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個「引業」,也是我們佛經上的用語,我們佛經上有引業跟滿業。所以這個引業跟滿業,就是我們來投胎的一個業力。你前世如果能夠把五戒持好,能夠得到人身的這種業力,能夠帶你來投胎,來當人,這個叫引業。那當人裡面,會當富貴、貧窮、健康、長壽、短命、多病,那是滿業造成的。所以其實我們都不知道,我們人的阿賴耶識,我剛才講就像一部大計算機,每天都處理大小信息,藏在我們的八識田中,善惡它是自動分類的,了了分明。當你一生結束的時候,就隨著這個信息業力,力量較大的方向導向下一世。這就是李炳南老師講的,「去後來先作主公」。所以人最後離開的時候,李老師說,哪一個力量最大,就往哪一道方向投胎轉世。如果念佛的力量,第一個出來是念佛的力量,他就是往生極樂;如果出來的力量是貪心,他就墮餓鬼;如果瞋心就是墮地獄。
所以這股力量就是所謂的業力,所以我們生命的輪回裡面,下一輩子會去哪裡?過得好不好?隨業力而有差別。在佛經上的分法,叫做引業跟滿業。在《八識規矩頌》裡面說,「引滿能招業力牽」,「引」就是引業,「滿」就是滿業,能招感業力的牽引,叫做「引滿能招業力牽」。意思就是說,六道輪回中投胎到哪一道,是引業。投生到那一道以後,長相的美丑,家庭的貴賤,所受用的一切好壞,則是所謂的滿業。所以你現在造惡的重跟輕,你行善的多跟少,它就是滿業,先決條件你要去當人,就是引業裡面要有不殺生的條件,要五戒圓滿,要有得人身的條件,那個叫引業。
有一個比喻就是說,就好像我們在捏陶土一樣,陶土的老師父用陶土先做一個模子,徒弟再隨各人的喜好去把它彩繪,模子雖然相同,但是卻能千變萬化。所以我們讀《地藏經》裡面講,「覺林菩薩偈」裡面講,「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我們這個心就像工畫師一樣,「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所以引業好比是模子,滿業就好像徒弟的彩繪,各有不同。也因此人跟人之間有比較,有計較,命運的好壞等差別。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七O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