是一點慈悲心都沒有,一點真誠心都沒有,那你就墮到無明裡面去了。換句話說,你還是落在取捨裡頭,你不是真的不取不捨,不是真的。無明是幻相。

  然則不取於相,當下便如如不動。那個不取於相也沒有,那是個什麼樣子?就是真性圓滿現前,真性的圓滿現前就是如如不動。但是此地如如不動,你又不能看死了,如如不動像個石頭一樣,像個木頭一樣,不是的。釋迦牟尼佛已經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他每天還到捨衛大城去托缽,他還要穿衣持缽,他有沒有動?要曉得,動跟不動是一不是二,才是真的如如不動,這是最難懂的地方。他每天還照樣生活,照樣工作,照樣上班,照樣應酬,他怎麼如如不動?他確實如如不動,就是我剛才講的,他生活、工作、應酬、待人接物,都是用一片真誠、清淨、慈悲,那就是如如不動。這個意思確實是愈講愈深,愈講愈難體會。你真能體會到,才曉得是自性起用,這是佛菩薩的境界,是我們自己本來具足的境界,不是從外來的。我們是把這個殊勝、光明、美好失掉了,今天再給你講講,感覺到驚奇,其實這是很平常的事情。

  【是故學人】

  這一句是做一個結論,因為前面講的道理。修學般若 的人,

  【當於不取上,痛下功夫,不取就是無住。方契真如,智與理冥也。】

  冥就是合一。所以初學的人在哪裡用功?要在無住、在不取;無住、不取就是放下。我早年學佛,剛剛接觸佛法,我算是非常幸運,我接觸佛法大概一個月,我就認識章嘉大師。他老人家教給我的東西簡單明了。我們第一天見面,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我現在知道佛法很好,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這是方東美先生給我介紹的。我向他請教,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入這個境界?我向他提出這個問題,他並不是馬上就答覆我,他一直看著我,看了三十分鐘,一句話不說。他看我,我也看他,三十分鐘下來,心定了。這是他教學的一種手段,他讓你整個定下來,然後這一句話會叫你一生不會忘記。他的教學法,我從來沒有遇到第二個人用這個方法。給我說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就是《金剛經》上這兩句,看得破,這是《金剛經》上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放得下,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他講看得破、放得下,這個好懂。我就向他請教,從哪裡下手?大概又停了七、八分鐘,沒有上次那麼長了,給我說兩個字「布施」。第一次跟他見面,時間大概是一個半小時,只談這幾句話。所以那個氣分,都像在定中一樣。

  我向他老人家告辭,他送我到門口,拍著我的肩膀告訴我:「我今天教你六個字,你回去好好的做六年。從布施下手。」我們接受他的教訓,真受他的感動。為什麼?真誠。我剛才講了,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完全流露出來,讓你在他那個小客廳裡面,受他這種氣分的薰陶,那個力量太大了。我們現在科學裡面講磁場,他那個磁場跟別人不一樣。所以真的就回去學布施,真的就干六年。六年布施光了,什麼都沒有了,干干淨淨。可是這個老人家講的那個感應不可思議,真的就現前了。所以一定要做,要在不取上痛下功夫。

  我們是凡夫,布施放下很難,難捨!難捨也要咬緊牙根去捨,你不做不行。不做,換句話說,理論得不到事實的證明,一定要曉得,理跟事是一不是二。學佛的人往往把理跟事分作兩截,所以一生不得其門而入。一定要曉得,理跟事是一不是二,真的要痛下功夫。最初學布施,因為從來不肯布施,吝啬,現在接受老師的教誨,回去學。開頭怎麼樣?自己不要的東西拿去布施,算不錯了!從前不要的也不肯布施,也不肯給人,現在用不著、不要的可以給人。慢慢再進一步,把自己好的東西也可以給別人了。最後,好的送給別人,那個不好的自己留著用,這就進了很大一步。搞了不少年,那個心才搞平,才養成習慣,非常非常困難!但是這個難關一定要克服;不克服,經典裡面所講的這些道理、義趣,你縱然看了,看了人家的注解也看不懂,那個意思你也沒有辦法看懂,你也得不到受用。一定要功夫下下去,一看到經典上講的,注解上講的,沒錯,就是這樣的!所以要在生活上去做,整個的生活沒有別的,就是布施,這個意思前面講得非常詳細,整個生活是布施。

  在日常生活,從早到晚,每天工作應酬、待人接物,統統是布施,統統是六波羅蜜。你只要肯這樣做,經上講的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就是真如,方契真如。到這個時候,智慧就開了,就像六祖惠能大師一樣,常生智慧。六祖見五祖的時候,「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你就常生智慧了。常生智慧的日子就好過,真的是幸福美滿、自在快樂。將來以後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的是了生死出三界。你不肯做,學佛是空的,沒有用處。一定要認真努力,痛下功夫;就是認真去做,不做不行。學了,馬上就要用得上,就要把它變成自己實際的生活行為,我們才真得受用。今天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金剛經》第114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什麼是老實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