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皆仁法師:初學打坐時 姿勢正確很重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皆仁法師

  最近常有居士問起打坐的事情,所以撰寫了這篇小文,供大家做個參考。初學打坐,姿勢正確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人都有慣性,如果剛剛初學打坐的時候,姿勢就是錯誤的,那以後要糾正就要大費一番功夫了。與其走歪路,那還不如在一開始就學習正確的打坐姿勢呢。

  那打坐姿勢錯誤會有何害處呢?

  因為打坐的時候,是全身放松的時候,所以如果打坐的姿勢出現偏差,那就很容易落下身體的疾病,也容易出現各種狀況。

  曾有這樣一樁真人真事,為了保護別人的隱私,就隱去姓名了。他在初學打坐的時候,聽別人說平時閒坐的時候,多盤盤腿,就能在座上坐的時間更久一些。所以他就依樣畫葫蘆,無論是打字的時候,還是看書寫字的時候,都是盤腿坐著直到自己腳麻了,才下來走動一下。

  這本來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比較傷腦筋的是,他久坐又沒有用蒲團,所以坐久了就自然而然會彎腰。時間一長,氣堵在胸肋之間,引起了疼痛。這一痛,疼得他連腰都直不起來,足足疼了一個多月,疼痛才慢慢消失。

  這種情況就是平時不注意打坐的姿勢而引起的。

  那怎樣才是正確的打坐姿勢呢?

  現在我們通常采用的打坐姿勢是七支坐法,以下稍作說明:

  所謂的七支,就是指七個方面,那七個方面呢?

  一、盤腿

  盤腿,即跏趺坐,可以分為雙跏趺坐和單跏趺坐兩種。

  雙跏趺坐就是通常說的雙盤,是指兩只腳掌放在大腿上,這種坐法是最為穩固的。

  《一切經音義》中說:“結跏趺坐,略有二種:一曰吉祥。二曰降魔。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後以左趾押右股,此即左押右,手亦左在上,名曰降魔坐,諸禅宗多傳此坐……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後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於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之上,名為吉祥坐。”

  這是說雙跏趺坐根據腳掌放置的順序,又可以分為降魔坐和金剛坐兩種。

  那跏趺坐有什麼好處呢?

  《大智度論》中說:“諸坐法中,結跏趺坐,最安穩不疲極,此是坐禅人坐法。”

  單跏趺坐即是單盤,也就是把則一只腳掌置於大腿上,另一只腳掌則放在大腿下。

  這種姿勢不耐久坐,所以並不是提倡的坐姿。只是因為有些人沒法一下子雙盤,可以用單盤的姿勢作為過渡,以雙盤作為目標為是。

  二、豎脊

  打坐的時候,最好在臀部墊上一個軟墊,讓自己的脊柱處於既不前傾也不後仰的豎直狀態,這樣可以讓身心都覺得舒適,更易於久坐。

  如果沒有墊上軟墊,身體就容易前傾以保持身體平衡,久而久之,就會讓內髒受到壓迫,就像前面我們所提及的故事中的情況一樣,容易導致胸肋疼痛。

  當墊上軟墊,脊柱不必刻意去挺直,就會自然而然地保持豎直。

  這是初學時需要注意的。

  等久坐有功,那自然就不需要墊子了。

  三、手結定印

  一般打坐時,需要手結定印。

  也就是雙手自然下垂,然後左掌放在右掌上,手背向下,掌心朝上,兩只大拇指微微輕觸。然後雙手輕輕放在腹前的大腿上,手肘微微向外張開,保持放松。

  四、平放肩胸

  安坐好之後,還要注意平放肩膀和含胸拔背。

  肩部肌肉要保持放松,如果自己無法看到,可以請別人幫忙矯正。肩膀要平,不能左右偏斜。

  打坐時不需要挺胸,只需要微微含胸,覺得自己的脊柱豎直就可以了。

  否則,雙肩前傾會導致胸悶,引起呼吸不舒暢而無法攝心。

  五、頭正、微收下颚

  當安坐好時,豎直頸椎,微收下颚。

  對於出家人來說,有個更為簡易的參照方式就是脖子貼緊長褂的後衣領。

  然後微收下巴,但不是低頭,這樣更為有助於保持深長的呼吸。

  六、舌抵上腭

  當我們閉上嘴唇時,舌尖會自然抵在上牙龈處。

  所以只要稍稍留意即可,不用太過刻意用力抵住上颚。

  打坐的時候,偶爾會產生津液,可以輕輕咽下,不需要太過著意。

  七、收斂雙眼

  這個視具體的情況而定。

  如果身處的環境光線過於強烈那可以將眼睛輕輕閉上,只留一絲光線。

  之所以要留一絲光線,是因為眼睛容易受到外境的吸引而攀緣不止,但是如果完全閉上眼睛又容易引起昏沉或者引起幻相。

  而在光線比較陰暗的環境下,眼睛可以微張三分,把視線集中在鼻尖前端正下方處。

  當然,有些人習慣閉上雙眼,覺得這樣更容易攝心,那閉眼也無妨。(當代佛教網--佛教文化網)

 

上一篇:佛度有緣人 謙虛能讓你贏得他人的尊重
下一篇:你領納極樂教主阿彌陀佛的悲智了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