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一個師兄的學佛體會,一定要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光陰如梭,一晃半年就這樣過去了。半年才把《感應篇》學了兩遍,第一遍還算認真;第二遍的時候被中途的事情打斷了,自己的狀態也調整了很久,至今還未完全調整過來。斷斷續續的學完了這個課程,在提交報告前腦子裡還是一團漿糊,但是必須逼著自己提交報告,不能再出現之前學《弟子規》課程時拖沓的毛病。隨後自己整理了筆記,只能將印象較為深刻的內容按照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總結三個部分敘述如下,望師兄們批評指正!

  一、學習內容

  (一)“吉凶禍福”的根源

  首先要明了“因、緣、果報”的根源在哪裡,明白命運的主宰,我們才曉得對症下藥。

  1、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了凡四訓》、《感應篇》裡面說這麼多話,實在講就說一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就是一個大的“因、緣、果報”。

  2、命運自己主宰的,跟別人沒關系

  ◇這就說明,人有命運。命運從哪裡來的?要知道,命運是過去生中所造善惡業,業力主宰著命運。命運不是鬼神主宰的,不是司命之神主宰的,是自己主宰的。自己能夠斷惡修善,你的命運當然好;你如果是毫無忌憚,隨順自己煩惱習氣,無惡不作,那你的命運當然不好。佛菩薩不能為我們增減一絲毫,司命之神也沒有權力增減。

  ◇正是所謂“自作自受”,不是有什麼天神、鬼神來安排的,沒有,世出世間一切法就是一個“因、緣、果報”而已,佛法也不例外。

  3、起心動念是根源,轉變要從心念上下功夫

  ◇“轉惡為善”要懂得從根本上轉,根源是起心動念。

  ◇一個妄念就是一個業因,業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善念有善報,惡念一定感到惡報。“善惡果報,絲毫不爽”,這個就是這篇文章裡面講的“吉凶禍福”的根源。

  ◇最重要的是你的存心。因好,遇到惡緣後來結果還是好的,種善因得善果。

  ◇每一天你能把過失發現了,這在佛家講這叫“開悟”。改過來這叫“真正修行”,這是真實的功夫,後福無量無邊。“改過”一定從心地上改,心是根,禍福之根。一個善念,福之根;一個惡念,禍之根。

  ◇心善,沒有一樣不善,言語、行為、作惡也是善;如果心要不善,言善、身善,假的不是真的。

  (二)明辨善惡,斷惡修善

  除了明白“吉凶禍福”的根源,還要曉得怎麼去修行,這就要曉得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曉得標准是什麼才不會走偏斜了。

  1、善惡標准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感應篇》是最好的標准。

  ◇“善惡”兩個字看起來好像很容易,實際上很難辨別,所感得的果報,吉凶禍福,非常微妙!

  ◇“善惡”有個標准,不算是很高的標准,是個普通的標准:我們要曉得凡是有益於人、有益於眾生的是善;凡是有益於自己的是惡。所以世間人往往只看表面沒有看到“用心”,世出世間聖人教我們“用心”。

  ◇造作一切不善的思維,不善的造作那叫“業”,業障礙了我們的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不能顯現,道理就在此地。那麼我們造一切善業行不行呢?善業也障礙了菩提心,你這個善不是真善,你這個善是善惡之善。善惡之善不行,無濟於事,只能得三界有漏的福報,不能開智慧,所以佛教導我們斷惡修善,這個裡面不夾雜分別執著,那就叫真善。

  2、讀書明理

  ◇所以“善惡”沒有能力辨別,許許多多在眼前似是而非的事情往往就錯了,沒有智慧、沒有眼光,原因在哪裡?不讀聖賢書之過。常讀聖賢書自然就可以避免許許多多的過失。所以整個社會問題,總歸結就是教育問題。

  ◇讀書就是為了明理,明理就能辨別是非邪正,不一定在做官。真正明白道理的人,明了是非的人,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即使是做乞丐他也是聖人,他也得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所謂“少成若天性”,這很有道理。到中年、到老年,在這個社會染缸裡面已經被嚴重染污了,雖然聽到是很有理,也點點頭,但是境緣現前依舊放不下,原因是認知不夠透徹,才會有這個現象發生。那麼由此可知:教學多麼重要!

