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第59集)
劉老師 復講於2018年5月20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十七品經文,這一品經文的題目是:
【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前面兩品經文是佛給我們說惡因惡果。在這一品經文裡,佛為我們說善因善果,讓我們知道修善得福的好處。要求我們把佛陀的教誨,就像貧窮的人得到了寶物一樣地珍惜。佛在這裡告訴我們,修善因必得善果,勸勉我們努力精進,斷惡修善。
這就是這一品經文的主要內容。
下面請看具體經文:
【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皆積德眾善。無毫發之惡。】
我們先來看看這一段經文字面上的意思:
佛說,你們要廣泛培植功德之本,就是要勤修眾善,不可以違背真理與禁戒。做到忍辱如地,一切都能包容,而且精進不退。要以理智的愛心對待一切眾生,專一不雜地修學佛法。在這個充滿誘惑、非常惡劣的環境裡,如果我們能夠奉持齋戒,以清淨心修行一日一夜,勝過在極樂世界修善一百年。為什麼呢?因為阿彌陀佛佛國土的眾生都是積德修善,他們沒有絲毫造作惡的因緣。從這裡反而顯示出在惡世能夠修行,非常難能可貴。
這是上一段經文的白話意思。
有一個詞語:
〔勿犯道禁〕就是不違背真理,不犯禁戒。
看下面幾句經文:
〖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我們先看到這裡。
“汝等”指的是當時與會的大眾。
如果我們把這個意思再引申一下:
凡是後世能夠聽到《無量壽經》,能夠讀到《無量壽經》的眾生,都是包括在內的,我們現在每一位同修也都是在佛陀的呼喚之中。大家能不能感受到,阿彌陀佛就像慈悲的父親,在呼喚他的孩子們早點兒回家。被呼喚的人當中,包括我,包括你,也包括他。
“廣植德本”
“廣”是廣泛,“植”是種植,“德本”是四弘誓願、六度、十願。
如果以淨土法門來說,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就是萬德之本。古德說得好,這一句佛號,不但是正修,也是助修。在淨宗行門中,持名是正行。我們的身體在去極樂世界之前,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人群。
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接人待物呢?佛一再叮囑我們要“勿犯道禁”。就是告訴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守法,不要違背道理,不要觸犯道禁。
這個禁戒的范圍很廣,不單單是指佛的戒條。要想把“廣植德本。勿犯道禁”這兩句做到,下面的三句:
“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為什麼會觸犯道禁呢?因為不能忍辱,忍不住煩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所以就會觸犯法律法規。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忍、要學會讓。唯有能忍的人才能精進,因為他有耐心,樣樣守法,樣樣守規矩,這樣,他的心是定的。唯有心清淨,學佛的功夫才會得力。
“慈心專一”
給與眾生一切樂是“慈心”,拔眾生苦是悲心。
這兩個是互相關聯的,與樂就拔苦,拔苦就與樂。慈悲是一體的兩面,一個得到了,兩個你就都得到了。把淨土念佛法門,介紹給一切有緣眾生,這是真正的“慈心”。
“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我們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娑婆世界,這個世界雖然很苦,雖然不好,但是對真正修行人來說,也還不錯。為什麼這樣說呢?在這個地方你修行一天,超過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
這裡的“齋戒清淨”,就是《壇經》上講的“本來無一物”。如果心裡還有妄想、分別、執著,就不是齋戒清淨。
大家想一想,我們這個世界遠遠不如西方極樂世界清淨,極樂世界的人,可以說個個都齋戒清淨。我們現在同修們有的打八關齋戒,一天一夜佛號聲不間斷,心口相應,這就是“齋戒清淨”。大家想一想,我們這一天一夜的齋戒清淨都很難守得住。所以佛說,我們在這個世界修行,修行一天,超過極樂世界的一百年。這也是佛陀對我們的一個贊歎吧,覺得我們非常不容易!
