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蓮池大師《放生文》的圖說裡面,有寫「孫真人救龍子傳方」這個故事。當時孫真人,孫思邈尚未成就仙道的時候,有一次他外出遇到一個村童,抓了一條蛇,把牠打成戲弄,「毆打戲弄」。那一條蛇全身流血都快死掉了。孫真人憐憫這條蛇無辜遭受傷害,所以就向村童買回來,用藥把牠敷治救活了,然後把牠放生在草叢裡面。經過一個多月,孫真人在靜坐間,看到一位青衣少年前來邀請,真人就跟他前往。到了世間人稱羨的水晶宮,就是龍宮啦,海龍宮。
見到頭戴合帽,身穿绛衣的龍王出來迎接,「延請上座,並說:『小兒前日出游。』」他說,我兒子前幾天出去玩,被人家傷害啦,幸好遇到道人拯救,「不勝感激」。乃召青衣小官出來,「再三拜謝」,並且殷勤設宴款待孫真人,「留住三天」。臨行的時候,拿出奇珍異寶要贈送給孫真人,「以表謝意」。當時孫真人堅持不接受祂的禮物,而且說了,他說,「久聞龍宮甚多醫病祕方,願能傳我,以救世人,遠勝金玉。」他說,聽說龍宮裡面,有很多醫病的祕方,你可不可以送給我?我還可以救世間人,超過金銀珠寶。龍王為了感激他救子之情,所以贈送他「玉笈三十六方」。「命僕護送真人到家」,而且還派一個僕人護送他回來。經過屢次的實驗,確實有靈效,於是編入《千金要方》。從此醫術更加精進,「行醫救人無數」。
所以我們從孫思邈這邊,我們就看到,你有醫術還要有慈悲心,還要有菩薩行,有一種不忍之心,「恻隱之心,人皆有之」,那一種胸懷,你才會感應道交。你光會把脈,會開藥,會抓藥,會講病,你智慧不開,有些業障病、冤業病,你根本看不出來。但是智慧可以看得出來,你可以跟他開示因果,可以跟他講,開示佛法,可以跟他講緣起法。你可以改變他的命運,而不是只有抓藥給他病治好。病治好以後,他也是一期的生命而已。
你不如藉由他的這個病,為他說佛法。就像維摩诘居士說的,眾生有病,我才有病。眾生病好,我病也好。眾生的病就是什麼?業障。業障從哪裡來?病從業障來。業障從哪裡來?從貪瞋癡來的嘛。你要幫助他斷貪瞋癡,才是連根拔起嘛,才可以根本解決問題,對不對?要不然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你胃病,我把胃病幫你治好了,可是他業沒有消啊,你有智慧才可以啊。
所以孫思邈就是這麼慈悲,所以得到龍王贈送給他「玉笈三十六方」,然後編入《千金要方》。所以孫真人他後來「醫術更加精通,行醫救人無數」。范仲淹講的,有兩種人可以救人,一個是醫生,一個是宰相,這兩種人可以救人。後來他證了仙品,活到一百二十歲。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早上起床,沐浴更衣,遺下形體,仙化而去,成仙了。經過一個多月,形體容貌不變,「舉屍入棺,輕如空衣,時人都驚奇贊歎」,世人稱他叫「孫真人」,孫思邈。
學《感應篇匯編》有這個好處,了解很多歷史故事。你不學不知道,如果我們沒有講到這一段,你怎麼知道孫真人從什麼地方得道的呢?他為什麼被稱為孫真人呢?你不知道啊。但是我們現在學了,你看他是一個很簡單的行為,看到一個村童在玩一條蛇,把牠弄傷了,快弄斷了,快弄死了,他出錢把牠救起來,再用藥把牠敷好,再把牠放生。結果沒想到他是救到一個龍王的兒子,後來被龍王請到龍宮,還住了三天,龍王贈送他這麼珍貴的「玉笈三十六方」,最後他成仙了。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八二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