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現觀莊嚴智度竅訣論》。
修行有四種:披甲修行、趨入修行、資糧修行以及定生修行。披甲修行,主要是心裡有決心,不僅僅是心裡的決心,但以決心為主。趨入修行主要指行為,開始行動。經過了趨入加行的修行,積累了無量資糧之後,開始進入資糧加行。
壬三、(能使趨入究竟的資糧修行)可分為二:一、總說;二、別說難以通達之理;
癸一、(總說):
總的來說,眾多的聚集,就稱為資糧。所謂資糧,並不是指一種資糧,而是指要積累各種各樣、范圍廣大的資糧隊伍,並通過行持菩薩事業的無量修持方式,來成就出離二邊的無住涅槃。
要通過各種善巧積累資糧,或者說是眾多善根、功德的聚集。其實資糧的種類不計其數,但是可以歸納為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
通過各種善巧積累資糧,以此方式修行,來成就出離二邊的無住涅槃,遠離輪回邊和寂滅邊。遠離二邊的無住涅槃,大乘的成就,叫做資糧修行。主要是積累二種資糧,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是不可分割的。菩薩以這種方式行持、修行,而遠離了兩邊,獲得了無住涅槃。小乘的涅槃是一種邊——寂滅邊,大乘無住涅槃,即不住輪回邊,又不住涅槃邊。
悲及施等六 並修止觀道
從總的分類而言,無邊無量的資糧可以歸攝為福德與智慧二資糧當中;從內部分類而言,則可以分為十七種資糧修行:
資糧無量無邊,歸納在二資當中。二資內部做分類,有十七種資糧修行。
(一)希望安置無量眾生於三乘之涅槃的大悲。以方便法門——布施等六波羅蜜多,則可以令眾生獲得暫時與究竟之安樂。
大悲心指將無量眾生安置於三乘之涅槃;三乘指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方便法門指六波羅蜜多;結果是能滿足眾生暫時或究竟的需求,讓眾生獲得暫時和究竟的安樂。
(二)依靠布施當下即可令其滿願,從而使對方在當時獲得快樂。比如說,通過布施等方便,令眾生當下快樂,滿足其願望,讓他心生歡喜。對方能獲得暫時的安樂。
(三)通過令其持戒,從而使其獲得善趣之身與未來之樂。我們先做布施,讓他歡喜,滿足他的心願,獲得暫時的安樂,通過各種善巧,讓他受持戒律,然後讓他斷十種惡,行十種善,死後可以獲得人天的安樂。這是未來之安樂。
(四)(五)(六)通過忍辱、精進與禅定三者能成就與因法相應的果法,從而獲得決定性安樂。主要是這三者,並不是說不需要其他的因。如果有精進、禅定、安忍,對方就能獲得與因法相應的果法,從而獲得決定性安樂。因不一定是什麼因,但是有了這些就一定能得到相應的果法。若沒有,就不一定了。
(七)以智慧度,便能永遠不墮入輪回,從而獲得決定勝的永久安樂;
(八)斷除了道之禅定中的懈怠等五種過患。
這個禅定不是普通的禅定,是道之禅定,止觀雙運。但是這裡也要驅除、斷除禅定的五種過患,懈怠、忘失教言,昏沉掉舉、不行對治、強行對治五種過患。
並從依靠欲樂等八斷行之因中產生的一心專注之寂止。斷除懈怠,上面有六種過患,其中斷除懈怠的信、欲、正勤、輕安以及分別斷除其他四種過患的正念、正知、思與捨,總共八種對治心。主要是通過這些,一心專注於基智。
(九)以善於辨別諸法之智,對如所有、盡所有之義,包含所有的法,以總體與自體之法性、本體以及差別分類的方式分析,無有錯謬地現見之勝觀。
及以雙運道 諸善權方便
(十)寂止與勝觀雙運,或者不墮於有寂的方便與智慧雙運之道;可以說寂止和勝觀雙運,也可以說方便與智慧雙運。以智慧和方便雙運不墮輪回邊和寂滅邊,但這裡主要是雙運,剛才是分開講寂止與勝觀,講的是個別的,這裡講的是雙運。
(十一)以遍智作意(這是佛的智慧)而在利他方面所具備的諸善巧方便;
智
(十二)這裡講了二十種智慧(空性見)。
1、內空:受用者眼根等內六處之空性。內六處皆不可得,都是空性,這個空性叫內空。
2、外空:色法等所受用之外六處之空性。
3、內外空:內外二者所依基礎之空性。內外二處作為基礎都是空性。
以上三種空性,為勝解行資糧道以及加行道之前三位(——暖、頂、忍位)所攝的智慧。