〖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皆積德眾善。無毫發之惡。〗
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不但沒有惡事,連惡的名字都沒有,你都聽不到。所有世界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會起一點惡念,因為六根所接觸的境界都是純淨純善的。阿賴耶識裡雖然有惡的種子,但是因為遇不到惡緣,所以那惡的種子它不會現前的。
看下面一段經文:
【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
這一段經文是告訴我們,若在此五濁惡世中,修善十日十夜,超過他方諸佛國土中修善一千年。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他方佛國的福德是自然的,沒有造惡的地方。特別顯示人於惡世當中修行的難能可貴。
我們看下面這四句經文:
〖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
於此世間修行既能超過西方極樂世界,自然也能超過他方佛土。為什麼呢?這跟前面講的意思一樣,前面講“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在這裡“十日十夜。勝過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這兩種說法,都是形容在娑婆世界修行難成就,濁惡障難,易墮難進。如果能克服這些障難,突破這些濁惡,精進不退,實為難能可貴,故說勝於他國修行。
那就告訴我們哪裡修行最難:我們這個娑婆世界。
下面四句:
〖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
十方諸佛剎土,善多惡少,修善不難,尤其是凡聖同居土。唯一不同的是什麼呢?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它是十方世界獨勝,一切諸佛贊歎。大家都贊歎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十方世界是比不了的。西方世界的凡聖同居土為什麼能夠獨勝呢?是因為阿彌陀佛的弘願不可思議力的加持。正因為是這個,所以它獨勝。十方世界的眾生,以清淨心念佛求生。修的因清淨,佛的加持力更清淨。
往生的人都以清淨心往生,心淨則土淨,都是這樣往生的。
因勝,緣勝,果報就殊勝,所以十方世界不能和西方極樂世界相比。
看下面一段經文:
【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吾哀汝等。苦心誨喻。授與經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
這一段經文白話的意思是這樣的:
唯有我們這個世界,修善的人少,造惡的人多。人們於日常生活中,每天所遭受到的種種苦痛,都是因為貪瞋癡三毒煩惱的支配,所以在造作種種的惡業,從來都沒有寧息過。佛憐憫眾生,所以苦口婆心地教誨與曉喻,傳授給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就是這部《無量壽經》。
接受本經之後,我們要認真思維經中的義理,然後依教奉行。將自己所得到的覺悟利益,轉教給一切大眾,和家親眷屬朋友們等共享。
自己必須要約束、反省、檢點一切錯誤的思想行為,力求改過自新。對人、對事、對物態度要和睦、要隨順,不能違背義理。這樣就能得到歡喜快樂的生活。再以慈悲心、孝順之心來對待一切眾生,就是真正地修菩薩道、行菩薩行了。
這一段經文比較長,解釋也比較長。
我們看看下面兩個詞語:
〔飲苦食毒〕這裡是比喻說明,每天人們受苦造業從來沒有間斷過。“飲”“食”是比喻,打比方,“苦”是指三苦、八苦,“毒”是指貪瞋癡三毒煩惱。
〔寧息〕是安寧止息的意思。
看下面四句經文:
〖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
作為我們現代人,我們每個人讀這段經文,都會有深深的切身體會,因為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是這樣的。我們現實生活就是這種真實情況,讓我們感慨萬端。我們感慨什麼呢?佛在三千年前,就把三千年後眾生的生活狀況說得淋漓盡致,真的讓我們歎為觀止。
我們的古人,他們讀這幾句經文,對其中的真實義會很費解的。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和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大不一樣。他們不會知道“飲苦食毒”是什麼意思。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我們現在每天都在飲苦食毒,可是古代的人他不會理解飲苦食毒是什麼意思,因為他沒有經受。而我們,別說是大人,就是連小孩子都能體會到什麼叫飲苦食毒。
我們眼前的許許多多的實際例子,真是不勝枚舉。比如,生活環境的污染,精神生活的污染,等等等等,說也說不盡,這個我們大家的體會是太深刻太深刻了!
佛在這裡講“未嘗寧息”,現在是天天增長,增長到一定程度,這個世間就會有大的災難出現。現在這個災難已經現前,惡因加上惡緣一定會有惡報。
這一段佛在說明世間的現實狀況,要引起我們高度的警覺。雖然是文字不多,但是說得足夠的清楚了。對此,我們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能掩耳盜鈴。
〖吾哀汝等。苦心誨喻。〗
“吾”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自稱。
“哀”是對這個世界苦難眾生而說的。
這些苦難眾生必須要覺悟,如果眾生不覺悟,佛雖然哀憫他,他也不會接受的。這話是對學佛已經入門的人講的。
我們大家要聽明白,佛的這句話是對學佛已經入門的人講的,而且是對那些已經發心專修淨土念佛法門的人講的,也是對我們講的。世尊在這裡苦口婆心地教誨我們,曉喻我們,提醒我們。慈悲至極,我們能不能感受得到?
