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只要行住坐臥不離佛號,善根、福德、因緣很快全補足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摘自老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35集 2014年11月17日講於 香港

  自己只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不管外頭的叫“反聞聞自性”

  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這句佛號要一句接著一句,口不念出來,心裡頭有。怎麼修?學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觀世音菩薩怎麼聞?現在我教你:你聽你自己念佛的聲音,不要聽外面;我口不念,心念,心念有沒有聲音?有,別人聽不見,我自己聽見,自己只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不管外頭的,這叫“反聞聞自性”。

  阿彌陀佛就是自性佛,阿彌陀佛就是真如、本性,你修成功了,肯定得智慧,得什麼?首先得“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這個“三昧”起作用就是智慧,不但這一部經你通達了,所有一切經你全通了,你全都明白了,沒有一樣你不能講。可是你不認識字,不要緊!字可以問別人,別人常常告訴你,意思你通達無礙,符合古人所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個“千遍”是什麼作用?“千遍”是收心,不念,你會胡思亂想;念經的時候妄念沒有,雜念不生,那就是修禅定。

  用讀書來修禅定,書裡頭什麼意思、在經裡面什麼意思,不要管它,它沒有意思。開悟了,無量義;沒有開悟,什麼意思也沒有,它是本體,哪來的意思?!它是自性,真實之際,沒有意思,起作用的時候,有人來問你,你就能講給他聽,他是菩薩,你講得很深;他是凡夫,你講得很淺,個個都得利益。

  所以法師講經要開悟才行,這個道理要懂得,完全在用心。用心什麼?用心頭一個就是“放下”,經典裡頭我“只要一門”,我不搞太多,為什麼?多,心就亂了,一門心是定的。

  把這個注解,初學的人看三十遍;把這部經,《無量壽經》,念一千遍,一天念三遍,一年就念一千遍,三年就念三千遍,你就能講,你就有能力接引初學,這樣堅持下去,你肯定會跟海賢老和尚一樣,得功夫成片,得事一心不亂 ,得理一心不亂。所以這個意思很深。

  【解】最極圓頓之殊勝淨土法門。但以此乃超情離見,不可思議難信之法,眾生情執深重,信不能及。

  “情”是情識,最難斷的,我們叫感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最難斷,要超越。“見”是自己的見解,自己的想法、看法,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要把“情”、“見”放下,“不可思議難信之法,眾生情執深重,信不能及。”

  為什麼不能相信?雖相信了,半信半疑,從哪裡看?章嘉大師早年給我一個標准,這個經你學了,你懂得多少。從什麼地方看?從你做到多少,你沒有做到,大師說你沒懂;如果你懂,哪有不做的道理?!你能做到十分,你懂十分;你能做到一百分,你懂一百分,你沒有做到,你根本就沒懂。這個標准好,我這一生得受用。絕不自以為我懂了。

  阿彌陀佛是自性佛,念阿彌陀佛所有佛全念到了

  淨土法門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第一個介紹給我的,忏雲法師,我在他茅蓬裡面住了半年,我半信半疑。第二個人是李炳南老居士,勸我修淨土,言辭非常懇切,我很感恩他,我還是不能接受。我學佛大概三十多年,將近四十年,我講過《楞嚴》、講過《法華》、講過《華嚴》,在華嚴會上,有一天突然想到,我們最尊敬的菩薩——文殊、普賢,他是學什麼法門成就的?《華嚴經》我還沒講完,前面沒講到,《華嚴經》往後面翻,在《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看到了文殊、普賢統統都是修念佛法門,求生極樂世界成就的。我看到這個經文寒毛直豎,怎麼會有這種事情?然後才想到經裡頭所說的文殊、普賢二大菩薩,率領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參拜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求教,我這才相信了。這相信回過頭來,對李老師非常感恩,李老師過去多次勸我,那是根,《華嚴經》上文殊,這是緣,因緣具足,我接受了,我才相信了。

  大前年,我八十五歲,那個時候講《華嚴》,雖然沒講完,不講了!真的把大乘放下了,“法尚應捨”,真的捨了。這一生還有余年,專修這個法門、專弘這個法門,其他一切經我都不講了;請我講經,我都講這個。為什麼講這個?這個法門究竟方便,“最極圓頓”,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個個人得真實利益;縱然你不相信,也給你種善根了,種的是無上的善根,好!

