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學佛要學會放輕松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最近又有幾位師兄不約而同地問到了吃素的問題,因為吃素,給她們(對,主要是女師兄)的家庭生活帶來了不少煩惱和困惑。老公不吃、孩子不吃、婆婆不吃……然後,自己就孤立了,問題多多就出來了。

  吃素,挺像生活中的財富,就是錢。錢很重要,但也不要把它放在一個過於重要的位置上。因為錢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於是我們就容易形成一個習慣性結論:錢太重要了,沒錢是不行的。有錢就可以。於是把所有事情的正面和錢掛上鉤,就順理成章形成一些結論:錢等於幸福、等於成功、等於婚姻、等於生命、能使鬼推磨。

  凡事走到極端,就一定是錯誤的。沈氏定理。凡事走到極端,就一定走向它的反面去了。

  類比來看吃素,很像上邊說的錢。吃素是件好事,於是就很容易把所有好的結論都和吃素掛上鉤:吃素就等於修行、就等於精進、等於持戒、就等於成就、就等於往生……不吃素就代表墮落、就代表不成就、就代表懈怠、代表魔。

  不要把吃素放在一個太重要的位置,搞得自己很緊張。

  真正評價一個修行人,是否入道,應該有著很多標志,吃素是排不進前十名的。我們可以列一列,想一想,一個好修行人的標志有哪些?比如觀世音菩薩。你第一念想到觀音菩薩時,想到什麼呢?大慈大悲、包容、謙卑、忍辱(我罵什麼菩薩也不會生氣)、微笑的、低眉順目的、和藹可親的、是救我們出苦海的、智慧的(楞嚴經裡寫了菩薩的般若智慧、心經裡的觀自在菩薩 )、菩薩啊是無所不在的隨時變化分身無數的、你還能舉出來, 但你會想到“觀世音菩薩是吃素的”這個命題麼?這個標志嗎?

  吃素很重要,但又不能把這個吃素的重要性擺在其他重要性的前邊,相對於吃素,謙卑更重要、包容更重要、順服更重要、你的出離心更重要,你不生氣更重要、你能時時和藹微笑面對所有人更重要、你永遠不說別人的過錯、不背後議論他人的是非,這個重要、哪怕對最笨最傻的人你也沒有嫌棄心,這個重要;你放下所有的執著,哪怕對親人也不貪戀,這個重要;你對佛法僧三寶的堅定的皈依心,絕對重要;對阿彌陀佛無偽的信心,絕對重要。

  這些是我們應該時時提起的。而不是動不動就“你學佛了?那你吃素了嗎?”你把吃素和學佛劃上了完全的等號,這不公平,也不是智慧的知見。否則,喜洋洋就是大成就者了。

  修行有個總原則,就是喜樂。而喜樂的前提,就是心態要放松。看過一則故事:好弓要放松。

  長孫晟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神箭手。四十歲那年,他收了一名徒弟,教他學習射箭。一天,長孫晟帶著徒弟去弓箭坊買弓。進得弓箭坊,徒弟一眼就看見屋子中央的櫃台上擺放著一張樣式精美的弓, 一天,長孫晟帶著徒弟去弓箭坊買弓。進得弓箭坊,徒弟一眼就看見屋子中央的櫃台上擺放著一張樣式精美的弓,弓弦繃得緊緊的,弦上架著一支箭,從木質到雕花,完全符合一張好弓的要求。

  徒弟對長孫晟說:“師父,我們買這張弓吧。”長孫晟看了一眼說:“我們要買的弓,都掛在牆上,這張弓並不好用。”徒弟再仔細觀察牆上的那些弓,發現每張弓的弓弦都松松垮垮的,並不漂亮。他疑惑地問長孫晟:“師父,牆上的弓,弓弦都不夠緊,能好用嗎?”