〖授與經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這裡“經法”的“經”,就是專指這部《無量壽經》。
佛將這部《無量壽經》傳授給我們,將修行的方法教給我們。
這裡的“悉”是全部的意思。
這部經自始至終所講的字字句句我們都要接受,而不是只遵守一部分,這才是“悉持”,這是佛對我們的期望。如果我們果然能夠完全接受,依教奉行,完全照做,就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悉持思之”,“思”是思維、明白佛的教誨。
“悉奉行之”,是把佛的教誨在生活當中都做到。
看下面幾句經文:
〖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
這幾句經文是告訴我們,不但自己完全接受,依教奉行,你自己得到了利益,同時你也要希望廣大眾生,都得到這部經的利益。要把《無量壽經》和阿彌陀佛,普遍地介紹給一切大眾。
“尊”是長輩。
“卑”是晚輩。
我們對長輩要勸他念佛,我們對晚輩要教導他念佛。注意,這裡面有個禮節的問題,對長輩是要勸他念佛,用的是勸;對晚輩是要教導他念佛,用的是教導。
“男女。眷屬。朋友”
是廣指與我們相識的一切大眾。凡是我們認識的,都要勸勉他們讀《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
“轉相教語”的意思就是我教他,他學了之後再去教別人,這樣就是輾轉教勸,使諸佛度眾生的第一法門弘遍虛空法界,利益一切眾生。
〖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
這三句經文是講自行。前面講的是化他,這裡面講自行。就是自己修行要知道什麼呢?“約檢”。
“約”是約束自己。
“檢”是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的心行。約束身心,不犯律儀。
“和順義理”
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社會。事務繁雜,人事關系繁雜。假如說,你不學會如何地處理人、事、物的關系,你會覺得很難很難!
我們佛弟子,對人要盡義務,對事、對物不能違背“義理”,在態度上要和、要順。佛教導我們要“六和”,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
真正做到恆順從哪兒做起?一定要從忍辱做起。若不能忍讓,“和順”這兩個字就無法做到。忍辱做到了,和順自然也就順了,這時你會覺得心平。平則安,安則理明。
“理”是什麼?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了了真相,在一切境界裡,你的心自然是平靜的。
清淨心、平等心起作用,就是“歡樂慈孝”。歡喜是佛家常講的法喜充滿。
“樂”是與一切大眾相處皆得其樂。
注意這個詞:一切。
與一切大眾相處皆得其樂。這個皆就是全的意思。
下面說得很具體:
與善人相處、與惡人相處、與聖賢相處、與妖魔鬼怪相處,他都樂。
聽了這幾句話,可能同修們有的不會完全理解的。與善人相處、與聖賢相處那樂是理所當然的,和惡人相處、和妖魔鬼怪相處怎麼還能樂呢?
佛陀是這樣教誨我們的。比如說,你與惡人相處,你怎麼能樂呢?
你用你的善,用你的慈悲去把他感化過來,把他由惡人感化成為善人,你說你能不樂嗎?你能沒有成就感嗎?
再比如說,與妖魔鬼怪相處怎麼能樂呢?
你把他看作是你的善知識,是你的朋友,你把他變成你的護法,你不就樂了嗎?妖魔鬼怪都成了你的大護法。
所以,上面說的這幾句話,一點兒毛病沒有。
真的是與善人相處、與惡人相處、與聖賢相處、與妖魔鬼怪相處都樂,這叫什麼?這叫仁者無敵。這個敵就是對立面,仁慈的人他是沒有對立面的。對眾生慈悲,要平等地慈悲,不要分別、執著。
看下面一段經文:
【所作如犯。則自悔過。去惡就善。朝聞夕改。奉持經戒。如貧得寶。改往修來。灑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辄得。】
這一段經文白話意思是說:
言行舉止若犯了過失,一定要深自忏悔,斷惡從善。時時反省自己的言行,發現過失立即改正。奉行經典中的教誡,就像貧窮的人得到了珍寶一樣珍惜,諸苦頓息,從此歡樂無憂。
這裡是用珍寶比喻經戒的殊勝妙用。
若能痛改往日的惡行,從今天開始努力修善,洗除心裡的垢污,改變自己的一切錯誤的行為,如是則自然感得諸佛降威加被。凡所願求,皆能圓滿地得到,就是我們所說的有求必應。
這是用白話來解釋上面的一段經文。
下面看這麼幾個詞語:
〔灑心易行〕“灑”和洗衣服那個洗,是同一個意思。“灑心”是什麼意思呢?即洗除心垢。“易行”是轉惡向善,去邪從正。
〔自然感降〕“感”是感應,“降”是下降。如法修行,自然與佛感應道交,得佛加持。
〔所願辄得〕是指凡所有願都能夠得到。
下面兩句經文是:
〖所作如犯。則自悔過。〗
我們初學佛的時候,總不免常常犯一些過失,這是因為什麼呢?是因為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如果要是不犯一點兒過失,那我們早就成聖成賢了,我們就不是凡夫了。
