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清法師:念佛犯困怎麼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你還真不錯哩,最近一段時間才犯困,嘿嘿…很多人經常犯困,有的人一念佛就犯困,一誦經就犯困,這個就是說白了講,每個人是不一樣的,特別是才起修的人,就是剛剛接觸佛門的人,剛剛接觸佛法,剛剛起修的人,往往都有這種情況,有很多人呢,非常嚴重,非常嚴重,一念佛就困,一誦經就犯困,有的呢,就象這上面寫的,最近一段時間才犯困,犯困就是連眼睛也睜不開,怎麼辦呢,我們在家居士修行啊,方法很多,方法很多。

  比方說,淨土法門的修行方法,以念佛為主,以念佛為主呢,傳統的念佛方法有四個:一種是觀想念佛,觀想念佛;二呢是觀像觀像念佛;第三種呢實相念佛,實相念佛;第四呢也是經常用的一種就是口稱名號,持名念佛叫,口稱名號,這個經典上呢,也叫持名,只持名號,就是我們說的用嘴念出來就行啦,至於你打什麼妄念,佛暫時不管你,念佛數鈔票的有,念著佛數著鈔票,念佛呢接孩子去啦,念佛呢上食堂買菜去啦,那個也有,念著佛跟人家討價還價去買化裝品去啦,那一些暫時不管,為什麼,就是那種水平啦,就是那個階段。

  特別是只持名號,這種方法,是很多人這一生當中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那是比較方便的,比較善巧,比較靈活,他呢不限時間和方式的限制;不受時間和方式的限制,大部分都是只持名號,這種只持名號的方法,他可以和我們的其它修行方法交替進行,聯合的來修持,一種是拜佛,這個拜佛,一種是繞行,繞行嗎也叫經行,轉著念佛;還有一種呢他可以是坐禅念佛,坐著打坐,坐禅念佛。還有一種是散念,這個散念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工作都是可以的,這個是有好多種方法我這是一種例舉,只持名號。

  剛才說了,他是比較方便的,如果說是我們,在開始起修的時候,經常遇到犯困的這種情況的話呢,如果經常這個樣,那說明我們的業障重、障礙大,我們就通過拜著念佛,繞行著念佛和坐禅的念佛和散念這幾種結合起來,結合起來進行。如果你這一段時間特別的困犯困,好象是其它工作也好象和平常也不太一樣的話,那你和你的身體有關,這個有好多種因緣,如果和你的身體有關,或者處於一種生病的狀態,那該結合你的治病,各方面,如果你連續的熬夜,精神不振。這個佛教也有種方法,就是當你害困的時候干脆就睡,你餓的時候就干脆就吃,渴的時候就使勁的喝,就這麼簡單。

  所以說修行嗎,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不是說坐在哪裡才算修行,真正的會修行的,他往往能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真正會修行的是這樣。我們現在呢是講那個淨土法門當中的比較靈活的一種方式,實際上在有很多的非常高深的修持方法當中,也是這樣,高深的修持方法當中他叫座上,座上和座下兩種,座上和座下,僅僅有座上,你很難保證常常處於修法狀態,僅僅有座上就是我們說禅修的人,坐禅的人他也不可能保證這一天,甚至天天坐著,禅定處於禅定狀態,很難保證,僅僅有座上很難保證,你時時處於修行狀態,僅僅有座下很難有突破。

  所以說在道第當中,道次第,也叫地道當中講,我有一個「地道論」,這個「地道論」當中,把我們的修行四地的每一種突破講解,都是在座上進行的,他叫金剛喻定。金剛喻定是座上的甚深禅定狀態,比方說我從一個凡夫突破成為聖者,就是從凡夫,證空性當初地菩薩的時候,他是從座上完成的,在座上的金剛喻定中完成的,從初地到二地到三地一直到從九地到十地,這個突破都是在座上完成的,但是累積,往往累積都是在座下積累的,明白這個意思嗎,都是在座下積累的,這個座下是什麼意思呢,比方說比較高深的禅修方法,在座下的時候你一直保任座上的那種理念,如果你座上,就是禅坐的時候,正規做課的時候你是觀修空性,那麼以觀修空性為主,那麼座下的時候,你把你一切的事物,看做是如幻如化,他們自性不存在,這也是在保任你座上的那種禅修功德,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這個我們修行啊,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會修行,座上座下,座下呢就是平常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用功,平常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用功呢,就是,我們念佛法門當中,比較得利,比較能用的上功夫,是這個。我們大家一定要學會修行,這種情況很多啊,這要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我身體狀況不佳啦,你可以結合治療一下,治療身體,如果真正是一種完全的障礙,你可以這個幾種方式,穿插進行,交替進行。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上一篇:戒YIN故事:一個邪YIN者的現世報及真實忏悔
下一篇:仁清法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這裡的空怎麼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