大乘的空性見是遠離一切邊戲的,包含二十種空性,都具備的。在他們出定的時候,其實二十種空性都具備,但這三種空性更明顯、更主要一些,所以在此處這麼講。
4、空空:空也是空的,一切萬法自性之空性,也即自身本體空性之空性。一切萬法的自性是空性,空性也是空性的,不可得。對空性的分別也要斷除。
此空性為加行道世第一法所攝。
5、大空:周遍十方之大空性。這主要是以方向做的分類。十方涵蓋了所有的處、法,所有皆空,這叫大空性。這個大空性有點不同,是這樣的意思。
6、勝義空:勝義涅槃之空性。勝義谛、涅槃也是空性的,不可得的。
7、有為空:因緣而生之空性。這個是有為法作為基礎,這個也是空的。有為法依因緣而生,因緣而生的皆是空性,這叫有為空。
8、無為空:虛空等無生之空性。虛空等無為法不是因緣所生,所以是無生之空性。
9、畢竟空:超離常和斷等邊際之空性。
10、無際空:具有種種世間界顯現的輪回,其前際後際都不存在之空性。前後際是無始無終的,但無始無終的這種無論所謂輪回,還是世間,也是自性空,都是空的。
11、無散空:善法不散失之空性,這也是空性的。
以上七種證悟境界,依次為一地直至七地所攝。
12、本性空:法界自性之空性。
13、一切法空:從色法直至一切種智的所有法之空性,輪涅一切法、所有法都是空性的。
以上兩種空性,為八地所攝。
14、自相空:生滅等諸法自相之空性。自相也是空性。
15、不可得空:三時不可得之空性。過去時不可得,現在時不可得,未來時不可得,但是這個不可得也是空性的,也是不可得的。
以上兩種空性,為九地所攝。
16、無性自性空:因緣而生諸法的相續與聚集的無實之本體空性。
17、有性空:有為法領受五蘊以自身本體而空之有實空性。
以上兩種空性,為十地所攝。
18、無性空:虛空等無為法無實之空性。
19、自性空:誰也沒有造作的一切萬法本來之空性。沒有造作、因緣而生的萬法本來就是空性的。
20、他性空:諸法法性因他法本體空而本體為空之空性。他空的空也是空。
以上三種空性,則為佛地所攝。共講了二十種空性。
《入中論》裡講了十六種空性,與這裡所宣講的空性不盡相同,但也差不多。空性本身是不可分類的,前面已經講過了。主要是這些所空之法,比如以有為無為分類。
這些以各地為界線所作的分類,主要是依據後得之時彼等有法,以及由其所必定引發的情況而作出的,所以並不是確定的。入定的時候是沒有分別的,但出定的時候就引出了對某相跟其他不一樣的比較明顯、明了的覺受。以此來講,比如,哪個地攝持哪種空性,是不確定的。其實,這些分別十地都有,只是後得位的時候差別比較明顯,所以以此做分類。
修習以上諸空性,便是二種資糧中的有境智慧資糧。
福與諸道 陀羅尼十地
此處講的是福德資糧。
(十三)雖然從總體而言,包括所有的善業都是福報,但此處卻是指無漏之善根(福德)。除此之外,因為健行與珍寶手印等三摩地(等持)在每一剎那都具有可以無勤成就無量福報的能力,所以也屬於福報資糧的范疇。
菩薩修到一定的層次時,通過這些禅定在瞬間可以積累無量善根。所以講福德的時候,也把這些包含了進來,屬於福德資糧的范疇。
(十四)通過精勤於三十七菩提分法,而成就以加行道、見道以及修道三者為主的,依靠相續之諸道。整個大乘的道相,都可以包含在三十七菩提分法當中。
(十五)通過與正念和智慧相應,從而將詞句和意義牢記不忘的陀羅尼[總持]。
陀羅尼分四種:
1、詞陀羅尼:在聽聞經教等聖言後,即使一詞一字也不忘失。我們現在也在念咒語,但是不能沒有禅定和覺悟。得到這種總持的時候,若有了這些功德,就可以在十方諸佛面前聽法。他們所講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可以不忘失,都可以記下來。
2、義陀羅尼:對所宣講的意義,能無損無誤地永不忘卻。以前佛在世的時候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弟子,雖然是阿羅漢,但是也有這樣的功德。
3、忍陀羅尼:以“阿(A)”字等而證達諸法無生。通過一些字,比如“阿”字、“捨”字、“吽”字等等,尤其是念“阿”字,“阿”是無生門,代表大空性,可以直接證悟諸法無生的真谛。忍是能獲得這種智慧和覺悟,所以叫忍陀羅尼。