  3、改過修行

  ◇知道過失就是開悟,把過失改過來就叫做修行,要認真去做,要默默去做。

  (三)明了因果,安守本分

  “解行相應”,真正明了和承認“因、緣、果報”就會心安理得,心安理得就會曉得盡我本分,同時也才有畏懼心,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這才曉得踏踏實實的改錯念佛,這才是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

  1、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十法界”依正莊嚴,諸佛如來果地上的“一真法界”也離不開“因果的原則”。

  ◇大家都知道,《華嚴》講的“五周因果”,《法華》講的“一乘因果”,世出世法離不開“因果”,這是真理。“因果”講到究竟處,古來的祖師大德們給我們做了個總結,“理不出心性,事不出因果”,這兩句話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學說盡了。

  ◇所以佛法才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怎麼不空?“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下一個“因”,“因果”永遠在循環、永遠在流轉,這叫“因果不空”。這些業因果報、吉凶禍福永遠在循環,這就是“相續不空”,這是大道理,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佛教給我們“離相”,世間相不能執著,佛法相也不能執著。

  ◇幫助別人應該以什麼為主?幫助他開智慧,要以這個為主,這才是真正的慈悲救護,真正幫助他離苦得樂,永脫輪回,不再搞這些生死麻煩,你是真的救濟他。不是缺衣送衣服給他穿、缺食送食物給他,你救他一時,你救不了永久。你幫助他這一生,他來生怎麼辦?佛菩薩幫助這一切苦難眾生,跟我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所以佛家的教學是教人明了“因緣、果、報”,知道我們現在這個狀況是什麼因緣造成的,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修正、來改善,這是真正的救濟。不了解因緣果報的理論與事實,斷惡修善他很難做到。

  2、安守本分,學習真干

  ◇行善是自己的本分,有什麼值得炫耀?!尤其是自己分內的工作、本分的工作,應當要做好,盡心盡力去做,這是本分;做不好是過失,不值得炫耀。本分工作能做好,這就是大善。真正能做好,要面面周到,相當不容易,所以沒有智慧、沒有學問,你就沒有善巧方便。

  ◇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的,知道自己往哪裡去,知道這個世間種種“業因果報”我們心才能安,所謂“理得心安”。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不明了你心怎麼可能安?這些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清楚不能不學習。“學”還要“習”,“習”是真干,你才能有真正體會。

  二、學習方式

  在《感應篇》的講解當中,淨空法師多次講到我們修行不得力的原因,我根據自己的聽經感受,將它們歸納到學習方式當中,這些也是我本人的毛病所在,希望在後面的學習當中能逐漸改掉這些缺點毛病。

  (一)好學之心

  1、好學心切,請佛住世

  ◇聞佛法最重要的自己要有一個真正好學之心。為什麼呢?真正好學之心是自己能感,佛菩薩就有應,佛在經上講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我們以妄心學佛,不能跟佛菩薩感應,跟妖魔鬼怪感應。

  ◇所以佛法教學——“信、解、行、證”。你為什麼做不到?“解”的不夠透徹。如果你理解透徹了,你一定去做,不需要人鼓勵,自動去做。“解”得不夠徹底,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還是一句老話,不好學,不肯學!誰能夠學到?好學的人,肯學。

  ◇我前面跟大家講“好學心切”,你們就差這四個字,真正具足好學心切,你對於時間一分一秒都不會讓它空過。所以同學在一起聚會,時時刻刻都在研究討論,我們學講經,一個講,幾個人聽,聽完之後提出意見、提出批評,幫助改進。這個幫助改進不是幫助一個人,所有的人都得到幫助,每個人都提升境界。哪有空閒的時間去打妄想?這才叫真正的辦道。

  ◇佛菩薩住世不住世、住世時間長短,都看我們學習的態度是不是真的認真,所以我們自己想想我們是被佛菩薩看中了,還是被佛菩薩遺棄了。

  2、信心不足,熏習不夠

  ◇學佛的人常常接觸聖人的經教,對於這些理論、事實真相,聽的機會比較多,為什麼轉不過來?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大多數人不信,佛菩薩所講的未必是真的。所以我們看到許多學佛的人,是抱著懷疑的態度來學佛,因此雖然聽清楚、聽明白了,境界現前,還是隨著境界流轉,回不了頭來。

  ◇往往境界現前把持不住,第一個是讀經太少,佛法熏習的力量敵不過煩惱習氣。

  ◇為什麼得不到效果?實在說熏習的時間不夠,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我們的意念太惡了。縱然我們的口善、行善,意不善。那個口善、行善不踏實,所以功夫不得力,劫難不能避免,道理在此地。必須做一個真實轉變,真實轉變裡面關鍵的所在:深入經藏。