雖然常犯過失,也不必害怕。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你犯了過失,你還不知道,或者是別人提醒你,你還不承認。因為這個你就不會得到改過的機會,這樣呢,就是積惡難返。
你越積,這個過失就越多嘛,積惡難返了。
雖然是犯過失,如果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你覺悟了。覺悟了,你才能改過自新。如果你念念改進,知道有過失立即把它改過來,這就對了。
〖去惡就善。朝聞夕改。〗
發現自己的過失立即就悔改。
會改的人怎麼改呢?從根本上改。什麼是根?根在妄想、分別、執著。念阿彌陀佛,是根除病根兒的妙藥良方。
〖奉持經戒。如貧得寶。〗
我們應該把經法當作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一樣去看待、去珍惜。
我們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唯有佛陀的經法能救我們,幫助我們永脫輪回,幫助我們在這一生不退成佛。這是世間任何珍寶都無法比擬的。明白了這個事實,我們才真正地知道經法的寶貴。
〖改往修來。灑心易行。〗
過去,我們的行為錯誤很多,想法、看法、做法都錯了。從今天起,怎麼辦呢?要把它改正過來。
我們對於時光要特別地珍惜,好好掌握未來的時光。為未來的幸福好好地修學佛法。
關於珍惜時光,我曾經說過,過去是分分秒秒,現在要秒秒秒秒地珍惜時光。
大家想一想,今天是2018年的5月20日,過去了今天,在你未來的人生路上,你永遠找不著2018年5月20日這一天了,它過去就是過去了。所以我們這樣一想你就知道,時光是要倍加珍惜的。
“灑心易行”
“灑”是洗刷的意思,把我們心裡許許多多的染污都洗刷干淨。
用什麼來洗呢?用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真正消業障,就是把心裡的染污徹底地洗刷干淨。念佛法門是消業障的第一殊勝法門。
記住這句話:念佛法門是消除業障的第一殊勝法門。心想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身禮阿彌陀佛,三業都在阿彌陀佛,業障自然它就不會現前的。
“易行”就是把從前不好的行為、錯誤的行為,都改正過來。“易”在這裡是改正、更換的意思。
〖自然感降〗
“感”是感應,“降”是下降。
如法修行,自然就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與觀音、勢至,與諸佛如來就有感應。
〖所願辄得〗
用白話說,這一句說的就是有求必應。
我們在這個世間求什麼?求生淨土,求親近阿彌陀佛,求預知時至,求自在往生。我們求這些就對了。像劉素青老菩薩那樣:
歸時定於正午時
揮手微笑別親人
老菩薩所願完完全全兌現了,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
看下面一段經文:
【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這一段經文,是說佛陀教育的成果。
佛說:佛陀教育所推行的地區,大如一個國家、都市,小至一個鄉鎮、一個村落,人人都接受佛法的感化,全都知道斷惡向善,則天下一片祥和,大眾和睦相處。日月的本體運轉一切正常。風調雨順,不會有反常的現象。天時、地利、人和沒有種種的自然災害。國豐民安,各得其所,天下太平,自然也沒有人為的戰爭災害。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呢?整個社會,人人盡知崇尚道德,處世待人廣施仁慈。日常所行皆有秩序,都能禮讓接物。大眾奉公守法,沒有盜竊之事。以誠待人,無有坑害、冤枉。彼此相處,更不會仗恃強勢欺凌弱小,而使人人皆得安居樂業。
這是對這一段經文的白話解釋。
看看下面的詞語:
〔佛所行處〕是指佛陀教育推行的地方。
〔災厲不起〕“災”是災禍,“厲”是瘟疫、傳染病。這是說種種自然災害、瘟疫都不會生起,就叫災厲不起。
〔兵戈〕是比喻戰爭。“兵”指軍隊,“戈”泛指兵器。
〔崇德興仁〕是崇尚道德,興施仁政。
〔禮讓〕“禮”是禮貌、節度,“讓”是謙讓不爭。
這是一段特別重要的經文,也是我們特別熟悉的一段經文,幾乎天天見面。
這裡面用了兩個特別,告訴我們,這是一段特別重要的經文,也是我們特別熟悉的一段經文,幾乎天天見面。
歐陽竟無先生,於1933年在第四中山大學發表的演講,題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為什麼佛法“為今世所必需”呢,這一段經文做了最好的解釋。
〖佛所行處〗
指佛陀的教育、教化所在之處,也是佛教普遍推行達到的處所。
因為佛陀教育是世出世間至善圓滿的教育,無論是理論、方法、境界,特別是在方法上,可以說是極盡善巧。
注意這個詞:極盡善巧。
