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舜法師:對,您講到這兒我忽然想起一句台詞,就是在五台山慧锷第一次見到無塵方丈,無塵方丈看他一眼很淡然的說了一句,他說這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我當時看了一下就有遭電擊的一種感悟,就像我們禅宗說的當頭棒喝。因為它揭示了看似偶然,其實必然的一種關系。
張鑫:這句台詞正是道出了佛教的一個真理,我覺得今天我們的相遇,一定是在過去有過某種交往,這樣一個緣分才決定我們相遇,才決定我們三個人坐在這兒,它有內在的規律。
宗舜法師:有因有緣,有前因有後果,佛教講三世因緣。
張鑫:對,你看我們有很多機緣巧合的事情。我們拍電影,一定要核算成本,拍這部電影需要一條從日本能夠開到大唐來的古代的船。那需要花多少錢來造這條船,這不可思議。
宗舜法師:造了嗎?還是道具?
張鑫:造的,我告訴你,我們在沒有去看之前,就動腦筋跟特技工程師商量,怎麼用特技來做。後來我們一去,當地政府就告訴我們,上個星期剛剛花了兩千多萬造了一艘仿唐的,裡面是機器,外表仿唐的大船。
王琬:完全是真實的?
張鑫:當然我們要用真實的。
宗舜法師:但是恰好就好象是為他們設計的。
張鑫:這就是一個您說的因緣。
宗舜法師:不可思議的因緣。
張鑫:對,我們拍攝的時候是6月份,當地人告訴我們這是梅雨季節。可是我們在那個地方,整整35天,天天晴天,我們大家說是觀音菩薩替我們捧著這個雲彩。
王琬: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感應?
張鑫:是一種感應,我們所有的人,無論是信佛的,還是不信佛的在這樣的一個現實面前,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跪下來跟觀音菩薩表示感謝。我是每天早晨5點鐘起床到蓮花院謝謝觀音菩薩,保佑我們把這部電影拍好。拍好這部電影的目的是讓很多觀眾,了解觀音菩薩的、不了解觀音菩薩的,信仰觀音菩薩的、不信仰觀音菩薩的人,都能學習到觀音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這是我們所有人,從投資出品人到制片人,到攝影師等等,所有人共同的心願。
宗舜法師:這個心用我們佛教的話說歸向一處,把心系在一處,這樣就完全不一樣了。要不然怎麼可能出現這種有求必應的情況。我覺得從佛教界的角度來看這個片子,都是非常專業的、中規中矩的。這就傳達出一個正面的形象,我覺得這一點是特別叫人感到很開心的。因為現在有些電影連袈裟怎麼穿,怎麼搭衣不知道,這部戲能夠規避一些技術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