  3、得少為足,自以為是

  ◇最難的是當中這一截,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是,自己跟自己做障礙,就犯下了大錯。諸佛菩薩教化眾生就以這一部分作為對象,最難教的,剛強難化。對於上上下下根幾個小時就解決了,哪裡需要四十九年啊?!四十九年是對我們這些人的,自以為聰明,哪裡曉得真是迷惑,迷惑就造業。

  (二)不能間斷

  ◇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定一個期限,必須在這個期限之內完成,這樣子才有進步。比如讀書,我這一部書要用多少時間把他讀完。如果是無限長的時間人心就渙散了,精神意志就不能集中,許許多多人失敗就是這個原因。

  ◇注解裡面有幾句話,我在這裡念一念大家聽聽:“不要空為美言而實行不副。”希望我們都能夠說到、做到,要有恆心,要始終如一。許多的人開頭還不錯,很像樣子,但是時間久了就懈怠、就放逸。我們不避嫌疑,也不避冤枉,不因循,不間斷。

  (三)放下愛欲嗜欲

  ◇所以修道而不能成就,不知道原因在什麼地方。這些我常講的愛欲、嗜欲,“嗜”是嗜好,嗜好的欲望,貪愛的欲望,這是根本煩惱,這個東西不斷你還會有什麼成就?!要連根拔除。根是什麼?念頭。日常生活當中,這個念頭再也不會生起了,這根拔掉了。這是很難克服的一個關口,我們從難克的地方克服過去,種種貪愛、種種嗜好都把它捨得干干淨淨,我們才能得清淨心。

  ◇實在講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礙是私欲,自私自利,愛欲嗜好放不下,這才是我們真正的障礙,我們要常常反省。

  (四)能忍

  ◇不是你們想象那樣,覺悟的人一定很自在、很快樂,事實跟這個恰恰相反。覺悟的人受盡一切冤屈、受盡一切侮辱,受盡一切折磨,這些委屈、侮辱、折磨從哪裡來的?從不覺眾生那邊來的,你要能受得了!好人受惡人的欺負,好人怎麼樣呢?好人還是做好人,甘願做好人,好人是個明白人,跟這些不明白的人相處,好人還要幫助他覺悟,還要受他的折磨,受他的委屈,不是真正覺悟的人做不到。唯有真正覺悟人,心地真誠、清淨、平等,大慈大悲,都流露在生活上。

  ◇我們有多大的耐心,你就有多大的成就。

  (五)弦外之音

  在學習的過程中,看似平常的句子,等到聽了法師講過才明白過來,這裡面其實有“弦外之音”,學習中要注意舉一反三。

  《感應篇》中所列的條目,在現前這個時代我們其實每條都犯了,為什麼會覺得自己沒有犯?那是因為“解”的不夠深。比如說聽到“凌孤逼寡”這一段的時候,結合老法師所講的內容有一些體會,之前總認為這條我沒犯,聽了之後才體會到:這條的意思不是說你沒欺負孤寡就算沒犯,它的“弦外之音”是:如果你看到孤寡受苦你不去盡力幫助他們,那這條你就是犯了。在《感應篇》裡面應該有很多這個類似的情況。所以後面的學習需要注意不要只按照字面意思去做判斷。

  三、總結

  拼拼湊湊完成了這份報告,學習至此,還是如盲人摸象一般,對於整個《感應篇》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甚至連《感應篇》具體的條目都記不住,只記住了只言片語,然而這也只停留在“知道”這個層面,離“懂得”和“做到”還有很遠的距離。沒有實干體會支撐的報告終究還是空洞乏味的。這半年來的所作所為確實值得自己好好反省。

  在課程中淨空老法師提到,“印祖的提倡就是叫我們把這篇文字要當做佛經一樣的尊重一樣的學習”,缺乏誠敬、沒有好學之心、毅力不夠經不起誘惑是自己最大的毛病。

  以前總在心裡笑話別人的報告只曉得摘抄句子、粘貼復制,沒有真實體會;如今輪到自己的時候,才曉得跟你笑話的人差距有多大?!

 

 

上一篇:胡小林:福自己求,從哪兒求?
下一篇:淨空法師:明了之後自己才知道,從修因到證果­完全要自己負責任,與別人不相干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