  海賢這樣給我們一表法,我們的信心堅定了,決定再不會動搖了,因為“眾生情執深重,信不能及”。

  【解】故於發起序中,深入證信。共計五重。

  這“五重”,念老都給我們列出來了。

  【解】第一、世尊放光現瑞證信。第二、阿難歡喜啟問。阿難之問有兩要義:一者,阿難見佛放希有之光,必是住奇特之法,導師之行,最勝之道。但此法此行此道,必是佛佛相念,而非其他。

  這些話的意思要搞清楚,阿難是看到佛放光,光太稀有了,他是佛的侍者,佛每一次放光他都看到,從來沒有看到今天放這個光,這太稀有了!心裡想著佛為什麼放光?那肯定是佛佛相念。佛佛相念,是真的,不是假的。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同樣的,阿彌陀佛也念阿彌陀佛,那什麼意思?原來阿彌陀佛是自性佛,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可以說是一切諸佛如來共同的名號,所以念阿彌陀佛,所有佛全念到了。

  ……

  【解】二者,阿難何能問此妙義,正表阿難本是德遵普賢、從果向因之大菩薩。會中純一無雜,演說圓音,今正是時。會眾殊勝,正表妙法希有。

  念老說得好,這個法門是“純一無雜”,淨土法門,“純一”是什麼?是一乘法。像《法華經》上所說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示現在六道、在十法界教化這一切眾生,用什麼方法?就是用《無量壽》這個方法;帶說其他法門,那是對這個法門不相信的佛才說,那些都是枝葉,如果你能夠相信、能夠理解、能夠發願,佛決定不會啰嗦。像海賢這樣的善根,這樣的福德,老和尚高明到極處,只教他“純一無雜”,“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他什麼都不知道,就知道這一句佛號;念到一定的時候,他什麼都知道,就是他不肯說,這個表法的意思很深。

  我們的心不能“純一無雜”,對這個法門接受的就很少,利益小,不是多。真實利益,雖然少,它是真實,也非常可貴。那有時間、知道了,要加深、要加大、要發大心、要發大願,希望在這一生成就,不要等到來生,就是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你就成功了。

  世尊在今天時節因緣成熟了,也就是說這一會當中有不少的菩薩、聲聞、天人能相信這個法門、能接受這個法門、能發心求生淨土,緣成熟了。

  佛說這個法門,比說任何經典都歡喜、都快樂,因為說其他的法門是只度一類的眾生;說這個法門是“普度”,上自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統統得度。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真正暢佛度生本懷,歡喜到極處!像老和尚遇到《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這本書,阿彌陀佛交代他:遇到這本書,你的表法功德圓滿,佛就接引你往生了。無比的歡喜、高興!在這個世間,做好榜樣做了九十二年,我們看清楚、看明白了,跟老和尚學習決定沒有錯!那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幫助我們“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究竟圓滿成佛去了。

  【解】第三重證信,則是世尊贊歎此問之功德難思。佛說:當來一切含靈,皆以此問而得度脫。一語道破淨土法門所以興起之真因,故本品名為《大教緣起》。

  阿難問,問的功德大!不問,佛不講;一問,佛就得要講法。阿難是代表一類根熟的眾生,歡喜這個法門。這一個法門統攝一切法門,這個名號普含一切諸佛名號,顯示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智慧不可思議、名號德能、相好不可思議。阿難如果不知道,怎麼能問得出來?

  阿難形象上是初果須陀洹,實際上至少也是等覺菩薩應化而來的,真是大經上所說“一佛出世,千佛擁護”。

  釋迦牟尼佛發願到這個世界上來度眾生,一千尊佛陪著他一起來,像唱戲一樣,釋迦唱主角,他們這些人唱配角,“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圓滿這無比殊勝莊嚴的法會。令一切眾生看到了、聽到了,沒有一個不得度的,這“大教緣起”。

  你用什麼佛法積功累德?念佛

  【解】第四重,佛告阿難,如來之所以出興於世者,只為“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佛應化到這個世間來干什麼?就為一樁事情,把真實之利帶給大家。這個“惠”就是布施、就是給予。這是真正的恩惠、真實的利益。

  【解】雲何惠予?

  用什麼方法來恩惠大家?

  【解】則唯賴彌陀願海六字洪名。

  “彌陀願海”是指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總歸一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裡面圓滿具足四十八願,一願都不漏掉;四十八願展開就是全部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展開就是全部的《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展開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南無阿彌陀佛全包括了。

  於是我們就曉得了,我們的念頭,什麼念頭最好?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最好,世出世間找不到比這個念頭更好的念頭了,找不到了!言語,什麼言語最好?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言語最好,念頭當中第一念、言語裡頭第一語,這很少人知道。真正知道的人——海賢老和尚,所以他的念佛是分秒必爭,一秒鐘可以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一秒鐘他不肯放棄;放棄,那一秒鐘是雜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六字、念四字都一樣,你喜歡念六字,行;喜歡念四字,也行,無量無邊殊勝功德!為什麼不修?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少造業障,多修一點功德,積功累德、求生淨土。你用什麼佛法積功累德?念佛!念佛的功德,海賢老和尚表演給我們看了。

  ……

  【解】正因阿難之問,而啟示如是妙法,希有難逢,如優昙花,

  不容易見到。

  【解】當來一切眾生,全賴阿難之問而得度脫,故佛贊阿難以證信。

  這第四個意思。

  【解】第五重,世尊深知此實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曉喻眾生曰:如來覺智難量,神通無礙,定慧究暢,於法自在。世尊所說,真實不虛,萬勿輕疑,但當仰信。