佛用最高的藝術教學法,能令一切眾生,在去佛講經三千年後的今天,現代的我們還能被他感化,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魅力!可見他攝受的力量有多麼強!三千年後還有這麼大的力量,世間古今中外的教學都不可為比。
佛的教學原理是什麼?佛的教學原理是教我們斷惡修善。
這個善惡的標准不是一定不變的,這個我們要清楚。善惡的標准不是一定不變的,這也是佛法的最殊勝之處。因為善惡的標准,會隨著時代的變遷,隨著地區的不同,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觀念。因此,佛的教學是“時之中者也”。也就是說,佛的教學講中道。
中道就是老法師經常說的現代化、本土化。佛的教學唯有現代化、本土化,才是中道。
我們能夠做到現代化、本土化,這個教育就會被廣大眾生普遍認同,普遍接受,蒙佛陀教化,感得“天下和順”。為什麼呢?學佛的人多了,漸漸地就形成了風氣,就可以移風易俗了。改變了人的氣質,也給社會帶來了良好的風氣。
〖天下和順〗
這裡的“天下”指天下之人。
“和順”就是都能和睦相處,都能順從佛陀的教導。
“順”是隨順自性,隨順性德。
“和”是和睦相處。
這是講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地利是外在的環境。人心轉了,天時、地利自然也就轉變,向好的方向轉變就是“日月清明。風雨以時。”
我們大家看看今天的社會失去了祥和,天都變得灰蒙蒙的。我們很少能看到那麼藍的天、那麼白的雲。真是天都灰蒙蒙的,連藍天白雲都輕易見不到了。而且那個霧霾還時不常地就光顧一下。大家想一想,這個霧霾算不算一個新生的事物?我不知道。我覺得在我小的時候,甚至是三十年以前吧,沒聽到過有什麼霧霾這個東西,下霧、有霧這個都知道,但是不知道還有霾。現在這個霧霾呢,是時不常地就來光顧光顧,我們哈爾濱是經常有霧霾出現。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呢?現代的人說,這是工業污染。難道僅僅是工業污染嗎?我們仔細琢磨琢磨,工業污染它應該只是個緣,那麼還有因呢,這個因又是什麼呢?老法師告訴我們,這個因是世間人心的染污,這是真正的因,然後遇到了工業染污的那個緣,它就越來越嚴重了,就是這個污染。世間人心污染是因,加上工業污染這個緣,情況是什麼樣的?日月便喪失了清明。所以,我們很少能見得到藍天白雲了。
今天的全世界都在講究環保,工業環保做得再好,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還要看人心的染污有沒有洗刷干淨。如果你光注重於工業環保,不注重人心的染污的洗滌,那麼這個工業的環保效果也不會太大。清明的景象能不能恢復,就看我們人心的染污能夠清洗到什麼程度。
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大家都知道,依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正報就是我們的人心。佛家講,大宇宙、大環境是隨著我們人心而轉。心清淨,外在的環境就清淨;心不清淨,環境一定不清淨。
這個事實,現代的科學家們和大眾還沒有普遍地認識到。什麼時候科學家和大眾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承認依報隨著正報轉,這個問題就得到解決了。
〖日月清明。風雨以時。〗
這兩句經文是講的天氣、氣候。
如果說,當我們需要雨水的時候,就降雨了;不需要雨水的時候,天就放晴了。你說這樣的風雨該有多好!該來的時候,就來;不該來的時候,就不來。風雨是自然現象,誰在控制?不是鬼神、不是上帝、不是佛菩薩,是誰在控制呢?是那個地區眾生的心在控制。這個你信嗎?什麼在控制,這風雨誰在控制啊?不是鬼神、不是上帝、不是佛菩薩,是那個地區眾生的心在控制。如果我們人心齊,是可以呼風喚雨的。
我說到這裡,可能有同修會大吃一驚,劉老師說人心齊是可以呼風喚雨的。我說的不是妄語,真的能做到,這個是事實真相。只要你明了了佛法,只要你深入了經藏,你才能夠真實地體會到,佛陀的教育是能達到這個效果的。我們如果讀大乘經典,有的同修會認為我說的是真實狀況。最後一句非常重要,佛陀的教育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如果我們不知道佛陀是怎麼教育的,你也沒有那個方法,那自然你就不能呼風喚雨。這個呼風喚雨呀,不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
我們聽到這一段兒,應不應該堅定信心,好好修學佛的大乘佛法?我們的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不要把命運交給別人。大自然的改變靠我們人心,人心齊了,一切境界都會改變的,一定是依報隨著正報轉。
今天這節課就交流到這裡。
感恩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