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青春不只有熱血,還要有忍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 夢 沒 有 錯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不斷地積累、沉澱,尤其在年輕的時候。

  好像我這幾年遇到的很多年輕人,個個都滿腔熱忱,想做大、做強,“我要賺大錢”“我要改變世界”“我要造福人類”……他們的心態、視野確實和過去的人不一樣。有這樣遠大的理想也是好的,不像有些年輕人,心裡沒什麼想法,整天無所作為,還經常拖累父母。但也要看到,很多事情,並不是喊個口號,就什麼因緣都來了。

  有時候,我也會關注世間的有錢人,倒不是想跟他們學賺錢,而是因為這個時代,人們特別講求用金錢來衡量成功,所以我想看看,他們是怎樣成功的,甚至能在短短的二十年當中,就當上世界首富。

  然後你會發現,其實每個成功的背後,都有很多艱辛。

  不 低 頭 ,才 能 更 精 彩 地 活

  比如大家熟悉的阿裡巴巴、騰訊,包括萬達。我曾經看到萬達老總的創業經歷,剛開始怎麼借錢、怎麼找地,還跟人打了兩百多場官司,看他經歷的這些事,就覺得成功人士的內心還是很堅強的。

  我們往往只看到他們成功後的樣子:有花不完的錢,不僅這輩子花不完,下輩子、再下輩子,如果還有支配權的話,也都花不完。看到這些,很多年輕人會羨慕,希望能變得跟他們一樣,但實際上,這他們成功之前,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員工;也曾經在某個崗位,認真勤懇地學習技術;也曾經在每一個難關面前,堅強地度過。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堅持不下去,就放棄了;而那些不斷堅持的人,就成了今天的成功人士。

  掌 握 命 運 的 規 則

  當然這種成功,作為一個佛學研究者,我會毫無疑問地認為,不可能僅僅依靠知識、技能或努力就能實現,也跟他曾經造過的善業有關,這是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因緣。

  我們經常看到,兩個人一起創業,想合伙開發某個項目——現在一講“開發”,就是分成、發財的意思。這兩個合伙人,起初可能旗鼓相當,但到了後來,也會有不同的發展。

  所以成功自有因緣。你的職業規劃可以有很多種選擇,不一定非要創業、當老板。那些世間非常成功的人,有些也不是老板,但他在一些大企業、大集團裡,積累了豐厚的實力、財富和人脈。如果一開始選擇創業,不一定能有今天,但因為選對了團隊、找對了老板,今天的生活、事業,已經跟其他人完全不同。

  佛教講,凡事都由因緣決定,這些因緣有善有惡,對於那些善的因緣,我們應該去做,去爭取。

  這 世 界 ,海 闊 天 空

  當然,同樣是“做”,每個人得到的果又有不同。大部分人是為了自己和家庭的利益在做,為了個人的發展、孩子的成長,稍微擴大一點,也只是考慮自己的兄弟姐妹、整個家族的子孫後代,有沒有更廣闊的心量呢?很多人是沒有的。而真正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就不會只追求自己的快樂,他會考慮更廣大的人群,甚至為了所有眾生而奮斗。這是最成功的“做”,也是最成功的“得到”。

  如果你是老師,能夠堅持天天講課,讓很多人沐浴在智慧的海洋中,當你桃李滿天下的時候,就已經“做才是得到”。

  如果你是企業家,能夠一心一意、盡職盡責地幫助員工和客戶,當所有人都把贊美的語言寫在天空中,寫在草原上,寫在心間的時候,你也會感到一種成功。

  如果你是公務員或者領導,能夠用公平正直、合理合法的行為,幫助百姓獲得法律的保護、正義的維護,當你為此而奮斗,活在這個人間,就會非常有意義。

  從 未 背 棄 ,心 中 的 道

  尤其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大家不要忘記我們的傳統文化。

  廣東外貿大學曾經舉辦過一次講座,主題是“困境時代的作家”,請到200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克萊齊奧,一個73歲的老人,來做演講。

  克萊齊奧說,每個人都在爭取成功,但真正的成功學,在中國的老子等一些大思想家的學說裡。他們的思想,是成功人生的典范。

  這是一個諾貝爾獎得主的眼光。而現在的很多人,只關注當今時代的成功人士。當時現場有人問他,是否看過時下一些中國作家的暢銷書,他說暫時還不了解,將來會去看。但他特別指出,喜歡老捨和魯迅。不知道他以後會不會看,但由此可以了解到他的想法,是覺得成功學的根本就在儒教思想這些傳統文化當中。

  我們都想做一個好人,覺得這是做人的成功,但對這個“好”字,隨著各自的因緣,會有不同的定義:也許是對家人好;也許是對客戶、員工好;也許是對無量無邊的人類,以及人類之外的眾生都好。這取決於每個人的發心,而這種發心,不能忘失、背離傳統文化的道。

  站 在 智 慧 的 肩 上

  有一本名叫《展望21世紀》的書,可能大家都看過,是關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湯恩比博士和池田大作的一次很有意義的對話。他們主要探討了生命的源泉,話題涉及環境保護、政治體制、國民經濟、醫療衛生等方方面面,還談到了中國對未來世界的作用。

  他們一個是基督教徒,一個是佛教徒;既是虔誠的宗教徒,也是擁有牛津等名校背景的著名學者。談話中,他們把科學思想和宗教理念進行對比、分析,對未來進行了預測和展望,由此講到:“要解決人類21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依靠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這句話,也值得年輕一代認真思維。

  這是一個科學家,和一個對當今社會頗具洞察的心靈導師對世界的看法。無論在21世紀,還是未來的22世紀,孔孟思想對於解決人類的社會問題都非常重要,對於完善人格,指導自己做一個好人,也同樣重要。

  但僅僅學習儒教是不夠的,還要學習大乘佛法;不能只想著完善自身,發展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思想,還應該培養利他的精神。尤其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人們不能太自私了,如果大家都有一種大乘佛教的利他心、菩提心,才能把這個世界營造成真正美好的家園。

 

上一篇:淨空法師:當你有求不應時,是什麼原因?
下一篇:太虛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