  長孫晟反問徒弟:“你認為弓弦緊的就是好用的弓嗎?”徒弟點點頭:“我是這麼認為的。”長孫晟指著那張弦繃得緊緊的弓說:“你別看它樣式好看,只不過是擺個漂亮樣子。它日夜都繃著,看似有力,其實早已沒有韌性了。你覺得這樣的弓還能用嗎?真正好用的弓,弓弦都是松弛的。唯有松弛,才能保持弦的柔韌,也才能將箭射中理想的目標。”

  修行有如射箭,只有讓意志的堅定和心靈的柔韌結合起來,方可將修行之箭射到既定的靶位上。

  運動員,放松的狀態下,才能發揮出最佳水平。演員演戲、學生考試,乃至世間萬物,都如此。緊張了,就會出問題。你去看病,醫生會對你說什麼:放松一下啊,別緊張。

  不要因為吃素,搞得自己很緊張,也搞得家人也緊張,壓力很大。什麼叫自己緊張呢?就是想吃素,覺得好,但和家人一鍋炒菜,那這樣算不算嚴格吃素呢?不小心沾上了肉,是不是犯戒了呢?是不是自己一天的佛就白念了呢?是不是表示自己不精進不虔誠了呢?是不是閻王就要懲罰自己了呢?

  然後想著讓家人也一起吃素,但家人就是不聽。於是搞得矛盾重重,互相都覺得是個累贅,一塊吃飯都覺得別扭。上次有位女師兄說:她吃素,和家人去旅游,丈夫吃海鮮,她勸阻不成,就在旁邊念往生咒。我就說“你真把自己當唐僧了,什麼還都不會,念咒倒是學得挺快。” 說完大家也笑了。我接著說:“以煩惱心、不滿心念的咒,再好的咒也成了詛咒,不但不能超拔眾生,還會和那些眾生結下逆緣呦。反過來,能有一顆凡事接納心、歡喜心、包容心,那你念什麼,什麼就靈。”如果我們總是把別人當妖怪,想著去降伏,那我們就是把親人變成了冤親債主,估計離分崩離析也快了。

  學佛要學會放松,放松就是放下。放松的狀態下,才能堅持下去。有位女師兄說剛開始學佛時吃素,搞得家裡家外都很緊張,後來竟然堅持不下去了。最近她改變了方法,“這次也沒那麼講究了,在家可以自己做點素菜,在外面就吃點鍋邊素,自已別人都方便,也堅持到了現在。”這正是古人所謂“輕履者行遠”啊!

  放松的狀態,才是快樂的。學佛難道不是快樂的嗎?如果越學佛,自己和家人都是緊繃繃,那玩了,早晚玩完。你不可能堅持太長時間的。

  修行都知道要精進,但一味精進,也不是件好事。意思是不要過分用力,不要著力太狠,否則會太緊太崩失去平和、失去從容失去安詳

  有一個沙門,晚間誦持迦葉佛留下的《遺教經》。“其聲悲緊”:他的聲音很悲恸,很緊張的樣子,他自己覺得很慚愧,不要修行,要退步了,覺得自己做不到。

  佛陀問他,聽說你在家時會彈琴?是的。如果弦太緊了,會如何?彈不出聲音。如果太緊呢?就會繃斷。那要怎樣?要不緊不松,才能彈出好聽的音樂。

  佛陀:我們修行人修道也是如此。身心也要調適合度。如果一味急躁冒進,時間長了就會產生疲倦。身體疲倦,就會產生退失。所以合度中庸,才是正道,身心才會清淨安樂。

  “處中得道”。說明了人學道的方法,應該好好地調身、調心,不要令身心太緊張,或太懶惰。

  既要精進,又要放松。既要嚴謹,又要隨便、無所謂、大大咧咧。

  有僧人問趙州從谂禅師∶「如果有人想成佛,該如何做呢?」

  趙州回答∶「干麽這麽費力!」

  僧人續問∶「那不費力該怎麽做呢!」

  趙州回答∶「不費力的話,就已經成佛了!」

 

上一篇:獨尊湛現:修行一定要具足佛的知見,否則會誤入歧途
下一篇:獨尊湛現:大家要知道,一切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