4、咒陀羅尼:以密咒之加持而成就他利。通過念咒的力量,可以去除他人身心上的魔障,可以喚醒眾生的覺性。其實念咒是很有力量的。有些咒就有這樣的加持力,因為是佛菩薩加持過的,若是以清淨心、誠心念誦,就能起到作用。
(十六)能作功德所依的十地。
以上講了十六種一切功德的所依。
能對治當知 資糧行次第
(十七)能斷除自地所斷之對治。即能斷一切所斷。
我們應當知道,資糧修持的數量次第,就是以上所說的十七種,都屬於資糧修行。資糧有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此二者再做分類,就是前面講的十七種。
另外,資糧的梵文讀音為“桑巴RA”,就是資糧的意思,其中的“桑”,是“成就真實”之義;“巴”,是“本體”之義;“RA”,則是“受持”之義。意思是菩薩摩诃薩能成就真實之本體,一切大乘都是以二谛的修持方式來受持的,就是所謂的資糧修行。
其實大乘的修行或者道,都是二谛雙運的,不離二谛雙運,是以這種方式來受持的。
癸二、(別說難以通達之理)可分為二:一、地資糧;二、對治資糧。
子一、(地資糧)可分為二:一、從修治之角度宣說九地;二、從果的角度宣說十地。
丑一、(從修治之角度宣說九地)可分為九:一、一地之修治;二、二地之修治;三、三地之修治;四、四地之修治;五、五地之修治;六、六地之修治;七、七地之修治;八、八地之修治;九、九地之修治。
寅一、(一地之修治)可分為三:一、略說;二、廣說;三、攝義。
卯一、(略說):
總的來說,以二無我的證悟智慧能依次斷除二障,並能作功德之所依,便是地之本體。地有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一直到十地,此處講的地是大乘的地,所謂的地,第一,無我。依靠二無我的證悟智慧——證悟二無我,不是人無我,也不是法無我的部分;第二,可以斷除二障(所知障和煩惱障);第三,能作功德之所依,每一地都有自己的斷證,斷證圓滿時,同時會產生很多功德,還能做這些功德的所依,這就是地。也不僅僅做功德的所依就可以成為地,還要證悟二無我的智慧,以這種智慧斷除二障。這是地之本體。
“地”的梵文發音“布美”的釋文是輾轉上行的意思。
因為能如實照見徹底圓滿二無我的法界,所以在一地——極喜地,便可以斷除一百一十二種見斷。
因為初次見到了諸法的究竟實相,極其歡喜,所以叫極喜地。真正見性——親見諸法的究竟實相是非常不容易的,若見性了,無論是修行還是成就就容易了。初次見性,意思是第一次親見諸法的究竟實相,所以叫見道,因此一地叫極喜地,即極其歡喜之意。
見斷即見道之所斷之意,講義裡簡單講了一百一十二種見斷,具體包括:欲界之見斷:屬於欲界的。分別對四谛苦集滅道的邪執,以薩迦耶見(壞聚見)、邊執見與邪見三者,加上見取見與戒禁取見二者,總共為五見,以及無明、貪、嗔、慢、疑五種非見(指煩惱)共十法來劃分,四谛,每一谛又有十個,則見道所斷總共有四十種。
上二界(色界、無色界)之見斷:因為沒有嗔恨,所以就只有除開分別與四谛相應的四種嗔恨之外的兩個三十六種煩惱。
兩個三十六種煩惱加起來就是七十二種煩惱。再加上前面欲界的見道之所斷四十種,所以,三界的見道所斷總共為一百一十二種煩惱。
初次見到諸法究竟實相時會斷除這些煩惱,這都屬於見道之所斷。見道的時候,所斷除的遍計的多一些,俱生的斷除得很少。
另外,一地菩薩便可斷除一百一十二種見斷,還可以獲得十二種百功德,即一百個十二種功德:一剎那頃現量見到百佛;獲得百佛加持亦能清楚了知;以自福德力,任運住壽經百劫;亦能證入前際百劫和後際百劫之諸事;一剎那頃能入起百種三昧,具備一剎那頃震動百世界的力量;一剎那頃體放光明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於一剎那間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續;一剎那頃往游百佛剎土;以勝妙智慧力一剎那頃能正思抉百種深奧的法門;一剎那頃即能於自身上示現不同的百種身相;並一一身周圍皆有百菩薩莊嚴圍繞而為眷屬。
有些修行人尤其是漢地有很多人,說自己已經見性了、開悟了。真正見性開悟了,相當於親見了諸法究竟實相,也就是現在我們講的見道,要斷除如此多的煩惱,有嗎?要獲得如此多的功德,有嗎?如果沒有,還不是真正見性。