  只要行住坐臥不離佛號,善根、福德、因緣很快全補足了

  這幾句話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能信、能接受、能依教奉行,是大智慧的人、大福德的人,為什麼?他這一生成佛了。不是大智慧、大福德,肯定有懷疑,這半信半疑,他不能夠依教奉行。他會講給別人聽,他自己做不到,什麼原因?善根、福德不足。怎麼樣把它補足?老實念佛就補足了,很快就補足了。像海賢老和尚那樣子,一年、二年、三年就補足了,為什麼?你現在真正曉得什麼是大福德、什麼是大智慧、什麼是大因緣——南無阿彌陀佛。

  只要把這句佛號抓住,念念不忘,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很快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全補足了。

  要修別的法門要去補,太難太難了,你要做多少樁好事,人家做一萬件好事,十萬件好事不如你念一聲阿彌陀佛。為什麼別人不干?不相信。他要相信,真得到了,袁了凡先生做三千樁好事才能把命運改掉,做一萬樁好事才能延年益壽,他不知道如果是念阿彌陀佛更不得了,他的福報增長十倍都不止。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能夠理解,句句是真話。佛知道,我們一定要曉得。

  “如來覺智難量,神通無礙,定慧究暢,於法自在”,佛所說的一切不能不信,不信就錯了!所以念公在此地勸我們“至尊所說,真實不虛,萬物輕易,但當仰信”,“仰”是恭敬,一定要相信。我們愚癡,煩惱習氣很重,事實真相不了解,但是只要是世尊說的,我們就不懷疑。

  【解】是乃喻示我等,佛是果覺,我是凡夫,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別心,妄測如來聖智,但當信受,必滿所願。

  這個所願就是我們求生極樂世界,必定能滿我們的願望,我們要相信,要接受,可不能懷疑。

  今生學佛先把“四弘誓願”頭兩條落實

  【解】由上可見,經之序分,全為證信。本經小本之宗,蕅益大師指為“信願持名”。

  世尊為我們講這個法門就這四個字,一定要相信,一定要願生淨土,一定要念佛。不念佛,你念什麼?念別的都造業,只有念佛能成佛,希望我們從此往後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

  我這多少年來講“四弘誓願”,我都告訴大家,“四弘誓願”我只落實前頭兩條,“眾生無邊誓願度”,我發這個願;“煩惱無盡誓願斷”,用什麼方法斷?念阿彌陀佛就斷了。阿彌陀佛裡頭沒煩惱、沒有習氣,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切煩惱都會斷掉。賢公念佛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我相信在四十歲之前,多痛快、多稀有!二十歲到四十歲二十年當中問題解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難,誰肯干都能得到。佛法不吝法,希望個個都成佛,沒有嫉妒障礙。“信願持名”是“行”,這叫“三資量”,缺一不可。

  【解】此三資糧,缺一不可,而信居首,其要可知。

  信擺在第一,有懷疑就不能成就。

  【解】序分中先說此經之本,乃“真實之際”,故可信。本經之用,乃廣惠眾生以“真實之利”,故應信。

  信願持名的利益無量無邊際,真實的利益,所以你應該要相信。

  【解】何謂“真實之際”?正如蓮池大師《疏鈔》中所開口便道者:“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欤!”

  這就“真實之際”,這些話形容,這真心,是我們自己的真心,真心靈,我們講反應非常敏捷,“明”是智慧,“洞”是洞察,“徹”是徹底究竟,這對什麼?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自性起作用,自性本有的,它的樣子“湛寂常恆”,“湛寂”是不動,湛然、清淨、寂滅,沒有一個妄念。

  我們常常介紹給同學、提醒同學,自性是什麼樣子,不起心不動念,就是自性起作用,起心動念是阿賴耶起作用,阿賴耶是迷,我不用妄心,我用真心。真心是覺,本覺、自覺。

  ……

  【解】故知真實之際,即當人之自性也。

  “當人”是我們自己,不是別人。念阿彌陀佛念誰?念自己的自性,念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心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念佛不迷信,這個道理要懂。阿彌陀佛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自性,念阿彌陀佛念自性佛,不是念他佛,他佛、自佛這就是分別、妄想,是一不是二,也是一切眾生的自性、諸佛如來的自性、蚊蟲螞蟻的自性、餓鬼地獄的自性。同一個自性,會產生這麼多的差別現象都是迷悟淺深不一樣。把迷統統放下了然後就是完全相同了,常寂光就現前了,能融入常寂光就成佛。

  【解】何謂“真實之利”?《疏鈔》又曰:“澄濁而清,返背而向;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佛說《阿彌陀經》欤!”

  《疏鈔》是蓮池大師注解《阿彌陀經》,注的非常詳細,完全用《華嚴經》來解釋《彌陀經》,義理很深。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決不能再搞三途,否則對不起自己、父母、老師、佛菩薩,是罪人
下一篇:改造命運失敗 可怕的“意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