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勝妙】念佛即生佛前(一)
下午我們繼續來探討「念佛的勝妙」。前面我們探討了十一段文,底下從第十二段文接著看下去,第十二段文在說明念佛即生佛前的道理。念南無阿彌陀佛,當下就能往生在佛前。
往生這一件事情,有太多人以為一定要等到這個色身肉體死去了才能往生。事實上往生有兩種:大家仔細的聆聽,因為這是一般人比較少聽到的道理。這兩種往生就是:第一體失往生,第二不體失往生。體失就是色身失去了,也就是死了。身體失去了,這時候神識離開身體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體失往生;第二不體失往生,就是這個身體當下還能用,也就是活著的時候,身體還沒有失去,色身還沒有死掉也能往生,這就是平生業成。平生在活著的時候,往生之業就已經完成了,往生這一件事情就已經辦好了。
諸位在家菩薩,你們如果已經結婚的人,仔細的回想一下,你當年跟的你先生或跟你的太太在談戀愛的時候,談到雙方論及婚嫁,准備要訂婚然後結婚,要不要先張羅訂婚的相關事宜,要不要准備結婚的事情,要不要?要。甚至有很多剛結婚的新郎新娘結了婚,婚姻已經完成了,結婚完成之後,新人覺得結婚實在很累人。因為大大小小的事情很多,結婚的種種繁文缛節,讓人覺得非常的辛苦。結婚只不過是求一生的幸福美滿,你都要預先准備,如果沒有預先准備,一場結婚典禮辦下來,說不定會造成很多人的抱怨。
所以人生大事一世的幸福美滿,都要大大小小事先准備好,准備不好有時候還會漏氣。那往生這一件事情,你也要用心准備,千萬不要將信、願、行,往生三法漏了任何一法,那到時候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不能重新再來修行?不能,生命不能重來。如果你修行了一輩子,臨終還沒斷氣的時候,看到的不是阿彌陀佛現前來接引你,是閻羅王現前來接引你,那你就要哭死了。所以往生這一件事情,越早准備越好,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趁早准備。大家准備好了沒有?准備好了,我才不相信呢。你臨終要蓋的那一件往生被准備了嗎?准備了,還不錯。連臨終要蓋的往生被都預先准備了,可見得你有心。我告訴你,我臨終要蓋的那一件往生被好幾年前我就准備好了。一直到現在都沒用到,是一位台北的蓮友專程買了一件非常特別的往生被,很大件、材質非常好,裡面繡了很多的蓮華,有佛號也有咒語。很大的一床往生被,我把它攤開來才發現這一床往生被簡直可以蓋兩個人,所以我在想將來我臨終的時候,我至少邀一個人跟我一起走,兩個人一起蓋這一床非常特殊的往生被。有事沒事我就請到佛桌上面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請阿彌陀佛慈悲加持往生被,讓這一床往生被有了佛力,將來我蓋下去的時候,能夠正念分明念佛往生。你家的往生被也是要經常請出來念佛,念一念知道嗎?如果髒了要洗一洗,要注意往生被不要讓老鼠咬破,所以一定要把它保存好,不然往生被如果被老鼠咬破,老鼠因為牙齒會天天生長,所以牠會磨牙,才不會牙齒長到去刺傷牠的下巴。所以老鼠很喜歡磨牙,可是老鼠磨牙牠不用剉刀來磨,牠就找這個家具咬,有時候布袋被咬破了,裡面放了很多花生,老鼠很喜歡吃花生,你們知道嗎?知道,那你們很內行。那往生被因為是布料,萬一被老鼠一咬破了,結果將來攤開蓋上去,剛好臉部這一邊透出來,那就不莊嚴,對不對?所以一定要保存好。
念佛即生佛前,引用《無常經》來做說明。《無常經》是一部專講無常的經典,《無常經》的經文並不長,大家可以請來看一看、讀一讀、念一念。這一部經我讀過好幾遍,我很喜歡這一部經,因為它告訴我人命無常的道理。裡面很多經論法語在闡述無常,我覺得對於臨終的人,如果要為他誦經,我認為不要誦《地藏經》,誦《無常經》。因為《地藏經》太長了,《地藏經》有三卷上卷、中卷、下卷,從頭到尾誦完恐怕要花個一兩個小時,《無常經》誦一遍不必十分鐘。《無常經》裡告訴我們如何對病人的關懷,所以《無常經》很值得我們研讀。如果為亡者做功德佛事,除了誦《阿彌陀經》之外,我認為最好誦《無常經》。一來《無常經》經文不長,二來亡者已經死亡了,無常已經現前了,讓他從《無常經》裡體會無常的道理,趕緊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對不對?對。所以《無常經》很值得大家研讀。我們來看《無常經》的這一段經文,照例信願念一遍,讓大家對照對照。第十二段文念佛即生佛前。
「《無常經》雲:若臨命終,看病余人,但為稱佛,聲聲莫絕,然稱佛名,隨病者心,稱其名號,勿稱余佛,恐病者心,而生疑惑,然彼病人,命漸欲終,即見化佛及菩薩眾,持妙香花,來迎行者,行者見時,便生歡喜,身不苦痛,心不散亂,正見心生,如入禅定,尋即命終,必不退墮地獄、傍生、餓鬼之苦。乘前教法,猶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佛前。」
這一段經文很好。如果常做臨終關懷的人,這一段經文的意義要了解、依教奉行,那你就能夠很如理如法的關懷病人。信願因為一二十年來經常做臨終關懷,或者到各大小醫院探望病人,所以《無常經》所說的這一段文我看了好幾遍,也盡量能做到經文所說的道理。
「若臨命終」,表示這一位病人在臨命終的階段還沒有斷氣,還沒有死亡。
「看病余人」,就是這一位探病的人。
「但為稱佛」,只要為這一位臨終者稱念佛號,這裡用稱佛不是用念佛,那表示是要念出聲音來是口業的稱念。如果這裡是用念佛,那可能是意念也可能是口念,但是用稱佛或者用稱名就表示是口念,不是意念。聲聲莫絕,既然是口業念佛,當然有聲音,一聲一聲的念佛不中斷叫做莫絕。
「然稱佛名,隨病者心,稱其名號」
這兩三句話很重要。為病人稱念佛名,要隨著病人平時修學的法門稱其名號。意思就是這一位病人,如果平時他是修觀音法門,他很喜歡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不喜歡念南無阿彌陀佛,不喜歡念其它佛菩薩的聖號,你去關心他就要隨他平常所修的法門,為他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經文的意義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