之前講是見道之所斷,現在講修道之所斷。
作為修道所斷的於外境之邪執,包括:欲界修斷(屬於欲界的修斷、煩惱):上述五非見中去除了疑惑的其他四非見(欲界有嗔恨),加上俱生薩迦耶見(遍計的薩迦耶見已經斷了)以及邊執見二者,總共有六種欲界所斷。
上二界(色界無色界)修斷:因為沒有嗔恨,所以分別只有五種修斷。
在三界九地當中,每一地都各有九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這九品的所修斷惑。
總共為八十一品,因為在三界九地當中都存在上二界所攝的五種修斷,所以在九地當中,應該有五個八十一,也即四百零五種,再加上欲界的九品嗔恨九種。一共為四百一十四種修斷。
歸納而言,因為斷除了九品修道之所斷,所以在第二離垢地、第三發光地、第四焰慧地、第五極難勝地、第六現前地、第七遠行地、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諸地之際,就能具備八正道,斷除自地所屬的煩惱雜染,獲得波羅蜜多與無邊無際之功德,清淨無漏之蘊,並可獲得巨大的轉依、變化。
諸道證悟法性的方式:
雖然所證並不存在支分,但從自相續迷亂的斷盡次序而言,諸地的現證也是層層遞進、逐級增上的。所證是諸法的究竟真如,是不可分的。這就如同虛空本來不存在支分,但依靠雲層逐漸消散的程度,也可以建立起逐步擴大的視野概念一樣。
以這種方式分了十類,十一地是佛的境界。
一地:能成就周遍並遍行法界諸法之自性的證悟境界。這種證悟諸法之自性,遍布輪涅一切法的自性空性。所緣是輪涅一切法,都是自性空,這種法界遍一切法。證悟的時候,是這樣的證悟。但是,後得定解,它是入定引發的結果,不是後得定解引發入定的那種證悟。
二地:通達法界的證悟越來越超勝或者殊勝的增盛最勝證悟境界。
三地:將所聽聞的與法界順同的教言,作為希求目標的超勝證悟境界。
四地:對一切法都棄除了我所執等等,沒有任何耽執無攝的證悟境界。
五地:證悟自他相續所屬諸法無有差異之境界。後得位的時候,會有這些定解。這些定解與根本慧定有關,是根本慧定引發出來的。定解是在出定的時候安立的,入定的時候不能安立,入定是遠離能取所取的。按自宗觀點,入定是無相的。
六地:因現見緣起甚深之義,從而證悟到以前的煩惱雜染,與往後的清淨之法都不存在的境界,對此產生定解。
七地:因通達無相,從而證悟一切萬法無有差異、一味一體的境界。
十種自在,也叫無分別自在。這都屬於是清淨地。
八地:因獲得無生法忍,從而通達了諸法之平等性;又因為體悟到不增不減之義,因而獲得了於諸相無分別與清淨剎土兩種自在。
九地:依靠入定修持法界,而獲得後得之際以四無礙解宣說聖法的智慧自在。
十地:通過入定修持法界,而能在後得之際隨心所欲地成就事業,也即獲得了業自在。
以上共講了十種自在。
在這裡,還講了地的修治,地的修治有不同觀點。克什米爾的大班智達認為:“地的修治,可依據自地最主要的波羅蜜多而分為十種修治……”每一地都有自己突出的波羅蜜多,但總的來說卻是以布施等等的差別,也即從斷除其違品的角度來安立修治的。麥彭仁波切的觀點也是靠各地突出的波羅蜜多,這些證悟來安立的。但是也不矛盾。修治是從斷除所斷的角度來安立的,因為以這些修治的修煉,就能成就該地的智度與無垢之智。
方便和智慧雙運,俄巴尊者在講義裡講得最多。大乘之道的修行都不離方便和智慧。這裡也是此意。從大悲心與谛實空性的慈悲智慧角度而言,地的修治又是分別圓滿的,也即分別圓滿各地自己主要的波羅蜜多。
由十種修治 當能得初地
十地每一地都有自己的修治,由這些修治就能證得初地[極喜地]——前所未證的法性。以這些資糧修行,可以證得初地的極喜,從而獲得極大的歡喜;而已經證得的法性,則能成就更為殊勝的十種功德。
這裡講的很多都是見道之所斷,修道之所斷,這些分別念主要是一百多個和四百多個煩惱。之前都屬於略講,後面會有廣說。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師仁波切宣講於2018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